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业务课程目标设计
第一篇:导游业务课程目标设计
导游业务课程设计(终)
《导游业务》课程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导游业务
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3.课程编码:081024 4.学时:共70学时,其中讲授50学时,实训20学时;3学分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基础分析:
《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掌握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技巧,利用所学过的导游业务相关知识,灵活机动地处理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导游职业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
3.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
5.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6.具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7.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明导游服务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能说出导游服务工作类型和范围;
(3)能说出导游服务的原则;
(4)能识别导游服务集体的关系;
(5)能说出导游人员的发展、概念与分类;
(6)能说出导游人员的职责;
(7)能描述导游人员的素质和导游人员培训;
(8)能描述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管理;
(9)能描述导游服务程序;
(10)能准确陈述交通、邮电通讯、货币保险及出入境常识
(11)能说出导游人员的礼仪。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区分全陪、地陪、领队导游服务程序及职权范围;
(2)会判断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下的扣分情况;
(3)能运用导游服务程序完成全陪、地陪、领队的导游服务工作;
(4)会运用散客服务程序完成散客导游服务工作;
(5)会在景区景点进行导游服务、讲解工作;
(6)会正确并合理处理旅游者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的个别要求;
(7)会正确并合理处理导游服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事故;
(8)会对特殊旅游团队提供导游服务; (9)会正确处理导游带团中的各方关系;
(10)会运用导游带团技巧为游客提供满意的导游服务; (11)能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12)能运用导游讲解方法模拟导游讲解; (13)会创作合理、科学的导游词;
(14)能展示规范、优雅的导游社交礼仪;
(15)会运用旅行服务知识,更好的为游客旅行服务。
3.素质目标
(1)学会分析问题时思维方式的转变;
(2)学会利用和把握已知因素,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3)学会积极思考,勤于动脑动手;
(4)学会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5)学会尊重他人;
(6)学会遵纪守时;
(7)学会事事、时时、处处留心,向他人学习;
(8)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提高;
(9)学会善于表达;
(10)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三)教学内容(含作业设计)
模块一
基础篇 序号 模块 章节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基础篇 导游服务
1.导游服务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导游服务的类型及范围; 3.导游服务的原则;
4.旅游团队导游服务集体中全陪、地陪、领队的关系;
5.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的基础和原则。 1.导游服务包括类型
2.旅游团队导游服务集体关系应如何处理。
导游人员
1. 导游的发展和由来; 2.导游人员的概念和分类; 3.导游人员的职责; 4.导游人员的素质;
5.导游人员培训的内容、类别及方式;
6.导游人员的计分管理制度和审核制度。 1.查阅资料了解说明导游的发展史 2.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素质;
3、从哪些方面改善自身形象;
4.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下的扣分情况;
模块二:实践篇 序号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实践篇
导游服务程序
1.地陪导游服务程序; 2.全陪导游服务程序;
3.出境领队导游服务程序; 4.景区景点导游服务程序; 5.散客服务类型及服务程序
1.全陪、地陪、领队的导游服务程序;
2.通过视频分析地陪导游服务程序中出现的错误; 3.散客与团队的区别;
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
1.对旅游者个别要求处理的原则;
2.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 3.游客要求自由活动的处理办法; 4.旅游者越轨言行的处理办法;
5.旅游者其他个别要求的处理。 1.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属性; 2.个别要求的处理原则;
3.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游客的个别要求,并合理的处理问题; 4.游客要求自由活动应如何解决; 5.游客越轨言行的性质及处理方法。
常见问题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 事故预防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2. 计划变更的处理;
3. 旅游团漏接、错接、空接的预防和处理办法; 4. 送站时常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 旅游者在丢失物品的预防和处理; 6. 旅游者在走失的预防和处理; 7. 旅游者患病、死亡的处理 8. 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 计划变更问题的处理技巧;
2. 旅游团漏接、错接及空接的预防及处理;
3. 接站和送站时容易发生那些事故,怎样做好送站时误机、误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4. 游客丢失物品的预防提醒工作,并在发生丢失情况下能按照规章程序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 游客走失的各种情况,并做好预防及处理工作;
6. 游客患病及死亡的处理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7. 旅游安全事故的属性,并能做好积极预防。
模块三:技能篇 序号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技能篇
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
1.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
2.与旅游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
3.残疾旅游团、学生旅游团、老年旅游团、难以对付的旅游者的导游服务技巧。
1. 与旅游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运用才艺表演、精彩的导游讲解、热情周到的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服务。
导游讲解技能
1.导游语言基本原则; 2.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 3.导游讲解方法;
4.导游词的特点及创作技巧,并规范的撰写导游词;
1. 日常讲话中哪些语言的音调节奏变化会引起的内容寓意发生变化; 2. 模仿案例中音调节奏的变化表达不同的语义; 3. 运用常用的八种导游讲解方法模拟训练;
4. 撰写生动活泼的导游词,并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导游讲解风格。
模块四:常识篇 序号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常识篇
旅行服务必备知识
1.航空客运、铁路客运、水路客运基本知识; 2.邮电通讯、货币保险知识;
3.旅行证件的相关规定及出入境知识。
1.模拟乘飞机时给旅游者提供买票、退票服务;
2模拟办理护照签证,并向游客告知出入境时的相关规定。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
1. 礼节礼貌及礼仪的基本概念; 2. 导游接待服务时的礼仪; 3. 导游进出旅游者房间的礼节; 4. 宴席中的导游服务礼仪。
1. 模拟导游服务礼仪规范;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导入,问题提出、课堂互动交流;
2.学生带任务自学,老师指导、讲评;
3.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4.模拟演练,实训室体验;
5.深入旅游企业调研,现场操作、模拟运行;
6.调研报告、策划方案、小论文考查
(五)教学进程
序号
内
