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第一篇: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规划
校园情况简介
本校在校学生5000余人。在职教师600余人。共2个校院,分别是北院和南园,位于长沙望城区。
南园设有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七栋。
南园教学楼内共五层,每层有教室九间、教师办公室三间。每个教师办公室有六名教室办公,均需连接校园内网并可以上互联网办公,需满足教室与校园内网服务器的资源高带宽传输共享,并能满足教师工作休息之余的日常上网应用,如视频点播、音乐等。 南园七栋宿舍楼,每栋六层,每层含学生宿舍20间,每间有学生六人。宿舍楼需提供学生正常上网所需的带宽,包括与内网FTP服务器的文件共享、学习资料下载、公网P2P视频点播等影音娱乐应用的正常运行。
北院设有教学楼一栋、科技实验楼两栋、图书馆一个、学生宿舍楼三栋。北院教学楼共八层,每层有教室十五间、教师办公室三间。另一栋为计算机工程系实验楼,共五层。每层有计算机机房12间,项目开发室10间。每间机房需有PC五十台,需单独为一个局域网,机房需提供。每间项目开发室有八台办公用PC,需连接互联网供学生从事项目开发工作。
北院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有PC四十五台。需访问校园内网的电子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的传递流量即可。
北院宿舍楼三栋,每栋六层,每层含学生宿舍20间,每间有学生
六人。宿舍楼需提供学生正常上网所需的带宽。因为教职工宿舍位于北院,所以北院宿舍群中包含教职工宿舍。
因此我们则可以根据学校校园情况的需求来构建校园网络的总体拓扑图。
校园网络总体拓扑图:
计费系统应用服务器群路由器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南院服务器群北院办公楼群北院宿舍楼群南院宿舍楼群图书馆1000M双绞线500双绞线100M双绞线南院教学楼施工方案和设备选购
施工方案:此次施工方案大体是采取四核心交换机的层次局域网结构,且在连接外网路由器的两个交换机上采用网络冗余设计、链路捆绑、链路聚合、级联、VRRP、STP、VPN等技术。采用这些技术的益处是大大的提高了校园网络的稳定性,以及网络的传输速率,核心交换机采用级联技术连接组成一个单元,从而提高更大的端口密度和更高的性能,可以将相互连接的多台核心交换机作为一个逻辑设备进
行管理,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管理的成本,简化管理操作。核心层一般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汇聚层采用1000M/100M以太网技术,接入层采用100M/10M以太网技术,实现“千兆到地方,百兆到楼,十兆到桌面”。
层次局域网结构分析如下: (1) 核心层实现高速数据转发 ;
(2) 汇聚层实现丰富的接口和接入层之间的互访控制; (3) 接入层实现用户接入;
(4) 网络拓扑结构故障定位可分级,便于维护; (5) 网络功能清晰,有利于发挥最大效率; (6) 网络拓扑利于扩展。 设备选购:
主干网络设备:在选择主干网络设备时,对其性能方面有以下要求:(1)高速 (2)多层次交换 (3)高可靠性呢 (4)管理方便 (5)支持多协议 (6)易扩展性
所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用ciscoc Catalyst 6509路由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ciscoc Catalyst 6509交换机采用先进的Crossbar和BUS本班结构,其引擎交换功能为32G,背板交换容量高达2556。
ciscoc Catalyst 6509交换机的系统特征如下:
(1) ciscoc Catalyst 6509交换机采用了SupervisorEngine,它提供多交换和网络管理,SupervisorEngine支持基于千兆接口转换器的千兆以太网上行链路的端口,提高了端口密度和成本效益。
(2) ciscoc Catalyst 6509支持双Supervisor配置(可以热拔插),支持FastEtherChannel GigabitEthereChannel和多模通道。
(3) 通过ciscoc work2000进行管理,ciscoc Catalyst 6509可提供端到端设备、Vlan、流量和策略管理。
(4) ciscoc Catalyst 6509也可以构成双交换机系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现交换机均衡负载。
二级交换机设备:二级交换机设备是用户的接入设备,应具有高密度、高速率、支持网管等功能。所以采用CiscoCtalyst 3548XL来作为二级交换机。
CiscoCtalyst 3548XL具有以下特点:
(1) 它可以通过低成本的Cisco Gigastack(tm)GBIC对其进行堆叠。
(2) 网络管理员能够以用一个或所有两个可用的GBIC端口,创建通往网络核心的高速上行链路。
(3) 可以通过被指双冗余千兆以太网上行链路,冗余Gigastack回环线路,用于高速上行链路的故障恢复。
校园服务器:其主要供能是为校园网的用户提供网络域解析服务、文
件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等,也可以存放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资料。则会选用Sun Enterpruse 250作为学院的服务器。 Sun Enterpruse 250服务器采用紧凑的塔型配置,把性能、容量、吞吐量和关键业务RAS特性相整合,完全适合正在成长的学校或者公司之类的。
在学校建设网络则需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在信息时代,信息可以帮助团体和个人,使他们收益。同样,信息也可以用来对他们构成威胁,造成破坏。同时校园网络不可以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网络拓扑会不断的改变。所以在实施校园网络的建造时,我们应当遵守校园网络建设基本原则。原则如下: 1.安全性
网络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密码保护技术,灵活方便的权限设定和控制机制,使系统具有多种有效手段,防范各种形式对网络的非法入侵和内部攻击,以保证网络的实体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有效地保障正常的业务活动和防止内部信息数据不被非法窃取、篡改或泄漏。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锐捷网络充分考虑安全性,针对教育行业网络的各种应用,有多种的保护机制. 2.开放性
采用开放的软硬件平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的标准,应用软件必须独立于软硬件平台,能集
成任何第三方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3.扩展性
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与技术方案等方面必须具有升级换代的可能,核心设备必须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跟踪网络发展的前沿方向,符合网络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充分的扩展性。系统建设必须尽量保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保证各部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逐步过渡,有效保护用户投资,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一体化的综合网络系统。 4.高性能
网络链路和设备具备足够高的数据转发能力,保证各种信息的高质量无阻塞传输;交换系统具有很高的交换容量与多服务支持的能力,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 5.可运营
为了让校园网能够良性、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并收回网络建设成本,运营商需要对校园网进行运营,通过对上网的学生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达到“以网养网”的目的,并要求运营系统能够贴近校园用户的应用模式,方便维护和管理。
网络建设总体规划
稳定——稳定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充分考虑网络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求网络提供充分冗余和备份能力,提高全网和局部网络的稳定性。
安全易管理——网络拓扑规范、统
一、简单。能够方便的对全网进行策略管理。
易扩展——能满足今后5-8年的建设需要,适应各种变化。
为了方便学校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网络的访问限制。可以采用校园的IP划分和VLan的规划,来更好的管理校园网络。VLan在逻辑上等价于OSI第二层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是一个广播域,通过vlan的划分,可以讲一个大的广播域网段分成多个小的广播域,vlan实质就是广播域控制。 Vlan的优点:
