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全文)

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全文)

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第一篇: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瑶族古都千家峒!(峒标)千家峒位于县城西北,地处著名五岭之一的都庞岭群山连绵的三峰山下,东北毗邻道县,北面交界广西灌阳县。境内重峦叠嶂,集山青、水。

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

第一篇: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

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瑶族古都千家峒!

(峒标)千家峒位于县城西北,地处著名五岭之一的都庞岭群山连绵的三峰山下,东北毗邻道县,北面交界广西灌阳县。境内重峦叠嶂,集山青、水秀、林幽、瀑美、洞奇、泉温于一体,自然风景,美不胜收。气候春华秋实,夏雨冬雪皆成胜景,日娇月媚,晴好雨奇时时迷人,是您了解瑶族风俗,饱览山水风光,进行野外探险的绝好去处。今天,我将陪同各位朋友游览千家峒峒标、穿岩、古战墙、千家峒瑶族展厅、大泊水瀑布、大溪源民俗村五个景区,并将乘车贯穿下峒与中峒,欣赏鸟山、马山等神奇地貌。现在,我们身后的雕塑就是千家峒峒标,它由瑶族长鼓和十二节牛角组成。在雕塑基座前后分别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的“千家峒”题字。为什么会用“长鼓”、“十二节白牛角”构成峒标图案呢?长鼓是瑶族同胞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器具,在祭祀和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中都少不了。相传瑶族始祖盘王一次上山狩猎,不幸被野羊撞死在空桐树下,野羊夭夭逃生。盘王六子闻讯赶来,含着悲恸,奋力追捕,终于猎获野羊。为泄父仇,他们砍空桐树做成鼓身,用羊皮蒙面制成长鼓,击鼓起舞而祭盘王。长鼓其实就代表着对盘王始祖的怀念。至于“十二节白牛角”,就不得不提到在700年前的那场“千家峒覆灭之战”。据千家峒古书记载和瑶族民间传说,元代大德年间官府发现千家峒后,多次派粮差进峒催交粮税。粮差被好客的瑶民留下,热情款待,每户瑶胞家做客一天,一千户就将近三年。这样连续

二、三年不见粮差归来,官府以为粮差被瑶人杀害,于是派都头刘名卿统兵数万,于道州容罗岭扎营,永明、灌阳与千家峒交界处亦有官兵把守住隘口,呈合围之势,欲剿灭千家峒瑶民。瑶民仓促应战,败下阵来。在逃离之前,全峒瑶民在罗坪庙聚会,将一支白牛角锯成十二截,十二姓瑶民各持一截,约定五百年后,合扰牛角,重聚千家峒。在此后的七百年间,瑶族后裔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圣地“千家峒”。这里的“十二节白牛角”已经合扰,意喻着瑶族同胞已找到“千家峒”,团聚“千家峒”,同时它也是瑶族强烈民族向心力的一种象征。

(古战墙)参观完峒标之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位于千家峒峒口穿岩山顶之上的“古战墙”。在那里,能让我们感受到700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激烈。穿岩山上,放眼狼牙犬齿,延绵数里。在山崖之间,石墙把千家峒峒口围得固若金汤。从整体上看,砌墙的石头,没有任何加工的痕迹。一看便知,是千家峒的瑶胞在道州官兵来围剿的千钧一发之际匆匆修筑起来的。这就是保护千户瑶胞生命安危的首要屏障。千家峒四面均为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山下峒口只容一人而过,只要守住了峒口和峒口上这道关卡,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经过一番“翻山穿洞”之后,咱们现在来到了古战墙的最内层。站在山崖边缘,我们能放眼眺望千家峒“下峒”全景。千家峒古文献上记载:“千家峒里大洞田,三百牯牛犁一边。还有半边犁不到,牲猪马鹿里头眠。”还说:“千家峒有四块大田,小田无数”。这四块大田是南蛇大田、鹅颈大田、马颈大田和平西大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下峒的南蛇大田和鹅颈大田。以峒中的公路为界,右边的这块形似长蛇的南蛇大田,长2里,宽22丈,折合面积100亩。远处山林边的小村庄是近三百年建起来的。民间传说,竹子是蛇的舅爷,村民怕蛇伤,为保平安,建村时特将村名定为竹子塘。左边的大山叫白鹅山,山下有白鹅洞,洞边建有白鹅寺。山脚下的这一整块大田,就是鹅颈大田。千家峒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养牛耕田是第一产业。由于有四块大田,小田无数,所以流传着“千家峒里好种田,种一年来吃三年”的古语。好范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座小石山,它形似一只蹲着的小鸟,正是千家峒古本书上记载的“鸟山”。传说这只神鸟跟随瑶胞一同进入千家峒后,每天到外地衔来五谷良种,撒在田里,瑶胞年年丰衣足食。有一年的二月初一,这只神鸟衔回了一穗特殊的谷种,撒在四块大田里。秋天结出的谷粒同花生米一样大,一把禾就能打出一担谷,金灿灿的谷粒堆积如山,种一年可以吃三年。瑶族人民感激神鸟的帮助,从此把二月初一定为敬鸟节。在当年瑶胞逃离千家峒时,还带走了大粒谷种。可惜的是,大谷种撒在异地他乡不发芽,剩下的大粒谷子只好用来祭盘王。 千家峒里大谷粒的故事在瑶胞中已是流传千古,家喻户晓。这座鸟山,就是神鸟的化身。

(穿岩口)眼前的这个小山洞,就是原来瑶民进出千家峒的唯一通道。1964年兴修千家峒至江永的公路,把穿岩石壁炸掉了半边。原来山体一直延伸到大冉河内,古书上记载,穿岩最窄处只容一人而过。朋友们,我们不妨一同钻一钻穿岩,切身体会当年瑶胞进出千家峒的情景。

穿过穿岩,眼前豁然开朗。听着耳旁冉冉流水声,再看眼前阡陌相通,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我一样,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我想,如此景色,难怪世人又称千家峒为“瑶族桃花源”。

第二幅图片展示的是松柏瑶族自治乡的傩戏,俗称“跳五岳”,在农历正月至四月跳鬼神活动期间举行。表演者为男子,10—12人不等。表演傩戏时,表演者头戴神鬼面具,一手执兵器。面具有24个,每具代表一个鬼神,表演内容为驱鬼、捉鬼、求丰年等24套,每套由1—3人表演,动作粗犷、原始。

第三、四幅图片展示的都是长鼓舞。瑶族同胞逢年过节、喜庆丰收或祭祀盘王都跳长鼓舞。长鼓两头大、中间小,有大、中、小型3种。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共有72套动作。起舞时以手击鼓,配以唢呐、锣、铛等乐器伴奏。在雄浑激昂的音乐声中,舞者跳、跃、蹲、旋转、翻扑、仰腾。节奏忽疾忽缓,队形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单忽双,表现勤劳勇敢瑶民跋山涉水,伐树运木,降龙伏虎的生产、生活情景,舞姿粗犷、奔放、热情、洒脱。青年男女常借此寻觅知音,至今长跳不衰。

第五幅图片展示的是兰溪瑶族乡勾蓝瑶胞的民俗表演── 狮子穿门楼。勾蓝瑶是清朝时被官府招安的一支瑶民。被朝廷指派驻守湖南与广西苍梧郡交界的隘口。因为担负着镇守隘口的职责,所以勾蓝瑶胞不分男女老幼人人习武。大家看这门楼由二至三人叠置而成。扮演狮子的俩人必须从门楼顶跃过,难度可想而知。没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是绝对办不到的。此外,勾蓝瑶的女子拳、男子刀舞、棍舞更是精彩。朋友们如果感兴趣,可以到兰溪瑶族乡向勾蓝瑶胞讨教一二。

第六幅图片展示的是松柏瑶族乡女子龙。正月里“迎五岳”(傩舞)和九月初九敬神时,年轻姑娘组成舞龙队,到各村表演。祈祷风调雨顺。表演者通常为13人,年龄在16—22岁之间,无论品行还是相貌都是各村首屈一指的。表演时,她们皆着绣花的瑶族服装,其中5人操鼓、锣、钹等打击乐器,掌握节奏。龙身7—9节,用彩带连缀、装饰漂亮、精细。其基本舞法与男子舞龙相似,增加摆字及摆图案两项内容。摆字,即舞龙当中,耍龙珠的要用身段和龙球摆成“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字样;摆图案,即舞至酣处,持龙珠者打一声响亮的唿哨,众人以“噢”回应,龙身迅速合拢,围成莲花状,持棍抬起盘腿而从。双手合十的耍龙姑娘,摆出“观音送子”、“莲花送佛”等造型,绕场一周。此时锣鼓喧天,炮竹齐鸣,观众大声喝彩,达到高潮。队形复原之后,龙珠又灵活穿行龙头、龙身、龙尾之间,木棒互相敲击,砰然有声,在疏密有致的鼓点声中,龙身翻滚、盘旋、跳跃,整套动作融舞蹈、武术于一身,刚柔相济,婀娜多姿,流传至今。

瑶族是一个山区民族,住所往往依山傍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吊脚楼。山区很少有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瑶胞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住宅随着山势的高低而建造。前后立柱也随地势长短不同地立在陡坡上,房屋分上下两层,下层多畅空,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或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和休息。这些挑廊的柱子有的不着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所以这种住宅往往是内侧靠在山坡上,外侧悬吊在空中。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瑶族人民“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现在,政策好了,瑶胞们也过上了好日子。瞧,搬进新居的阿妹们多高兴啊!

