历史八年级上期末复习
第一篇:历史八年级上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 1 页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 平 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6、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 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第 2 页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
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7月中旬,攻陷天津, 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
第 3 页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 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 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 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第 4 页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湖北武昌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第 5 页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P49自我测评)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第 6 页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第 7 页
第二篇: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
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
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
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
劫.
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
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
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6、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
立行省。.
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
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
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
设完工.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
3天,最终失败.
(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
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
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
的口号
(P49自我测评)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
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
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
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
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
雏形。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时间:1919年5月4日;性质:反帝反封建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5日)
1、五四运动 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
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的诞生(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
一大的内容 :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
目焕然一新。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
作正式形成。
2、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建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
来
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和革命精神。
贡献: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
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时间:1926年7月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3、北伐战争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被称为“铁军”。
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成立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1、八一南昌起义 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
战湘南。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
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2、革命摇篮井冈山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
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工农红军第四军。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重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大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3、长征 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件 1936年10月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
束。
意义: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
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局部抗战的开始)
1、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所为,以此为借口,炮
击东北军北大营,攻占沈阳。
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
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义勇军进行曲》: 作曲:聂耳 ;作词:田汉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起人及其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3、西安事变 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
平解决。
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
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全面抗战开始)
1、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3、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答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4、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国民党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李宗仁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鼓舞了抗战士气
共产党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主动抗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冼星海:1939年《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战
2、各种志士 徐悲鸿: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奔马图》
侯德榜:1940年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作出贡献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召开背景:抗战即将胜利;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召开时间:1945年4月;召开地点:陕西延安
中共七大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新中国。
③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在组织上空前团 结。
意义:七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促使日本 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投降的原因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投降:1945年8月15日。
2、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谈判的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谈判的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中共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重庆谈判 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
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全面内战的爆发 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
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时间:1947年3月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的作用及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敌人对陕
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打响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
点进攻。
时间:1947年6月
3、战略反攻的开始 部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标志: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争进攻的序幕)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大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内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
1月
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关键地点 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战役发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张家口、天津
战果 解放东北;第一次人数上占优势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作战奠
定基础 基本上解放华北地区
三大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政治统治,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此,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全国的解放已胜利在握。
2、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傅作义,1949年1月
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3、渡江战役 地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战果: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崩溃;国民党残余势
力退往台湾。
第三篇: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试题 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8年级复习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共“一大”召开 D.蒋家王朝的灭亡 2.我们尊林则徐为中华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派兵从外国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B.主持了禁烟运动
