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中医重点专科自评报告(集锦)

中医重点专科自评报告(集锦)

中医重点专科自评报告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重点专科自评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中医。

中医重点专科自评报告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重点专科自评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中医重点专科自评报告

中医肛肠重点专科项目验收报告

江油市中医医院

关于肛肠科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 在这举国欢庆的金秋十月, 迎来了省重点中医专科评审组的领导及专家对我院肛肠科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工作进行终评验收。这既是对我们开展创建工作的检阅,也是各级领导对我院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在此,我代表江油市中医医院向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院肛肠科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工作的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 我院肛肠科于2011被四川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通过全科人员的努力,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已按计划基本完成,现报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实现情况

1、目标、预期取得的进展

在重点专科建设初期我院肛肠科确定的主要目标为把我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中医肛肠重点专科,预期在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方面,从理论、临床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突破。

2、关键指标的实现情况 ( 1)综合情况

我院肛肠科现有医务人员21人,医生6人,护理15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2人,初级2人,高级职称人数占全科医务人员的33%,人员结构较专科建设前得到了优化。成立了以江油市名中医学科带头人姚惠琼、科主任薛会才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分设两个专业治疗组。

在医疗环境方面,目前我科有门诊用房305.60M2,有诊室2间、治疗室5间,病房用房970M2,设置床位30张,治疗室2间、办公室2间,病人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疗设备方面,全科现有拥有结肠透析治疗机、肛肠综合治疗机、全自动熏洗治疗机等专科医疗设备30余台件,设备总资产共计 万元,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均达到重点专科的要求。由于近年来添置多台专科设备,极大的满足了业务需求,设备配置达到了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为了搞好医疗质量管理,我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医肛肠病单病种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使医疗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建设周期内,我院肛肠科对六合乡医院、重华镇医院、新安镇卫生院进行了对口支持,帮助这些医院建立了肛肠门诊专科。建设周期内我科与绵阳市中医院、绵阳市肛肠病医院等建立了学术网络,并开展了一些学术活动。建设期间共投入金费万,并作到了专款专用,建设期间业务总收入与人均业务收入不断提高,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达到了合理比例。建设期间建立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的相关制度并认真实施,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2)医疗情况

2010年-2012年上半年我科共收治门诊人次人,其中外阜病人占20%以上,住院病人 人,2012年床位使用率约为%、中医治疗率100%,本科所收治的病人中本科优势病种占90%以上,重点病种占本科收治病人的60%以上,基本上达到重点专科的要求。科室严格执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实行了中西医双重诊断与疗效标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重点病种的ICD诊断正确率达到了相应的标准,痔病、肛瘘等疾病的疗效位于市内先进水平。建立、制定了临床诊疗规范、单病种优化治疗方案、会诊、转诊、随访制度,并在建设期间进行了逐步的完。本科对本专科领域的古代文献进行了发掘、整理,对我科江油市名老中医姚惠琼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创立了“以色治色”、“以毒攻毒”等特色疗法,院内制剂达3种。 (3)科研工作

专科建设初期我科确定了痔病、肛漏、肛裂病等为研究方向,着重于中医药治疗上述疾病的临床运用研究,建设周期内承担了《微菱形切口不全式缝合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观察》科研课题,开展了肛周局部喷雾、穴位注射等新技术项目2 项,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大黄蝉蜕汤治疗顽固性泄泻体会》、《益气增液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46例》《手指按摩灌肠法治疗肠粪嵌塞的临床观察》《钡剂灌肠致医源性肛门直肠异物1例》、《 乌梅汤化裁治疗肛周湿疹临床观察》等学术文章6 篇。并获得了肛肠科同行的好评。

第二篇:肾病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六安市中医院肾病科自2010年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沿着“中医为主,中西并用”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成绩。