(1) 容易对IP网络进行改动; (2) 能够阻止广播风暴: (3) 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1. IPv4地址规划
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采用不同的IP地址段,具体的情况根据实际人数分布来定。 具体如下:
链路地址预留192.168.0.1/24 南园学生宿舍区一个楼层分配一个C类私有地址段依次分配192.168.1.0/24至192.168.128.0/24的IP地址段;
北院宿舍区人数较少依次分配192.168.129.0/24至192.168.160.0/24;
为教学楼内教室使用192.168.224.0/24,使用同一网段; 科技楼内每个机房使用单独的私有地址,不接入校园网; 办公楼使用192.168.162.0/24至192.168.223.0/24地址段; 图书馆分配一个C类地址段192.168.161.0/24。
2. VLan规划
VLan 8为设备管理VLan;
南园学生宿舍区一个楼层划分一个VLan 分别为VLan 1-VLan 128(vlan8为管理vlan);
北院宿舍区人数较少按IP地址划分规则依次划分VLan 129-VLan 160;
教学楼使用VLan 161单独成一个局域网; 办公楼按学科不同分配VLan 162-VLan 223; 图书馆VLan号为VLan 224。
第二篇: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院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为切实搞好专业建设工作,尽快提高机电系的专业建设水平,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机电系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
机电系机电专业群现有专业三个,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导,含盖数控技术专业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上三个专业基本能适应海西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产业链(产业群)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能对应起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是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为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以《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及省教育厅《关于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07]65号﹜和厦门市政府《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立足厦门,服务海西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学院规划统一指导下,按照“职业定位准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机电产品为核心”的原则。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依托行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以师资建设为根本,融“教、学、做”为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规划原则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特别是厦门市重点培育的产业群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院规划,以机电一体化技术 1
为龙头专业,以龙头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的精神,先行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此带动机电专业群其他专业建设与发展。
3.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本位,以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四、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
1.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办学规模:以现有三个专业为基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龙头专业为重点。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专业的建设方向和目标是为厦门市和闽三角地区的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制造基本理论,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和管理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拓展:根据闽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厦门市大力发展制造类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机电专业群重点考虑服务本地区制造类企业、特别关注轻工类制造业。在该专业面向社区服务模式探索上,基本确立了以数控技术和电工操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今后三年时间,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以上建设目标逐步落实到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和实训等各个工作环节。
师资队伍建设:到2015年,使专业教师总人数达到45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20人。形成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职师资队伍。
实验(实训)室建设:重质轻量,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规模适中的实验实训基地,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同时,逐步开展面向企业的科研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开展与相关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在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力争在2-3年内增加4个运作规范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实施多种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形式奠定基础。
科研和教学资源建设: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争取把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建成省级精品专业,建成市级精品课程3门,4—5门院级精品课程,完成3—5门有特色的专业教材与实训教材的编写。取得1项以上市级教学改革项目或科研成果,3-4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或科研成果。在现有专业教学资源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建成具备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
2.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
专业建设,首先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优先配置优秀师资,培育、选拔学科带头人,走“精品课程,名牌教师”之路。通过培养和学习,尽快提高师资队
伍的高职称比、双师比和硕博比。通过研修专业知识和引进复合型优秀人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鼓励教师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以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机电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20名,主要担任本专业群各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实验员2名,主要承担本专业实训室的管理和部分实训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人。3人具有硕士学位,16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教学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教师中8人有较长的企业工作经历。