居住在江永的瑶族按居住地可分为平地瑶和过山瑶。像勾蓝瑶、古调瑶、青溪瑶、扶灵瑶这江永四大民族和千家峒下峒的瑶胞都属于平地瑶,而居住在小古源一带和千家峒中、上峒的瑶胞则属于过山瑶。平地瑶和过山瑶有的民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婚俗。在平地瑶当中,就盛行坐歌堂和泼竹叶水。这张图片上展示的就是泼竹叶水的情景。当新人走到屋前时,亲朋好友会在楼上用竹叶泼水洒在新人身上,以此祝愿新人百头偕老,生活幸福。新人身上湿得越透,以后生活就会越美满。而在过山瑶,新人嫁娶则是火把迎亲。新娘会在天黑以后由兄弟或舅爷背出村外,交给打着火把前来迎亲的新郎,再由新郎背回家中。整个过程没有鞭炮声,没有乐曲声,一切都静悄悄地,直到第二天新娘随着新郎出门劳作,左邻右舍才知道。为什么这样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美丽的传说。瑶族的祖先盘瓠是一只龙犬。古代评王与高王打仗,评王江山难保,于是贴出布告:谁能打败高王,就将女儿嫁给他。布告被盘瓠揭下,它潜入高王内宫,乘高王不备将其下身咬断,高王死而兵败。评王不食其言,但又怕臣民讥笑,于是就在夜晚让人悄悄地将女儿送到深山里交与盘瓠,所以后来过山瑶迎亲都是“火把迎亲”。那么公主又怎会心甘情愿嫁给盘瓠又生育六儿六女呢?那是因为盘瓠告诉公主:你不要嫌弃我是狗身,只要你把我放在蒸笼里蒸七天七夜,我就会变成一个美男子。公主按照盘瓠的吩咐,将他放在蒸笼里蒸。可到了第七天早上,她再也忍耐不住,担心盘瓠已被蒸死就提前开了蒸笼。打开蒸笼一看,盘瓠已经变成了位美男子,可头顶和小腿上的狗毛还未完全退去。公主就用手帕将他的头顶和小腿包裹起来,这种打扮沿袭至今。到现在,盘瑶男子还是包头巾,打绑腿。

看过民俗图片以后,接下来这组图片展示的是瑶族服饰和瑶胞日常生活情景。瑶族服饰丰富多彩,擅长刺绣,古有“瑶好色”衣裳之称,即衣服有多种丝线的绣花。头饰式样繁多,喜用丈余长的黑布缠成盆形。各位不妨转身看看模特身上穿的瑶族服饰。

早在《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了关于瑶族先民纺织和染色技术的记载:“织绩木皮,染以草实。”瑶族于宋代已能用蓝靛和白蜡在白布上染出精美细致的花纺绣,称之为“瑶斑布”。这件就是“瑶斑布”衣。而挑花刺绣在明清之际已很盛行,《粤西从载》记载了这一史实:“用五色线,杂绣花卉”。

(绣花服饰前)挑花刺绣是瑶族妇女得心应手的技艺。瑶族妇女的生活与挑花刺绣形影不离,闲时针不离手。挑花刺绣的针线包,平时随身携带,无论家中或野外,稍事休息,席地而坐,穿针引线绣起花来。可以这么说,瑶族男女老幼服饰的花纹图案,都是妇女艺术劳动的结晶。朋友们可以看看这套服饰。瑶族妇女的挑花刺绣十分讲究。其线,用红、黄、绿、白、黑五色彩线,所用底布为白色或蓝、黑色的蓝靛布。绣在白布上的用红、绿、黄、黑色线;绣在蓝靛布上的,用红、绿、黄、白线。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十字挑”是最常见的一种,挑花刺绣经常与锁边结合一起运用,锁边的针法有“平直锁”、“狗牙锁”、“辫状锁”等。瑶族挑花的基本图案形式有圆形、三角形、四方形、长方形、菱形、城堞状形等。妇女们以精巧的手艺,在这些图案形式中绣以各种形象式样,如日月星斗、山峰水波、村木花草、飞禽走兽、五谷瓜果等,造型简练,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山区生活气息。令人赞叹不绝的是,瑶族妇女挑绣时,从来不画底稿,只视其布色,凭着自已的经验积累和聪敏,用黑线或白线依照布纹先绣出一行行大小相同的方格,然后在格中配入基本图形。她们还可以不看正面图案,直接从反面挑刺,这种挑绣技术,实在罕见。

瑶族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喜打油茶和鸟粽粑。上面这幅图片展示的是瑶家土酿瓜箪酒。瓜箪酒由杂粮酿制,再盛入葫芦瓢,经水浸泡而成。其酒苦甜相混,香醇无比,是一种既能止渴,又能充饥,更具增添宴席情趣和瑶族色彩的饮料。如果你到瑶家做客,主人一定会对你说:“嗯浓嗯浓一瓜箪”。这句瑶语有两重意思,一是问你酒是浓还淡;二是请你一杯一杯再一杯。下面这幅图片展示的是瑶家打油茶。油茶是瑶家人最喜爱的一种食品。打油茶时,先用油润铁锅,放入高山粗茶、生姜、盐,用茶木锤反复擂打至茶汁流出,再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最后用茶汤冲泡蒸煮后炒制的糯米、油炸花生,配以葱花而成。汤汁苦中带甜,能祛寒、醒酒。若在汤中放以糍粑,就风味更佳了。

在结束展厅游览之前,请朋友们仔细看看,咱们面前的两个大长鼓:它们是重大庆典和祭祀活动的专用鼓,有雌、雄之分,朋友们不妨敲打一下,辩一辩雌、雄。

(大泊水)

朋友们,待会儿咱们可要爬山涉水了。顺着山间游道大约行走30分钟,就可以看到雄伟壮观的大泊水瀑布了。现在看到的大泊水瀑布,它高101多米,宽20米。刚才大家从远看,瀑布从上而下有如一条白链悬挂天空,十分壮观;现在近看,白雾茫茫,还感凉风习习,沁人肌骨,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整个山谷柳絮杨花,它与山上成林的青竹和绿树构成一幅绝妙无比的山水画面。

朋友,刚才爬山涉水都很累了吧。现在,咱们就一同进入大溪源民俗村去喝碗解乏、驱寒的油茶,吃个喷香的桐叶粑,欣赏精彩的瑶家歌舞吧。

朋友们,非常荣幸这次能陪同大家一同游览江永的山山水水,共同步入江永神奇之旅,希望江永的山、江永的水、江永的文化、江永的人民能给你留下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希望各位有时间再次光临江永,希望我们能再次相聚。

第二篇:江永上甘棠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非常荣幸担任大家此次江永神奇之旅的导游。首先,我对大家光临江永旅游观光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也衷心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与服务,能让各位朋友的江永之旅更加愉快。

江永地处湘南边陲,集都庞岭巍峨壮丽之雄魄与喀斯特地貌之秀美于一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江永香柚、香芋、香米、香姜、香菇这“江永五香”早已驰名中外。而瑶族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千年奇字江永女书却又给美丽的江永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走进江永,你能领略到瑶族古都千家峒的浓郁风情,好鸟难飞桃川洞的柚林风光,千年古村上甘棠的文化底蕴,世界文化瑰宝江永女书的美妙绝伦……朋友们,热情、好客的江永人民欢迎大家光临江永,秀美、神奇的江永等待各位掀起她神秘的面纱。

朋友们,今天咱们江永神奇之旅的第二站,我将陪同各位走进江永千年古村上甘棠。

二、千年古村上甘棠

(新村口)欢迎各位光临千年古村上甘棠!

这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有着建县治700年的辉煌过去,有“石落出官”的千古传奇,有俯拾皆是文物古迹,更有理学鼻祖周敦颐、一代文豪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这样声名赫赫的后人。

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山村,这是一个能让您叹为观止的小山村!

上甘棠村位于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省道S325线边2公里,再往南距广西阳朔80公里,桂林125公里。距县志记载,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 甘棠村一带设置谢沭县治归属苍梧郡,历经700年。至隋文帝开皇9年(公元589年),撤谢沐县,与其北面的营浦县合并设永阳县,县治撤离上甘棠村。悠悠时空,物过境迁,那段远去的辉煌距今已有两千余年。

(谢沐河边)上甘棠村属于典型的聚族而居所形成的村落,依山傍水,座东朝西。大家看,在我们左手方向,矗立于古村村头的石山叫昂山,右边的小山头叫栖凤山,后边挨着的一线低矮的小山丘叫做翠屏山脉,村前环绕着的是清澈的谢沐河水,正是中国古代“风水学”里的那句话:左青龙、右白虎、后有靠山、前有玉带,形成了极好的风水闭合。此外,大家可以看到,上甘棠村青山、碧水、石桥、人家,一幅活脱脱的彩墨图案,引得不少才子佳人到此流连观光。在明朝时就有“甘棠八景诗”这样描写到:“独石时耕景色明,甘棠晓读旧书声。山亭隐士敲棋局,清涧渔翁坐钓亭。西岭晴云浓复淡,昂山毓秀翠还清。龟山夕照纱笼晚,芳寺钟声对鹤鸣。”同时,这首诗也进一步将甘棠景色概括为独石时耕、甘棠晓读、山亭隐士、清涧渔翁、西岭晴云、昂山毓秀、龟山夕照、芳寺钟声八景。2002年,甘棠村整体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甘棠村也还拥有三个“湖南第一”。是什么呢?待会我再告诉大家。现在,大家往前看,甘棠八景之一“昂山毓秀”就是这里了。请注意看山崖上的白色石壁,上面镌刻着“昂山”两个大字。这两个字每个字高2.5米,宽1.8米,笔划遒劲有力,给人壮志凌云之感。这“昂山”如何得名,这两个字又是何时刻上去的呢?传说南宋宝佑年间甘棠村出了一位太守,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出生时,他说:“我的儿子长大后,要升官发达,便取名为子升”。二儿子出生时,他又说:“我的儿子长大后,要荣华富贵,便取名为子荣”。三儿了出生后,他见儿子长得仪表堂堂,就说:“这个儿子长大后会气宇轩昂,就叫子昂吧。”子昂长大后,喜爱笔墨丹青,见村头小山虽为石山,却树木葱郁,生命力极其旺盛,便给此山取名为“昂山”,还请人将“昂山”二字刻于山崖之上,以此告诫村人,庇护村荫。请各位朋友随我走近昂山。大家注意看这石壁间的树根,它们都扎根于岩石之上,从岩石中吸取养份,使整棵树长得枝繁叶茂。再请各位朋友跟我往前走大约二十米,前面有株古榕,会更让你惊奇。

眼前这株古榕已有两百多岁了,完完全全从石壁间生长,就靠岩石上的水份成长成参天大树。甘棠村的村民都说,这是一棵灵树,摸摸它的树根就能遂您心愿。同时古榕旺盛的生命力也会给您带来好运,保佑您人旺、财旺、事业旺。

(古村村口)踏上这青石板路,咱们就要正式步入古村了。眼前这门是古村的北槽门。古村依托前边谢沐河,身后翠屏山脉,再加上南北两个槽门,可谓是固若金汤。朋友们,迈过这古老的青石门槛,我们已身处古村之中了。脚下的青石板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右边是比路高出尺余或几寸的住宅基,左边则是半人高的防洪墙。这防洪墙是青石垒就,临河有一丈多高,尺多宽,一个垛口连一个垛口,整整齐齐有一里多长。