容 学时(70)
讲授 实训 1 基础篇
导游服务
3 导游人员 3 2 实践篇
导游服务程序
、 4 2
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 8 3
常见问题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8 3 3 技能篇
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 10 4
导游讲解技能 10 6 4 常识篇
旅行服务必备知识 2
导游服务礼仪 2 2 合计
50 20
三、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得分部分 序号 考核项目
所占比重(%) 1 考勤、 10 2 课堂提问 10 3 模拟训练 20 4 期末考试(闭卷)或实践性考试 60 小计 100
2.扣分部分 序号 考核项目 扣分标准 1 请假
每2学时扣1分 2 迟到或早退
第二次开始每次扣3分 3 旷课
每次扣5分
3.最终成绩:得分部分成绩减去扣分部分的成绩为最后的课程考核成绩。
(二)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开展评价。
一是作业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二是与学生交流,通过询问了解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课程的理解、意见和建议;三是课堂提问,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其对已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四是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训练检验其学习效果;五是教学检查或督导检查,通过检查会、座谈会、意见反馈表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综合考量,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及时改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进一步提高。
四、其他
(一)参考教材、讲义、设备、网络等教学资源。
使用教材为陕西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丛书新版《导游业务》,主要参考资料为
1.导游业务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主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3
2.导游服务技能
江苏省旅游局编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
3.导游业务
北京市旅游局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
(二)编制依据
(1)该课程设计依据导游服务程序进行分析,突出技能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依托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紧密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3)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4)院发[2008]67号文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课程标准制定及实施工作的通知)。
(三) 执笔人:张红娟
第二篇:导游业务课程改革论文
《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王丽飞 刘玉姝
[摘要]:《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但目前很多院校对于该课程的实践环节都只是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欠佳。本文针对目前《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导游业务》 实践教学 对策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对于《导游业务》课程的实践环节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有些院校安排的实践学时甚至已经超过了理论学时,但仍然会出现培养的学生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是很满意,一方面院校也在思考究竟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本文将对目前高校《导游业务》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的相应对策。
一、《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项目大同小异、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导游业务》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手段大多由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转换为直观式的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技能训练时大多是在校内进行景点模拟讲解或走出课堂到实地景点进行现场讲解,这些项目虽对学生能力培养有一定帮助,但仅仅局限于导游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两种实训方式也有局限性,课上模拟因为很多院校班级人数较多或合班上课,所以只有少数学生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课外实践因为学校组织不力,加上学生很多抱着出去玩的心态,现场讲解也就是走个过场,效果欠佳。另外, 由于导游带团的其他环节在这两种实训方式中都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学生对独立带团缺乏信心。
2、缺少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很多高校《导游业务》专业教师有着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亲身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中难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有过几次跟团或带团经验就足以应对实践方面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累积才能使知识得到更新,讲课才能生动,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3、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一些高校因为教学经费不足,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制作课件也不能应用;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只限于课上现场模拟,而没有经费请一些有经验的导游、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很多高校的校内实训室只是一个空旷的教室,学生缺乏现场感,而校方缺少经费完善校内实训室;还有一些高校也做到在校内实训,把校外专家“请进来”却没有经费让学生“走出去”。经费的缺乏使实践教学受到了限制。
4、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缺乏创新
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几乎全部依赖于学校所发教材,缺乏理解和创新,也违背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去设置课程的原则,因此授课模式千篇一律,教师照本宣科,按章节一节不漏,也没有任何补充。而很多学生缺乏将知识前后融会贯通的能力,课时学完后还是感觉不具备带团的相应能力,使知识脱节不连贯。
二、完善《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的相应对策
为了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能够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我们培养的学生,笔者提出以下相应对策: 1、不断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改变教师完全依附于教材的现状,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去设置课程体系,探索构建出适合自己院校学生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牡丹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现实行的是2+1模式,即最后一年为系统的毕业实习时间,并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学期模式,把每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理论学习后,学生都将参加实践学习,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对于《导游业务》课程,该校重新加工原有讲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全书分为四大教学模块,即理论篇、实训篇、技能篇和常识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根据不同实训阶段确定实践教学要求、内容和目标,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场所、专业指导教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并在第二学期结束后利用假期时间给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如到杭州宋城做景点讲解员,使理论知识真正和实践贯通。 