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队伍的执行力
第一篇:如何提升队伍的执行力
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促进企业发展
管理实践证明,执行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干部执行力强不强,既是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是衡量其能力的标尺。下面就如何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谈点粗浅认识。
一、提升素质,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责任是一种使命,增强责任意识,首先强化团结意识,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形成系统合力。需要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一起抓。如果各自为政,各行其事,一盘散沙,那就什么事都干不成。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工作中互相配合,自动补位,切实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其次要增强强烈的责任感,必须在思想上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理念,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每一名干部都有岗位赋予的责任,有责要有为,要大力倡导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的干事理念,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在干部队伍中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良好的作风是执行力建设的根本要求。领导干部是单位的参照物和风向标,执行力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要坚持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对认定的事,要咬住不放,不优柔寡断;对定下的事,要持之以恒,不瞻前顾后;对已干的事,要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废。要坚持敢于较真碰硬的作风。遇到矛盾,敢于碰硬去解决;遇到得罪人的事,敢于碰硬去面对。要以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克难而上不留难的精神,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冲,放开手脚干,把工作能力展现在对棘手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三是要坚持身先士卒的示范作用。
执行能力是多种素质的展现。一是业务能力。当前,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标准不高,业务素质比较低,在工作中表现出效率低、工作滞后、整体工作协调不好等现象,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从执行能力来看就显得比较差。
二是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是提高执行力的动力源泉。要按照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要求,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观念、思路、方法,确保各项工作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三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决定了执行力的效果,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凝聚人心能力、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处理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注重方法,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抓工作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又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达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
确定了工作目标,就要按照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凡事成于实,败于虚。邓小平就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应当看到,目前还有少数干部工作中存在说得多、做得少,布置得多,落实得少等问题。提高执行力必须要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抓落实要有一种“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在抓落实中体现水平、展现能力;抓落实要敢于创新,讲究方法,俗话说“方法对路、事半功倍;方法陈旧、事倍功半”;抓落实中要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突出问题,选准突破口;凡是督办落实的意见和解决方案,要求下级部门、各级组织协办的,必须不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
(二)抓住效果
增强执行力关键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树立形象,增强素质。创业阶段面临着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安全环保、自然灾害等的多重压力和挑战.要完成预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就必须全面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凋动一切积极因素.单位建没和发展,出谋划策。逐步解决影响单位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职工队伍、安全生产等方向存的突出问题,迎刃而上不回避矛盾,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要以殚精竭虑的工作作风,努力做破解难题的能手、解决问题的高手、促进发展的好手。
(三)突出重点
实际上,抓细节就是抓带有倾向性的“小事”,就是抓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关注和解决细节问题,特别是职工生活、安全等方面的事情,要深入实际掌握好具体情况,做好每项工作,千万不能因小事而不为,麻痹大意,造成损失,从抓小事情上来看执行力的效果。古人云:“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注细节,历来是成功之道。虽为细节,但事关大局,充分说明细节对于工作落实的重要性。从实践来看,从根本上提高执行力,靠的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些带有倾向性的“小事”。只有“小事”才最具有普遍意义,才可以从思想上加以引导和启迪,从制度上加以维持和固化。
(四)要有全局意识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决策制定、工作安排科学合理,执行起来必定速度快、效果好;否则,决策本身有问题或行不通,执行人员必定难于贯彻落实,执行力无从可言。古人语:“主谋万艺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决策能力,保证决策正确有效。要以广阔的眼界胸怀全局,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宏观的战略思维分析全局,做到顺势而动,因势利导;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辩证思维谋划全局,做到瞻前顾后、统筹兼顾。。