(第一个门楼前)甘棠村是一座典型的袖珍式的古城,东冲西一里路,南到北约二三百米,在湖南永州与广西搭界的偏僻地方,莽莽群山、延绵起伏的旮旯深处,一颗被岁月掩埋了的古文明的珍珠。古村是 一个453户、1865人的大家庭。除王姓一户、田姓两户、龚姓一户外其余均为周氏族人。唐太和二年(公元827年),周氏前辈就率子侄族人从山东青州迁至上甘棠了。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上甘棠村的第一个“湖南第一”:它是湖南第一个两千年来村名没有改变,族氏血统没有改变的村落。所以很多专家学者说:北有张谷英、南有上甘棠。研究上甘棠的村落布局、兴衰历程就能从一个侧面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变迁。

古村里现有四座古代门楼(原有十座),二百余座明清民居建筑物,大都在百岁以上,四百年以上的七八十栋,户户联门,一呼百应。族人以门楼分族系,现在我们所处之地是古村的第一个门楼。它建于清光绪年间。其实,在上甘棠村,门楼都是由族系里最德高望众的人修建的。我们通过观察门楼,就可以知道修建这个门楼的是位什么人物。现在就让我陪大家一起来找出答案吧。

中国有句成语:“门当户对”。哪位朋友能为大家解释一下“门当户对”的含义?“门当户对”通常用在男女婚配时,意喻家庭及社会地位相当。可是又何为“门当”,何为“户对”?请大家看门框上左右对称的突出部分,这就是“门当”。再看门前的这对石础,这就是“户对”。“门当户对”就是看男女双方家的“门当户对”是否相同。那又怎样判断“门当户对”呢?在湘南一带,通常“门当户对”为圆形造型的则是官宦之家;“门当户对”为方形的,则为百姓人家。我们看这座门楼的“门当户对”均为方形,首先我们就能判断,修建这座门楼的一定不是一位“官员”。

我们再来看看门楼精美的雕花。请大家注意楼顶与房梁拐角处,那儿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再看横梁与门柱的拐角,前后也雕刻着一种动物。请大家仔细分辩一下,它是哪一种动物?对了,是只蝙蝠。可为什么会在门楼上出现以“蝙蝠”为造型的雕花呢?这是因为“蝙蝠”的“蝠”这同“福气”的“福”字同音。将“蝙蝠”雕刻在门楼上,意喻着“福满门庭”。在门柱与房顶接角处,雕刻着杜丹花与喜鹊,这是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的一句吉祥古话:“花开富贵,鹊登枝头”。看完了门楼的正面,再请各位随我走过户对,看看它的背面。请大家注意楼顶与房梁接角处的雕刻,那又是什么呢?可能这样不是很直观。再请大家站在门楼中间看── 一个高昂的龙头正顶着房顶似乎要冲向云宵。所以,这组造型正是“前看麒麟后看龙,其实是只鸳鸯龙。”欣赏完了精美的木雕装饰后,也许大家同我一样有这样的感慨:要修建如此精美的门楼,一定要花费不少的“银两”吧。是的,修建这座门楼的,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富绅。

(第二个门楼)各位朋友,咱们现在来到了古村的第二个门楼前。这个门楼修建于明代弘治六年。但在欣赏这个门楼之前,我请大家先看一下门楼旁的这个似塔非塔的建筑。你猜到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其实这是一个小小的焚烧炉。甘棠村非常重视文理教化,古时书写有字迹的纸张不能用作它途。村民们就把它们集中到这里焚烧掉,以此来拜祭“文曲星”。这个焚烧炉就是专门用来焚烧书写有字迹的纸张的。咱们来看看这个门楼,从“门当户对”的造型,大家一定已经知道这个门楼是由一位官员修建的。各位不妨仔细看一看户对上的雕花,这里面蕴藏了四句非常吉祥的成语。先看这三级而上的的五彩祥云,这正是“青云直上”,意味主人步步高升;再看户对底座的雕花,左为鹿,右为凤,正是“奉禄和鸣”,意味主人奉禄丰裕;两个圆形的户对,正是“圆圆满满”、“万事如意”。朋友们不妨用手摸摸光滑的户对,它可是非常有灵气,能让各位朋友心想事成── 领导们青云直上,老板们财运享通!

(空坪)眼前出现的空坪,是甘棠村民集会、休闲的主要场所。站在坪上,请各位向右边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貌似神龟的石山,就是甘棠八景之一“龟山夕照”所指的龟山。在我们的左手方向,依附在树旁的小山头是神龟的脑袋。中间四四方方的大山头是龟背,后面翘起来的小石柱是神龟的小尾巴。这只神龟传说是舜帝重华的故交,当年它听说“舜南巡守,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便只身南下寻访舜帝之陵。行到此处,见山水奇好,便在此憩息下来,成为了甘棠的庇佑神。甘棠村以龟为本村的灵物,在村内还修建有龟塔、龟寺。每当夕阳西下,整个龟山笼照在金色的余辉之中,更显得光彩熠熠。

(第三个门楼)正对着龟山,就是古村的第三个门楼。它也是修建于明代。朋友们一看“门当户对”就已经知道它的主人身从一定不是官员。那么他是谁呢?请各位一块看看门楹和户对上的雕花。门楹上左右对称雕刻着一对梅花鹿,户对上左右对称也雕刻着一对梅花鹿。为什么在这个门楼上出现如此多的梅花鹿呢?是不是梅花鹿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呢?给大家一个提示,梅花鹿是我国传说中的一位神仙的座下骑噢!仔细想一想,对了,正是手捧仙桃、长胡子、长眉毛的老寿星的座下骑。门楼的修建者,巧妙地以梅花鹿为象征骄傲地向世人弦耀自己是一位老寿仙。那么大家还想不想知道他的长寿之道呢?请随我从门楼的背面寻找答案。在左右两边横梁的中间均雕刻着一个图形。各位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枚铜钱。铜钱是外圆内方。方圆之道是老人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是老人的长寿之道。脚下的石板路,是古村的官道。像这样长1米,宽70公分的石板整齐辅就的青石路,古村共有四横四纵。

甘棠村民居基本上保存着较完整的徽派建筑风格,眼前就出现了一栋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特色的民居,有着高大的风火墙面,严整的纵深布局、高耸的马头墙和精美的门庐装饰。在这户人家,我们可以欣赏到“马头墙”独特的魅力。请各位抬头往上看,房椽上高耸着的就是马头墙。马头墙有一担子马头墙、人字形马头墙、三担子马头墙和组合型马头墙四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人字形马头墙及组合。马头墙上一般都有精美浮雕及装饰。眼前的马头墙上除了画有大海、红日,还有一只羽翼高扬的凤凰。朋友看出来了吗?再走到房屋的斜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组马头墙组合。组合呈菱形,意喻着主人希望自己一家能够“四季平安”。

各位朋友,眼前这条只容一人而过的小巷道是整个古村最窄的一条巷道,也是古村上村和下村的划分点。请各位边走边抬头看看两边高耸的房壁和头顶的蓝天,有没有一线天的感觉呢?穿过窄窄的一线天,我将带大家去欣赏古村精美的门庐装饰。

这幢老宅修建于清朝,房屋的主人是甘棠当时的一位大财主,名叫周灶善。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门庐装饰。首先请大家看门楹最上方的一幅壁画,上面画着苍松、雄鹰、明月、白云。旁边提着画名“月照松间明”。这是取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也是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够鹏程万里,又能像明月一样清白做人,像苍松一样傲立人间。接下来再看门左右两边的图案。左边的图案画着小桥、流水、人家和一名垂钓老翁,旁边提着一句诗:“清涧渔翁坐钓亭”;右边也提着一句诗:“山亭隐士敲棋局”,画着小桥、流水、古树,两位老者正在对奕。不知各位对这两句诗还有没有印象,这也是“甘棠八景诗”中的两句。这两幅画正是八景之中的“山亭隐士”和“清涧渔翁”。看来主人是对这二景情有独钟,把它们放到自己家门口来了。再看中间的这幅壁画,上面画的是我们在盛夏非常喜欢食用的一种水果── 西瓜。也许有的朋友会纳闷:西瓜并不是透明的,为什么主人把瓜子都画出来了呢?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人们都奉信一句话:“多子多福”,主人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像西瓜当中的瓜籽一样多!最后,我们来看门上的两个大字“会心”。这两个字是房屋现在的主人在“文革”结束以后重新写上去的,“会心”,会心会意,心想事成的意思。在此,我也祝愿各位朋友想什么得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天天喜上眉梢!

刚才我陪大家欣赏了精美的门庐装饰,现在我再陪同大家欣赏一下古村民居中的门庐木雕。请大家从右至左看,第一幅木雕的图案由牡丹花和凤凰构成,意喻花开富贵、吉凤呈祥;第二幅木雕非常有意思:一对鸟正在共同捕食,一对小兔在从林中耳鬓厮磨,它意喻着夫妻同心、恩恩爱爱。第

三、第四幅木雕我们不妨连接起来看。右边的图案中有老者、书童、青竹、芭蕉和一只美丽的凤凰。上方提着五个字“竹凤贰载廷”;左边的的图案中也有老者、书童,还有鲤鱼、水池和龙。右上方也提着五个字“鱼龙化养池”。两幅图案连接起来,左右半边亭子正好合成一个完整的亭台。那么图案代表什么呢?芭蕉是开枝散叶的象征,代表主人希望子孙满堂;竹子是高风亮节的象征,代表主人希望自己家世清白;凤凰是富贵的象征,代表主人希望自己荣华富贵;至于鲤鱼和龙,朋友们都知道,中国有句古话:“鲤鱼跳龙门”,这是代表着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第五幅木雕上面刻着古松、梅花鹿、两只鹊鸟和一只大元宝,它们代表着主人希望自己和后人福寿双全。第六幅木雕上刻的是与第一幅相对应的图案,同样是花开富贵、吉凤呈祥。整个门庐木雕反映了主人的治家之道:夫妻要和睦,子孙学业要长进,家里才能福寿双全,富贵吉祥。

