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集锦)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集锦)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第一篇: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湘发[2009]26)下发以后,全省各地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

第一篇: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湘发[2009]26)下发以后,全省各地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加强了耕地和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但这一工作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各地要以贯彻落实国发[2010]47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认真总结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一、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各地在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要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整治工程,不搞形式主义。对项目运作模式、规划设计、耕地平整、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应有群众代表全程参与。要按照湘办发

[2009]71号文件的要求,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以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农村综合政治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

二、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各地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充分挖掘农村土地复垦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要以提高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田间防护林网建设,提升地力等级,促进基本农田集中

布局,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要围绕全省新增4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紧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岑天河流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

三、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各地在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要根据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着提高村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效应。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市,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旧村改造”后形成的建设用地富余指标,在省厅规定的指标内,可以置换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调剂到本行政区域的城镇使用。

第二篇:农村土地整治的工作总结

10月底以来,按照全县土地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该镇立足实际,通过周密安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责任,加强服务宣传,严格做好监督,把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当前中心任务来抓,扎实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稳步实施。一是迅速启动,周密部署。10月31日,该镇组织召开土地整治工作部署会,该镇党政领导、涉及土地整治任务的村两委负责人及土地整治项目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该镇领导对全镇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同时项目单位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土地整治工作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并回答了各村对此项工作存在的疑问;会议要求各村和施工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开工。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镇高度重视,一是成立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具体任务和责任量化到点,落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村安排一名副科级领导具体协调解决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各村成立土地整治工作理事会,镇领导、国土所及村两委及理事会人员全力配合,使整个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形成了强有力工作合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完成任务较好的村,实施奖励政策,对工作进度落后的,镇干部会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并给予通报批评。

三是加强沟通,广泛宣传。由镇干部牵头,村两委具体负责组织,采取召开户主会、村组会的形式面对面地宣传有关政策,针对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思想顾虑的村民,该镇干部及时走访入户,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消除群众思想顾虑;同时该镇还通过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是加强调度,及时汇报。根据土地整治实施方案,该镇严格实施每天一调度的工作机制,由驻村镇干部统一调度,各村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每日上报一次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整个土地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截至目前,该镇土地整治所涉及的九个村中,已登记户数总计为x户,已登记面积为x亩;其中居委会、x村、x村、x村、x村、x村已进场施工,x村、村、x村已展开土地权属登记工作。

第三篇: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典型材料

为了大地春常在

——XX

作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18个县之一,近年来,XX县抢抓国家、省土地整治政策机遇,扭住保发展、保红线“双保”目标,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始终坚持“打造精品、造福于民”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申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近年来,XX连续多年荣获“全市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先进县”荣誉称号。

一、 项目实施情况

XX年至XX年,XX共承担实施9万亩农村土地整治任务,预算总投资1.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0.366亿元。目前,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 个,新增耕地面积0.312万亩,受益群众6万人。XX年,申报实施汪家乡山下村等五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为18493.05亩,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6300.05亩,项目总投资3 673万元,目前各项目已基本完成;XX年,共实施4个土地整理子项目,涉及齐埠、青云、 裴梅、梓埠、苏桥5个乡镇22个行政村,建设总规模为4.0858万亩,项目预算投资7905.24万元。当前各项目进展进展顺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XX年,XX农村土地整治建设规模为35620亩,其中:土地整治规模29875亩,配套开发5745亩,涉及石镇、裴梅、湖云、苏桥、梓埠等五个乡镇12个行政村,项目预算总投资8129万元。目前已完成市局组织的专家初审工作。