建设规划:到2015年,使专业教师总人数达到45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20人。通过内培外引等途径,使专业师资队伍拥有10名副高职称及以上、8~10名专业骨干教师,形成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职师资队伍。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聘请具有企业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担任本专业的专业教学和实训指导、毕业设计等。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利用假期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与台湾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互派访问教师,请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 ,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建设内容:制订机电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其知识、能力标准评价体系,建立使教师持续跟踪行业技术水平的激励机制。规定教师每2年下企业锻炼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取得相关职业资格高级证书不少于1项。对联系实际、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针对专业师资队伍目前的薄弱环节,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在3年内引进数控技术应用和机械制造方向理论造诣高、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各2名。积极跟踪制造先进技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安排5~6名教师参加国内专业技术培训班;加大专业内部培训,每学期组织“技术前沿”系列专题讲座至少1期;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计划;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另外,通过教师互相听课、教学研讨等途径进行示范,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聘请相关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共20名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社会工作,担任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要职,兼任政府、企业或团体的专家、顾问。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锻炼和提高教师能力,扩大专业影响力。
3.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尽早涉及和认识生产过程,将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落到实处。我院机电专业群实验设施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电拖实验室,PLC与单片机实验室,电子装接实验室,家电维修实验室,电工考证实验室,钳工实训室、数控仿真实训室、数控实训中心、模具实训中心。
根据学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发展计划,机电专业群在3-5年内,在继续进一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努力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推进校企工学合作,工学结合。具体建设规划如下:
(1)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
充实与完善数控实训中心、模具实训中心,筹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普通机加工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目前本专业的机电数控实训中心、模具实训中心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未来5年内将再投入20万充实数控机床种类,使实训室的设备数量和品种能满足教学实训和科研的要求。在2012年前投入20万完成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20
13、2014年再分别投入10万元,用于实验室辅助功能扩展和实训软件,完善和扩展实训室的功能。
扩建金工实训实验室。计划在20
14、2015年各投入10万元,扩建金工实验实训室,完善普通机加工实训、电气焊等的主要实训实验设备,改变目前金工实习范围窄的现状。
未来五年筹建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材料力学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模具拆装实训室等一批实验实训室。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推进工学结合。根据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目标,将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各实训室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实训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提高实训质量和设备的利用效率。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目前,机电专业群已建成路达有限公司、飞鹏工业有限公司、朗美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个,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场所,以及接收毕业生就业。我们将继续保持和上述企业的合作,并将工学结合向深度推进。同时,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开发更多的实习实训合作企业。
加强与现有实习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进行生产过程的专题报告、分析具体生产案例、共同研究基于生产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操作人员到校内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校内设备资源推进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和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践教学,其教学成本相当高。为了降低成本、接近生产过程充分利用设备,由企业提供材料、刀具、必要的检测设备、产品,以及技术人员和师傅,学校提供设备和场地生产成品或半成品零件,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010
机电系 年4月20日
第三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书
一、网站建设目的:方便全校师生的学习,交流。
二、定位:全校师生(学生、教师、工作人员)。
三、 网站内容框架:参考其他院校。
四、 盈利模式:全校师生的每月所交的网费。
五、 校园市场及行业分析
需求:学生对网络学习方式需求持续增加。
供给: 由电信或移动承包搭建。
六、 短中期营销策略
1. 联系校园超市,达成供货合作。
2.与其他院校合作,使其成为点击网络的一个子项目,借点 击在校内的影响力宣传本网站。
3.以低价、网速快捷为核心竞争力,扩大校园网影响力。
4.以学生证学号和身份证为凭证注册交易。
5.盈利模式:全校师生的每月所交的网费。
6.争取学校和学院的支持,扩大校内的影响。
七、 长期预想
以我校为中心,联盟各高校,达成校内、校际内网交流互通, 构建第一个高校网络交流平台,方便于与其他院校交流学习。
第四篇: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所确定的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 “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 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校利用创建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同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并顺利完成一期项目,数字化校园已初具规模。