一、科室管理

管理也可出效益。抓住我科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为契机,肾病科坚持每日交班前进行一次知识培训,时间约15分钟,主要讲解肾病科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药知识以及中医药治疗肾病新进展等内容。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讲解肾病科新理论和中医特色疗法的最新进展。同时定期对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开展疑难病例中西医大讨论,确保中医在急危重病例参与率,严格实行抗生素分级使用制度,不越级使用,不超时使用,且确保每个住院病人护理内容有中医和中医特色。注重内涵建设,我科在院部的关心下,在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201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管理局检查验收,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肾病专科单位,科室由弱变大,成功举办了2期国家级中医肾病继教班,且重视科研工作,“肾活检的临床应用”获六安市科技三等奖,“加减八珍汤在慢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正在科研中。目前开放床为90张,常年住院病人在100人,中医优势病种在临床中达到最大体现,中医专科制剂和疗效在全院应用率遥遥领先,坚持中医临床路径广泛开展,且“消渴病肾病”“劳淋”“慢性肾衰”等病种被安徽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为组长单位。目前我科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名声,病员覆盖皖西,甚至河南,山东等地病人慕名而来。同时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核心制度,在十二五期间,我科没有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科室管理严谨科学,科室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二、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不树立绝对权威:除科室主任外,科内分别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医院确定了李传平老中医为肾病科指导老师和学术带头人,确定了束永兵和王晓星医师为其学术继承人。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全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全部在国家著名中西医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以上,且参加国家中医管理局各种中医重点专科学习班,目前,全科有高级职称6人,护理高级职称1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1名,李传平医师荣获首届江淮名医和安徽省名中医,在十二五期间新进的医师全部是中医院毕业的硕士生。有了重点专科这个这个平台,我们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完善和合理。 三 、学科建设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优势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结合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的标准,制定了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和病历书写,均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医疗活动。确定了慢肾风,慢性肾衰,水肿,三个病种确定为肾病中医优势病种,均制定了严格的临床路径,自开展以来,实施临床路径率达到98%以上。制定了三年和五年学科发展规划,并制定了部分自制剂研发计划和科研计划,正逐步实施。加大力度,提高中医中药服务能力。除跟师学习外,定期开展老中医查房和科内讲座,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目前肾病科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其中,中药药浴治疗肾衰患者顽固性瘙痒,中药外洗减轻水肿,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肾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以上特色疗法,疗效确切,优势明显,特别是我科的中医专科制剂疗效确切,正逐渐形成品牌,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赞誉。

四、仪器设备

不断增加新的仪器设备,满足临床需要。目前设置了专门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室。配备有结肠透析治疗仪、中药熏洗仪、肾病治疗仪、专科检查床等专科设备。按照规划,正准备购置更先进的诊疗仪器,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五、业务成绩

我科自从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中专科以来,由于狠抓业务和医疗质量发展,肾病科门诊量、出院病人量、手术量均较每年均有较大程度增长,科研和临床技术有很大的发展,中西医治疗肾病技术在皖西乃至安徽省可以说是一流的,特别是中医特色疗法和中医特色护理,带动了六安市中医药的发展。同时我科重视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带,每年对全市的县级中医院对口科室实行举办学习班,走基层手把手传授中医特色疗法,举行义诊等方式,把中医理论,技术等发扬光大,收到社会一致好评。

当然,我们的工作也还不是尽善尽美,比如,中医优势病种数量不是太多,中医临床路径还没有全覆盖,某些优势病种中医特色疗法还不鲜明。我们将以此次省中医管理局复评工作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按照严要求,执行高标准,将我们肾病科建设成中医特色明显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中医重点专科,造福人民。

六安市中医院肾病科

2016.3.1

第三篇:神经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自评报告

神经外科

关于申报XX市医学重点专科自评表

一、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始建于2008年,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人才齐备、技术雄厚、医疗服务水平高的二级学科。2018年科室获“2017先进集体”称号。

科室设床位67张。床单元设施先进,有ABS双摇床、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配有满足诊疗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如配有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心电监护仪,静脉注射泵和输液泵等设备。

我科现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有5人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等进修学习;有1人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介入技术。

我科有护士1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4人。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我科诊疗技术水平高,能熟练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椎管占位、脑积水、环枕畸形等。对疑难重症,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恶性电解质紊乱、鞍区占位等,抢救成功率达80-90%。有较为完整的医技支撑体系,如CT核磁血管成像,开颅动力系统,头架支撑系统,手术显微镜,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等。