二、 主要做法

1、立足政府主导,落实“四个到位”。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切实做到组织、资金、制度、宣传“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到位。自XX被列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18个县之一后,该县迅速成立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总体方案和工作方案,下发具体实施意见,明确目标责任,求速度、重质量、比结果。二是资金到位。在项目资金配套上,努力克服财力不足等不利条件,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小农水、高标准农田示范、万亩粮食高产等项目建设资金,并采取实施配套项目、引入社会资金等措施,确保项目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目前,已配套资金0.366亿元。三是制度到位。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告制、档案管理制等“六项制度”,做到依制度办事,靠制度建设。四是宣传到位。 在每个项目区选定之后,组织召开乡、村、组三级干部大会和村组代表会、村民大会,宣传有关政策,消除群众思想顾虑。同时,通过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立足合力共建,实行“四级联动”。在县一级,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县政府办主任、县监察局长、国土局长、财长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在乡一级,项目区所在乡镇成立土地整治工作项目部,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项目部主任,分管领导和国土资源所长担任副主任,并设立宣传综合组、规划建设组、拆迁安置组、土地整理组、治安维稳组、后勤保障组;在村一级,建立村级建设理事会和项目协调小组,引导村干部积极参与政策宣传、纠纷调处、事务协调等事项;在组一级,建立质量监督组,由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任监督员,行使项目建设监督权,真正做到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管。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上下一心,统筹协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3、立足统筹实施,注重“四个结合”。坚持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引导,做好“四个结合”文章。一是注重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 在重要位置,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项目区有效灌溉和排涝面积达到9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80%以上。二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整治项目作为新农村建设关键抓手,有序开展村庄拆并搬迁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目前,XX已建成 个农村安置区和 个城镇建新区, 人过上了社会主义新生活。三是注重与增加耕地相结合。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农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等项目,XX共新增耕地1.51万亩,项目区粮食总产量达834万公斤,增收1500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在项目建成区发展有机蔬菜、马家柚等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注重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XX是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80万头,猪粪、沼液造成农田污染。结合这一实际,XX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尽量把项目区安排在猪场周边,充分利用猪粪、沼液等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有效解决了猪场排污问题。并通过种植防护林、田埂播种护坡草籽等措施,有效防止因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4、立足建设精品,严把“四大关口”。一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建立技术人员驻点监督、监理公司专业监督、国土部门定期抽查、乡镇政府每日督查、村组干群日常监督的五级监督体系,确保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管。二是严把施工操作关。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设计部门的 质量要求,严把施工工序,严格按施工标准规范操作。三是严把工程进度关。根据农业生产规律,明确项目开竣工时间,倒排工期,细化到天,督促施工企业备足人员、机械,确保按规定时间推进项目建设。四是严把责任追究关。在施工过程中,坚决做到“四不放过”,即质量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质量问题没有纠正到位不放过,工程进度赶不上序时不放过。

5、立足多赢发展,破解“四大难题”。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XX做到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基层工作难题。一是破解城乡统筹发展难题。XX把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城乡统筹的突破口,一揽子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聚集各种资源扎堆三农,农村发展空前给力。二是破解生产条件改善难题。通过土地平整和田间道路、沟渠、电管站、农桥、下田涵、路涵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通”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三是解决落后村庄建设难题。将原先没有纳入规划管理的空心村、偏远村、破旧村逐步拆除。XX把落后偏远的梓埠邓家村搬迁到县城,建起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永安新村,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为XX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扇展示对外形象的优美窗口。四是破解农民发 家致富难题。实施土地整治后的耕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入“农”头企业整体流转或发包给大户集中经营,部分农民还可通过替承包者打工,二次增加收入,实现种自己的地、收他人的租、赚别人的钱。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任务千头万绪、情况千变万化、涉及千家万户、状况千差万别。XX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抓手,按照建成领导眼中的放心工程、精品工程,百姓心里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这一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保质保量地推进每一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秀美、更加富饶的新XX。

第四篇: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晋中市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

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32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1]358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各相关部门、各县(区、市)局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对2006年以来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自查。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根据省厅要求,市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成立了“全市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领导组”(市国土资发[2011]178号),由赵春雷局长任组长。领导组负责统一部署清理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督导和抽查,并主动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保障全市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项目清查具体情况

1、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完善规范项目管理

我市实施各级土地整治项目以来,便严格遵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以及省级有关政策文件。2008年我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制度的通知》(市国土资发[2008]98号),在明确落实“五项制度”的基础上要求执行“审计制”,完善项目管理。近期,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通知》(市国土资发[2011]181号),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领域制度建设和源头治腐。

2、2006-2010年全市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情况。 2006-2010年晋中市共立项土地整治项目378个,总规模25.3455万亩,可增耕地8.7195万亩,累计投入资金6.3799亿元,其中验收项目319个,总规模11.3385万亩,新增耕地5.292万亩,投资达2.7194亿元。使用新增费4.1152亿元,使用耕地开垦费1.8665亿元,使用出让金0.3837亿元,其他资金0.0144亿元。