(商业街)各位朋友,穿过迂回的巷道,现在我们又重新踏上了古村的主街道。请各位回头看,眼前是古村的商业街:高高的柜台,沧桑的木门。如果此时朋友们能着一袭长衫,手执一柄折扇,在哪家店铺里叫小二温一壶好酒,定能体味牡牧的诗句“山廓酒肆遗风在”的风韵。古村的第四个门楼原来的建筑风貌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文革”之后重建的。不过两个圆形抱石鼓的户对都是从明朝一直保存到现在,也只有它在那儿诉说着主人当年的荣华与岁月的沧桑……

(忠厚祠)周氏家族定居上甘棠已经千余年历史了。像这样定居一处的大家族就一定会修建用于祭祀及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祠堂。“忠厚祠”就是周氏家族的祠堂了。祠堂里保存着一块康熙年间的县令布告,碑刻内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文明公约”。像这样以石碑碑刻形式记载的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布告。无论从其年代久远,还是以其内容来说,都是我省独一无二的。

(南槽门前)这道门是古村的南槽门,跨过这道门我们走出了村落。不过,再去欣赏古村其它景区之前,先请大家抬头看看门上的三担子马头墙。墙面上雕刻着一只神态活泼的小狮子,似乎正在摇头摆尾欢迎着各位的到来。

(涉瀛桥)现在,我要向各位朋友介绍甘棠村的第二绝——步瀛桥。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湖南省唯一仅存的三孔宋代古石桥。桥宽4.5米,长27米,原来通高8米,现在由于河床抬高,高6米。朋友们一定注意到了,步瀛桥已经塌了一半,桥是怎么塌的呢?其实,步瀛桥又叫度仙桥,传说当年桥修建落成之日,正好碰上八仙云游至此。八仙们见此处风水极佳,又看见百姓们正在庆祝新桥建成,便下到凡间。走到桥上,铁拐李想看看桥修建得怎么样,便用脚使劲一跺。这一跺把桥跺塌了半边。百姓们一见新桥塌了,都愁容满面。可铁拐李却哈哈大笑起来:“只塌了半边,是座好桥!从此以后,只要桥上落下一块石头,甘棠村就出一位七品以上的官员。”现在,桥上一共落下了102块石头,甘棠村就正好出了102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还有很多的文武官员。最后一位官员是民国时期的周翰宗将军,他曾跟随张治忠将军参加过重庆谈判。解放前夕,他弃官还乡回到上甘棠定居,这就是甘棠村“石落出官”的典故了。不过,“步瀛桥”这个名称的由来,还真是有典故的。“瀛”,指的是“瀛洲”,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唐太宗时期科举会考,有十八名进士中了头榜。百姓们都说这十八名进士一定是神仙,才如此厉害。“步瀛桥”这个名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甘棠村风光秀美,如同蓬莱仙境,步过此桥,就能进入甘棠这仙境之地;二是指甘棠学子步过此桥,便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各位请看,在桥拱处有一块小石正岌岌可危,村人都希望它早日落下,好成就另一位官员。

(月陂亭)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踏上这古驿道。脚下的古驿道是古时湖南通往广西苍梧郡的唯一一条古驿道。由于年月久长,过往的行人已将这石板中间走出了一道槽。眼前的月陂亭是山崖下的凹处,有二十余米长,在其石壁上共镌有石刻二十七方,其中二十六方有字碑,一方无字碑,延绵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内容有劝渝文、描写景物的诗词、记事诗、功德碑等等。在月陂亭的碑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眼前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的碑刻。它每个字高1.8米,宽1.3米,刻于乾隆二十八年,堪称湖南“忠、孝、廉、节”第一碑刻。大家都知道,在长沙岳麓书院有“忠、孝、廉、节”碑,那块碑文刻于嘉庆年间;长沙文庙的“忠孝”二字刻于光绪年间,上甘棠的“忠、孝、廉、节”碑刻是镌刻时间最早的,唯一一块注明了“大宋忠臣文山公书”的碑刻。“文公山”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名朋友们都已耳熟能详。各位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在上甘棠这么一个偏辟的地方,为什么会有文天祥的手书呢?那是因为在宋朝,甘棠村出了一位名叫周德源的临安(杭州)太守,他与文天祥同朝为官,为人清正廉洁,与文天祥是至交。在周德源辞官还乡时,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四字赠与周德源。周德源将其手书带回家乡后,作为家藏让后人一代一代保存下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当时的永明县正堂,也就是县长,贵州黄平人王伟士听说此事后,就临摹了文天祥的手书,并请人将其镌刻于此,作为整个甘棠村的村训。在“忠、孝、廉、节”碑刻旁边的是“先贤嘉言事亲”碑,其内容是教育为人子女者要如何孝敬父母,可以说是对“孝”字最生动的诠释了。各位朋友不妨仔细品味一下。在月陂亭的尽头是一方无字碑。为什么会留下一方无字碑呢?大家还记得步瀛桥那块已经掉下一半的小石头吗?这块无字碑就是等着小石落下成就的官员来书写的。此外,我还要向各位朋友介绍,月陂亭其实就是“甘棠八景”中“山亭隐士”这一景。在这么个雅致幽静的地方与好友下一局好棋,是不是特别让人心旷神怡呢?站在月陂亭,我们还可以看到“甘棠八景”中的另外几景。正前方远处的都庞大岭每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会被五彩祥云所笼罩,“西岭晴云浓复淡”描写的就是这处美景。眼前一大片田野当中,矗立着一座独立的小石山,就像在海平面上升起的一轮红日——“独石时耕景色明”就是指的它了。在我们的右前方,几块大青石延伸到了谢沐河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钓亭,“清涧渔翁坐钓亭”就在这里。在步瀛桥旁矗立着的整体呈护城墙箭型的阁塔,名叫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年),它通高20.5米,净深、净宽9米,共3层。

一、二层为青砖结构,第三层为木椽结构,屋顶为青山歇瓦顶,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文昌阁是原来一个庙宇“前芳寺”的一部分。“芳寺钟声对鹤鸣”指的就是眼前文昌阁与龟山山顶原来的大钟相映成趣的情景。在右边,也就是南槽门与月陂亭之间的空地,是原来甘棠村“仰莲书院”的遗址。岁月的磋跎,风雨的洗礼,书院早已不复存在。甘棠晓读这一景也就从这里移到了现在文昌阁旁的村小学,溶入到了村民日常生活之中。

参观上甘棠,不到“寿萱亭”可谓是一大遗憾。“萱”字,指的是母亲,“寿萱亭”意思就是为纪念亲寿辰修建的亭子。“寿萱亭”是甘棠村的一位五品官员周际隆为纪念母亲七十一大寿修建的。周际隆的母亲在村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妇人,被皇上诰封为“五品宜人”。她信奉佛教,村人都称她为“慈悲佛母”。在“寿萱亭”当中,镌有石碑二方,一方为“慈悲佛母八十一他字歌”,诏示世人为人处事的道理,意喻深远。一方为“五品宜人”碑,记载了周际隆母亲“毛氏夫人”被皇上诰封的荣耀。朋友们可以看看“他字歌”的内容,相信定能让你有所感悟。

各位朋友,今天我陪同大家参观了甘棠八景以及古村风貌,现在咱们又回到了步瀛桥上,在这里也即将结束我们今天的甘棠之旅。在旅途结束之前,我还有一个关于甘棠村布局的秘密告诉大家,请各位再看眼前的谢沐河水,在我们脚下,正好成一个“S”形,右边的“昂山”与左边的“文昌阁”正好是对称的两点。整体来看,这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太极八卦图。古村是按太极八卦布局,村落里的街道也是按乾坤卦像来布局,可谓是“匠心独具”。在南宋时,就有一首诗这样描写——“舂陵周氏溪山胜,多少文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似甘棠”。也许,这神秘的八卦布局与甘棠村的人文鼎盛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吧。朋友们,衷心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天我的讲解,能为你了解上甘棠提供一些帮助。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你再次光临上甘棠,欢迎你来挖掘甘棠村掩藏在岁月尘土当中更多的美丽。

第三篇:湖南湘绣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湘绣之乡旅游。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素以“丝绸之国”闻名。我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就盛产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俗称“绣花”,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针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绸的国家之一,并在久远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服饰文化。因此,丝绸服装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古代达官贵人为了显示其富贵和地位,往往喜欢在丝绸上绣各种精美图案,利用刺绣来装饰衣、裙、衾、枕等生活用品,美化生活,创造美的奇葩。比如皇帝绣龙、皇后绣凤、文官绣鹤、武官绣虎等。

刺绣分为多种流派,而各种流派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苏绣以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而见长;蜀绣针法丰富,运针上,粗细对比强烈;粤绣以用线多样等特点而闻名;而湘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各辈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许多优秀画家以及历代宫廷皇室的极力推崇,充分吸收楚绣和汉绣神奇浪漫的艺术特征,以及宋明时期的写实风格,逐渐培养了自己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它以画稿为蓝图,经过艺人“以针当笔、以纤素为纸、以线晕色”的艺术再创造后,不仅保留了原画的笔墨神韵,而且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效果。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构图章法严谨,画面质感强,有“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湘绣,即湖南手工刺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多个绣种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湘绣就是封建朝廷的受宠贡品。从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来看,是在极细密的丝绢上运用连环针刺绣而成的,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生动活泼令人赞叹不已。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的17大箱150余件各种华贵纺织品和绣有精美的龙凤、飞燕怪兽、祥云卷草等充满着浓厚的楚地巫风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湘绣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至清,湖南刺绣盛行,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绣者多,大家巨族或以锦钿相尚。”但此时的刺绣,只限于自绣自用。除一部分官僚地主家庭的“大家闺秀”以刺绣来消磨时光和炫耀豪华外,一般的贫苦妇女大多惯于利用农闲时节或劳动余暇,绣制一些实用美观的物品来美化生活。至清晚期,湖南刺绣遍及城乡。处处可见“母女相传,邻亲相授”的传艺学艺生动场面,特别是长沙一带,湘绣成为家家户户的农村副业,开始把绣花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这时,一个叫胡莲仙(1832~1899年,湘阴人,中年寡居)的女人,不仅绣艺超群,还在长沙尚德街开了一家吴彩霞绣庄,这是湘绣史上的第一家绣庄,深居闺阁的湘绣从此走入市场,“湘绣”才成为一个专门称谓。宁乡的著名画家杨世焯开馆传艺、办绣庄,把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刺绣上,使湘绣高雅起来。一些著名的绣女,如神针肖咏霞、柳敏姑、杨佩珍、廖家惠等如群星璀璨,使湘绣在四大名绣中脱颖而出。此后,湘绣在技艺上不断提高,并成为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到了20世纪上半叶,湘绣的艺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表现手段更加丰富而细腻,名家名作不断涌现,湘绣人物“惟妙惟肖”;而写意山水,则更是“色格簪花,迹灭针绒”。这些“绝针之作”均出自于湘绣艺人的“神手”,曾名噪一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到今天已形成了一种魅力独特,与“苏绣”,“蜀绣”、“粤绣”并称的中国四大名绣。