C.率军抵抗英军进攻吴淞炮台 D.领导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导报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悼念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推翻了清朝统治 D.使中国富强起来
1 / 26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9.下列人物,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10.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问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①民权 ②民主 ③科学 ④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读图: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下图描绘的历史场景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 / 26 14.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15.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武昌起义 D.孟良固战役 16.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A.广州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百色起义
17.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18.200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0.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A.黄埔军校的创建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1.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开始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D.中共七大的召开
22.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
3 / 26 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C.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D.全国性内战开始 23.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D.日本的官方言论
24.1945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战略大决战,最终使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其中哪场战役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同学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实业救国’的理想最终也只能成为空想,大生纱厂的命运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同学乙:“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里,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议论的人物是(
) A.康有为 B.张謇 C.孙中山 D.魏源
26.阅读右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27.“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下列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红军长征是迫于敌人势力过于强大而实施的战略转移
4 / 26 ②1934年,长征从井冈山根据地出发,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地区会师结束
③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五大
30.“上海的街头,人们开始换洋装,穿西式礼帽,称为文明帽,手拿西式手杖,称为文明棍„„”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后
31.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当你看到“1940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时,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战役 C.第五次反围剿 D.百团大战 32.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反对内战 B.争取和平 C.中共力量强大 D.发动内战准备不足
33.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冉冉升起时,你可知道这首歌的曲作家是谁吗(
) A.洗星海 B.徐悲鸿 C.侯德榜 D.聂耳
3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35.《新华日报》1938年4月7-8日报道徐州一役歼敌万余人,日方数据为伤亡11984人。孔蕴浩先生认同《新华日报》数据,认为此战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人”。“此战”是指(
)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二、填空题
36.“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 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5 / 26 (1)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___________ ”。
(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1936年, __________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4)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37.2013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初二某班通过举办“走近伟人毛泽东”图片展,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播正能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的解说词。
38.(1) 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民主义。
(2)1936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拒绝。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
(3)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_______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
6 / 26 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______________”,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三、连线题
39.将下列人物与作品连接起来
四、问答题
4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4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6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成长。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分)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第一次是从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在哪个战役中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4分) 41.某中学八(1)班举办历史手抄报比赛,小明同学选择了五四爱国运动作为手抄报的主要内容,为此他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也参与进来,写下你的答案。(8分) (1)请写出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2分)
(2)五四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这场运动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4分)
7 / 26 (3)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42.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抗战取得胜利。根据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回答:
(1)揭开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2分)
(2)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1分)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1分)
(3)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1分)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1分)
(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2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
五、材料题
43.(2014·内蒙巴彦淖尔市前旗四中八上期末卷·34)“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提出了哪些口号?(2分)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44.列强侵华的暴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列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陷入苦难的深渊。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某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
8 / 26 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阅读上述材料,仔细辨析,思考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清朝派谁去签订这个不平等条约?(2分) (3)根据材料三,请问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2分) (4)上述几个条约的签订及相关的战争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2分)
45.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历史,始终贯彻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直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使中国重新获得独立。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走上了探索救国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①、②两处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提示:请按序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4分) ① ②
(2)写出下列各阶层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提示:请按序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5分)。
①地主阶级:
②资产阶级改良派: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
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或知识分子):
9 / 26 ⑤中国共产党:
(3)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哪次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注意:战争1分;原因需要列举出2列即可得4分)
46.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1)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事件是洋务运动,请问这个运动的性质是?(2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2分) (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4)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人还传播了什么思想?(2分)
(5)根据材料三,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7.(2014·广西百色右江区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卷·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摘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0 / 26 材料三 我们的革命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1)根据材料一,请写出近代进行器物探索的运动名称叫什么?(2分)它前期提出了什么口号并进行了什么实践活动?(2分)