三、落实制度,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制度是一个领导者提高工作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一) 落实制度,明确工作责任 督办是强化工作落实的手段。领导干部既要明确战略目标,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又要加强监督检查,持续跟踪、检查,把督办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环节,列入工作日程,形成制度规范,贯彻到每一项任务中去。要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特事特办制、限时办结制、信息反馈制等制度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对确定的重大事项、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机关部门要带头执行落实。一要围绕中心工作督查重点。机关各部门要紧贴经理部的工作重心,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督查,以保证生产经营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要将工作部署、组织实施和检查总结等工作贯穿于督办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的工作局面。二要抓住主要矛盾督查难点。要围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企业管理、成本控制、队伍稳定等难点,实行重点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三要倾听群众呼声督查热点。要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摸查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加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督查力度,力求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 落实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在对领导干部执行能力建设的考核中,按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的要求,坚持全面考核的原则,既要考核抓业务工作的实绩和本领,又要考核抓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实绩和本领。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标准和执行内容,认真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定,对执行决策和部署不力、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管不力等问题,采取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书面检查、经济处罚等方式予以问责。采取平时和年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加大执行力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正常的领导干部任用、免职制度。监督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有力保障。对中层干部的任用或免职,是干部管理工作中直接体现竞争激励机制的主要环节。对落实“一岗双责”工作实绩突出者,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选拔任用。
(三) 落实制度,规范岗位
制度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岗位流程是完成某项工作环节的链接,一个企业要围绕年度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制定工作计划的同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完善岗位责任制,建立岗位明确、权责分明、层级清晰、衔接得当的岗位职责,把每项工作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人,形成环环相扣,互不交叉重叠的责任闭合环路,确保每项工作任务都能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在运行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上下齐心协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惟其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执行力,才能减少失误和避免缺位,工作才能更加科学严谨,更加富有成效。
第二篇: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
在营销导向型的时代,营销力的强弱是决定的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是最主要因素。营销管理重点在于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效率源于高效的执行力。因而执行力也是决定营销力强弱的最主要因素,执行力可以说是营销的生命力。
企业的成功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战略需要靠高效的执行体系来实施。因而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只能成为梦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长期跟踪企业的发展研究这一现象时提出了执行力的概念,认为企业成功20%靠策略,60%靠执行力。执行力在当前不仅仅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事实上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而企业执行力的主要来源是占企业人数80%的基层员工。企业的战略、目标、任务,最终要在员工的执行中完成,企业的执行力集中体现在员工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就是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就是要充分实现员工执行力的最大发挥。
在现今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个体员工的执行力越发通过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来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因此,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员工执行力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工作中,领导者首先需要明确实现的目标。此目标经过科学策划是切实可行的,并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而不是随意拍脑袋拍出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员工正确地做事,并一步一步接近目标。职工会看到希望,并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执行力,如果目标有误,不能保证员工正确地做事,就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企业执行力就会削弱。
二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来提升员工的执行力。现在比较成功的范例有:危机文化(松下集团)、激励文化(海儿集团)、一体文化(迪斯尼集团)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于长久而深厚。因此绝不可作轻易的改变,即使企业高层的行为与企业文化的精神发生了冲突,管理人员也应以企业文化为重,如此才能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三是要加强检查和指导。仅有明确的目标、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还是远远不够的,管理者要检查其所安排任务的执行情况。执行过程中有无偏差、还存在哪些问题?要不断地和执行者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对不熟悉的流程或需提高技术的执行者要加大
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执行者的执行能力,保证其能正确地做事。执行者会从执行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执行力
四是完善的分级处理制度。分级处理能使员工更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位置、目标与任务。而清晰的目标使得员工的工作更有针对性,执行力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另外,完善的分级处理能使低层管理者不互相越权,其队下的员工也就避免了重复工作的发生,提高了整体效率。