(1) 建设校区基础网络,万兆主干的交换网络,具备电信网和教育网多个出口(电信出口带宽达1G);校园专网,覆盖三个校区所有建筑物,承载学院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等多个特殊应用,与互联网实现物理上的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2) 数据中心,包括两台磁盘阵列、以及近70台IBM、HP 、LENOVO等服务器,承担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门户网站及其他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统一的数据存储系统,容量达30T,实现关键数据的存储服务,为各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虚拟主机等提供存储服务。
(3) 三大基础支撑平台:身份认证平台、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校园门户平台,实现将多个业务系统集成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中。
(4) 统一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涵盖教务、学工、师资、办公自动化、后勤服务、保卫等几大类应用,面向学生提供基本信息情况维护和查询功能,提供网上选课、成绩查询、课表查询及考试查询、调课的申请与查询等功能,对全校教职员工从入校到调走或离退休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
(5) 实现校内各单位的无纸化办公平台,日常的事务及业务流程工作。 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系统,覆盖三个校区的用户1万多人,广泛应用于食堂、超市、宿舍水/电控等刷卡消费,以及停车场、图书馆通道机、图书借阅、门禁系统等身份标识。
(6) 多媒体教学系统, 40多间多媒体教室都完成了多媒体建设,实现了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校园广播系统覆盖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基础教学楼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区域。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
资源应用平台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共享困难。各分院部按照骨干建设的要求,独立或者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资源库平台,都是根据自己分院的特点单独投入使用,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类型各异,系统接口繁多,信息资源零散。虽然目前将各个分散的资源库建立了统一的入口,但其内部机制还是完全独立,不能实现全校范围内交流和资源共享。
(2) 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认识尚待提升,缺乏长期、统一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学校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数字化校园发展战略应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步调一致,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校园建设已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需要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全员参与协同工作,要求各单位、部门间打破壁垒,具有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长期、统一规划,构建覆盖全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环境,建立起真正实现高效集成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服务,满足全面的数字化校园服务需要。
(3) 数字化校园机制体制待进一步完善。虽然依托骨干建设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促进校园数字化进程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细粒度和执行效力上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需要建立起一支专门的数字化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战略方针、任务和发展方向进行把脉,确定其预算和资源分配,并协调各部门按照战略规划顺序操作。其次对涉及到的部门、岗位、流程、甚至设备应该有严格的保障机制,照章办事。无论是对数字化校园长期规划、建设水平、项目完成情况,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和考核,及时掌握建设中存在的优缺点,为下一步建设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 “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1)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起点低,历史积淀少。一方面表现在自身技术实力逐渐起步,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建设周期较长;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必须保留的基础设施不多,可以重新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直接进行全新的整体规划,可以花费较少的代价引进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2) 在完成骨干高职示范院校的建设任务后,数字化校园必须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我院圆满完成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学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省内同行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与国内教育机构及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我院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凸显,未来要建成一流的高职院校,就必须让数字化校园真正融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环节,引入更多开放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夯实内功,使学院的内涵建设领先于全国高职院校。
(3) 面对我院专业建设的突出成果、重点专业为龙头的教育资源库,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仅靠课堂教学的单一途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需求,为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需搭建高效信息化网络资源库平台已迫在眉睫,也是我院数字化校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 “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打破我院职能部门界限,面向职能领域和服务群体重新规划、建设贴近用户需求的门户网站及依托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基础的应用系统融合机制,建设高效有序的大数据运营及云计算中心的基础设施。
四. “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 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坚持“统一标准、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分布推进”的原则,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线,以校园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构建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健全数字化校园管理与运行机制为保障,完善网络基础建设,优化网络维护管理,确保网络畅通快捷,建成标准规范、应用广泛、作用突出的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建成内容丰富、高度整合、充分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库;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与服务中的应用,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我院核心竞争力,建设技术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建立技术先进、知识结构全面的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 具体目标