(2)为拥护材料二中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一场什么运动?(2分)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2分)
(3)依据材料三概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以上两位改革者身上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分)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2分) (3)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2分) (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2分)
49.(2014·广西百色右江区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卷·29)(15分)探究题:中国人民在新民主革命时期进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波澜壮阔,壮丽辉煌,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使中国发生了翻天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所学知识:
【伟大开端】
11 / 26
【艰难探索】
(1)图
一、二反映了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1分)我们今天有一个节日就是为纪念这个事件而设置的,你知道是哪个节日吗?(1分)你认为设置这一节日有什么意义?(1分) (2)分别写出图
三、图五的会议名称;(2分)图三会议的内容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2分)图四召开的会议有何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已成功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2分)
(4)根据图五召开的会议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在1945年8月做了什么努力?(2分)
(5)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综合近代中国共产党的探究历程,说说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怎么做?(2分)
50. (2017·浙江嘉兴十校期中联考卷·12)(10分)有一同学在复习近平代中国政治的民主进程时用年代尺概括如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B处和E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A和B两个事件在追求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各有什么不同?(4分)
12 / 26 (2)五四运动使中国开始进入哪一革命时期?(1分)从此,哪一阶级担负起了建设民主政权的重任?(1分)
(3)试简单分析中共二大的召开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作用。(2分) (4)结合年代尺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给我们的启示。(2分)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 ‚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发生于何时?(4分) (2)蒋介石一定要求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分) (3)毛泽东赴渝谈判是为了什么?(3分)
(4)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达成了什么文件?(2分)
13 / 26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南京的历史事件,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南京签订,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在大陆22年的统治覆灭,由此分析可知ABD均发生在南京,不合题意,而中共一大是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天游船上,与南京无关,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故选B。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影响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据此分析可知本题应该选A。 4.【答案】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是甲午中日战争。所以A.B.D项的表述均有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所以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材料中‚黄海海战‛是解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黄海大东沟海域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与铁甲舰对决的大海战,中国北洋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重创。撞击日舰吉野号失败后,邓世昌与致远舰共存亡,和爱犬一起自沉殉国。故选B。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
7.【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 8.【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最终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A.B.C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均正确,故选D。
14 / 26 9.【答案】B 【解析】‚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一生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封建帝制,并且为捍卫共和制度进行了大量努力。
10.【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君主专制或者说君主制,但是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C。
11.【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故选C。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标志就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一起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是在武昌;五四运动发起地是北京;八一枪响是在南昌,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选择D。
1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意义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词的能力,由瑞金,大雪山等信息可知是红军长征,答案选C。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长征的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穿过四道封锁线——召开遵义会议——四度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15 / 26 长征胜利结束。故选A项。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但是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所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答案选A。
20.【答案】D 【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故选D。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答案选B。
2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卢沟桥,卢沟桥‛,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开始反抗。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据此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2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必须借助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进行研究等,而电影照场景、文学作品的描写都含有文学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而日本作为这场屠杀的执行者,其官方言论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故选A。
24.【答案】B 【解析】淮海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故选B。
25.【答案】B 【解析】张謇是1894年的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放弃了高官厚禄,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故选B。
26.【答案】C 【解析】通过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可判断,此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取得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一战的爆发(1914年至1918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答案为C。 27.【答案】B 【解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
16 / 26 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因此,答案为B。
28.【答案】D 【解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因此,答案选D。 29.【答案】C 【解析】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答案为C。
3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比如:剪辫、废止缠足、易服等,故选B。
31.【答案】D 【解析】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其它三个事件的时间分别为:1937年7月、1939年9月和1933年10月,都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合,应该排除。 3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原因。日本投降后,人民渴望和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努力维护和平,而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为欺骗人民和舆论,赢得内战准备时间,转嫁战争罪责,故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选择D项。
3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49年定为代国歌,1982年定为国歌。冼星海创作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徐悲鸿是画家,侯德榜是科学家。故选择D项。
3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是国民党军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解放军只要能占据大别山区,就可以东慑国民党首都南京,西逼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南扼长江,从而迫使蒋介石调动其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回援,这样就可以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所以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答案选A。
3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4月初,中国军队展开全线反攻,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所以上述报道中的‚此战‛是指台儿庄战役,答案选C。 36.【答案】(1)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或黄埔军校(2)四一二政变(3)西安事变(4)八路军、新四军
17 / 26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
(2)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与军权,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
(3)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共两党达成初步的合作,七七事变后,两党多次会晤,在1937年8月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37.【答案】(1)图1 192/8(2分);井冈山(2分)。
(2) 图2 泸定桥(2分)。
(3)图3 重庆谈判(2分);抗日战争(2分)。