2、丰富技能训练项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单纯的导游讲解的训练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讲解在自己带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分析利弊,教师总结。也可将一些情景让学生现场模拟,使案例更加生动、真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课堂气氛活跃且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导游业务》的专业教师队伍应该是具有较高教学能力、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的知识结构的人。为此,学校要创造条件,使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多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寒暑假期间多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兼职、挂职、顶岗锻炼,及时更新业务知识,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校方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形式或招聘一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业界人士加入兼职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
4、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现在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已经积极和企业合作,走的大多数是“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但这样的合作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定困难,学生的实习期一般较短,很多旅行社因为规模和业务上的关系不愿意接收或无法接收大量的实习生,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旅游院校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自己开办旅行社,所接团队或散客均由学生带队,新手可跟团实践,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实践要求,也可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扩大招生。或把“旅行社”请进学校,如建立“某某旅行社驻某某学校实训基地”,这样则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学校建立仿真旅行社,由旅行社定期派人指导,并以企业制度规章约束学生,让学生接触到导游工作的各个环节。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演播设备、放置微缩景观的模型或大幅照片)、形体训练室,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性、综合性的实践学习。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成功地实施导游人才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仁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6) [2]陈建平 对导游业务专业课教学问题的若干探讨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2)
[3]彭蝶飞 李蓉 高专旅游类专业《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5)
[4]王培英.试论我国高校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01) 作者简介:
1. 王丽飞 女 30岁 讲师 牡丹江大学 2. 刘玉姝 女 29岁 讲师 牡丹江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旅游营销学(邮编:157011) 联系电话:13836304169 E-mail:dongdfeif@126.com 本文系牡丹江大学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校级精品课程,即“《导游业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之一。
第三篇:校园导游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课 程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校园导游 姓名:
邱可昉 院系:
计算机学院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10052313 学号:
10051319 指导老师:
王立波
2012年5月18日
1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3 2.问题分析„„„„„„„„„„„„„„„„„„„„„„„„3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 (1)概要设计„„„„„„„„„„„„„„„„„„„„„3 (2)详细设计„„„„„„„„„„„„„„„„„„„„„3 (3)测试结果„„„„„„„„„„„„„„„„„„„„„7 (4)程序清单„„„„„„„„„„„„„„„„„„„„„9 4.个人小结 „„„„„„„„„„„„„„„„„„„„„„„14
2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各领域及有关的应用软件都要用到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学好数据结构对掌握实际编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为了学好《数据结构》,必须编写一些在特定数据结构上的算法,通过上机调试,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及其特点,同时提高解决计算机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
[问题描述] (1)设计你的学校的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10个。以图中顶点表示学校各景点,存放景点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等相关信息。
(2)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的问路查询,即查询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的简单路径。
(3)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查询。 [测试数据] 由读者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要设计
根据学校具体分布构建无向连通图,再通过几个模块运行函数完成校园信息简介查询,校园景点间最短距离计算和输出以及退出功能。
(2)详细设计
//定义全局变量 int bian[n][n]; int zhjl[n][n]; int path[n][n]; //构建dy类 class dy{ public: dy();
~dy(); void jj(); int zuiduan(); void floyed(); void shuchu(int,int);
// 边的值
// 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经过的景点
}; 首先,通过dy类的构造函数构建邻接矩阵。 dy::dy(){ for(int i=0;i
3
bian[1][3]=bian[3][1]=150; bian[1][6]=bian[6][1]=300; bian[2][3]=bian[3][2]=100; bian[3][4]=bian[4][3]=50; bian[3][5]=bian[5][3]=200; bian[4][5]=bian[5][4]=100; bian[4][8]=bian[8][4]=350;
bian[4][9]=bian[9][4]=250; bian[5][6]=bian[6][5]=100; bian[5][7]=bian[7][5]=250; bian[5][8]=bian[8][5]=300; bian[6][7]=bian[7][6]=200; bian[7][8]=bian[8][7]=100; bian[8][9]=bian[9][8]=400; bian[9][10]=bian[10][9]=100; //将各点到自己的距离定义为0 bian[1][1]=bian[2][2]=bian[3][3]=bian[4][4]=bian[5][5]=0; bian[6][6]=bian[7][7]=bian[8][8]=bian[9][9]=bian[10][10]=0; } 接着,jj函数实现景点列表输出和景点查询。 void dy::jj() { int a; cout<<"您想查询哪个景点的详细信息?"<>a; getchar(); cout<
cin>>i>>j; if(i>n||i<=0||j>n||j<=0) { cout<<"输入信息错误!"<
4
