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道德与法治特色课(全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特色课(全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特色课第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特色课初中《道德与法治》整体知识框架教育部主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三年整体知识框架2017-10-11孙春雷 快步学习《道德与法治》教材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框架 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

初中道德与法治特色课

第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特色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整体知识框架

教育部主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三年整体知识框架

2017-10-11孙春雷 快步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材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框架 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 准则无不渗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在“少年有梦”中,将少年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在党和国家的要求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找到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引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教材按照落实、落细、落小的原则,显隐结合、由近及远、渐次展开,从而使核心价值 观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德与法治课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不强调各自学科本身的严密逻辑与自成体系,不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更加重视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服务,重视运用知识来感受、解释、理解社会现象、生活经验,处理和解决生活和生命成长中的困惑与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将知识学习与行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进行整合。教材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通过精心设计的材料和问题, 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的碰撞。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话题,改变了以往简单告知的方式,用问题创设了交流与对话的空间,让学生的问题得以呈现,思维得以展开,情感得以表达,从而逐步走向道德成长。

第三,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 个复杂的过程。遵循这一思路,每一框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

综合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都是学习,它们的学习是有机地融整在一起的,这种综合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二)少年有梦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二)享受学习 第三课发现自己

(一)认识自己

(二)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一)和朋友在一起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一)让友谊之树长青

(二)网上交友新时空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一)走近老师

(二)师生交往 第七课亲情之爱

(一)家的意味

(二)爱在家人间

(三)让家更美好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敬畏生命 第九课珍视生命

(一)守护生命

(二)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一)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活出生命的精彩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一)悄悄变化的我

(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一)男生女生

(二)青春萌动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一)青春飞扬

(二)青春有格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一)青春的情绪

(二)情绪的管理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滋味

(一)我们的情感世界

(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我”和“我们”

(一)集体生活邀请我

(二)集体生活成就我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一)单音与和声

(二)节奏与旋律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

(一)憧憬关好集体

(二)我与集体共成长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生活需要法律

(二)法律保障生活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一)法律为我们护航

(二)我们与法律同行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公共生活 第一课我们的公共生活

(一)我与社会

(二)在社会中成长 第二课公共生活新平台

(一)网络改变世界

(二)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单元 遵守公共规则 第三课秩序与规则

(一)维护秩序

(二)遵守规则 第四课与规则同行

(一)尊重他人

(二)以礼待人

(三)诚实守信 第五课心中有法

(一)法不可违

(二)预防犯罪

(三)善用法律

第三单元 维护公共利益 第六课我们的公共利益

(一)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二)做负责任的人 第七课心系公共利益

(一)关爱他人

(二)服务社会

第四单元 践行公共精神 第八课学会共处

(一)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维护国家安全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一)关心国家发展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课 我是中国公民 第二课 捍卫宪法尊严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第六课 我国国家结构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改革与创新 第一课 感受经济改革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四课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发展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第二课 走向和平与发展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展现中国风范 第四课 奏响中国乐章 第三单元

少年的征程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第六课 我的毕业季 第七课 未来在召唤

八年级下最值得关注,凸显了国家对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对宪法和法律的重视。

第二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小议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普遍实施,以及课改的推进与发展,广大授教《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作为一线教学的实施者、实践者、组织者,对如何利用好新教材、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等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笔者就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小议,希望对上《道德与法治》课的广大同仁有所帮助,同时,若有不当之处,也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改、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2016年9月,笔者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2017年9月至今,参与了州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多次研修活动。通过学习、研修,提高了认识,并得到很大启发,再经过这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广大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这一课题作一些反思、思考、总结。笔者现把自己的一些肤浅的心得、教学经验与广大同仁分享、探讨,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那么,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才是一节好课呢?笔者认为,有趣的、自然的、简洁的、朴实的、和谐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节好课。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高,成绩自然不差。那么,如何激发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呢?教师的人格魅力、诙谐的语言、情感丰富、表情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巧思答辩;表演、歌唱;多媒体展示;知识点分化、简单化、趣味化等都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以上这些方法可适当穿插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巧构一节自然的课。所谓自然的课,笔者认为是这样的课:新课导入自然,不突兀;知识点上下衔接自然、过渡自然;学生获取新知水到渠成、知识自然生成等。

1、导入自然。在新授课中,导入部分须受到重视。导入做得好,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要做到自然导入,语言要精炼、设问要简洁、朴实、贴近生活,时间控制在2—3分钟。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复习导入、设问导入、视频导入、情景导入等。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时,设问“刚才我们起立时师生相互问好体现了什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导入部分,教师的巧问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2、知识点之间上下衔接自然。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基本上一个课时就上一个框题,而一个框题下可能会有几个知识点。如何做好知识点之间上下自然衔接,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应掌握的技能。我们研究教材不难发现,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基本上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所以,我们教师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问,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自然衔接。例如,在讲授《尊重他人》这一框时,认识了“什么是尊重”这一知识点后,课设问“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从而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要巧构一节很自然的课,教师的巧思设问很重要。并且,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能水到渠成,同时也容易使学生达到新知识的生成。