五是要有效的沟通。沟通是执行力提升的基础。执行的过程也是沟通的过程,建立一套良好的沟通体制,可以保证所有的营销战略方针得到切实的执行,通过沟通确保执行团队能找到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赋予执行团队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沟通体制,加上符合营销战略发展需要的执行工具,就可以打造一个统一的管理对话平台,让它的员工按统一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执行问题,用统一的语言来进行沟通,做到“知行统一”。
六是提高组织执行力。许多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个人的执行力对于组织的作用,却忽视组织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再强,还是在组织中执行他的任务,如果整个组织的执行力低下,那么个人的执行力再高又有什么用呢?只有优秀的团队,其成员的工作激情才会高涨。融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大家形成互助的同时,才具有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工作中好的经验会共享,遇到的问题会得到大家的共同关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使任务得到完成。因此,建立起高效的执行力,加强组织执行力是很必要的保障。
七是定期进行考核。对好的执行者进行奖励,不断提高其执行能力。对执行不到位的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帮助其提高执行力。奖励他们的成就。认可下属的努力和成就,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同时也可以有效建立其信心。
一般来说,奖励员工的方式有5种基本类型:
1、公司明文规定的物质奖励。公司事先设定好目标,当员工的表现达到标准时,公司便给予员工奖金或礼物等物质上的奖励。
2、老板弹性给予的物质奖励。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老板给予员工额外的物质奖励。
3、给予员工正面的回馈。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优异。
4、公开表彰员工的表现。例如,升迁、颁发最佳员工奖等。
5、私下表彰员工的表现。例如,请员工吃饭、给予员工额外休假等。
八是提供必要的训练。支持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如参加学习班,或公司付费的各种研讨会等,不但可提升下属士气,也可提供其必要的训练。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执行力。那种“只使用、不充电”的用人行为,是对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破坏。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系统而科学的培训体系来维系员工的发展。只有卓有成效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有效地
执行企业的经营策略。
九是建立及时跟进机制。企业制订出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并不是万全之策,也不一定保证达到目标,因为战略目标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跟进,必须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预期的回报,针对达成率、生产率等指标对员工做多方面的考评,促使其不断反省。跟进按时间来划分,一是事前跟进,发现潜在风险提前给员工预警。二是事中跟进,在任务进行中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办法,使员工的工作重新回到正轨上来。三是事后跟进,出现问题后,找出原因,提供补救建议和具体措施,避免员工以后再犯同样错误。通过跟进,向员工传达一个敦促行动的信号,确保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作到协调同步,这是提高员工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控制措施。
讨论成员:
蒋林芝、曹仁美、付华夏、谢瑶、陈玲娟
第三篇:讲稿——抓好落实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精品讲稿】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结合XX党建工作整体安排,我结合近期学习工作,围绕如何抓好落实、提升队伍执行力谈点认识,与大家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中共七大开始,就在党章中对“四个服从”进行了明确,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我们知道,服从意识是执行力的最根本体现,党章所确定的组织规则为我们抓好落实、提高执行力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强化党的建设,突出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工作落实。但无论有多明确的指示精神、有多完善的规章制度,不去执行,落实不了,都是一纸空文。在任何阶段、任何时期,抓好落实、提升队伍的执行力都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
一、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执行落实高度重视
为政之要,贵在执行落实。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公信力,没有发展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就会丧失长治久安的执政基础。对干部队伍来讲,执行力就是全面深入准确地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能力。从共产主义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到我党历届中央领导,都十分注
意并高度重视执行落实的问题,并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马克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堆纲领更重要。”列宁针对俄共革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鲜明地指出:“少讲空话,多做实事。”“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中央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对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提出了系列要求:“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不折腾,不反复,切实干出成效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我们重温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对抓落实、提升执行力论述时,有醍醐灌顶之感。其实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执行思想、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借鉴。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出:“言必行,行必果。”这个“行”指的就是执行的行动,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执行”思想。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如果执行力不强,再正确的决策、再完善的制
度、再中肯的意见,也达不到预期目的。现实工作中,几乎所有决策都不可能至臻完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去不断发现偏差、不断修正完善、最终达到预期目的。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说:“一位领导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老子《道德经》中讲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事业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必须从最容易最细小的地方执行到位。成语“令行禁止”,讲的是律令一旦颁行,就要马上生效执行,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这同王守仁心学中所讲的“知行合一”是一个意思。
