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第一篇: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如何激发少儿舞蹈学习能动力
信息来源于黎叶美少儿舞蹈培训基地()以及广州鸣冠公司()联合整理发布。
如何激发少儿舞蹈学习能动力
一、从内容方面,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少儿舞蹈教学机构中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少儿对舞蹈的喜好也是他们对美的渴求。少儿舞蹈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少儿舞蹈教学机构教材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成人化。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老师在教学员舞蹈时,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理解舞蹈的内容,从而使他们跳起舞来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态。
在教少儿新舞蹈时,首先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并遵循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将组合分解成单一动作;较难的部分分解成局部动作,然后经过局部练习、单一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在练习中,运动量和动作幅度要符合少儿的生理特点,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因为他们一旦曲解了教学内容,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少儿舞蹈教学活动时,运用编排法。如:在教民舞《侗歌向着北京唱》时,先启发和引导少儿根据歌词内容配合音乐,自己动脑筋编排舞蹈动作,然后对他们的动作进行一定的修改。这样,大大提高了少儿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将自己所学到、看到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并把它组合成为舞蹈。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少儿学习舞蹈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二、在方法上,激发少儿学习能动力
少儿舞蹈教学一般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即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老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少儿必须记住它的律动、流动路线、节拍、内在情感等。这种方式学习效率较低,时常需要老师采用其他手段来维护少儿的注意力,以保证其参与行为的延续。就此,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少儿互动学习,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让少儿对老师提出问题,老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身体表现出来。其次,启发式教学。少儿在舞蹈学习中会积极表现完成舞蹈动作,当他们不能表现或表现的不充分时,教师则用生活的经验对他们进行启发,少儿根据老师的启发再进行联想、回忆、理解,最后用形体表现出来。如我们去年获国家文联小荷风采大奖的侗族舞蹈《呀罗也》,教师描述手形和步法后,让他们自己按现在的旋律、节奏、情绪探索出特定的动作。这样,经过每个人的努力表现出来的一个个“新”动作,“新”舞蹈,满足了少儿对探究的需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位少儿经过个体的努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自我提高的内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对获得知识本身的认识内趋力在教学中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舞蹈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舞蹈教学变得更有魅力、有内涵,从而提高了少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三、创建情景教学,激发少儿学习的领悟力
信息来源于黎叶美少儿舞蹈培训基地()以及广州鸣冠公司()联合整理发布。
信息来源于黎叶美少儿舞蹈培训基地()以及广州鸣冠公司()联合整理发布。
良好的舞蹈教学组织体系,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由于每位少儿的个性特点、已有经验、兴趣爱好、感受方式、领悟力等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件作品,他们的接受能力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少儿舞蹈教学活动时,尽量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尊重每个少儿的真实想法和接受能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悟力。同时,老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教学,引导少儿把已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鼓励幼儿不简单地重复别人。如在表演舞蹈《咯罗打打》时,许多少儿会在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就情不自禁地对音乐节奏手舞足蹈,对此,老师就及时捕捉少儿这一兴奋点为教学契入点,启发少儿回忆自己在侗族乡参观时的快乐心情,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和方式表达对侗族地区的感受,从而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动机。
四、在表现形式上,激发少儿学习创造的力
舞蹈的表现形式可谓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我们不能形式而形式,看见形式用形式,要有把握对舞蹈教学形式的主动权,尤其针对我们侗族地区,要抓住适应侗族地区的舞蹈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发展。少儿在舞蹈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就是学习动机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完美统一,是少儿学习舞蹈活动积极化的重要表征。少儿时期是创造性萌芽的最佳时期,而且舞蹈活动的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表现和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少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根据少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创编与动作来表现舞蹈。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少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位少儿的创造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少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少儿的创造毕竟是幼稚的,教师要保护好这些创造的最初火花,从而更好地激发少儿创造性地表现舞蹈的欲望。信息来源于黎叶美少儿舞蹈培训基地()以及广州鸣冠公司()联合整理发布。
信息来源于黎叶美少儿舞蹈培训基地()以及广州鸣冠公司()联合整理发布。
第二篇:如何激发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上篇文章《导致孩子学习动力或者兴趣缺乏的四大原因》讲解后,相信各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因为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动力是学习知识的根本,是源泉。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激发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呢?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绩。但往往很多时候不尽人意。有的孩子一讲到学习就头痛,他们怕读书,怕做作业,更怕写作文。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