cout<<"请输入要查询的两个景点的编号(1-10的数字编号):"<>i>>j; } else { floyed(); shuchu(i,j); } return 1; } 再者,floyed函数用三个for循环求解最短路,将两点间的n个点看做一个点,用path数组记录这个点,在依次求出各点间最短路,并用zdjl数组保存起来。
void dy::floyed(){ int i,j,k; for(i=1;i(zdjl[i][k]+zdjl[k][j])) {//用path[][]记录从i到j的最短路径上点j的前驱景点的序号
zdjl[i][j]=zdjl[i][k]+zdjl[k][j]; path[i][j]=k; path[j][i]=k; } } 最后,shuchu函数判断输入两景点编号大小,完成正序输出和逆序输出。 void dy::shuchu(int i,int j){ int a,b; a=i; b=j; cout<<"您要查询的两景点间最短路径是:"<
5
cout<<"<-"<"<
6
(4)测试结果
7
8
(4)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NT_MAX 10000 #define n 11
//定义全局变量 int bian[n][n]; int zdjl[n][n]; int path[n][n];
class dy{ public:
dy(); ~dy(); void jj(); int zuiduan(); void floyed();
// 边的值
// 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经过的景点
void shuchu(int,int); }; dy::dy(){ for(int i=0;i
9
bian[1][3]=bian[3][1]=150; bian[1][6]=bian[6][1]=300; bian[2][3]=bian[3][2]=100; bian[3][4]=bian[4][3]=50; bian[3][5]=bian[5][3]=200; bian[4][5]=bian[5][4]=100; bian[4][8]=bian[8][4]=350;
bian[4][9]=bian[9][4]=250; bian[5][6]=bian[6][5]=100; bian[5][7]=bian[7][5]=250; bian[5][8]=bian[8][5]=300; bian[6][7]=bian[7][6]=200; bian[7][8]=bian[8][7]=100; bian[8][9]=bian[9][8]=400; bian[9][10]=bian[10][9]=100; bian[1][1]=bian[2][2]=bian[3][3]=bian[4][4]=bian[5][5]=0; bian[6][6]=bian[7][7]=bian[8][8]=bian[9][9]=bian[10][10]=0; } dy::~dy(){} void dy::jj() int a; { cout<<"您想查询哪个景点的详细信息?"<>a; getchar(); cout<
cout<
break; case 2:
10
cout<<"校医院是学校内设的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医疗机构。承担学校社区范围内师生员工的“六位一体”的医疗工作。"<
cout<
break; case 3: cout<<"图书馆现有藏书215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146万册,电子图书69万册,长期订阅的中外文期刊2500余种。建有“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资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信息资源镜像站。"<
cout<
cout<
break; case 5: cout<<" 问鼎广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标志性建筑,位于校图书馆正面。"<
cout<
break; case 6: cout<<"3教是学校机房重地。"<
cout<
break; case 7: cout<<"据说杭电正大门可是花了500万啊,可以说是杭电最奢侈的一个建筑物了,所以大家不可不看啊,不能错过啊~~"<
cout<
break; case 8: cout<<"行政楼学校领导工作和处理事务的地方。"<
cout<
break; case 9: cout<<"体育馆是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有一个很大的篮球场。"<
break; case 10: cout<<"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场所,有多个食堂提供不同风味的食物,还有2个超市方便同学们的日常生活。"<
cout<<"请输入1-10的数字编号:"<
11
break; } } int dy::zuiduan(){ int i,j; cout<<"请输入要查询的两个景点的编号(1-10的数字编号):"<>i>>j; if(i>n||i<=0||j>n||j<=0) { cout<<"输入信息错误!"<>i>>j; } else { floyed(); shuchu(i,j); } return 1; } void dy::floyed(){ int i,j,k; for(i=1;i(zdjl[i][k]+zdjl[k][j])) {//用path[][]记录从i到j的最短路径上点j的前驱景点的序号
12
zdjl[i][j]=zdjl[i][k]+zdjl[k][j]; path[i][j]=k; path[j][i]=k; } } void dy::shuchu(int i,int j){ int a,b; a=i; b=j; cout<<"您要查询的两景点间最短路径是:"<"<
13
int main() { int i,j,s=1,k; dy dy; while(s) { cout<<"----------------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导游系统!----------------"<>k; switch(k) { case 1: cout<<"进入景点信息查询:"; dy.jj(); break; case 2: cout<<"进入最短路径查询:"<
4.个人小结
在前两次编写程序之后,我已经能够轻车熟路的编写程序了,对于C++的数据结构风格也有所领悟,感觉相对轻松一些。
经过这次练习,我发现我还是有一些没有注意的地方,我发现我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吸收还有欠缺,然后编写程序不够仔细,有一些小差错导致编译出现错误,后来检查后修正了。 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上好专业课,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2.写程序要考虑周到,严密。
3.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有信心,有耐心,不浮躁。
14
4.认真学习课本知识,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
5.在课余时间多写程序,熟练掌握在调试程序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一边节约调试程序的时间。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中
评价环节的比较
摘要:评价是一种价值的判断。自从泰勒(Tyler)将“评价”引入课程以来,评价就成为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评价环节贯穿与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通过对有关要素及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以促进自身的改革完善,是优化课程的一个有效途径。泰勒提出的目标模式是常用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而过程模式则是针对目标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两种模式理论的争论始终未休。本文试将两种模式评价微缩到幼儿园教育这一特殊领域加以比较,意在为探索适合于幼儿园课程的评价方式,以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课程 评价 模式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但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这一特殊性是由教育对象——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幼儿教育要求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绝非只是将教育目标锁定在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授上。所以,幼儿教育及其评价渗透于幼儿生活的过程才更为科学有效。如何对幼儿园教育做出合理的评价,是保证幼儿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对于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着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谁优谁劣的问题,必须进行比较、辨证思考,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以目标与评价的关系为划分标准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过程的实质是确定由实施教育教学所能达到目标的程度。所以评价过程首先要从教育的目标入手。第一步要确定目标以便确定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第二不要确定评价的环境,以便受教育者有可能呈现教育目标指向的行为。因此评价与教育目标必须相结合,评价结果才能准确有效。概括讲,目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和评价过程的保障。但这回产生一个问题:目标的科学性由什么来保障?评价过程以什么作为标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评价的目的是要把评价的结果作为修订课程的依据,以促进课程完善。