重温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对执行落实的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第一,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始终是落实各项工作的最重要基础。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最终要靠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来保证,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不打折扣。我们必须把提升执行力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下决心、下力气抓好。
第二,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每一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提高执行力中践行讲党性、树形象、做表率,带头执行,率先执行,在工作中切实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是做好工作的最现实需要。我们现在遇到或者出现的问题,多数都出在制度不落实、工作要求不落实,至少是落实不到底,差最后几公分。要防止问题再次出现,唯一的办法就
是狠抓落实,要在XX范围内掀起层层严要求、层层讲规矩、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将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
第四,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是弥补制度缺陷的最有效途径。规章制度是在不断发展中完善的,规章制度难免会存在死角和盲区,而提升执行力是严格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弥补制度缺陷,规避执法风险的最有效途径。
二、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症结
当前XX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总的来说在逐步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执行。主要表现:
一种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同志对三令五申的事,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自由散漫,毫无戒惧之心。制度在一些单位成为空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标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个别领导干部对制度规定不落实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害了自己,更给工作正常开展及整体形象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另一种是找借口找理由,不执行。有些同志站位不高,理解不了上级要求和党委决策意图,强调各种困难、臆造多种危险,不想执行,这是认识层面的问题。有些同志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得过且过,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推诿扯皮,不执行,这是担当层面的问题。有些同志对党委决策事项、安排的任务能够接受,但机械执行,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推给领导,这是能力层面的问题。有些同志对会议决策的事项、领导批示交办的工作满口应承,背地里却一拖再拖,或只受理、不办理,甚至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说“好”背后“放炮”,受到督察追问后又找理由、摆困难、讲原因、推责任,这是品行层面的问题。有的同志一句“我不会”
或“我干不了”顶一万句,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一推了之,等到了有表彰奖励、提拔晋级的机会时又哭天摸泪,怨同事、怨领导、怨组织,这是机制层面的问题。
2、乱执行。主要表现:
一是有利的执行,无利的不执行,有人情、有好处,能办不能办的事都办;
没人情、没好处,该办的事也久拖不办,可能得罪人的事不解释不说明,不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直接推给领导,甚至还在背后出馊主意,博取人情。
二是有些同志对上级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清楚,一问三不知,要么就是乱解释乱执行,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或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做了很多无用功。
3、慢执行。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拖拖拉拉,效率不高。有的同志“衙门作风”根深蒂固,爱好“耍权威”,不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故意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本来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非要“等一等”、“看一看”、“请示请示”,导致问题长时间解决不了。
另一方面,个别单位搞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执行组织决定、领导指示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凡事把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委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借口满天飞,有的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就是看不到实际行动。
4、软执行。主要表现在:
一是只管做了,不管做好。
有的同志没有“工作必须做到位做到好”的意识,做事只管做了,但是否做到“根”上,是否真落实、真管用就不管了。有的同志明知自己存在不足,却以各种理由不去学习补充,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花拳绣腿,应付交差。有的同志满足于开
会部署了、文件下发了、程序走过了,但不问结果如何,质量如何。在他们心中,有了这些形式,有了这些程序就算完事了,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其实是做了但做得不够,执行了但不够到位,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尽责,就一定会受到追责。
二是浮于表面,不敢碰硬。
有些同志想问题办事情带有惯性思维,工作浮在表面,不愿意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畏难情绪严重,显得能力不足。遇到棘手问题、困难问题束手无策,不调研、不思考、不集思广益,不积极地去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而是推给领导推给上级,你问他情况他又“一问三不知”,最后事情办成了办好了是他的功劳,事情办砸了办坏了是领导说的---与我没关系。
二、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在于作风建设上的种种不足
1、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很多政策、文件执行不到位,表面上看可能是决策脱离实际或干部没有责任心不敢担当,根子还在于世界观不正,私心杂念作怪,没有将履职尽责放在心上。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是总开关,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解决世界观问题,就是解决要不要执行问题、愿不愿执行问题。同样的工作任务,不同的人去做,往往出现不一样的效果,这不是思路问题,也不是决策问题,而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世界观问题。世界观问题没有解决好,就没有内在动力去执行,就会出现不执行、乱执行、慢执行、软执行等不良现象。
2、思想解放不够。当前,党员干部执行力不强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如果说,过去的解放思想更多是“头脑风暴”,今天解放思想则要面对现实的利益博弈。一些单位和干部之间缺乏沟通,不相互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遇到难事往往是“踢”字当头;有的领导
干部满足于当太平官、守摊子、保位子,怕承责任,怕担风险,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安于现状、庸懒散软。