3、2006-2010年新增费使用情况。五年来我市使用新增费4.1152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3个,项目总规模18.9075万亩,新增耕地3.393万亩。其中,中央投资建设7个项目,投入资金1.4185万元,项目总规模6.7095万亩,新增耕地1.134万亩;省级投资建设16个项目,投入资金1.578亿元,项目总规模7.245万亩,新增耕地1.4865万亩;返还市级新增费投资建设30个,投入资金1.1187亿元,项目总规模4.95万亩,新增耕地0.7545万亩。

4、2006-2010年全市基本农田建设情况。五年来我市利用出让金、中央新增费、地方新增费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3个,投入资金1.126亿元,项目总规模6.4810万亩,新增耕地0.308万亩。2008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技审[2008]113号文件批准祁县设立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示范区建设总规模6.3834万亩,总投资0.9894亿元,预计新增耕地面积0.291万亩,涉及祁县贾令镇、城赵镇的24个行政村,共分五期实施。目前示范区已实施两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投入资金0.4072亿元,共整理基本农田2.63万亩,其中新增耕地0.108万亩。

三、晋中市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协作。近几年来,加强耕地保护,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在晋中各级党委、政府中形成共识。尤其是在最近两年经济发展中用地需求较大、耕地保护问责愈来愈严的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既是实现区域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手段,更是实现占补平衡的唯一途径。全市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一把手高度重视,确实把保护和开发整理耕地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在手上。涉及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带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村村通工程等项目,进行集中建设,提高各类支农资金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晋中市政府200

6、2007年开展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和奖惩兑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和促进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早在前几年晋中市就组织所属11个县(区、市)就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规划的逐步实施,原来的规划与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立足实际,他们又确立了“山区县重点进行土地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平川县(区、市)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有煤炭资源的县要对矿区的采煤塌陷地逐步复垦”的新思路。从2005年开始,连续每年新增耕地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2008年,祁县列入了省级基本农田示范区。以科学有序的规划作指导,增强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3、多元筹集,落实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5年间全市共争取中央投资项目7个,省级项目19个,争取资金3.19亿元。二是加大地方财政的投资力度。首先是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耕地占用税等涉地费税的收缴力度,在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不断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市级财政做到了按照有关规定将应投资金足额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2006年到2010年,仅市级安排项目就投入资金1.3622亿万元。县级是实施各级各类造地项目的主体,也是实现耕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主体,近年来全市实施县级项目305个,新增耕地5.2658万亩,投入资金1.8665亿元,大部分县级政府都能克服财政困难,保证了造地项目所需资金;三是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个人等各方面的资金多元化地投入土地开发整理中。

4、严格把关,落实奖惩。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和保护耕地政策的相继出台,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管好用好这笔资金,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效,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首先是通过预算监管保证将专项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其次是对项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稽查、审计;同时,对项目质量、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进行评估,保证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不断加强监管的同时,他们启动了激励奖惩机制。市政府连续几年拿出专项资金,对项目实施好的县(区、市)或完成好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奖励;对于项目实施差的县(区、市)或单位,则采取点名、通报批评或约谈等方法,促其高度警觉、迎头赶上。比如,针对三个县(市)有2006年前批准的项目仍没有最后完成的情况,2009年4月份,由市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春雷与所在县(市)的分管县(市)长和国土局长进行了约谈,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促其承诺限期完成。约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严格项目立项程序,认真履行踏勘,充分了解项目区现状,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规划和计划管理,选择项目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把项目优先选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做到依规划、按计划确定项目。对政府资金投资的项目,要严格执行专家评审制度,提高项目立项的科学性。严格执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监理制、公告制、合同制、审计制。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降低建设标准。完善项目移交程序,加强对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项目竣工后及时移交村集体,并得到村集体确认,使项目尽快形成生产力。

四、五年来晋中市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省国土资源厅、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抓住了国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力度的良机,积极争取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土地整治项目。同时,加大了市、县两级投资的力度,通过狠抓项目的规范管理,突出“多造地,造好地”的宗旨,使全市耕地得到较好保护,农民得到实惠,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