(4)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答出其中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这幅画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与会师部队在一起。第(2)问,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过程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第(3)问,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由图片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信息可得出图片的场景指的是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到重庆与其谈判,这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主要从毛泽东一生得到启示,可以从关心国家命运、具有创新与探索精神、热爱祖国、与时俱进等方面去分析归纳即可。 38.【答案】(1)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3)扫荡、百团大战
18 / 26 (4)商务印书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识记,第2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第2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事变‛。第2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第24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文化事业,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39.【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徐悲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其代表作品有《愚公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他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等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丁玲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40.【答案】(1)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4分)
19 / 26 (2)黄埔军校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6分) (3)遵义会议 毛泽东;(4分)
(4)国民党军队20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 渡江战役(4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这场斗争,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被迫答应释放被捕的学生。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也表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问,主要考查国共两国的关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放,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第(3)问,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第(4)问,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41.【答案】(1)?1919年;北京(2分)
(2)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分)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3)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使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强权(对抗
20 / 26 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42.【答案】(1)卢沟桥的烽火(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
(2)战役:台儿庄战役(1分);指挥者:李宗仁(1分)。
(3)战役:百团大战(1分);指挥者:彭德怀(1分)。
(4)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2分,只答中国共产党或中国人民给1分)。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等。(2分)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揭开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
(2)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3)本题考查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
(4)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今天中国的发展的启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等等。 43.【答案】(1)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 运动:洋务运动; 口号:自强求富。
(2)1900年的历史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9年的历史事件:五四爱国运动。
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解析】(1)依据时间‚109年(1840~1949年)‛信息可以看出,109年开始的时间为1840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为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维护统治,实行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2)1900年发生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指的是五四运动。
21 / 26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需要围绕百年沧桑中国发生的变化并由此产生的影响回答即可。例如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44.【答案】列强侵华的暴行(8分)
(1)鸦片战争
(2)李鸿章
(3)《辛丑条约》
(4)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识记能力。依据图片及所给时间国家,可以看出该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了,鸦片战争从1840年到1842年。
(2)结合所学可知,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代表是李鸿章。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各个条约内容不同特点的比较。《南京条约》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开始了列强在华的资本输出,《辛丑条约》是中国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也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5.【答案】(1)①甲午中日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2)地主阶级巩固派: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或建立中华民国);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上有两项答案只需任选一事件即可,4分)
(3)抗日战争。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战争的原因必须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1)题中两次事件结合图片中的时间即可判断出:184——1895年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是其中著名的战役,此战役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运动,侵略中国,西方列强组成了八国联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2)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史上中国的各个阶级都进行了民族独立、富强的探索。地主阶级
22 / 26 发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3)题提到的‚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1945年结束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民族的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从人心所向、领导者、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作用、国际的帮助等方面来说明。 46.【答案】近代化的探索:
(1)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分) (2)康有为、梁启超(2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分) (4)马克思主义思想(2分)
(5)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4分) 【解析】(1)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战争的失败是统治者认识到与外国的差距,发起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如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他们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故其性质就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依据材料二的《变法通义》可以看出,提倡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为康有为和梁启超。
(3)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在运动初始,就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宣传的是当时较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所以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在中国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5)观察材料中的图表,可以看出中国在学习西方时,从洋务运动学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思想,是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故答案为:有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47.【答案】(1)洋务运动(2分);以“自强”为口号(1分),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分)(答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其中的一项亦可);
(2)新文化运动(2分);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
23 / 26 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分)。
(3)为中华谋幸福(1分),三民主义或民主、民权、民生(2分);
(4)学习他们时刻关心国家命运,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1分)我们
【解析】(1)材料一中 ‚自强‛告诉我们口号是‚自强‛,措施是创办军事工业。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这场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我们的革命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 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
(4)根据所学我们可以概况他们热爱祖国、与时俱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等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48.【答案】(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强渡大渡河。
(3)遵义会议的召开。
(4)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
(5)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第(2)问,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过程,材料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强渡大渡河的历史事件,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5月上旬,迈进。靠近。密集火力,奋勇渡过大渡河,击溃为左纵队,夹河北上,向敌军把守的沪定桥前进。29日下午夺桥炮火,沿仅剩的13根铁索爬过去,冲过大渡河,夺取沪定桥。后续部迅即渡河攻占沪定城,歼敌一个团,大军胜利通过大渡河。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过程的转折准确理解,解题时抓住‚由被动变为主动‛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变被动为主动,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生死攸关