3、“四风”问题反弹。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作风问题主要是“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惟妙惟肖地给“四风”画了四幅“肖像”:形式主义——知行不一、不求实效;官僚主义——脱离实际、漠视现实;享乐主义——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奢靡之风——铺张浪费、生活奢华。要看到,党员干部作风扎实,办事积极,勤于钻研,执行力往往就强;作风不扎实,办事拖拉,怠于思考,执行力一定就弱。之所以出现有制度不执行,有规定不按规定办,有难题解决不下来,就一定存在“四风”方面的问题。
4、能力素质不够高。政策制度是由人来执行的,执行者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度执行效果。今天,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坏处”、会不会解决“难处”。有些工作推不下去,没有应有的质量和效果,在于一些干部缺乏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缺乏认真思考和对上级决策的准确理解,在操作上没有路线图、时间表,使得很多好政策、好制度得不到很好实施,很多好事办得不到位。
5、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很多制度政出多门、时间久远,面对众多相互制约甚至冲突的制度时,有些执行者往往从自身利益角度做出取舍,执行其中的一种,这必然导致制度执行的片面化甚至正确的制度难以执行。比如对执行不力的人往往是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坏的不臭,这样会助长他们工作的消极性,对有效执行的人不褒奖、无法鼓励,好的不香,会挫伤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做多做少
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
6、领导示范不到位。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看出,领导带头作用对执行力的影响很大。只有一级做给一级看,执行才能到位。当前,很多决策、政策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少数中层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个别中层领导不愿顶真、碰硬,事事“老好人”,遇到执行力问题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个别同志习惯以“创造性执行”为借口,执行政策制度时自我取舍、断章取义、变通执行,不是以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的为出发点;有的别出心裁另搞一套,以强调单位特殊、人员特别为由,绕开制度,拒不执行。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的导向。查找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剖析问题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我们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干部队伍执行力的大变样。
三、坚持改革创新,抓好落实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通过分析当前队伍抓落实不好、执行力不强的表现及原因,不难看出,抓好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打好组合拳,多管齐下,久久为功。
(一)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有机融合自觉力、思考力和落实力
现实生活中,完成同一项工作,有的人积极主动,有的人却消极应付;有的人得心应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有的人完美无缺,有的人却差强人意。为什么?《执行重在到位》一书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执行力=(思考力+落实力)×自觉力。我认为很有启发意义。自觉力是指执行的主观意愿强度;思考力是指正确的思维能力;落实力,是指执行到位的能力。其中,自觉力具有“乘数效应”,能将另外两种力产生加倍放大的效果。因此,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必须将干部队伍
的自觉力、思考力和落实力有机结合起来。
1、把好“总开关”,增强自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关乎思想源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和行为方式。自觉力来源于“总开关”,决定着想不想干、愿不愿执行的问题。是主动负责还是被动应付,效果肯定大不一样。把好“总开关”,增强自觉力,关键要做到:
一是强化忠诚理念。
忠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优势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没有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只能成为空想。
二是强化担当精神。
这是增强自觉力的关键。中国人历来就有担当精神。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勇于担当的仁人志士史不绝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国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登高而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主动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解放、自立自强和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时期,XX发展也到了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有干事创业非我莫属、开拓创新舍我其谁、攻坚克难用我必胜的豪迈情怀,敢于挑重担,自觉解难题。
2、学好辩证法,增强思考力。思考力也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越强,决策就越正确,对决策的理解越准确,执行就越到位。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意思是讲,学习的人不一定要当领导,但当领导的人一定要学习。党员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学习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全面而不是片面、联系而不是孤立、动态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通过对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多一点深刻、少一点肤浅,多一点全面、少一点片面,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这样,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就强,执行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要正确思考,谋划决策。正确的决策是抓好落实提升执行力的基础。决策正确,执行起来事半功倍;决策不当,执行下去将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实践中,正确的决策思维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科学思维,即决策的方法要科学,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其二是民主思维,即决策要民主,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谋,以“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凝心聚力、形成共识;其三是法治思维,也就要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贯穿决策的全部过程,涵盖决策的各个方面,决策的主体、程序、内容、实施及监督都要依法。只有把决策建立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决策才能更加符合实情、更加科学有效、更加便于执行。
三要准确把握,有效执行。决策作出之后,对决策的把握尤为重要。制造同一种产品,有优等品、合格品、次品和废品之分,原因就在于工人对生产工艺的把握不同。党员干部执行决策也是如此,执行之前必须准确理解决策的目标是什么,完成目标需要运用哪些方法、