优化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环境,转变数字化校园的服务方向。“十三五”是转变的关键期,应当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和服务转变,从关注技术本身向关注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转变,从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学服务局部的影响转向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学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改造转变。
加快应用系统融合化,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系统的融合化是趋势,是对遗留系统及新系统开发设计的一个总体方针,需要将CRP、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统一身份认证等基础设施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数字化云平台。新开发定制的系统需要接入到数字化校园云平台中,为学院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开放性和示范性的基础保障。 (二) 主要任务与举措
1 适应职业发展趋势,提升信息化组织体系
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以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演进,信息化手段渗透到高校信息化的每个角落。目前仅仅只有现教中心作为全校的信息化组织和实施机构,组织和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的整体信息化的要求,而且信息化作为高校的交叉技术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组建高效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加强现有信息化机构的改造提升能力,以适应信息化引发的学校教学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带来的变革需要,保障数字校园的实施。息化组织机构由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首席信息官(CIO)、信息化办公室、数字校园技术部门、学校业务部门以及监理与评价小组组成。组织机构的形成可以大力加强信息化服务能力,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的效力。加强信息化基础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一定数量的技术能力培训,提升队伍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信息化队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批技术研究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采取一定的激励和奖励政策,建设稳固坚强的信息化队伍。
2 以服务为导向,优化校园应用系统
在“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中已建成统一信息门户系统、上网实名认证系统、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等多个业务系统,经过长期的使用,反馈出了还需改进和优化的内容,现教中心将根据用户的反馈对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调整、优化,以期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度。充分利用现有公共CRP平台,遵循统一标准规范,加强集约化,加强各类数据和资源的公开、共享与开发利用。注重应用系统扩展建设的延续性,不断深化发展原有系统的应用和服务,注重数据和资源的保存,注重用户习惯的保护。适应云技术和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建立和健全以网络负载均衡为依托、分布式数据存储为载体的高性能服务集群,保证高并发、高可靠性。 3 投身科研,积极完善 “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
经过一期的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目前校园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正式部署系统进入冲刺阶段。系统目前实现了公寓归寝管理、请假管理、进出管理、贵重物品管理等基础需求功能,并提供丰富的导入导出功能。但系统的运行还需要二期外部接口如电子扫描、图像识别等功能及相关一期功能的体验性改进。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自主性的标准化公寓管理系统,提升学院公寓管理水平及效率的提升。 4 适应互联网+趋势,满足用户需求,建设一卡通全平台支付系统 随着学院金融化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日常业务均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学院而言,大量的校内收费和校外收款仍然采用手工的方式完成,效率极低,同时也给师生带来了长时间排队、校外付款困难等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建设一套跨平台第三方网上支付系统。该系统旨在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为各种校内外收费项目提供网上收费的渠道,让师生足不出户也能非常便捷地利用网络进行支付。支付的项目范围包括学校认定的需要网络化的校内主要收费项目,使用人员包括校内付费的师生、校外付费人员等。 5 共建共享教学及科研资源,建设“资源库共享平台”
目前,通过学院教务处调研发现,现有资源库共10个系统,系统直接无法直接共享。资源库涵盖课程资源(课件、视频等)、师资、学生、资产等有形的财产,是一系列拥有一定属性的对象。系统力图解决现有教育资源信息定义和管理不规范统
一、对外共享困难的问题,力求从更基层的位置建立统一的资源定义、规范、原则、范围等基础性特征。同时他也能实现与现有CRP系统、现有的资源管理平台以及未来的资源管理系统的最大限度地兼容。为学校整体上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支撑。
6 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具有示范性的“校园数字云”
“校园数字云”的核心是要以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为依托,搭建自我学习、远程办公、教辅部门有效协作的校园数字云平台,建设包含互动学习、专家指导、视频课程等内容的资源库,统一的个人远程桌面,教学与教辅部门实现云端协作。通过“校园数字云”的建设,创建虚拟校园数字空间,促使高职教育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发生相应的转变。通过数字云平台,既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意向与需求,达到面对面的贴心教学,又能通过网络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打破学习资源地域限制和分配不平等,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数字云的协同化办公可以有效提高业务办公能力,高效率为学院师生提高高质量的服务。 “十三五”期间,将利用云技术、移动通信、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建设我校“数字云”,构建支撑我校开展智能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安全运营大平台,提升我校品牌影响力。校园数字云建设内容包括:云计算及云存储应用、IPTV教学资源点播系统、云桌面、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应用、云协作教学及办公应用。 7 完善安全机制,建设校区容灾备份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校园数字化程度的深入发展,学院的数据以指数方式增长,大数据的产生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科研价值,与此同时,也对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数据的丢失将给学院及声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容灾备份就显现出重要性。