近年来,我科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和步伐,具备一支从事

1 神经外科的专科医师队伍,能开展多项省内先进的项目,

二、专科研究能力

我科专科研究能力较强,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学术成就。至今承担的科研项目有3项。参与四川省科技厅立项1项。

(一)研究方向

我科科研方向为颅内动脉瘤的开颅夹闭和介入、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治疗。

神经外科有专业特性,技术难度高,对医师队伍的要求极高。近年来,四川省神经外科得到飞速发展,四川省的领头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连续三年全面排名第三(复旦排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带动下,四川省地市级医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地域及技术等限制,困难重重。我科拥有与本专科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如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头架固定系统等。科室有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开展各种颅脑损伤、出血及缺血性脑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等的手术治疗。我科有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处理及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等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我科的论文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曾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四川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两项;现承担有市级科研项目一项。

我们坚持以基层患者利益为中心,满足基层需求,极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我院属于县医院上划的市级医院,属于基层医院,起点较低,立项后可得到持续加速发展,

2 为我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立做出贡献,带动地区神经外科学科发展,极大改善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

(二)学术成就

1996年至2010年,发表论文共计30篇,其中国家级 12篇,省级13篇,学术交流1篇。

(三)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09年获资阳市新技术项目科研立项。《》2013年获得四川卫计委课题立项。

三、业务技术

(一)新技术项目特殊诊疗项目

1、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在我院已经是成熟技术。为我市领先水平。

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使用仅脑室引流管,直接穿颅进入血肿,并将引流管保留在血肿中,然后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排出体外,达到清除血肿目的。其具有疗效好,并且不需全身麻醉,对人体的打击小,对脑组织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后遗症较少等优点。为我市领先水平。

3、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科室已成功治疗了20余例病人。为我市领先水平。

4、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已申报院内新技术项目,目前尚未购置设备,技术已成熟。

(二)常规技术项目

我科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对疑

3 难病、危重症的诊断准确、抢救成功率高。

四、学科带头人与人才梯队

(一)学科带头人

1、现有学科带头人1人。具体情况如下:

,男,现年54岁,神经外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医学系, 获学士学位,为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质控专家组成员,资阳市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资阳市医师资格考试考官。

1997年9月—1998年8月在川大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进修。2008到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修。开展“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脊椎脊髓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医院神经外科诊治水平达地区前列。

2、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近年撰写了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参与课题研究获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获资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二)梯队整体情况

我科人才梯队完整,年龄、职称层次清楚。现年龄最大的为54岁,最小为29岁,平均年龄为37.6岁。其中30岁及以下2人,30至40岁有3人,40至50岁1人。50-55岁1人。有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

(三)派出进修学习

上述有5人已经外出进修学习。进修的单位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其中有2人分别2次外出进修。

神经外科

4

二〇一八年四月三十日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介绍

5 附件:

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都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中华医学会及四川医学会会员,四川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质控专家组成员,资阳市神经外科质控分中心业务主任。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从事神经外科2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各种手术及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擅长各种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性疾病和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副主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功能组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各型手术及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擅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脑出血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及颅底肿瘤手术切除。

支部书记,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大学本科,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泸州医学院学报学报上发表多篇论文,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各型手术及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各种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癫痫的手术治疗。

6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曾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显微外科技术,能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各种手术,对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有较丰富的救治经验,擅长各型复杂、危重颅脑损伤的救治、显微外科手术及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主任助理,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各种手术,擅长脊柱外伤手术,椎管肿瘤切除术,charis畸形的环枕减压术、各型复杂、危重颅脑损伤的救治及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对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有较丰富的救治经验。

第四篇:重点中医专科1

重点中医专科2006-2010年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快“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医药卫生发展战略标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疗法,进一步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结合我院专科建设的现状,特制定我院重点中医专科2006-2010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专科建设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采用中医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病的能力,发展中医药理论,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二)专科建设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三)专科建设要发扬学术民主,努力保持和促进良好学术风气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各项任务的有效实施,力争在5年内建设2-4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

1、我院心血管内科诊疗技术水平在县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该科学科带头人均为我县中医技术骨干,今年我院加大投入扩展病区,建成后包括ICU病房在内拥有30张病床,预计年收治病人800-900例。现已优先考虑将该科发展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