三、设计一节简洁的课。简洁,在这里指的是学习目标简洁、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洁。在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制度(在中考中及格分以上以10分计入中考总分)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的周课时不足、偏少、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是普遍现象。导致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教学任务重、成绩难出。所以,怎样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要效率,是我们每个《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设计一节简洁的课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1、适当运用好教材中的课程资源。现目前,一课时40分钟,在这40分钟当中,需要完成新授导入、目标展示、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探究、课堂小结、知识巩固等过程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方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怎样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单元导语、课题导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拓展空间、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备课资源,怎样有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用多少、怎样用,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在备课、课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笔者认为,这些课程资源在一节课中没必要全部用到,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选择性的使用2—4个,特别是小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一节课中设计2—3个就足够了,多了就完成不了教学内容。

2、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尽量做到简洁。在课堂教学中,简洁可使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做什么、怎样去学、怎样去做;简洁可使教师对课堂易于把控、可操作性强。一方面,学习目标要简洁。我们在课堂设计时,学习目标尽量简洁、具体,情感价值观等目标可省略。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简洁。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把握好教学节奏,完成教学内容。

四、打造一节朴实的课。朴实,就是在教学中踏踏实实、朴实无华、不花里胡哨,知识点能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落实、学生的情感能受到感染和升华。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朴实,我们要有对知识点的把控能力,对知识点做到细分细化、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通过故事情节、设置情景体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升华,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放轻心情、快乐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和谐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的进步和表现、诙谐的语言、面带笑容、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是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

2、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和谐的同学关系是打造团结向上班集体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推选发言人等,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谐的同学关系使课堂学习效率高效。

在氛围和谐的课堂上,学生在发言、答辩、自我展示等过程中,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前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笔者是从怎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才是一节好课来阐释这一问题。笔者的观点是,一节有趣的、自然的、简洁的、朴实的、氛围和谐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节好课。限于笔者的学识、教学经验,分析不够深入、语言不够精炼是难免的。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有所帮助、有所启示。

参考资料:

1、《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朱文余

2、《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者:王郁

第三篇:怎样才能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各科教学都有所转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再也不是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鲜活的和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教材灵活,内容丰富,这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紧扣新课标,紧密结合学生相关情况展开并进行,一切从学情出发,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探索,我有几点见解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

一、启发性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采取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自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对直观辅助手段的兴趣及时引导到教学内容的探索上来,给学生设置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思考还未想通、准备解答还有些困难的“愤悱”之感。

二、创设民主学风,师生互换角色

“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就算老师讲的天花乱坠,这个讲台也是可悲的,因为学生没有成为主角,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了教师灌输的思想,自己并没有开动脑筋,获取自己的思想成果。就现实情况而言,就算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因为和教师的观点和书本上的观点相左,学生也不敢说出来,因为这有可能会被老师以为故意唱反调,因此,只能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换的课堂教学表面的祥和与平静,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变得麻木,思维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别无选择,只能死死记住教师所勾画的知识点,换的一个理想的分数。一句话,这样的教学,就实质而言是置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于不顾。为了突破这一陈旧的学风,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创设民主教学的环境,允许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民主、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下,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

三、转变思维,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再是死知识,是鲜活的,灵动的,和学生的成长紧密相连,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相信学生有一双慧眼,启发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学会探索。在这一点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走弯路,也只有在走弯路的过程中,学生才会通过反思,获得学习的经验和智慧。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越俎代庖,要耐心的陪伴。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陪伴成长的过程,走在学生门的后面,在需要启发的时候在给与启发,比事事都替学生思考,回答要好得多,后一种做法叫费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

四、紧跟时事,丰富教法,避免枯燥

为了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政治,我组织学生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以及阅读大量的参考消息。阅读之后,我让学生摘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加以讲解,和大家共享。学生们非常活跃,积极的进行讨论,思考。学生已经深入到政治教学的探讨中,不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作秀,既避免了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要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入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

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有大幅的改进。

第四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特点研究

摘要: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探究,并对新教材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的特点,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更好的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本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特点;研究

G633.2

21世纪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备受争议,思想品德课教师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如何培养“四有”公民,如何落实“三观”教育,如何培养“公民的核心素养”等都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思想品德教材版本也出现多样化。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再到品德与社会,最后到道德与法治课,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将道德与法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希望我们老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模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表现,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

