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
第一篇: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法
青春期,是孩子性格、品格等的主要养成阶段,作为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做有效的沟通。小编为你整理了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8条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尽可能少关注学习,给孩子减压。
虽然一直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相反并没有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不要总盯在孩子的学习上,必须要认识到孩子已经15岁了,他可以对很多事情持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包括对自己的学习也一样,不要认为家长每天紧盯着就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事实上这些关注是徒劳无功的,越关注,孩子越反感,越从心里拒绝发奋学习。事实上已经是这样。
孩子上了高中,学习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这个阶段,孩子在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上出现问题时,家长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这时不要直面面对,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全面沟通,在适当机会即使反馈给孩子。
少直面关注孩子的学习,尽管表面上不谈学习,孩子也知道这是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
家长角色由纯粹的监督者转变为家庭教育顾问,可以缓解孩子在家庭里的从属地位,提升孩子与父母平等沟通的地位。凡事不要和孩子顶着干,缓和青春期的对抗心理。
家庭氛围出现松动,孩子带着轻松的状态去学习,一旦孩子带着问题和父母沟通,就会让孩子由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的诉说。现在这个阶段,让他自己去。
2.和老师建立沟通。
大一已经进行了半年,孩子出现的问题老师最清楚。不管是学习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同时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还要辩证地倾听老师的声音,倾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综合老师的意见,以书信的形式传达老师的建议和做父母的态度。
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缺点,把这些当做话题的出发点,在不经意间去引导。 3.给孩子写信。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在孩子有悔悟的意识当口,坦诚自己的过失,表达父母的切切之意,孩子会理解。学中文的永远不缺乏激情和语言的煽动能力。
4.关注孩子的话题(兴趣)。
对学习关注,对生活关爱。我们有一句话是“和孩子一同成长”,不惑之年的我们从意识、到知识、到意念都落伍了,向孩子学习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否则,我们钻不到孩子的内心去的,更得不到孩子的青睐的。
可以在孩子兴趣点上,努力和孩子拉近距离,取得共同点。说白了是迂回战略,做父母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
5.孩子父亲的回应。
父亲这时是孩子心中的偶像,父亲的一言九鼎会让孩子深深的思量,把母亲的辛苦和纠结传递过去,孩子会反思。让做父亲的加入到教育当中效果会更明显。
6.交流从餐桌文化开始。
可参照我最近博文‘在儿童期内要养成的餐桌文化’,一家三口从最轻松的话题,看似无意的闲聊,对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中开口。如果孩子在放松的时刻,有意识地然让孩子帮助打下手,让孩子从中更理解母亲。 7.掌握沟通的技巧。
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平等、认真地、一字不差地,放下手里的任何事情听孩子把事情说完,然后把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呈现给孩子,怎么做、做什么样是孩子自身发挥的事情,倾听的前提是尊重,就是说我们是平等的,孩子行为的对与错,父母都要尊重,在这个前提下,非常诚恳地谈自己的见解,就到此为止。这样孩子的行为的结果还会和你商量,谈孩子的经历后的见解。
尊重,是沟通成功的秘密。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指责和打骂会使他们没有一点自尊,他们已不是孩子了,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孩,他们常常以男人的形象自居。
长期如此,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对现实失望,对家失望,变得不那么容易信任别人,开始孤独,无奈,并且寂寞无时无刻伴随着孩子,严重时心理会变异。沉默寡言的结果是对抗,不再听进来自任何特定对象的进言,对于性格温和的孩子会长久下去,一旦忍无可忍就会把前边的积淀一起爆发,这时会变得像一个疯子,心里会更加抵触,那颗心会变硬。
了解孩子,相反却由于家长一直都是摆道理,产生了负面情绪。
我们成人面对机械的、生硬的、大道理还距之千里、憎恨有加,我们被人灌输是什么感受,况且我们成人心理成熟稳定,不容易会产生过激的行为,至多左耳进右耳出,在大脑片刻不停留就是了。
孩子的心理还有待发展中,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式轻轻触动那颗稚嫩的心灵,要么说做父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孩子想听什么你才有可能改变他。孩子处于儿童期时,反抗能力不强,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当有反抗能力时就是另一个景象,这就是我一直强调在儿童前期是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独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等到孩子大了,父母的影响力就越小,培养孩子从小开始,那是孩子是泥做的,现在已经变成了瓷娃娃。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循循善诱去诱导,而不是强制。
学会接纳孩子,心理学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接纳就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妥当的回应。当需要说服孩子的时候,接纳的语言表述是:“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委屈、伤心等)”;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接纳;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接纳。专家建议家长们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要善于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8.完善你自己。
实际上,以上这些都是在完善自己。还是我说的话——孩子是无辜的,父母更需要改变,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
第二篇: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
——从家庭教育分析亲子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家长今天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明天和未来。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为人父母都应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问和技能。
沟通——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交流、良好的互动,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中,彼此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渠道。
沟通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维生素,沟通让孩子感受信任、产生自信,体现快乐,积极地面向生活。
一.提问:您了解您的孩子吗?