早先的湘绣是以中国画为基础的,其间又掺和了中国文化精髓:诗、词、书、印、染等,再经过心灵手巧的湘女剖线飞针而成。湘绣体现的题材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色泽鲜明。它刻意追求的不是一般刺绣品的装饰性效果或照片写真的效果,而是根据不同题材和形象的需要,恰当运用丰富多变的针法和绣法,在写实的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强调针法、绣法等各种工艺因素的综合运用,对比统一,因此绣品具有风貌多样的艺术特色。使湘绣博得“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中国以“丝绸”闻名世界,而在丝绸上穿针引线的湘绣,也同样传播着中国的美名。

湘绣针法考究,它依据画稿中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同针法,再配以粗、细、浓、淡的各色丝绒线,生动地表现出各种物象,尤其特别适宜表现狮、虎的凶猛性格和神态。狮、虎眼睛的绣法更是精细。一只眼睛,要用黑、白、暗绿、棕、蓝、黄等八九种颜色,而以黄色为主,使色调浓淡混合,运用丝线的光泽反射,使眼睛晶体透明,闪闪发光,既有绘画之笔墨神韵,又有刺绣的特有表现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出的刺绣新工艺“双面全异绣”,将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被人们称之为“超级绣品”。根据白居易《长恨歌》诗意绣制的《杨玉环》便是“双面全异绣”的代表作。一幅《狮虎》座屏绣品的一面是一只仰天长啸的上山虎,而另一面是一只低首夜行的下山狮,一上一下,正面的虎头转到反面变成了狮尾,两面的形象迥然不同,令人瞠目。又如湘绣艺人采用传统的掺针、平针、游针等针法,绣制的《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在绣品的一面是女扮男装,全衣铁甲的花木兰的威武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的诗意;而在绣品的另一面却是花木兰“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少女娇态。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十分简要地概括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凯旋的动人故事内容,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而,使湘绣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湘绣2000多年的历史,让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民间刺绣的传统与风格,还有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魅力。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色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沮绣出尽风头,载誉而归。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1935年的一份《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绣品”一节中,一半篇幅论及湘绣品。20世纪30年代,湘绣产值最高达80万银元,国外销售量达到全部销量的三分之一,“湘绣甲天下”。解放后的数十年间,湘绣取得长足发展,以独特风格和高超绣艺傲立于“四大名绣”之列,成为湖南乃至国家的“艺术名片”。湘绣出口产值最高年份达到500万美元。湘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优胜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的确,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湘绣现已逐步演变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刺绣工艺体系。在每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湘绣作品背后,闪烁的是湖湘子弟过人的艺术智慧。在长沙湖南湘绣博物馆里,1200余件馆藏精品,向世人展示着湘绣悠久的历史和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展品生动地再现了湘绣工艺的演变和先辈艺人独特的刺绣风格,形象地介绍了湘绣发展的历程和当代精美绝伦的继承与创新。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既有被入选中国工艺美术的国家珍品;也有被作为国礼赠送国外政要首脑的精品。

20世纪80年代,湘绣在其重要的领军人物杨应修、黄淬锋、余振辉等著名艺人带领下,借助“思维大于技巧”的思想,以纤毫毕现、神气逼真的狮虎和奇妙的双面绣以及双面异形绣,再次给湘绣增辉,登上了发展巅峰。1985年入选国家珍品、永藏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雄狮》、《饮虎》,就是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的得意之作,为了将狮虎的形态绣得逼真,她整整在动物园待了一个月,将狮虎的威风霸气、骨骼肌肉的纹路观察得仔仔细细,并采用鬅毛针刺绣法来表现狮虎形态。所谓鬅,就是头发松散的意思,绣件中狮子、老虎的毛路如果能够体现“鬅”的效果,绣品便立即有了动感。狮虎的绣品,除正确运用鬃毛针以外,还要用多种针法表现不同部位。如眼睛、胸毛、边毛,分别要用旋游针、绒毛针、毛针等针法,那些颜色极其丰富;变化很微妙的地方,就采用浓淡粗细的各色丝绒,经过层层加绣,用针法、色彩将老虎、狮子鬅毛表现得光泽柔软,色彩斑斓。为了表现虎眼的神采,她采用10多种彩线、其中每种彩线色阶加起来有25种之多,以旋游针法入绣,利用丝线反光,使虎眼产生一种旋动感,无论人站在何处,怒目圆睁的虎眼都紧紧相随,咄咄逼人。为了制作精品,她一件作品一绣就是15年,被传为佳话。

1981年,被誉为“超级绣品”的《杨玉环》,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会”的展品,送往国外展览。为表现杨玉环穿的薄罗裙,在透明鲛绡上运用了丰富多彩的针法:盘游针绣头发,牵游针绣帷幕,交叉针绣地毯。一件薄纱衣,经用虚针刺绣,轻飘透明,质感很强;为细腻刻画杨玉环柔美的面容和笑颜欲开的神态,用的丝线之细仅及头发丝的四分之一。大型双面绣屏《唐人打马球》,4匹唐马用6~8根丝线扭结平织,形成大方格纹理,然后用平绣绣出飘逸的勾勒线条。古朴典雅的图饰,工艺装饰效果非常鲜明。这种设计使得单一文入画风走向了豁达宏大的装饰气派,为刺绣工艺多种装饰针法的运用提供了用武之地。

1986年入选工艺美术国家珍品的湘绣双面全异绣《望月》,表现的意境是李白名诗《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整幅绣品的艺术巧思与工艺绝技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刺绣面料一反传统,采用墨绿色特立纶,透明虚薄,特具空朦感,多种蓝绿色调绣线反射出的冷丝光,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深秋夜月,玉阶白露侵入的意境。而直接在绣面上用横丝线等距离牵钉的门帘,不啻编织轻巧精细的立体工艺品,更具真情实感。这些材质的巧妙利用,达到了任何绘画颜色或别种工艺材质难以达到的效果。作品用疏密不同的牵游针刺绣的人物轻纱薄罗、披巾广袖,层叠相交;有的多达四五层,层层透明,隐隐透出画里人体身段与肌肤,玲珑剔透。人物头部正反两面,一面黑发似瀑,一面花颜如雪,由于全异绣的刺绣丝线,细于头发直径的四分之一,线头隐入绣件另一面,其线段不长于五分之一毫米,成为极微小的点状,黑白叠绣千针万线而不露一丝端倪。在绣艺上达到绣画合

一、迹灭针线,将传统绣艺的高超精巧发展到新的高峰,同时也使各个绣种之间的实际差别缩小到只有内行才能分辨的程度。

1993年,大幅湘绣作品《群仙祝寿图》集湘绣艺术之大成,这幅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绣品选材于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的同名原作,由12幅通屏组成,整幅作品高2. 08米,长8.8米,为迄今为止中国绣史上最大幅双面绣,这标志着以长沙为中心的湘绣艺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型湘绣双面座屏礼品《百鸟朝风·洞庭春色》在香港回归典礼上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赞扬和齐口好评,为20世纪的湘绣艺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2年2月22日布什即将结束访华之际,江泽民在中南海住所亲手将一帧凝结着中美友谊的“布什总统全家福”绣像送交给布什总统夫妇。它是由10多位专业技师历时110天,耗费15600个工时精心刺绣而成。作品形神兼备:布什总统及夫人和两个女儿面带微笑,亲密簇拥,其乐融融。4个人物的衣着质地、肤发色泽表现得非常逼真自然。特别是布什总统眼角约略可辨的鱼尾纹是用湘绣的“直掺针”一点点连接的,每点仅两三根丝粗,直径约0.1毫米,精细入微,堪称绝技。这是继1933年罗斯福总统绣像之后,第二幅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的湘绣精品。

在国庆52周年前夕,根据董希文的同名油画,由8名绣女历时14个月精心绣制的《开国大典》,绣片长201厘米,宽124厘米,画面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的盛况;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巨幅湘绣《岳阳楼》和《张家界》,清俊秀美、气势非凡,尤其是波光浩渺、云蒸霞蔚的《岳阳楼》(205厘米×425厘米的双面绣)与毛泽东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词相配合,让人胸襟舒畅、豪气顿生。为向国庆55周年献礼,由80余名设计刺绣能手,历时216天,花工时17万个完成的巨幅湘绣《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刺绣精品,这幅长7米、高3米、取材于侯一民的同名油画,描绘了毛泽东主席与56个民族同胞在一起的场景。绣面上共有57人,男女老少相貌肤色不一,表情各异,服饰各不相同。毛主席走在最中央,神采奕奕,神情亲切,各族人民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喜笑颜开,体现了民族大团结的风貌。综观整幅绣品,绣像自然细腻,颜色绚丽多彩,针法灵活多变,气势恢弘厚重。这幅作品最大难度是人物脸部的刺绣,因为传统绣像是通过丝线折射光线使人物生动有神,而油画人物色彩丰富,不能有反光,以往绣油画以乱针绣为主,只是远看效果好,这次刺绣突破传统,以交叉针为主,辅以乱针、斜针等针法绣制人物脸部肌理。作品还要表现人物的不同服饰,包括主席的呢子大衣、维吾尔姑娘的绸裙、藏族妇女的绒袍等。作品用了30个针法体系,以交叉针为主,施以乱针、打子针、网针等配合绣线粗细来体现质感。

此外,湘绣还锐意创新,突出湖湘文化特色,使湖湘风情入绣来,创作了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绣品。既有双面全异绣《浴女图》、《仕女鹦鹉》,也有融入了现代特色的立体绣《金鱼》,还有使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细腻逼真至极的《狐狸与狮子》,同时也有使用完全传统手法创作却又给人以无限清新奇妙的现代感受的工笔画绣品《雨林晨曲》;既有玲珑剔透的小巧之作,也有大气磅礴的宏篇巨创,琳琅满目,顾盼生辉,充分显示了湘绣让人叹为观止的整体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