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下面我们乐恩特教育网为各位家长朋友搜集整编了8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1)学会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孩子学习做功课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一张自己的书桌是必不可少的。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就会使孩子对经常在书桌上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书桌美观舒适,无论什么原因,家长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干扰原因,给孩子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学习。
2)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80分 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3) 借助老师的力量,尤其是,私下和同学面前对孩子的行为认可。 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尊重孩子的兴趣。 事实证明了,孩子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5)注意把孩子自身的兴趣与知识学习、未来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应该常带孩到书店看看,到外面走一下,我了解外面的东西,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孩的兴趣,并与知识和未来联系起来。
6)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子女的求知欲。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让孩子解问题,而是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7)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体会 孩子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8)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国,可激发孩子学习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乐恩特教育是专业的中小学辅导机构,我们也就是一直秉承着“重视个性,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才做过了10年的课外辅导历程,我们也将继续沿着这条理念走下去,
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作为家长如果也能掌握了孩子的兴趣,并能有效的利用和引导,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直线上升。
第三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胡爱芝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兴趣的诱导又怎么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呢?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试从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参与情境、适时激励评价、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有效 激发 学习历史 兴趣
兴趣是智能发展的起点,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有了兴趣才能去学、去想、去做。这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彻底根除的广大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主科学好就行了,在学生中“小科”、“副科”成为历史等学科的代名词。“小科”课堂被学生用来攻克“主科”的情况时有发生,课余时间,基本上不在历史学科上花时间成为普遍现象。学生的偏见无疑会使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严重打折。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习,才会积极思考,才会让课堂变得充实、和谐、精彩,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导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材中每课都设置了导入框,上课前,先让学生阅读导言部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如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教师可以先写出一些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这些文字后来又是怎样发展的„„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喜欢学,自然而然就将学生带入了知识的海洋。
二、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我们知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精练简洁、准确严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乏味枯燥的语言就像一盘没有放盐的菜肴,让人食如嚼蜡,淡而无味,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则是瞬间光彩夺目的火花,让听者乐此不疲,心情舒畅。因此,在学习初中历史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体验课堂的快乐,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感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他们吓倒,而是擦干眼泪,挥挥手,昂首阔步向前走,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又如,在学习《钢铁长城》一课时,我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军队虽然用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是他们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还我们一个全新的中国,这支英雄的队伍,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就叫“钢铁长城”。正是这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
三、创设参与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务的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因此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课外考察、编演历史剧、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创设参与情境,让学生真情投入,手脑并用,启动多种感知器官,接受知识。例如讲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要求学生扮演英、法、美、日、中等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编写台词、上台表演,让学生认识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像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无法用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感受到中国代表的无奈与抗争。这样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比起教师空洞、乏味的说教,此刻留给他们的体会更加深刻。 又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让学生代表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展开辩论,使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辩中,亲身感受到康有为等人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所作的努力,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自然高涨。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系列可参与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感知历史的真实,挖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到参与之乐。