手段,动用哪些资源,怎样用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好的效果,等等。这都是执行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实践中,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用创造性思维执行决策。别人干不成的事你能干成就是解放思想,遇到困难时你能突破瓶颈就是解放思想,思想不统一时你能突出重围就是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准确地把党委精神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落实方案与实施办法,使执行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发挥执行力的最大活力和最大效益。
3、造好“船”和“桥”,增强落实力。执行要到位,方法和能力很重要。拿破仑说过:“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究方法的战争。”方法对执行就好比过河的船和桥一样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就必须要有船和桥,那么我们讲方法就是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
一要细化、量化目标任务。细化就是对达到目标的步骤、时限、方法、措施逐个罗列,把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变量”和“意外”等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来,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充分。量化就是把具体目标定量化,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数个小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目标越细化,执行越轻松;任务越量化,操作越容易。
二要时时处处掌握主动。习惯于等待、观望,依赖和侥幸心理严重,工作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要经常对照自己的岗位找差距,对照工作的标准找不足,对照上级的期望找改进,对照出现的问题找方法,这样才能改变“事事被动”,做到“处处主动”。
三要不找借口、不找理由。在落实执行的过程中不要总是问为什么要我做,要多想想怎么做,怎样把它做好,不找任何借口。有了工作任务之后,不要等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越是讲条件、找理
由,就会觉得事情越难办,能做好的也感觉做不好,能做成的也感觉做不成。要想办法自己做,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四要埋头苦干与抬头巧干相结合。要改变过去的用旧观念考虑问题、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只管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做法,多向领导学习、向先进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会借用别人的智慧,多想办法,抓住要点,善于借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少走弯路,打开局面。
(二)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健全完善制度,释放制度红利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有用”。对中央八项规定,他指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他明确要求,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XX工作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和激励干部的执行行为,正确的决策才能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和落实。
1、用良好的选人用人制度引导干部提升执行力。孔子《论语·为政》中有句话,“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说,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那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你;选用不正直的人,罢免那些正直的人,人民就不会信服你。关于好干部的标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一条作了明确规定,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与2002年的条例相比,新条例增加了干部选拔以德为先原则,明确
了六种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情形,规定考察人选要过“纪检关”、“审计关”等等。这都是新时期的干部用人导向。导向就是风向标,打造一支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必先营造一种好的用人风气。坚持重用提拔人品正、有办法、干实事、能攻坚的干部,工作才会渐入佳境;反之,如果“溜须拍马之辈”获得任用,“孺子牛”受到冷落,局面就会陷入困境。要把提高执行力和干部选拔使用紧密挂钩,真正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出来,真正让善于推动发展、执行力强的干部提拔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去。对缺乏责任心、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
2、用严格的监督问责制度促进干部提升执行力。监督问责是一个反馈、总结、纠错的过程。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只有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当中,才会打造出一流的执行者。通过明确执行者各自的职责分工,将执行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目标责任确定之后,没有监督问责也会形同虚设。要建立严格的督办机制,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工作及群众反映意见强烈环节的明查暗访,积极推行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要加大问责力度,着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权责不明、有责不负、失责不纠等突出问题。通过问责,既要追究工作失职失误的责任,又要追究不作为、乱作为的“无为”问题。
3、用科学的考核奖惩制度激励干部提升执行力。考核奖惩制度是指挥棒的问题。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执行与否”、“执行得怎样”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建立起科学的执行力绩效管理体系,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失职必查、渎职必究,保证政令畅通,推动工作落实。
(三)提升执行力必须营造干部队伍执行的文化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抓落实和执行力的养成,除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考核之外,更多的则是在干部队伍中培育执行文化,达成执行共识。
1、结果第一。执行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结果才是硬道理。没有结果的执行,就是徒劳无功。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曾说:“我不会用言语去回应质疑,我只用具体的结果赢取信任。”古往今来,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只有两个字:结果。看一个干部有没有执行力,讲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都不如结果好看。真正优秀的执行者,永远不会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类的话语为自己找借口,因为执行的到位,并不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苦劳”,而在于你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2、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最好的时机是“马上”。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路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所以做出了决策之后,不要等不要靠,要立即行动,行动了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不行动就百分之百失败。“今日事,今日毕”。要彻底杜绝拖延主义,很多时候,拖延还是马上做,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3、做好,才叫做了。“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一个人是不是执行力强,关键就看他是重视“做了”还是重视“做好”;一个组织抓执行是不是抓住了关键,也看它是不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做好”两个字上。做好必须达到三个标准:按时、按质、按量。三者缺一不可。按时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绝不拖延;按质就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偷工减料;按量就是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少一个都不行。