学院目前三个校区的万兆裸纤互联,为实现校区异地备份提供了可靠的网络环境,在校区内部实现对网络使用终端、服务器可以进行有效的跨校区备份保护,在将数据集中备份到存储备份设备上,再通过备份服务器将重要的备份数据备份到异地备份服务器,或直接将重要服务器及网络终端数据备份到异地备份服务器上,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可靠的计算和信息服务。 8 突出特色,打造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服务门户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实现了学院的统一的门户网站集群建设,打造了全新的门户网站系统,是学院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但随着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学院金融化校园一卡通的逐步落实,无线网络的建设及有线网络的逐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业务工作也越来越多。因此打造统一的信息化服务门户网站有利于学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信息化服务门户建设包括:人点专栏、网络服务、网络资源、热点问题回复、网络安全、校园卡服务、用户自助服务以及信息化建设等用户所关心的个性化信息。信息化服务门户的目的是以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带来应用方式、应用需求的变化,以先进技术为引导,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人性化,加强个人、团队、机构知识管理,推进教学科研活动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协作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师生参与信息化应用建设,创新信息化服务提供模式。
9 集约发展,建设云计算中心运维管理体系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云计算中心雏形已经显现,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云计算中心将容纳成百上千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数据中心资源,这些资源的管理随着数量的增加,将给运维带来极大的挑战。通过云计算的运维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对资源的统一,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可量化的存储服务与计算,而且还能有效将资源切换到实际需要的应用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云计算运维管理将从日常监控、周期巡检、服务受理、故障处理、平台维护、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着手,利用自动化运维工具,实现对物理资源、虚拟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资源管理、统计、监控、调度、服务管控等端到端的综合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云计算中心统
一、便捷、高效、智能的一体化运维管理。
五. 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为保证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跨业务部门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既定目标,成立数字化校园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挂帅,各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负责组织和协调的规划及执行情况,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还担当起推动、协调的责任。
2. 资金保障。学院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资金根据项目预算分批预算及拨付,从中央、市政府、学院自筹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3. 运行保障。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每个岗位、每类设备、每个流程都有制度保障。实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根据数字化校园规划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定具体责任人。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对项目建设进程、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动态监控,重点考核项目实现的功能目标和建设效果。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原始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便于建设领导小组检查,做到奖罚分明,调动各部门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建设项目实用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确保各项目建设效果,并能够如期建成。
第五篇: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队伍和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院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院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增添新鲜血液,为学院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我院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二、建设目标
2011-2015年,通过5年的努力,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为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配齐学科团队。
专任教师(含校外兼课、兼职教师)总人数500人左右,师生比控制在1:20以内。 辅导员队伍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以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队伍为培养目标,总体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力求到2015年,培养出省内知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通过专、兼、聘等多钟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熟悉政策、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作队伍。
40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化,2015年专任教师硕士比例达到50%,专业教师中具有或攻读博士学位的达到7人。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0%。
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超过20人,具有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超过120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
市级专业技术人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及以上国内访问学者及以上专家、学者达到15人。
三、实施方案
(一)岗位资格准入制度
学院逐步推行教师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力争到2015年,专任教师岗位人员(包括外聘教师)除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和高校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新进教师队伍必须专业对口,且必须经过教学院(部)、学科审查委员会听课审查通过方可上岗。
政治辅导员岗位人员除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具有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岗位人员除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具有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相关的本科学历。