四、适时激励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多元激励性评价。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早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上课时,对敢于发言的学生,不论学生答对与否,我都对这些同学战胜自我的勇气大加赞赏,日积月累,这些同学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 踏着新课改的脚步,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将声音与图像结合起来,文字与影视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让那些已逝去的历史现象重新复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贞观之治”时的景象,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了解了当时的历史。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作为一名历史老师,除了要不断丰富知识的积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吉林 《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 教育研究 1997年第
3、4期
2、徐赐成、张汉林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作者简介
胡爱芝
女 41 历史教师 中二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433219
15927850869
hu850869@163.com
第四篇: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
习成功的关键。
1、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
生通过练习,提高
2、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
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好动是儿童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游戏以及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3.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
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给教师的建议》)。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
亲近感,那么学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
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第五篇: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目前的扶贫工作主要以党委政府主导、干部帮扶为主,绝大多数贫困户只关心“政府能给我多少钱”,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脱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甚至出现“精神贫困”的严重问题。从内因看,主要是贫困户思想封闭落后,摆脱贫困状况、想过美好生活的动力严重不足,习惯小农思想,自身条件较差;从外因讲,主要是脱贫推进机制不够灵活,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自身动力匮乏,缺乏扶贫光荣、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综合分析,根本性的原因在于:
一是缺信心、脱贫资源匮乏。地处偏远落后地区,资源相对贫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只想“获得”、不讲付出,只求利益、不思进取,面临着发展无资源、无人手、无出路的局面。
二是缺营养、脱贫动力不足。认为脱贫是政府考虑的事,现实中很多贫困群众不愿摘掉贫困户帽子,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一门心思靠着墙根晒太阳、围桌桌子搓麻将、等着政府送小康的不良现象。
三是缺产业、脱贫措施不多。只会种田、养殖,缺乏新技术、新技能,加之信息不灵、门路不广、项目缺乏、资金短缺,增收措施严重不力。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我认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实施五大战略”,稳步实现贫困群众愿脱贫、能脱贫、会脱贫、敢脱贫、想脱贫、真脱贫。
一是实施“思想扶贫”战略,破除贫困心理,引导群众“愿脱贫”。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向贫困群众宣传政策,破除陈旧观念,分析致贫原因,转变思维方式,激发自身动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
二是实施“技能培训”战略,夯实发展基础,支撑群众“能脱贫”。坚持“实地、实用、实效”原则,开展全方位靶向式技能培训,与厂企联合、与就业结合,“授之以渔”,让贫困户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三是实施“产业帮扶”战略,优选脱贫项目,推动群众“会脱贫”。典型示范、能人带动,通过资金、项目、政策支持,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发展脱贫项目,让贫困群众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深入挖掘典型的精神内涵和脱贫经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进一步扩大典型的影响力、辐射力。
四是实施“量身定制”战略,因户因人施策,确保群众“敢脱贫”。针对贫困成因,从教育、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脱贫群众“一家一户”研究脱贫路径,尊重群众意愿,“量身定制、精准施策”,决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大力培植和扶持地方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拓宽农民的致富路径;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拓宽信息渠道。
五是实施“精神脱贫”战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确保群众“想脱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进行,坚持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同频共振,坚持党委政府全力帮扶与农民自主脱贫致富双轮驱动,真正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立志立业立德,拓宽民主渠道,发扬民主监督作用,及时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温暖宣讲到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促进贫困户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观念和理念,坚定敢脱贫、敢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增强能致富、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强化孝道文化、知恩图报精神,弘扬孝亲敬老、感恩奉献的新风正气,唤醒贫困群众的感恩意识。
六是实施“典型引领”战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群众“真脱贫”。在脱贫攻坚中,要善于用典型引领和带动,善于发现和总结各类先进典型,一种是工作经验,一种是模范人物。无论哪种典型,都具有学有标杆、行有示范、赶有目标的引导辐射作用。树立一个典型,就会带动一片、激励一群、形成一批。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要更加关注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把资源更多地投向“发展的穷人”,采用“滴灌”式精准脱贫,切实发挥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合作社+”,将贫困户、企业、市场联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共同体。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体教育,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艰苦创业、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感恩的真情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艰苦奋斗,把精神脱贫、物质脱贫和技术脱贫融合起来,转换为扶志扶智扶德三维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