初中政治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疑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但真正要实现法治教育的良好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极力避免以下几种做法:一是把法律压缩为干巴巴的文字,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只会让孩子对法律心生厌恶;二是把法治课上成遵纪守法课,偏重刑法、处罚法等义务性规范的宣教,这样可能令学生对法律心生恐惧;三是把法律教成一种纯粹的工具,而缺乏培育精神层面的信仰基因,这样将会加剧法律工具主义的流行。那么,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面对新的课标、新的教材,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新内涵呢?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课堂呢?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学生喜欢的课呢?下面就以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知识梯度明显,注重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

纵观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的内容都以加强道德修养为基础,注重生活化、情景化的体现。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教材结构合理,知识梯度明显。从成长的节拍,到友谊的天空,再到师长情谊,最后到生命的思考。整个教材思路非常清晰。把初中学习生活作为起点,注重培养同学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挫折意识、生命意识的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形式具有动力性的特点。随着环境和有机体自身的变化,智力的结构和功能必然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的条件。在七年级上册道德?c法治教材中,各个单元的内容真正体现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实际。

二、加强对知识点的整合,贴近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分为四个单元,内容与旧教材《思想品德》相比更加完善,充实。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把原来思想品德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第一单元成长中的节拍中增加了少年有梦,终身学习等知识。要求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要怀揣梦想,树立坚定的人生理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实现梦想、理想而努力奋斗。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中增加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相处,竞争,网络交往等内容。强调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正确的方法,通过正当的竞争促进共同成长,特别是面对网络交往的新特点,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增加了与老师、长辈之间的内容,通过走进老师,了解老师最终形成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家的理解、体味亲情,了解父母的爱。让学生懂得正确面对爱的碰撞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让生命得以延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是对旧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进行整合,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的升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同,注重知识点的引导。

三、教材内容比较灵活、生活化,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教师喜欢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目的是帮助学生记忆,便于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其内容较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有较大的改变,究其特点主要体现内容灵活性、事例生活化、学习方式多样化等。在教材的内容上,原先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在道德与法治中只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如第三单元中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如何孝亲敬长;和父母沟通的技巧;如何调节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在案例中、活动中去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强调课堂教师的说教、知识点的灌输。

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的《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指出,最受重视的公民七大素养分别是: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今天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是否达到了情感的升华,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新教材就要有新的教法、学法。作为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践行者,就要担当起教材赋予我们的使命,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谈到“新教育”时指出:“新教育”之“新”,并不是前所未有的横空出世,而是归真返朴和与时俱进,也就是说,今天所进行的新教育实验是让教育回到起点,将过去无数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道德与法治正是体现这一教育理念课堂能否归真返朴和与时俱进,学生能否真正从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形成自己人生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新时期的社会责任。

第五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高效教学方法漫谈

摘 要:教师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实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就如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法;多媒体设备;学习兴趣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与生活缺少联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起源于生活,并从生活现状中总结高于生活的理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隔断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违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理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生活中的有关内容有效地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增强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钥匙,有人说兴趣是治疗不爱学习症状的良药。但是,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却未能将兴趣有效地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有效地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支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关策略

1.将生活化教学法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学法,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时候就应该综合考虑生活化教学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以《珍视生命》为例。首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搜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案例;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述案例内容“小伟喜欢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比赛,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他经常半夜悄悄起来看比赛,然后在网上和球友一起聊天,早上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一天,在体育课跑步时,小伟突然栽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教师在介绍案例内容之后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案例中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舞台交给学生,学生积极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知道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却总是改变不了自己的行为”。这时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回想生活中的内容,然后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持身体健康”。学生积极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远离有害物质,例如烟、毒品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的方式,有效渗透生活化教学法。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熟悉的学习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充分体现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在教学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兴趣在教学中的比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将多媒体设备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

方式。

以《共奏和谐乐章》为例。首先,教师搜集《保卫黄河》的音频内容;然后,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然后说一说各个部分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认真聆听,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每个部分都在乐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音频中的各部分就像是我们班级中的每个人,需要我们团结一致,才能奏出动听的乐章”。这时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中为学生播放了一个视频小故事“七年级某班有一个出了名的小帮派,大周为大哥,其他几个人都听大哥的指挥。他们‘重义气’,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对班干部看不顺眼,跟老师对着干。大周说:谁也别想管我,我就是‘老大’”。这时教师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就视频中的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这样的小群体会将自身的利益置于集体之上”,还有的学生说:“我面对集体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有效分析的方式,将多媒体设备有效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生活化教学法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和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充分体现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方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包慧琴.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91).

[2]黄德宏.讲方法,重策略,让学生爱上课堂:浅谈初中政治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5(11).

编辑 张珍珍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