斯坦豪斯针对目标模式的不足提出过程评价模式和相应的“程序原则”。但这只是作为课程研制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如何明确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内在价值及总体要求呢?如果没有明确的饿教学计划,没有一个严谨的标准来衡量教学结果和教学目标的“吻合度”,整个教学过程就只能是一种尝试。失去了目标控制的评价是不准确的。教师对整个课程就不会有清晰的印象。
二、以行为为划分标准
从上文泰勒的定义,可发现行为注意对其理论的影响很深。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行为目标,再转化为相应一个个行为标准,精确易懂,层次条理,可操作性强。例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样层层细化的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得出结论,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有章可循,又增强了教育意识,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但是,单纯的行为过程评价模式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①幼儿园教育目标强调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并非每个教育效果,幼儿的每个心理变化都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单纯运用行为模式评价教育效果,那么非行为的因素就会被忽略,也会忽略掉教育过程中有价值的潜课程;②一切教育效果固定于单一的行为评价,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只要按照固定的标准来进行就可以,这样儿童理解力、判断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被扼杀在条条框框里了。这样会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以评价的进行实践为划分标准
目标模式的评价可分为前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评价主要是在目标确定后与制定教学内容之间进行。对幼儿某一方面知识或能力进行大概的摸底,了解幼儿的先有水平继而确定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采取的材料和教育方案。可以说前评价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方法。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接受后来衡量幼儿的进步程度、课程内容安排优劣的一个有效方法。它可以作为新一轮课程设计的改进意见和参考,对于课程的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程模式则倾向于使用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作用用于诊断课程内容、改进完善课程提供信息,同时可以在课程的设计阶段优先预测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时刻对于教育过程进行评价,发现教育的不足、偏差,及时进行休整和弥补。它着眼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和主动性。
四、定量与定性
两种评价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不同的。目标模式采用定量的方法来评价,一般是量表法、测查发。往往标准只是几个程度性词语或一传数字。而过程模式则主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过用自然法和访谈法,它是一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意识记录学生行为、心理上的点滴变化。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对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两种评价方式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了了解。目标模式强化了教育着的意志,却淡化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彰显了教育活动的可遇见性,而它又限制了教育活动的情景性;过程模式突出了教育活动的教受行为,契合了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如何教学的过程原则,但会使教育行为指向模糊,仍是一种不成熟的模式。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幼儿园课程必须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为了促进幼儿园课程不断优化,我们应该将两种评价模式的长处并结合幼儿园各自的教育特色来进行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标准以促进幼儿教育全面发展为目的,仍要以目标为基础,课程各个环节不能背离目标;
二、评价必须多样化,以教育主体为主进行自评这里涉及到的主题应该包括教师、幼儿园管理人员、幼儿和家长。这样可以吸纳各方面意见,使评价做到公正、全面;
三、评价定量定性相结合;
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不论哪种模式的评价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幼儿园课程优化的,服务于幼儿教育的。我们必须以客观的态度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
参考书目:
《课程研究方法》
郝德勇
教育科学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托尔夫·泰勒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论 课程的基本原理与问题》 施良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实施
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
设计及教学实施
摘 要:物理课程教学和其他课程一样,也应该注重素质教育。本文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分析了物理专业教学的素质教育原则,提出了物理课程教学的素质原则和物理教育的人文、科学素质,设计了该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具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细化要求,将知识学习与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物理课程;素质教育;设计;教学实施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为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科教兴国”已列为治国兴邦的一项基本决策。科教兴国的成功与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关键。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答案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变应试教育、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然而,在学科教育中如何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内容,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好。尤其是理科教育,在理解素质教育与执行素质教育上出现偏差,使得许多地区的理科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旗号下仍在进行“应试教育”。因此解决好理科教育中的素质塑造问题刻不容缓。素质教育就是科学素质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因此,作为理科教育之一的物理教育,既要抓科学素质的培养,又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物理教
[1] 1 育应当注重是素质教育。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大学物理课程在向学生介绍基本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同时,向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素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分析了物理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原则和人文、科学素质,设计了该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具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细化要求,将知识学习与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1 物理专业教学的素质教育原则