双面全异绣《岳阳楼·吊脚楼》,将代表湖南山水风情的岳阳楼与湘西吊脚楼融入一幅作品中,碧波帆影间气象万千的岳阳楼,与妩媚青山里妖娆别致的吊脚楼互为呼应,相同外形下风情迥异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数十种针法的完全入绣,让人感叹绣艺的神奇。

如果说,幅面60厘米的《岳阳楼·吊脚楼》还给人以玲珑之感,那180厘米×90厘米的双面全异绣《张家界·桂林》,就让人觉得大气迥然了。全异绣在刺绣工艺上的创造是精微的藏针隐线工艺,在这样一幅大幅面巨型作品上展示精微的藏针隐线工艺,真是鬼斧神工,让人惊奇。作品抓住张家界风光和桂林山水在地貌造型上同为“鬼斧神工”的特征,将张家界雪霁和桂林秋色融为一体,奇峰耸翠,青峰缥缈,或银装素裹,或红叶烂漫,意境引入入胜。规格为189厘米×93厘米的巨型双面全异绣《狐狸与狮子》,是另一幅湘绣珍品,它由多名湘绣艺人历时4年绣成。作品借鉴超现实主义摄影绘画手段创作,极为逼真细腻地刻画了一窝狮子与一窝狐狸的生动情态,两类不同动物的兽毛质感,被湘绣独创针法鬅毛针表现得惟妙惟肖,各具特色,两面迥异而天衣无缝,显示了娴熟而高超的湘绣绣艺。

现代立体绣是湘绣艺人的新创作,它有意分离绣品与背景,来造成空间感。这幅被命名为〈金鱼》的立体绣,在深蓝色透明鲛绡上,绣着悠游闲雅的6条金鱼。而鲛绡的背后,则直接衬以变幻生奇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佳作。绣面与背景浑然一体,带给人水底世界的真情实境,使入神奇地感受出水的波动,鱼的悠闲和水草的飘逸。而灯光立体画绣《凤凰》,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将湘西凤凰这个具有浓郁湖湘特色,又充满民俗民情韵味的美丽小城纳入刺绣。在透明鲛绡上,运用多种刺绣针法,绣上近处的江边峰、江畔亭、江中水,而鲛绡的背后,则直接衬以变幻生奇的画作,表现远处的夺翠楼、石拱桥、吊脚楼。作品打破传统,创造性地使用夹层绣屏,正面是凤凰美景,背面是对凤凰小城的文字介绍,中间夹层内置蓝色、黄色、白色和浅绿色四种灯光,分别表现夜幕里的水光、房灯、夜色。整幅作品绣面与背景浑然一体,带给人美丽小城的真情实境,使人神奇地感受到楼之别致、水之潋滟、城之幽雅。

当大家沉浸在湘绣艺术的享受中时,自然不免感叹湘绣的艺术魅力,自然也会激起购买的欲望。那么,购买湘绣又怎样去挑选?其实很简单,只要了解了其制作的工艺,挑选湘绣就不难了。

制稿:是湘绣的第一道工序,一幅好的绣品离不开一个好的构图。一个高明的制稿艺人,能够完全将他面前的照片、图案,甚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按照设计者的意图用素描勾勒在一方小小的蜡纸之上。

临稿:勾勒于蜡纸之上的素描稿,要用一根细小如发丝的小针按照绣稿的细线剌出匀称的小孔。完成之后,将已经裁好的真一幅湘绣珍品,它由多名湘绣艺人历时4年绣成。作品借鉴超现实主义摄影绘画手段创作,极为逼真细腻地刻画了一窝狮子与一窝狐狸的生动情态,两类不同动物的兽毛质感,被湘绣独创针法鬅毛针表现得惟妙惟肖,各具特色,两面迥异而天衣无缝,显示了娴熟而高超的湘绣绣艺。

现代立体绣是湘绣艺人的新创作,它有意分离绣品与背景,来造成空间感。这幅被命名为《金鱼》的立体绣,在深蓝色透明鲛绡上,绣着悠游闲雅的6条金鱼。而鲛绡的背后,则直接衬以变幻生奇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佳作。绣面与背景浑然一体,带给人水底世界的真情实境,使入神奇地感受出水的波动,鱼的悠闲和水草的飘逸。而灯光立体画绣《凤凰》,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将湘西凤凰这个具有浓郁湖湘特色,又充满民俗民情韵味的美丽小城纳入刺绣。在透明鲛绡上,运用多种刺绣针法,绣上近处的江边峰、江畔亭、江中水,而鲛绡的背后,则直接衬以变幻生奇的画作,表现远处的夺翠楼、石拱桥、吊脚楼。作品打破传统,创造性地使用夹层绣屏,正面是凤凰美景,背面是对凤凰小城的文字介绍,中间夹层内置蓝色、黄色、白色和浅绿色四种灯光,分别表现夜幕里的水光、房灯、夜色。整幅作品绣面与背景浑然一体,带给人美丽小城的真情实境,使人神奇地感受到楼之别致、水之潋滟、城之幽雅。

当大家沉浸在湘绣艺术的享受中时,自然不免感叹湘绣的艺术魅力,自然也会激起购买的欲望。那么,购买湘绣又怎样去挑选?其实很简单,只要了解了其制作的工艺,挑选湘绣就不难了。

制稿:是湘绣的第一道工序,一幅好的绣品离不开一个好的构图。一个高明的制稿艺人,能够完全将他面前的照片、图案,甚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按照设计者的意图用素描勾勒在一方小小的蜡纸之上。

临稿:勾勒于蜡纸之上的素描稿,要用一根细小如发丝的小针按照绣稿的细线剌出匀称的小孔。完成之后,将已经裁好的真丝缎面放于纸稿底部,临拓出一张张的绣稿。

配色:绣稿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配线了,一般多种颜色,近2000个色相,全靠配线艺人一双眼睛根据设计者的思路配出恰当的颜色。

饰绷:绣品在刺绣之前需要将其紧紧绷于一个绣花绷架之上,并压条,拉筋。在绣制的过程中还要根据需要换好几次绷架。绷架根据绣品不同有大号的,中号的,小号的,高的,矮的,特大的,手绷就有近20多种型号,一般的绣品都选择中号的绷架饰绷。

绣制:绣制在刺绣艺术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一幅好的绣品与一个技艺精湛的湘绣艺人是分不开的。通常一名湘绣艺人要达到绣制精品的程度非十余年刺绣经验不可,千针万线游走于绣稿之上,看线,选线,劈丝,分线穿针,断线,一丝一缕上都极见功底。

拆绷:拆绷相对于绣制来说比较容易。将绣好的绣品细心拆下,除掉上面多余的绒线和线头。将已经绣好的绣品放松,拆下。但是整个过程需要非常的细心。

整烫:绣品绣制完成之后,应将其整烫。因为绣线在近一百多度高温下更能折射出质的光泽。让整幅绣品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饰裱:任何一件湘绣艺术品,都离不开精心饰裱。也是绣品的最后的工序。通常,一件绣品在饰裱和框架的选择方面应与绣品的构图和颜色搭配。

了解了制作工艺,挑选湘绣时就容易多了。挑选湘绣时最主要的是看湘绣表面的光洁度,如果绣得比较稀的话,光洁度就不够,好的绣品针线绣得很密,图案有立体感,光洁度高。同时从湘绣花线的粗细也可以辨别出优劣,湘绣中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湘绣会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态逼真生动,而绣得粗糙的猫毛就会像钢针一样硬扎。

湘绣是古老的艺术,但现代文化赋予了它新的艺术内涵,使它更加多姿多彩。今天,不仅可以用许许多多流传下来的传统题材来制作绣品,而且还可以创造一些现代湘绣作品,来表现现代与未来。美,稍纵即逝,随即遗忘,但刺成绣品,就可以留住岁月;映照美,让美丽天天呈现在眼前。原来,能表意的不仅仅是笔和墨,还有湘绣!

第四篇:湖南韶山导游词

好了,现在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马上就要进入韶山了。大家看,前面有一幅对联,左联:为有牺牲多壮志,右联:敢叫日月换新天。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火炉:长沙、南京、武汉、重庆。那么除了四大火炉外,最热的地方是哪儿呢?对,韶山!因为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嘛。 韶山旅游区位于湘潭市、韶山市。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9.8万,姓毛的人家占70%。韶山的整个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的,东部为丘陵和较为开阔的地带,西部山峰环绕,由于长年的封山育林,峰峦一片葱郁。韶山最高峰韶峰是南岳衡山的第71峰,第72峰是岳麓峰。韶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关于它的传说都是美丽的。传说当年舜帝南巡,来到了湖南,来到了韶山,见此风景宜人,心情十分愉快。便令随从奏起了韶乐(当时的一种宫庭音

毛主席的母亲文氏是湘乡人,文氏在家中排行老七,别人都叫她文七妹。因为文氏家的祖坟在韶山,为了清明节上坟的时候有个落脚的地方,文氏的父亲就将文七妹嫁到韶山,嫁给了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文氏比毛顺生大三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在当地毛顺生家里条件还算是可以的。在文氏生下毛泽东的前一天晚上,毛顺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条飞龙翘首东望,迟迟不肯离去。在1893年12月26日一个漆黑的夜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代伟人诞生了。毛泽东从小接到外婆家,在外婆家的山后有一块非常像人形的巨石,人们称为石观音,他外婆便把他带到石观音面前,拜为干娘,以保佑他茁壮成长,石儿伢子由此而来了。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他对父亲的做法非常反感,所以时常顶撞父亲。有一次,他父亲将其生意上的朋友,请到家中做客,叫毛泽东招待一下,但毛泽东死命不从,便逃出家门,其父亲毛顺生追出来,毛泽东便跑到池塘边威胁父亲:“如果再逼我,就跳下去”,毛顺生当时非常担心,因为两个大儿子夭折了,害怕再失去一个,只好作罢。毛主席是非常孝顺他母亲的,有一次跟父亲斗气,一连十几天没跟父亲说话,母亲见不过劝他,给他父亲跪下认错,毛泽东跪下说:“母亲,这只腿是为你而跪的。”