了解是沟通的基础,即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孩子是一本教科书,读懂了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找到沟通的对策。
二.沟通中的困惑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讲?
为什么孩子难以接受父母的批评?
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为人父母为何这么难?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对他们的照顾细致入微,但孩子却不领情;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寄予美好的愿望,但他们的的表现却事与愿违?
三.沟通中的障碍
用不变的眼光和教育方式对待正在变化的孩子
不恰当的唠叨让事与愿违
不注意倾听,孩子缺乏情绪释放的渠道
期望过高、要求过多、负强化过度
四.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能和方法
1. 尊重孩子是沟通的开始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观点
家庭教育的“三镜、两语、两句话”
三镜: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用显微镜找孩子的成绩
孩子才能用望远镜看到其光明的未来
两语:
永不绝望 (永不放弃)
光明在前
两句话:
孩子,你能行!( 孩子:我能行!)
孩子,我来帮助你!
2.宽严适当,奖惩适度
提供宽容、轻松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有“六小”
小秘密、小空间、小自由、犯小错误、提小意见、耍小脾气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要坚持鼓励为主
孩子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父母的行为导向:
尊重
放任温暖
冷漠干涉
关心
关心过度而缺少尊重会导致干涉
尊重过度而缺少关心会导致放任
正强化与负强化在沟通中的不同效果
3.讲求方法,学会有效沟通
有勇气面对真实,接纳孩子的一切
学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爱是用心接受的,接受的人感受到才是爱
改变语调,用讨论代替训话,多说悄悄话,少说气话。
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氧气”。
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港湾,她是个充满亲情、充满快乐、彼此理解、真诚沟通的地方。
第三篇:有效沟通 改变孩子的一生
从沟通开始,解锁孩子的心灵;
从沟通开始,打破亲子间障碍;
从沟通开始,换回一个好孩子;
从沟通开始,做受欢迎的父母。
用最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教你做最好的父母。 【内容简介】: 当前亲子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沟通问题。有效沟通,将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灵距离。《有效沟通,改变孩子的一生》结合叶玉宏老师多年的培训经验和大量的真实案例,解析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误区,并提供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以期帮助父母们改善亲子关系,从而真正做到通过有效沟通来改变孩子的一生! 【作者简介】: 叶玉宏,香港永安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赢在未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扬州市永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亲子军项目创始人、少帅班讲师团团长、江苏省东信企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全国培训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秘书长、国际训练协会职业培训师。2009全国“十佳讲师”之一,荣获2010“全国十大钻石金牌培训讲师”荣誉称号、CAC职业(岗位)实训精品课程系列教材编委。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企业营销战略、企业信用管理、团队建设管理等相关领域咨询服务及培训工作,曾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邮政、中国人寿等知名企业。主讲的课程有“打造未来领袖——少帅班”、“打造和谐快乐家庭——亲子教育”、“团队制胜训练营”、“营销制胜训练营”、“攻心制胜销售特训营”、“感悟人生特训营”、“超级领导力特训营”、“企业新时期营销战略”、“营销人员性格分析训练”等。 【目录】: 引子 我的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听话? 第一章 父母之爱,才是人间真爱 学会沟通,每个孩子都变成了好孩子 面对血淋淋的现实,父母们不得不扪心自问 有了好分数,就不用与孩子沟通了吗? 学会了沟通,也就学会了真爱 第二章 从沟通开始,解锁孩子的心灵 没有融洽的亲情,就没有成功的沟通 离开真实,所有的沟通没有任何价值 亲子沟通的核心原则——爱
良好的沟通,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第三章 亲子沟通,从此不再这样难 父母是这样关上沟通之门的 孩子与父母不愿意沟通的症结 改善亲子沟通,从改变父母自身开始 沟通,也是需要训练的
第四章 做孩子的朋友,而不要做孩子的“家长”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对话 尊重孩子的自尊和权利 以身作则,对孩子言而有信 化亲子关系为朋友关系
第五章 多听少说,聆听孩子的心声 耐住性子,做孩子最好的听众 角色转换,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顺势而为,尊重孩子的理想和兴趣 学会透视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六章 创造自由宽松环境,实现良好沟通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日程
天高任鸟飞,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做一个引导者,而不做一个控制者