1.1 前瞻性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学科教育的价值是体现在未来的。教育能否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是看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时所能发挥的社会功能的性质和水平。这也就是说,教育是面对未来的。邓小平同志在“三个面向”的指示中,着重强调教育要面向未来,这是对教育功能,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概括。各国的教育改革也都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不追求暂时的表面效果,而着眼于社会未来的需要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2 1.2 基础性
物理课程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这是每位教育者的责任,也是物理课程教育的任务。要使学生在学校受教育阶段真正打好素质基础。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教育内容上不要繁难,教育方法不要繁琐。要注意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品德、智力、才干、体力的内在品质。比较稳定的品质可能在他们一生中都起作用,相伴终生。而稳定的品质是要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所以,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没有科学的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育。深刻领会物理课程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是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1.3 主体性
素质教育还是主张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调动和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和塑造的过程。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
2 物理教育应注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2.1 物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的内涵和外延深刻而广泛,它包括政治的、道德的、伦理的、文化的及身体的等方面。它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扎实的政治理论和认知系统;形成对祖国、对民族的责任感;具有正确
3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高尚的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获得厚实、广博的文、史、哲、地、音、美等基础人文知识,从而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人文素质教育是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身教言教并重,为学生作出示范,并且建立良好的敬师爱生关系,才能使素质教育获得好的效果。著名物理学家费米记述他会见罗马大学理学院院长、著名物理学家O.M.科宾诺时说:“向他作自我介绍时,我感到非常紧张,但是在他以其亲切而有趣的方式跟我谈论我的研究时,这种紧张情绪就立即烟消云散了。他热心,能以善意和诙谐的方式,甚至能把不愉快的事情表达得毫不损伤你的自尊,他完全真诚待人,以及他对科学和人类社会问题的真正关心,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钦佩。”从事天线理论研究,并对沿用百年之久的矢量场的微分算子理论进行了重大改进的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戴振铎,回忆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求学情况时说:“……我在清华受的教育最宝贵的不是学问,而是几个老师对我的热情和他们高尚品德的示范。对我影响最大莫过于叶企孙、吴有训和任之恭”。在北大、清华物理系,三四十年代培养的大批爱国科学家,几乎都是在祖国危难时期谢绝外国高薪聘留,奔返祖国,为抗日和新中国的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科学素质培养是物理教育的核心
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五大要素,即: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志和科学品质。
[2]科学知识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在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渐培养科学意识。物理教育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核心,它是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主要途径。将其贯串于整个物理教学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科学思想来源于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认识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只有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建立创新思想,才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从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几篇论著中,论题各不相同,但却反映了由爱因斯坦的科学品格得到的某些共同特点:立志创新、谦虚坦率,所用数学方法简单明晰。它以坚实的实验为基础,运用不调和的逻辑推理,从而获得了完全出人意料的结果,狭义相对论中的著名公式E=mc就是如此。J.J.汤姆逊1898年在向蒙特利尔的麦尔大学推荐卢瑟福的信中说:“我还没有过一个学生比卢瑟福先生对那些有独创精神的研究工作有更大的热情和能力。我肯定,如果他入选,他将在蒙特利尔建立起一个杰出的物理学派。”时隔十年,使1906年卢瑟福获诺贝尔奖,并在1911年用实验证实了现在仍然适用的原子模型,在X射线通过晶体时,发生衍射现象。这一理论思想是由马克思〃冯〃劳厄提出的,而他并未做出实际发现,可仍然获得了诺贝尔奖。原因就在于他的科学思想的重要性。
[2]科学的态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它必须是认真、严谨、无利和实事求是的。玻尔和薛定谔讨论有关问题时,玻尔反对和批评薛定谔量子力学理论对函数的解释。他们之间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讨论,以致结束时弄得薛定谔筋疲力尽,终于病倒在玻尔家里,两人还在继续争论不休。可是玻尔是个真诚善良热情有教养的人,在这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问题面前,再也控制不住自已了。经激烈的争论,玻尔对函数提出了令人震惊的新思想,即将一个力学问题结果给出了几率密度的解释。正由于玻尔的这种科学态度,才使他在物理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科学方法是取得科学研究成功的主要手段,合理的逻辑推理、正确的形象思维,灵感与直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以及系统方法是作为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爱因斯坦在它的相对论研究中,凭自已强有力的逻辑推理,用一种运算法仔细分析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使得他的思维方法无可辩驳。卢瑟福用他那非凡的直觉,曾系统地阐述过一个又一个假设,玻尔在核研究中他的直觉产生了一些简单又具有创造性的模型。他们采用实验事实,证实了各种假设和模型的正确性。
3 物理课程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 3.1 传授基础知识 提高科学素质
通过物理教育,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目前常用的科研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初步了解科研工作过程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自从建立以来,已形成许多分支,涉及到许多领域,大学物理的教学主要传授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并要了解这些知识在物理实验、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常见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 发展基本能力 提高专业素质
通过物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总量在急剧地增长,知识的更新率也在不断提高,只靠学得的一些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才能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急需具有善于发现、善于发明,善于创造和善于开拓的专业人才。因此物理教育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突出专业方法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