2、我院脑血管专科技术力量雄厚,在中风病人诊治过程中充分发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一测血压眼部检查挥中医药优势,使中风病康复率明显提高。该科扩展病区将建成拥40张床位,预计年收治病人1100-1200例的我院重点发展科室。

3、祖国医学治疗痔瘘疾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显著。我院的痔瘘科是我县唯一一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瘘疾病的科室,目前我院痔瘘科的治疗水平也居全县之冠,可以逐渐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科。

4、我院的针灸按摩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等方面的治疗有很大优势,且极具中医特色,我院将加强该科建设,扩大规模,力争在未来5年建设成市级重点中医专科。

三、保障措施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使他们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新技术创造良好环境。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大型生化分析仪、彩超CR等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4、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使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第五篇:中医重点专科建设2014年总结

瓜州县医院针灸理疗科重点专科建设2014年总结

针灸理疗科于2012年9月开始申报酒泉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虽然针灸科重点专科建设起步比较晚,经过近二年的重点专科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软硬件实力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快提升,重点专科的建设也为我科的学术进一步发展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医特色治疗疾病明确、简捷、疗效显著。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赵生亮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科室迅速壮大,现有床位30张,门诊与住院治疗体系完整,完善各种传统的治疗方案及操作规程,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提出并制定以科研创新为立科之本,专病专治为特色的科室发展规划。将传统的各种特色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基础治疗相结合,治疗遵循统一指导原则,归纳各项诊疗信息,及时总结临床经验,并将其服务于基层,使传统中医药治疗惠泽于广大民众。现将本科室2014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全年的工作完成情况,科室中医诊疗率达到98%以上。服务区域扩大到全县,东半县乡镇患者明显增多。克服困难,开设门诊,积极收住患者,“冬病夏治”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群众认可;中医针灸理疗有了明显进步,理疗14468人次,增长2.3倍,病房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70%以上,收入60万元,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全年门诊27616人次,增长9.5%,收入160万元(业务55万元 药品95万元)。中医会诊964人次;全年收住病人612人次,病房收入179万元(业务收入119万元 药品60万元),住院病人药占比33.63%,次均费用2770元,未超出各项医保政策的规定;科室共计收入339.5万元,增长29%,根据科室业务发展需要,请相关业务科室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鼓励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自学。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建设逐步形成。积极开展学术传承,带动中医科室特色发展。全年完成中西医带教6人次,西医学中医培训300人次,圆满完成卫生厅工作安排;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医特色技术的发展。

二、科室中医特色治疗

1、中医特色治未病治疗 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未病治疗原则,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施治基础,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展了头部推拿,足浴,针刺,灸疗,学位贴敷,刮痧,拔罐,刺络,放血,穴位注射以及冬病夏治等传统治疗项目,有效缓解症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疼痛专病治疗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基层群众防病、治病意识的提高,来我院本科诊疗颈肩腰腿痛的病人日益增多,一些病患者甚至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这一类的病患者临床上已在他处治疗或自行服用止痛类的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或不缓解,来我院本科给予针灸、推拿、拔罐、电磁等治疗后,患者颈肩腰腿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3、中医传统疗法:我科开展多种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包括普通针刺、灸法、穴位贴敷、梅花针、拔罐、耳穴压籽、刺血疗法、足浴保健、刮痧、穴位注射、中风康复、冬病夏治贴敷疗法等,适用于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症、各种疼痛性病变、关节病变、颈椎病、腰椎病等。中医传统疗法操作相对简捷、安全、无副作用,可有效缓解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机体失调状态,以达气血阴阳平衡。

三:科室管理方面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抓医疗水平 及医疗服务质量,科室主任以身作则,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视如亲人,真正将温情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位患者。对患者认真负责, 明确诊断,精心治疗合理用药。本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发现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且及时整改, 对所发现的问题积极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 明确科室工作纪律及劳动纪律,奖罚公正分明,将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现在科室已确定为我院的重点发展专科之一,虽然医院已经加大了对我科的扶持力度,但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难还有许多,创建重点专科是压力也是动力,全体医护人员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现有开展的各项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中医针灸的潜力,创新中医针灸特色疗法,开展其他中医诊疗方法,使医院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更要做一个让患者满意,让百姓放心的专科。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