1、实现耕地保护目标,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晋中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抓土地整治工作就是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土地整治工作就是抓农民的增产增收;抓土地整治工作就是抓耕地占补平衡。因此,土地开发整理也是实现“保增长、保红线”的重要抓手。他们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以贯之紧抓不放。从2006至2010的5年间,全市共实施中央投资项目7个,省级项目19个,市级项目47个,县级项目305个,累计投入资金6.3799亿元。项目总规模25.3455万亩,新增耕地8.7195万亩,其中用于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5.2658万亩。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市同期增加的耕地面积大于建设占用的面积。为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544.6万亩的耕地保有量和465.15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这几年的土地整理工作,保证了各项建设项目征、转用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全市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农田普遍成为田块成方、路渠相连、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了10%-20%,生产成本降低了5%-10%。和顺县横岭镇上北舍土地整理项目是2005年批准实施的省级重点项目,项目总规模1191亩,新增耕地407.7亩。项目实施后,使这个360人的小山村人均增加耕地1亩多,全村人均增收700元。通过归并分割零碎的地块,形成了规模经营的条件,由此出现了许多种植大户。村民郑生江原有耕地17亩,在项目实施后,不仅使原有耕地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而且使他耕地面积增加到23亩,2007年全部种植了土豆,每亩收获3000斤,全年增收8000多元。榆社县讲堂乡土地整理项目也是2005年批准实施的省级重点项目,项目总规模1567.5亩,新增耕地248.31亩。项目实施前,该项目区全部为旱耕地,只能种植玉米、高梁等耐旱的大田作物。通过进行田、水、路、林的综合配套,项目区已全部变成水浇地,为种植结构的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有14户农民在项目区种植茴子白50亩。

3、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加快了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太谷县任村乡牛许村实施的省级土地整理项目是通过将占地190亩的旧村庄整理为水浇地,不仅增加了140亩的优质耕地,还使该村村容村貌得以改观。榆社县将土地整理与迁村腾地、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近几年来,全县共实施旧村复垦工程5个,涉及413户农户,投入资金317万元,新增加高标准农田2230亩,年增加农民收入217万元。和顺县横岭镇旺盛村是由壁则、蚕儿等8个村整体搬迁合并成的移民新村,共移民136户,718口人。移民后村民种地最远的10公里,最近的也有3公里,为了解决移民住宅与耕种分离的突出问题,横岭镇政府在移民新村附近选择了一条荒沟,于2006年10月开始进行开发造地,2008年已完工。该项目总规模946亩,其中新增耕地650亩,覆垫耕地296亩,人均耕地面积达到1.3亩。原蚕儿村村民杜建武一家新增耕地5.2亩,耕种面积达到18亩,按每亩收入500元保守计算,年收入可增加2600元。土地开发整理,使这个移民新村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五、加快推进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建议

1、紧紧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水平。坚持以建设促保护,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逐步提高。平川地区是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也是开展土地整理的重点。针对目前存在的机井、渠系、道路和防护林等基础设施老化、落后等问题。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更新水利设施和配套节水灌溉为重点,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理,为现代农业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丘陵和山区,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是加大对河滩地、沟川地的整理力度。在今后3年,我市将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3亿元,开展以基本农田整理为主的土地整治项目,力争实现全市基本农田整理20万亩的目标。祁县已实施的“山西省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已初见成效,现有耕地质量、灌溉率大幅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在此基础上,继续争取省级资金用于祁县基本农田整理,力争实现祁县境内10万亩基本农田完成整理。以祁县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带动和促进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2、适度开发荒滩荒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持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耕地。“十二五”期间,全市的耕地保有量不得少于544.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少于456.15万亩。在今后3年,我市计划向各县(区、市)下达占补平衡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6万亩任务,项目新增耕地用于建设用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今年我市已向各县(区、市)下达了新增耕地3.35万亩的土地开发任务,在今后两年中,每年将下达新增耕地不少于2万亩的土地开发任务,力争三年内完成新增耕地验收6万亩的目标。

3、结合移民并村和新农村建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采取了 “规模搬迁、小村集并、缩村填空”的措施。经调查,全市现有废弃居民点用地面积近1万亩。这就要求要对这些“空心村”、“独家村”进行土地整理,进而实现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之目的。

4、加大土地复垦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生态环境。

2007年全市土地复垦情况调查及2010年全市废弃工矿用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煤矿、砖瓦窑、炼焦厂等各类废弃工矿用地4.4万亩;采煤塌陷地2.1万亩;煤矸石等废弃物压占地5.2万亩。在2011至2013年三年内,我市力争完成对各类损毁土地5万亩的复垦任务,恢复耕地1万亩,改善自然环境4万亩。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宜农则农、宜建则建,有效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带来的压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潜在的空间。