从2011年开始,原则上除急需岗位外,新进专任教师、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现有教师实行转岗、分流。
(二)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的建设
制订或修订学院有关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建设的规定,按学院专业、学科发展规划,严格把握标准、条件,培养并认定一支特色突出、素质优良的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特别是重点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确保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师德师风建设
制订或修订有关教师行为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言行;按师德量化考核计分办法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开展推优推先及评优表彰活动,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或师德楷模报告会,灌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理念。
(四)教师的教育培养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专题讲座和讨论,强化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有效引导教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依据职业教育的理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快速推进和深化我院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切实提升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教改水平。加大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工作的力度,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对70后教师作出5年规划,分配选送青年教师参加硕士学历学位课程学习,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将加强与有关本科院校的联系,为教师读研读博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严格按照学院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评选条件确定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支持重点专业(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学科)的带头人,重点专业负责人到省内、国内知名高校访学。支持其他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专业技能培训。
有计划地开展转向培训和精品课程培训。转向培训主要面向转向担任新办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精品课程培训指安排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对应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培训。
推进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就业指导与服务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鼓励相关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相关业务培训、骨干研修和外出观摩学习等,提升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高素质人才引进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制订学院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人才,实现“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配齐学科团队的目标。5年内计划引进相关学科博士2人,硕士70人,同时为教师紧缺的专业招聘硕士10人。
(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鼓励校内专业教师通过在生产一线实践、申报行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开展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径成为“双师型”教师。
通过聘用校外兼职教师,扩充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比例。 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具有行业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七)校外兼职教师和专家的聘任
为确保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未来5年学校将从企业、行业聘用一批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和专家,以改善教师结构,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聘任兼职教师指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强化学科建设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较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聘任专家是指为学院聘请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以借智的方式诚聘有关专家、学者来我校兼职,担任学科领军人物或学科带头人,领导学科建设,帮助并指导申报较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八)教师的职称晋升
支持和鼓励教师认真参与组织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制定教师职称申报的推荐和管理办法,按教师的成果和业绩量化排队,推荐教师参与副高以上职称的申报评审。积极争取高校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认真组建评审委员会,并做好中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
(九)教师的管理和考核
制定师资建设工作的相关办法和制度,规范教师工作各项程序,严格按照学院教师业绩量化考核办法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最终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
(十)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每年的经费预算,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实施。
首先是保障引进教授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经费投入。学校将制订相关的人才引进办法,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校工作。
其次是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其它各项经费投入,包括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专业实践锻炼经费;中青年教师研究生教育培养经费;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培养经费;教师科研奖励经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经费;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就业与指导工作者培养经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内外访问学者培养经费;专业负责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培养经费;聘用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经费等。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