4、干一件成一件。就是办一件事就像一件事,办一件事就成一件事,要么不干、干就干好。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学会弹钢琴,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工作任务项目化、责任制、路线图、时间表,构建环环相扣的落实链条,确保落实目标不走样,完成任务无折扣,一件一件抓落实。
5、方方面面圆满。圆满是对一个优秀执行者的最高要求。所谓圆满,就是不仅要做成一件事,还要把事情做得无懈可击,处处无可挑剔,方方面面叫好。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对工作追求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6、问题导向。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党员干部必须把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强执行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经常反思、扪心自问:是否还有工作需要开展?是否还有问题没有督察整改?只有“一日三省吾身”,才能“知不足而后进”、“防患于未然”。
(四)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发挥中层主要负责人的标杆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执行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试金石,领导带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更多的机会干事,有更大、更好的舞台表现自己的才干。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体现在:
一是勇于争先。
要在思想上争先,目标上争先,速度上争先,标准上争先,坚持“不干则已、干则一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以先人一步的思想观念,高人一筹的胆略气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深入一线。
要认真分析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仔细对照先进找差距,把发展的压力变为前进的动力。要亲自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谈项目,真正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
三是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就是要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一个干部的担当、责任,最重要的是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要正确对待失误和挫折。干事难免出错,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在失误面前不推过,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和境界。不能功劳都是自己的,失误都是别人的。只要我们一心为了工作和事业,即使一时遇到一些干扰和非议,但最终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口碑。
(五)提升执行力必须严明纪律约束
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增强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自觉遵守党纪党规,坚持廉洁从政。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必须防止和克服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抓好落实提升执行力,是当前队伍建设最紧迫的任务,更是XX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项艰苦的基础工作。基础不牢,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班子队伍不行,别说发展就是稳也稳不住。抓落实提升队伍执行力,需要久久为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做到“四个服从”,进一步强化执行意识,树立抓落实理念,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为建设工作安全、生活康顺、生态优美的XX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基础
面对现在迅猛发展的经济,企业该如何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股东权益、利润最大化呢?对于这样这一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企业的执行力了。我最近在书上看了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一个本该继承家族企业的富二代在最开始进公司的时候,并不是进最容易成功的销售部门,而是比较偏冷的人力资源部,然后经过各种奋斗使公司上市的故事,在故事中他的父亲问他问什么进人力资源部,他说进HR可以最好的了解公司的执行力,就算你是总裁,但你有一个很好的决策,但你的下属部门不能得到有效、迅速地执行,这样的决策又有什么价值呢?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执行力是多麽的重要。
但说了这麽多,执行力,就究竟是什么呢?据官方定义,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企业的执行力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一个企业是一个组织,一个完整的肌体,企业的执行力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只要企业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带头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管理执行力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就一定能创造百年企业的目标。企业要实现“办一流企业、出一流产品、创一流效益”的经营宗旨,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在员工中打造一流的企业执行力。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具有高素质员工队伍的企业,必定是充满希望的企业。
因此在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基础上,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提升。首先,提高企业的中层干部素质,企业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实现经营目标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层干部的定位应该是“把事情做正确”。 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 就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因此,要依据干部考评情况,结合总队中层干部个人素质、能力、特点认真选拔和任用干部, 塑造出一支素质高、干实事、 敬业并得到广大员工支持认可的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其次是在面试时注重员工的忠诚性,培育忠诚精干的职工队伍、 提升团队精神是关键。就像开篇的那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进入公司的HR才能最好的了解公司,只有你知道你公司招聘进的是什么人,你才能是公司的利益最大化。高素质的员工在执行力方面是有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的人, 他们在从事的工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 善