第五篇:积极开展增减挂钩工作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

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开展增减挂钩工作 ---基于武进区嘉泽镇一些做法

杨文伟 江轩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嘉泽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嘉泽镇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地方发展做好用地需求的保障,为嘉泽镇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有效的保护了耕地。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我镇实施的情况

近年来,针对我镇农村人均宅基地超标,村庄内建筑杂乱、容积率低,废弃工矿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效率低的现状,自2006年以来,我镇已先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8个,复垦农村建设用地464亩,新增农用地464亩,其中耕地453亩。2011年,我镇又启动了3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共上报挂钩拆旧区266.5亩(丰杨村地块184.7亩,周庄养鸡场2.83亩,章簖砖瓦厂78.96亩),现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作用。 农村土地整治是依法在农村地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目的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国土资源部早在2003年颁布实施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抢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先机的重要环节,在耕地保护不放松,居民生活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加快发展村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我镇发展的意义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中,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农村存量的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废弃工矿用地等)复垦为耕地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弹性建设区内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可按照复垦面积置换建设用地,置换后耕地总面积应有所增加。因此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对于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用性和利民性,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条件。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今后农民建房向规划居住区集中,进一步整合村庄建设用地空间,保障村庄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对确属危房并符合村庄建设规划的,经审批允许原地改造。

(二)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我镇花木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宜建则建"原则,积极开展整村拆迁、新村建设试点,引导农民退宅还耕和建房避占耕地,从严控制农村居民点面积,从严控制农民建房人均占地面积,从严控制农民建房占用耕地。

(三)有利于拓宽用地指标渠道。由于折抵指标和复耕指标暂停使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不能满足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建设用地"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原则,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新增耕地,增减平衡后,允许置换用于建设用地的,首先满足村庄整治区域内的村民安置房建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设施建设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的需要,确实有余的,用于其他建设。

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基本原则

由于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挂钩工作中,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突破周转指标,极大的侵害了农民权益,也给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高了困难。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保护好农民权益,确保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健康、有序开展。

1、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充分考虑农民需要,广泛征求农民意愿,既要维护好国家的土地资源,又要保障农户合法土地权益。要让群众充分了解国家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政策和精神,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妥善安置好农民生活居住,处理好失地农名的基本生活保障。

2、合理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新一轮的《嘉泽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为指导,统筹协调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特别是要与全镇基本农田规划搞好一致,科学制定嘉泽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和项目区规划,对可以实施挂钩复垦的,特别是房屋质量差,拆迁成本低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差,群众有强烈愿望,参与积极性高的要积极争取,对不宜实施挂钩的,群众反对强烈的,侵害农民权益的,坚决不搞。

3、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优先的原则。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土地环境为目的,因此增减挂钩工作实施后,要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水平。

4、拆除复垦到位,指标有偿使用的原则。对于挂钩拆除区,一定要保证拆除复垦到位,同时要管护到位,确保不出现项目区抛荒,堆放垃圾,私挖鱼塘的情况,对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腾出的周转指标,实行有偿使用,凡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的单位和个人,要缴纳挂钩周转指标有偿使用费,专款用于挂钩项目区和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所有指标由镇统筹安排。

五、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工作措施。

增减挂钩项目涉及面广,投入资金量多,社会影响力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村、组通力合作,坚守保护耕地红线,服务地方群众的总体工作原则,才能让挂钩工作成为一项政府得人心,百姓得实惠,经济得发展的利民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主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措施,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更好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1.合理统筹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根据全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村落分布和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划定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重点区域,统筹实施居民点整合归并、基础设施配套、农田综合整治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等,进一步优化乡镇和农村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镇村的协调发展。

2.协调组织领导。挂钩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利益纠葛矛盾较多的全新工作。为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镇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镇联动机制,并成立了工作班子,明确了国土、建设、农林、水利、财政等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协调挂钩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重大问题,保证了挂钩工作有序开展。

3.维护群众利益。实施挂钩工作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维护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涉及农民房屋及企业进行公正评估,合理补偿,妥善处理好拆迁安置,农民社保等问题,要能够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农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同时加强宣传发动引导,充分听取农村集体和农民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4.完善长效监督。镇政府将完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情况与各村目标任务考核和用地计划分配相挂钩,根据年前与对各村的工作时限要求,定期组织镇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监督组,对工程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人员分配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完成后,土地及时交还给村、组进行种植,由镇国土所向区国土局提交书面报告对项目实施申请验收。

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嘉泽中心国土资源所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