第七章 赏识教育,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灵距离 时时表扬你的孩子 批评,用赞美的方式 激励,让孩子做得越来越好 用赏识的目光,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第八章 设立目标,激发孩子的梦想 放飞孩子的美丽梦想 设定目标,梦想看得见
目标可视化,更能激励孩子前行 榜样的力量无穷,给孩子找到一个偶像 第九章 给孩子信心,让孩子感觉我最棒 赋予自信,孩子一生打不垮 用胜利激发孩子的自信
别让挫折和失败,挫败了孩子的自信 每天告诉孩子,你是最优秀的 第十章 敢于放手,实现孩子早当家 最好的保护是孩子的自我保护 该孩子做的事,让他自己解决 在尝试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答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第十一章 超出教育误区,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不如关心孩子的学习方法 孩子只有乐于学,才会勤于学 肯定孩子的进步,不要苛求 学问,是提出来的
第十二章 关爱孩子,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 小学阶段,引领孩子走入陌生的世界 初中阶段,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 高中阶段,培养孩子掌控未来的能力 后记 有效沟通,创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文摘】: 我的培训班接待过一个七岁的小学员,他叫周正,从小就被家里当成小皇帝一样供着。周正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成年人都围着这一个孩子转,不管孩子有任何要求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而且把周正的生活起居都一手包揽了。
早晨,周正还没起床,父母就已经把牙膏挤好摆在了他的床头,等他起床后,奶奶会把给他搭配好的衣服一件一件为周正穿上,连穿袜子这样的小事都是由奶奶代劳。
周正长到7岁几乎从没自己做过一件事,在亲人的保护下,周正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玩偶”,这让他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周正在上幼儿园时,就很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而是自己待在座位上干坐着,只有老师带着他一起做游戏,他才会按照老师的口令去做,而当老师让他自己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时,他就会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做。老师将周正的问题反映给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却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小自己不会做决定很正常。
如今,周正已经上了小学,他身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不会和同学相处,上学时不知道该带什么书本,放学时不知道该怎么收拾书包,连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记不明白。这次,老师又找到了周正的父母,周正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经过咨询找到了我的培训班,把孩子送来我这里培训。
我在了解了周正的情况后,决定培养周正的独立自主能力,能靠他自己完成的事情绝不假手他人,能自己决定的事情绝不询问别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周正已经是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了,他有了独立动手的能力和属于自己的思维判断,回到学校后,还交到了几个要好的小朋友。
……
第四篇: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尊敬的各位家长: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
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朋友的交往需求: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 对异性关注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 获得帮助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五篇:如何与青春的孩子沟通
“同一件事,我说了十遍,孩子就是听不进,但换了同学说,孩子就接受了。”昨日,一位署名“醋妈妈”的家长通过电子邮件,向记者道出苦恼,她“醋意”十足地感叹:孩子究竟怎么了?
“醋妈妈”的女儿在汉口一所中学读初二。孩子长大了,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女儿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同女儿说话时,孩子也越来越不耐烦。但一旦接到同学的电话,女儿的口气立马变得温和起来,有说有笑。不知何时起,“我同学说的”成了女儿的口头禅。
一次,“醋妈妈”打听到一本教辅对初二学生很实用,她给女儿买了一本,却被女儿束之高阁。几天后,女儿欢喜地从学校拿回了同样一本教辅,“我们班××说这本书蛮好。”
上个月月考时,女儿英语考砸了,“醋妈妈”安慰了一下午也不管用,无奈之下,她拨通了孩子同学的电话。一刻钟的通话后,女儿“雨过天晴”。同样的话,家长说和同学讲,分量轻重不一样。
“孩子上小学时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现在长大了,又‘迷信’起同学的话。唉,家长不好当啊!”“醋妈妈”说,前天,她在办公室抱怨这事,没想到一下子引起了共鸣。一位家长还说:“孩子的笑脸都给了同学,回家就板着脸面对家长。”想到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如今自己的十句话还抵不过同学的一句话,家长们都有点心酸。
对此,省实验中学心理高级教师耿喜玲说,这种情况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片断。人都喜欢和同龄人接触,因为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而到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对家长,他们有压力,和同学在一起他们更轻松快乐,更容易彼此依赖。因此,家长不必太忧心,在交流中应反省自己的交流方式,少说教、指责,多体谅孩子,相信孩子会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