3.3 形成优良品格 提高创新素质
通过物理教育要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7 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是一种内部驱动因素,具有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主要是相信科学、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地按科学办事的态度。在物理教育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能够不断开拓创新的合格人才。
3.4 加强实践能力 提高创业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业精神,是对大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专业教学中要针对社会需求,扩展知识覆盖,增强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内得到初步的实践工作经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 3.5 树立正确观点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物理课程教育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有重要作用。通过物理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发展远景、以及对我国现代科学新技术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在物理教育中要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利用世界和改造世界;
8 以人的综合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6 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能通过自学,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内容;发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收集并研究相关科技文献,不断地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等。
树立问题意识,逐步学会通过科学观察研究对象,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拓展创新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掌握物理学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的能力。能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用物理语言进行描述,用数学方法进行处理;能从科学的角度,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知识科学地分析和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能提出物理知识应用的创新设想,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想。
3.7 科学美感和社会责任感
9 通过物理学的科学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高尚的情操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社会的联系,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将科学用于实际、构建和谐社会,为人类造福的社会责任感。
4 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细化要求
物理课程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应具体落实到物理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
以力学部分为例,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和重要分支,它与各种自然现象、工程技术和生产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科技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力学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发挥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工程师、一个科技人员甚至艺术工作者,不论从事何种专业,力学素质都会对其专业有巨大的影响。一个成功的设计和一个优美的造型,必定符合力学原理。对工科学生来说,力学是各专业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如果力学素质不高,即使掌握了专业知识,也会使其专业发展受到制约。对整个社会来说,力学知识的普及,力学素质的提高,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很多工程事故和灾难。
10 力学部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如下:
4.1 学会把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理想化物体模型、系统模型、结构模型、状态模型等),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学会结合实际,对理想化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
4.2 理解运动叠加原理、力的叠加原理,掌握力的分解与合成、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等力学处理方法,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来处理,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4.3 学会利用微元法,通过微积分来处理复杂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4 正确区分力学中的矢量与标量、过程量与状态量,加强对物理量的把握;通过对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确定性与随机性等的了解,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去看待各类问题。
4.5 通过对力与力矩、质量与转动惯量、牛顿运动定律与刚体转动定律、平动动能与转动动能、动能定理与转动动能定理、动量与角动量、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等有关质点与刚体的物理量和运动规律的相似与类比,了解自然规律的相似性和普遍联系,学习利用相似性探求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的方法。
4.6 了解物理原理、定理、定律的共性和特性,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力学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的条件,学会用科学的立场和观点看待问题。
11 [4]4.7 通过力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分析,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
4.8 了解常见体育运动项目中包含的力学原理,通过碰撞类问题的案例分析,进行公共安全和道德教育。
5 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实施
5.1 素质教育点的确立
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改变以往过分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将素质教育目标纳入教学规划、引入课堂、渗入学生头脑。 针对物理课程素质教育目标和细化要求,从拓展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学科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梳理,提炼出各教学模块中有利于拓展素质教育的知识点和教学结合点。 5.2 素质教育素材库的构建
围绕素质教育点,广泛收集素质教育素材,充实素质教育内容。如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物理发明的形成过程,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典型案例,物理原理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案例,物理学中所包含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物理学的最新进展等,素质教育素材最好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通过不断积累,构成物理课程素质教育信息化多媒体素材库,便于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
5.3 素质教育的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知识为载体,在素质教育点上自然而恰当地融入素质教育素材,展开素质教育,使教学内容