好了,待会儿,我们要参观的一个景点,就是毛主席铜像广场。毛主席铜像高10.1米,重3.7吨。10.1米意味着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所以毛主席铜像是取自于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形象,主席手执发言稿、身穿中山装、面带微笑。韶山冲的冲意就是山谷中的一块平地,那么毛主席铜像广场就处于韶山冲这块平地的中心部位。毛主席铜像由南京晨光制造厂制造,由我国为著名雕刻家刘开梁和程允贤先生雕刻,历时120天。毛主席铜像于1993年12月6日从南京启运,一路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进入湖南。当运载毛主席铜像的汽车队开到江西井岗山的时候,突然汽车熄火了。司机们反复检修也没查出什么问题。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表说:“井岗山是毛主席最早走出深山,拿起枪杆子闹革命的地方,他老人家想在这儿住一晚看一看。”到了第二天,车子没有经过任何检修,奇迹般地可以开动了。在江西与湖南交界处的一个“人”字型山坡上,天正下着瓢泼大雨,进井岗山的路很滑,一百多辆车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根本走不动,只有运载铜像的车子很顺利,安然无恙地开过了井岗山。当有记者问起司机时,司机说:“我想是得到毛主席的保佑了。”所以现在很多的司机都有在车子前面挂一个毛主席小像章,以求一路平安。

衡山导游词 ·张家界导游词 ·南岳大庙导游词 ·天心阁导游词

关于毛主席铜像还出了一连串的奇事怪事,不知大家从新闻媒介中知道了多少。在此,小x就给大家说说吧!毛主席铜像揭幕仪式于19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正式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从北京赶到韶山为毛主席铜像揭彩。当天艳阳高照万里无云,但奇怪的是,上午10:30左右,月亮也出来了。铜像的左边是太阳,右边是月亮,太阳与月亮相互照映,照得整片天空通亮。于是形成了千载难逢、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日月同辉。当时正值12月份,而满山的杜鹃花顿时也全部盛开了,以毛主席故居山后的开得最艳。大家都知道,杜鹃花一般是在每年的三至四月份期间开放,而这次则是在寒冬腊月之际,比以往的开花季节提前了几个月。难道不能说是一件有违自然规律的事情?那时舜帝南巡、乾隆预言,这些都只是传说,没有任何历史根据、凭证。而日月同辉与杜鹃花开,是人们亲眼所见,同时还有当时摄下的盛况。于是人们说:毛主席太伟大了,他能使天随人意变、花伴天意开。毛主席真神,他的光辉名字和丰功伟业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待会儿,我们到了韶山就可以看到日月同辉和杜鹃花开的相片和实况录相。当时还不止这些奇怪的事。1993年12月26日,揭彩的那一刻,有6只彩色的大蝴蝶围着主席铜像翩翩起舞,久久不肯离去。观瞻者惊叹不已,一老人介绍说是毛主席的六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翠、毛岸英、毛楚雄、毛英建来给主席祝寿了。

各位团友,像这样的一件奇事、怪事单独的发生并不算什么,但一连串的奇事、怪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个人身上,就不得不承认这真是太奇特了。主席毕竟是伟人,他老人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冥冥之中仍活在我们身边,活在我们心中。所以毛主席铜像被称为“东方的一尊神像”。

大家到韶山游览一次,肯定是要带些纪念品回去,象主席像章、主席项链、钥匙扣、毛主席集邮册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非常普通的。那么到底哪种才是最好的、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呢?我想作为导游,小x有义务、有责任为大家引导啦。在韶山最珍贵的纪念品莫过于由国家中央档案局批准、发行的毛主席铜像。这种小铜像是1999年12月10为庆祝澳门回归而发行的。(小铜像是铜像广场铜像形象缩小100倍)到目前为止,已发行了四个版本,铜像由中央档案局统一编号,从0001号到9999号,总共9999枚。为什么只发行9999而不是9998或10000尊呢?因为毛主席一生与9特别有缘。大家不妨跟小x一起回忆一下,在1949年9月9日率领解放军攻入了北京;1976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那么还有一个9字呢,则是九五之尊的意思了,也象征着毛主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毛主席铜像一经发行,第一号0001号及最后一号9999号就马上被原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和国家主席江泽民请去了。因为0001表示起点,毛主席出生在韶山,出生在湖南,第0001号小铜像当然要留在湖南了。现在王茂林将0001号主席铜像捐赠给了省博物馆保存了。而9999表示九五之尊,理所当然只有主席才能拥有了。如果大家细心的话,有时偶尔会在电视上看到江泽民总书记办公桌上摆着一尊毛主席小铜像,那就是第9999号小铜像了。

待会儿,大家请铜像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毛主席小铜像是由韶山市旅游管理局在国营韶山故居商场定点发行的,其它地方的小铜像没有唯一的珍藏编号。真正的毛主席小铜像是紫铜制成的。其它的有的是玻璃铜、瓷的、石灰的。第二,大家在请毛主席小铜像时,一定要注意是“请”,而不是买。用买字就是对毛主席的不尊敬了,韶山人听见了是很不高兴的了。第三,如果大家要买一般的纪念品,在小商贩手中就可买到,他们不用交税,价格也很便宜。

等一下我们到了定点发行处会有专门的讲解员为大家讲解。好了,大家等会儿一定不要忘了,如果大家有兴趣,一定要把主席请回家了,请一尊神像,带上主席的一点灵气,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健康!

第五篇:湖南宁远文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风光秀丽的九疑山游览观光!欢迎您来宁远文庙这处景点游览!千年古城宁远县城西廓,有一组红墙黄瓦、金碧辉泊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你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闻名遐迩的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始建于中国北宋乾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距今已有1030余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文庙类建筑中(含孔庙、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帝庙、学宫),始建年代最久远的两处孔庙之一。(另一处是山东曲阜孔庙,创始于公元前478年资料见《光明日报》1995年第二版“文庙”一文),同时,是湖南省和中南六省区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文庙。(资料见《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1日四版)清末民初编撰的《湖南通志》一书,称宁远文庙为“湖湘之最大”。

各位游客,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同时,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里唯一官办的学校,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它是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唐代时(距今1300多年)文庙就遍布中国的州县,到了近代,文化教育再也不受封建统治的垄断,现代型,社会化的学校在中国不断增多,文庙结束了它作为学校这种教育场所的历史作用,陆续被移作它用,或者被拆除,保存不太多了。今天,它成了我们了解中国建筑,中国教育儒文化的活教材。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占地面积10282平方米,它采用前园后院式的建筑布局,为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前园是树影婆娑、鸟语花香、莲荷相映、游鱼可数的优雅林园,后院是庄严肃穆、远离市声的读书之处。无怪乎古人用“两耳不闻窗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生活环境了。

因为宁远文庙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筑师们为了让人们感到园林庙宇的深远,没有开中门,只在两侧开了边门,边门一称登圣坊,一称为步贤坊,外为砖砌门坊,内为角亭。进入文庙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半圆形的水池,叫泮池,它是文庙建筑中的专用名词。泮池象征的是官办学校。中国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办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学堂,称“辟雍”,文庙则用泮池来象征它。明、清时称考入官学者为“入泮”,凡是新考入文庙后必须绕泮池而行方能登堂入室进入文庙,叫“入泮”。后人亦有把泮池称为“学海”的,寓意学海无涯,苦读成材。其实文庙的泮池是古建筑师们为文庙设计的消防蓄水池,把它设计成半圆,既增加了园林的艺术美,又可超到蓄水的作用。你不能不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绕泮池而行来到池的北面,一座石质牌坊就耸立在我们面前。这座牌坊四柱三门,宽七米,高八米。四根冲天柱上蹲着四尊圆雕石狮,横枋上用镂孔高浮雕的手法镂雕着“棂星门”三个楷书大字。这座牌坊就叫棂星门,相传棂星就是天上的天田星,棂星门是文曲星进出的大门。宋代时,一位皇帝把棂星门从郊外祭天的天坛移入文庙,意为“尊天必须尊孔”,同时也希望进入棂星门以后的学子,多出人才,为国家所用。文庙内这座石质棂星门,石条巨大,在没有大型运输车辆和起吊设备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安装上去的?大家可以去设想答案。棂星门前有一对高1.8米的石狮,正在张嘴咆哮。石狮孔武有力,线条柔和,造型生动,与我国北方圆雕石狮有极大区别。从棂星门背面雕刻的图案看,你会发现龙在下而凤在上,看到这种安排,你也许会想起电影《垂帘听政》里的一句台词,这石牌坊是慈禧太后时所造。不错,可让你说着了!文庙经宋、元、明、清十余次重建、修葺,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同治十二年(1773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耗白银六万余两,前后历时十年。现在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大修时正是西太后当权的时候。

棂星门两边是植满松、梅、桔、樟、竹等象征品格高洁的树种。用以警示学子们要做品德高、节气高的人。

过棂星门行数十米,就来到园、院相分的大成门。大成门硬山单檐,三级马头封火山墙,上盖黄色琉璃瓦。大成门为过厅式大门,三孔长方形大门,并排而立。门上嵌镶着金色的门钉和威严的铺首兽头。门前后檐的檐下各安着两根5米高的云龙石柱。它是用整体灰色大理石采用镂孔高浮雕的工艺制成,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动感和力感极强。像这样的石雕龙凤柱,宁远文庙共有20根,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它,宁远文庙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前檐的石柱上还装饰着一对雄狮戏子的圆雕木衬。它玲珑剔透、活泼可爱、雕琢精细,是木圆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正中大门上的门匾,边框装饰着木镂孔“九龙护匾”图案,那首尾缠绕的九条皎龙,翻云播雾,云彩中鸣叫的鸟,活泼可爱,多么精美的工艺!