于思考分析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 企业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人来提升企业的执行能力。最后一点是完善公司的奖惩制度,制度是保障,但与与此同时也应当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给个巴掌再给个糖,软硬兼施才能使奖惩的效果和目的达到最大化。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果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那么还有什么决策会执行不下去呢?所谓激励就是企业经营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物质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贯彻执行。
现在的社会到处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竞争,这样的竞争不管只是针对求职者而言,同样也是针对企业的,因此,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利润,企业领导者就要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提升公司的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些,公司才能生存的更好,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五篇:如何提升中层主管领导的执行力
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碰到老板布置给各级主管的工作被一拖再拖,即使完成了也与要求有一定差距情况。在企业里,每一个老板、每一名管理人员都会对下属有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否明确、合理,这些要求与期望都会遭遇它们各自的结果;每一个企业都会有战略目标,同样地每一个目标都会有最终的结果。这些老板、管理人员与企业必须共同面对的现实是:结果往往与目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或者说“没有完成任务”“没有达成目标”,问题在哪里呢?答案是:这个企业没有执行力。
那么到底“执行力”是什么呢?其实“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要做的事复杂程度不同需要的做事能力也不同而已。个人执行力整体上表现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企业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相对于执行层主管来说应该是“做事正确”,相对于操作层员工定位来说,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
中层主管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决策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企业决策层对各种方案的认可,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企业全体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么企业的各种方案是无法成功实施的。
中层主管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要做个“服众”的主管,就要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而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主管的以下八项能力:
一、领悟能力: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怎么做,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
1 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
二、计划能力: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一一分配部属来承担,自己看头看尾即可。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放在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上。在计划的实施及检讨时,要预先掌握关键性问题,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三、指挥能力:指挥部属,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而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四、监控能力:监控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谈到控制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监控,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监控若是操之过急或是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监控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监控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
五、协调能力:任何工作,如能照上述所说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主管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协调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
六、授权能力: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为高级主管不能象业务员那样事事亲力亲为,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给自己机会,
2 更要为下属的成长创造机会。部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延伸自己智力和能力的载体,要赋予下属责、权、利,下属才会有做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
七、判断能力:判断对于一个主管来说非常重要,企业经营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主管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洞察先机,未雨绸缪。要清楚这样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最后变成良机。
八、创新能力: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除了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与大学里那种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是很不一样的,它要求大家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企业是不断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建立的管理体系也存在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同,也就是说管理体系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需要企业领导、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管理体系是否与企业发展规模相匹配,构成企业执行力的主要因素之间又是否相互匹配,不断地调整企业管理思路并建立相应的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过程,也是打造企业执行力文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