12 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既避免喧宾夺主,又避免简单说教,增强说服力。
素质教育是从现代教育理论出发,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要求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方面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让学生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物理教育现代化就是抛弃传统落后的物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新的物理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要求,从而建立和健全新的物理教育新体系。
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能把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安排学习进度,达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在网上设计许多层次、难易适度、多样化的练习(为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设计一些弥补知识欠缺的练习,为优秀的学生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智力题、趣味题)学生在机上可以先任选一组适合自己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知识及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并对他们进行辅导等等。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积极的心态下,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向学生提供有利于素质
13 教育的各类物理辅助教学资源,将素质教育拓展到学生课外学习的过程中,在较为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通过网络,还可以克服宏观、微观、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例如,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绘画、写作、解题,或通过从网上查阅有关方面的情况,撰写一个调查报告,并及时对此报告进行分析等等。使学生拓宽思路,充分展示个人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物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教育,将个别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交给学生,让他们用现代化技术,在现有的仪器设备及经费的许可下,自行设计,自行测试,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然后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精度,使实验值尽可能地接近理论值,采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测试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开发和创新思想。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环节,通过实验探究、课程作业、论文、调研报告、应用物理知识的创新设想、发明设计等,检验素质教育的成果;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物理课程的一项常规作业;将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设想的数量和质量、回答别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参与讨论的数量和质量等,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
14 力的一项依据;设计考试环节中的素质考核内容;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查和可持续培养研究等,为进一步有效开展物理课程的素质教育积累经验。
5.4 多种方式并举做到教学方法现代化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科学的方法能实现我们的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这个目标以一门课程的教授为切入点。在物理学教学中,我们力争做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交谈式”等科学方法。 5.4.1 启发式与讨论式并举
启发式这种方式主要用在课堂理论课讲授中。启发式的运用可以是设疑式,以提出疑问,承上启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理论的应用或习题课上就可以用讨论式,变“一人堂”为“众人堂”,可以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互相说服能力,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5.4.2 指导式与研究式并举
物理学课程一般是在大一下学期开的课,为了尽早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各门课程设臵了课程论文使学生在大学低年级就结合本课程撰写论文,开展研究性学习。而这个训练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到大四下学期才开展。
在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学生加强研究,通过这个环节学生除了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领会,更主要在教师指导下,懂得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选
[5]题、撰写提纲、撰写课程论文等研究环节,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毕业论文,能大大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5.4.3质疑式与交谈式并举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开展了课后的质疑。质疑中做到三定和三不定。三定就是:定时,定地,定人。我们每周安排一次质疑,每次质疑都安排了时间,地点和人员。三不定就是没有规定的时间,地点,人员。也就是随时,随地,任何学生都可以找老师询问任何问题。老师和学生采用交谈式进行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体现了师生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谈能力。
5.4.4 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并举
普通物理实验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备受重视,也是高校水平评价的重点抽检课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科学实验方法、先进实验手段传授等重任。在电磁学的实验教学率先开展了设计性实验,电磁学实验课时36学时,实验理论课时比为36:75。占理论课学时比近1:2。实验由验证性逐渐向设计性过渡。现已能开放4个设计性实验,占实验总学时的1:3。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购臵于较早的年代的实验设备,一些先进的实验手段都没法被运用其中,使用操作起来不够方便,实验现象不易被观察,视场范
[6]围小。这些弊端都影响到物理实验作用的正常发挥,也不利于物理实验教学的进行,所以需要进行现代化改进。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及对实验设备改进后的教学效果,介绍一种比较成功的物理实验改进方法。
综上所述,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将素质教育与大学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物理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功能,体现大学课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实现知识学习和素质、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有效推进课程改革,形成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物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J].物理与工程,2006.5 [2]陈健,张薇,朱纯等. 大学物理研究性教学的若干措施[J].工科物理,2008.1 [3]陈健,朱纯.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4]杨明智.如何在物理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10 [5]李国彬.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J].高等函数学报,2005.10 [6]王继海.论素质教育下物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原则[J].中国西部科技,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