大成门两侧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它们分别是用来褒扬当地有德于民众的社会名流和有政绩的官员的建筑物。为硬山单檐青瓦木结构建筑。

进入大成门,就是内院了。院的正中是一个占地千平方余米的天井,天井的北面是一座建筑在1.8米高平台上的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宁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高16.5米,面阔5间(27米),进深三间(25米),四周柱廊环绕。殿前檐及后檐共有12根龙凤石柱,全部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制作,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龙盘凤舞、瑞云飞翔。文庙的龙凤柱群,不同于曲阜孔庙的雕龙石柱,曲阜孔庙的石柱是先将石柱依石先雕龙柱形,然后平地起花,浅浮雕雕出云龙图案。而宁远文庙的则是依石先雕龙身、云彩,后雕被云龙缠绕的柱径。一般龙身高出圆柱10—15厘米,龙头最高处,高出柱身25—40厘米,为了体现龙缠柱的力度感,艺术家们把它的鳞片设计成攒尖三角形,少了半圆形鱼鳞的软弱感。更有意思的是,文庙大成殿的四角檐柱下,是一只雄狮托鼓石礅,孔武有力的雄狮,奋力承担着正殿大厦的千斤石柱,这是一幅寓意极深的“师(狮)承重托”图设计。因为历代皇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暗喻:“老师承担着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托!”各位游客,我们不妨把它看成古人对为人师表者用心良苦的暗示。

大成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一座4米高的孔子塑像,端坐其上,他正在为弟子们讲学呢!殿前的石砌月台,四周围着石护栏,每块石护栏,都雕有寓聪明、吉祥、福禄寿齐至的图案。正中的御路,装饰着五龙丹墀,宽4米,长4米,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精雕细琢。它和安装在文庙建筑物上的20根龙凤石柱群一样,受到艺术家、专家们的赞叹:“不惜为国宝!”大成殿前两侧东庑西庑,是供奉中国历代著名儒学家牌位的地方。大成殿左右两侧,左边是明伦堂,也就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今天,称为教室。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职责,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社会伦理道德,明白做人的行为规范,所以给它起了这个名,右边是尊经阁,就是收藏儒家经典著作的藏书处,即今天称为图书室的地方,为了适应江南多雨的气候,这些房舍都设有小走廊,用走廊把院内各个建筑都连结起来,使全院浑然一体。夏秋可挡风雨,冬春可挡雪雨。

大成殿四周处墙上绘着孔子生平的“圣迹图”,记述了孔子从自学成才到立学授徒的一生。考试大收集

各位游客,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世界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要求:“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新中国建立后,学术界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孔子的思想学说进行研究,60年代初形成热潮。“文革”时期,受左的错误影响,采取了不加分析一概否定的态度。70年代后期,孔子及儒家理论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术研究取得一大批新的成果。1989年10月8日在中外学者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与学术讨论会上,江同志在会见部分中外学者会上说: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古代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对于孔子思想中一切好的东西,我们都要很好地继承学习。

文庙,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时代所占地位的物化象征。但它每一建筑,甚至一石、一柱、一花纹、一雕饰,又无不蕴含着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使文庙不仅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内涵,而且在中国建筑史上、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研究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实例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景观。

由大成殿经明伦堂或尊经阁,沿走廊而行,我们来到了文庙最后的一座殿堂——启圣祠。启圣祠是供奉孔子祖父母、父母牌位的地方。意思是作为长辈,他们启蒙和培育了孔子这位圣人。启圣祠为硬山前重檐建筑,马头墙上有精美的灰塑图案,前檐有两雕琢精美的凤柱,正在引颈高鸣展翅欲翔,经祠左右的走廊过厅,出院可达后园,后园为学仓及厨房等建筑,是后勤供给的地方。现被县文化馆占用。

各位游客:精美的宁远文庙石雕、木雕、泥塑、壁画会使你终生难以忘怀。由于水平有限,我难以用更多的词藻来形容它,全靠各位朋友去理解、去观察。我给大家导游到这里,祝大家通过对宁远文庙的游览有所收益,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心情愉悦。谢谢!

[钟鼎古篆]

亭下面这两块中间断开的篆刻石碑是浯溪最古老的两块碑。是公元767年元结请当时的两位著名书法家季康、袁滋分别用“玉箸”、“钟鼎”两种古篆体书写的《浯溪铭》、《廎铭》。钟鼎篆又叫金文,是我们国家仅次于甲骨文的古老文字,袁滋又是当朝宰相,这块碑的历史地位便非同一般了。宋代黄庭坚曾评价说:“滋,唐相也,他处未尝见篆文,此独有之,可贵也。”现在这两块石碑都被列为国家一级石刻,视为国宝,它的整体形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请大家仔细瞧瞧,它像不像只大石龟?,我们不得不为元结的巧安排拍案叫绝了,它的寓意正是希望碑刻能同石龟一样“龟寿延年”,万古长存。也的确如此,它经历了1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还是这么精神。 (沿河有“福”、“禄”、“寿”、“禧”碑及“圣寿万年”碑等景点)

[摩崖三绝]

台崖壁上这块9平方米多的巨大石碑就是我们浯溪最著名的“文、字、石”皆奇的“摩崖三绝”碑,即元结撰文、颜真卿大字正书的《大唐中兴颂》碑,共21行332字,字大直径15公分,直行,自左至右书写。如果从年代之古、碑面之大、字数之多、文章之奇、书艺之妙及现状保存之完好等方面综合比较的话,它堪称我国现存“三绝碑”之冠,名传海内外,说它“文绝”,元结是以“安史之乱”这段历史作为借鉴,明颂肃宗中兴,实讥玄宗中衰,即“以史为鉴,明颂实讥”,历代都可借鉴。“字绝”是说它乃颜体真迹,又是颜真卿63岁高龄时所作,称得上是颜体老年成熟期的作品,也是他的生平得意佳作。的确,在这里颜真卿运用了篆肃的笔法写楷书,起笔用隶法即藏锋,行笔用篆法即中锋。因此,这流动而又刚健的运笔,秀丽而又圆润的点画,落落大方而又平整坚实的结构,形成了一种质朴雄强的气势,有如一曲刚劲有力的正气之歌,显示出作者“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风度,真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而又感慨万千。” 难怪清代叶观国要作如是评价了:“鲁公遗墨此第一,评者自审非谬欺。”日本一位朋友也给我们来信说:“浯溪风景是最好的,特别是看了颜真卿的碑,就是到了死,也不会忘记。”最后说“石绝”,这里可用元结在颂文末尾几句话来概括:“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的确,浯溪的石崖成层成块,又高又大,磨平刻碑是再好不过的了。这块碑的历史地位可用碑前原有的一幅古楹联来评价:“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如今,“三绝”碑旁还保留下来了宋代黄庭坚、清代何绍基的真迹墨宝,另有米芾、秦少游、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解缙、董其昌、袁枚等历代名人的题刻,更有意思的是元结还在这里留下了一面神奇的石镜。下面请您去听听石镜的传说。

说起镜子,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作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作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块石镜非常乌黑而光滑,抹上水后能照人影。相传当作它还能照唐宫景,也就说能把唐宫内“孽臣奸骄,为昏为妖”的丑态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显现出来,皇帝得知后,把石镜要到了皇宫,却也奇怪,“抬进皇宫,顿失其景,返还浯溪,光彩如故!”这原因有两个,一是浯溪石镜一定要抹浯溪水,另外元结当年安放石镜的本意即要它作一面“史镜”,与旁边的《大唐中兴颂》相互借鉴、对照,给后人特别是历代的统治者以启发。明代大才子解缙一句诗就道出了石镜的深刻含义:“照见千秋事去来”。后人又说石镜不但能照人面,还能照人心,即能“照胆”,历代文人骚客都如此,清代大才子袁枚《镜石》诗:“五十年前临汝郎,白头再照心悲伤。恰有一言向镜诉,照侬肝胆还如故。”就足以为证。因为石镜这么神奇,古代老百姓又称之为“照妖镜”,有了“照妖镜”,就一定有“镇妖符”,大家抬头一看便知。

[夬符镇妖]

这个直径达2.7米的符号读音为“guai”,本意是《周易》中第四十三封的卦符,因其可以以正压邪,故名“镇妖符”,又叫“柳押符”,相传是大宋熙宁七年甲寅岁的一天,尚书都官员外郎武陵柳应辰在此泊舟过夜,遇妖怪作孽,他道法高超,急以朱笔在妖怪手掌上一笔划成此符,顿时雷鸣电闪,风雨大作,妖怪不见了。天亮后,就见“夬”显现在浯溪的石崖上,至今笔划中间还有暗红色,人们都说这是当年妖怪的血迹,而实际上却是矿物质氧化后的暗红色。但古代老百姓不懂这些,编了这么个神奇的故事后,说这里从此妖魔绝迹,游人览胜都能平安无事。“夬”符又成了“平安符”,它一定能保佑大家一生平安!

[吕仙寿屏]

这个高1.5米,宽0.7米的奇特的字到底是什么字呢?相传是八仙之中的吕洞宾所书写的“寿”之屏,所以这个景点叫做“吕仙寿屏”,它奇特的地方还因为其中包含了“日月星”、“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永世公候”、“福禄寿”十八个字及太极八卦图形等,寓意很多,也非常吉祥,可说是浯溪送给大家最美好的祝福了。大家不防在此留影纪念,把浯溪的祝福带回家去。

[石韵金音]

这块长1.5米,宽0.7米,厚0.3米的船形巨石,只要用鹅卵石轻轻地敲,任何部位都能发出金属般悦耳的不同响声,故名“石韵金音”。相传元结曾常在此自吟《清廉美曲》而引来百鸟鸣琴,松声和韵,浪声拍板,连韩湘子都来吹笛子为他伴奏。这是因为元结的歌词太美了,其大意是元结针对一位所谓“识时务”的人劝他做人做官“曲圆奸媚”的道理时,提出了自己为人处世“忠直方正”的思想。好个元结,因为坚持“忠直方正”而流芳千古了。这种思想流传到现在,也是我们浯溪人文精神的精华。这对我们不论是做人或是为官,都是一种启示与鼓舞。

[窳尊夜月]

台是浯溪的最高点,虽说海拔不高,只有104.5米,但刘禹锡《陋室铭》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历代名人不正是浯溪的“仙”吗?当年元结说在这里“登临长望,无远不尽,谁厌朝市,羁牵局促。借君此台,壹纵心目。”的确,在这里登高远眺,睛天可观日出,睛夜可赏皓月,举杯可以对饮,临风更可放歌,确实是舒畅胸怀的好地方。这里还流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称为“窳尊夜月”。相传当年元结凿出的这窳尊装酒,每逢月夜即邀颜真卿等好友围坐窳尊饮酒、吟诗、赏月、可惜酒不够喝,每次都不欢而散。后来山神得知,与湘江女神商量,引湘江水入窳尊化为琼浆。从此,窳尊“无底不愁空”。祁山酒妖知道后,前来盗宝,又有吕洞宾举剑劈妖。如今┨ㄉ匣沽粝碌蹦暄怪的脚印、手脚印、臂部印迹、睾丸印及吕仙剑划的痕迹,都非常清晰逼真,千百年来,能留下如此美丽动人的传说,主要是因为元结“忠直方正”,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这借鉴到当今社会,只要人人都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朋友们,今天的浯溪之行即将结束了,希望小巧玲珑的浯溪能在您心目中留下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更希望我们能“窳尊注酒约重来”。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