24 / 26 的转折点。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艰难原因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既要面对国民党重兵围堵,又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红军长征之‚难‛。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以归纳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9.【答案】(1)五四爱国运动(1分);五四青年节(1分),通过设这个节日有助于我们培养学生弘扬五四青年学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图三:中共“一大”(1分),图五:中共“七大”(1分);领导工人运动(2分);
图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4)重庆谈判(2分)。
(5)①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认真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实现民族自强,富强。 ( 言之有理即可,2分 ) 【解析】(1)由图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图
一、二为五四运动。节日为五四青年节。设此节日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弘扬五四青年学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图三嘉兴游船为中共一大、图五延安为中共七大。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图四的意义是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结合题干时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已成功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结合题干时间1945年8月,努力是重庆谈判。
(5)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言之有理即可。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认真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而不断努力等。
50.【答案】(1)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
(3)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动人民群众(发
25 / 26 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等。
【解析】(1)依据年代尺时间可以判断,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派领导,结束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二者领导阶级不同。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方向。
(4)近代以来,在追求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程中,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等。 51.【答案】(1)重庆谈判:1945年8月。(4分)
(2)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将战争的罪名嫁祸给中国共产党。(3分)
(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分) (4)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2分) 【解析】(1)根据材料所述是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通信信息,其中还提到了‚渝‛,这是重庆的简称,据此可以看出双方是想会面协商问题,由此可以得出是反映的抗日战争之后,国共两党之间进行的重庆谈判,时间应该是1945年8月。
表面上看,蒋介石一定要求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实际上是希望借此拖延时间,也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将战争的罪名嫁祸给中国共产党。因为只要共产党方面的毛泽东不去谈判,就会限于被动,战争的罪责就被共产党承担。
毛泽东赴渝谈判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尽可能争取和平,因为抗日战争一直与日本战斗了十四年,再进行战争会使灾难进一步加深,同时由于蒋介石本身是假和平、真内战,赴渝谈判也可借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达成了《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
26 / 26
第四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五单元知识点「精编」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提纲
第15课
北伐战争
内容标准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_____,正式决定同_____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_____、_____和_____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的正式建立。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___________。军校总理是________,校长是_______,政治部主任是__________。
二、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_________任北伐军总司令。
2._____、_____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________率领的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_______和________,攻占_________,基本消灭了__________的主力。
3.北伐军在江西歼灭________的主力,接着沿长江东下,攻占_________。
4.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__________蓬勃发展。____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工农运动触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________在上海发动“_____“,并在南京建立“________”。7月,在武汉召开“_________”。
2.1928年,_____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十六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内容标准
讲述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一、南昌起义
1.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一枪。
2.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受挫后,_____、______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通过了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2.1927年9月,毛泽东打出了“________”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____________。
3.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军队和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三、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___________
,创造了“_____________”的局面。
2.______________建立后,_______、_______、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以__________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________召开,成立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内容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1933年秋,________调集50万军队,对________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_和_____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红军开始________。因红军损失惨重,_______提出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________。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______,挽救了______,挽救了______,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走向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_______,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________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_______,飞夺_______,翻过大雪山,走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________。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________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_____和_____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_____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_____的企图,保存了_____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识记、理解并掌握以下历史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培养学生联系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复习提纲,结合提问方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通过复习再次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及我们心中的伟人——邓小平。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中国外交成就。
难点:复习内容多且杂,要学生能融会贯通比较困难。
三、复习方法:
利用复习提纲进行分析
四、学法指导:
归纳法、练习法
五、复习过程:
教师根据复习提纲,师生互动,进行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见课本P2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 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内容:P27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9~P31。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
①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0月)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P39(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3)影响:P39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4、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5、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7《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在亚非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参会各国的理解和尊重。
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81《中美建交公报》)。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
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和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送上了太空,并进行了太空漫步(翟志刚)。
(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2、籼型杂交水稻
(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1、“863计划”(见课本P94):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第七单元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 (1)主要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六、作业布置:复习检测卷(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