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排(精选)

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排(精选)

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排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第一篇: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

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排

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安排

营养改善计划校长陪餐制度

为确保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 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1、学校校长陪同学生就餐制度。

2、陪餐时能听取一定比例就餐学生的意见。

3、校长随同学生一起就餐。负责对营养食品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认真评价,负责征求就餐学生的意见建议。

4、陪餐时就餐后发生头晕、呕吐、腹痛、腹泻、嗜睡等明显症状,排除自身身体原因的,应当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对当餐同类食品就餐学生进行跟踪观察。

5、陪餐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

6、管理人员应认真听取陪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陪餐制度(试行)

清水县贾川乡学区 二〇一二年五月

第二篇:营养改善计划陪餐制度01(精选)

XXX小学营养改善计划

陪餐制度

为确保学生营养计划食品安全, 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1、学校必须建立领导或教师轮流陪同学生就餐制度。

2、每天由值周(或值日)教师进行陪餐(即每天有1-2名教师陪餐),并听取一定比例就餐学生的意见。有条件的学校设置陪餐席。

3、陪餐教师应先于学生就餐,并负责对食品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认真评价,负责对食堂卫生环境、从业人员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负责征求就餐学生的意见建议,并做好陪餐记录。

4、陪餐记录由学校统一印制,内容应包括陪餐日期,食品的品种名称,食品的外观、口味、质量等的直观评价,学生反馈意见,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陪餐人签名等。陪餐记录必须由陪餐教师在本次陪餐后详细记载。

5、陪餐教师对以下情况应当立即指出,并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及时整改纠正: ①食堂卫生环境较差的; ②食堂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足的; ③食堂工作人员未穿戴工衣、工帽,女工作人员留长发、戴首饰的;④食品口味过淡或过咸的;⑤其他应当及时整改纠正以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的情况。

6、陪餐教师对以下情况应当立即制止,并敦促食堂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①食堂食品未采取防蝇措施,食用前受到蚊蝇严重污染的;②食品有发霉变质等感官问题的;③食品有明显的口味异常;④食品质量较差,学生反映突出的; ⑤其他危害学生食品安全卫生的情况。

7、陪餐教师应严格履行职责,对不认真记载陪餐记录、不及时指出整改问题的,给予批评教育;对危害学生健康的安全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不及时制止、出现明显中毒或感染症状不及时报告,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况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8、陪餐教师因故不能陪餐的,应及时向学校报告,由学校在就餐前指定其他人员陪餐,并做好相关工作。

9、陪餐费用自理,杜绝免费陪餐,不得以陪餐等理由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陪餐费用每月结算一次。

10、管理人员应认真听取陪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11、各校校长每月应至少陪餐一次,同时要加强对食堂陪餐情况的检查,定期通报检查情况。

附:XXX小学营养改善计划陪餐记录表

XXX小学 2013年11月

第三篇:营养政策--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营养政策(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一、前言

(一)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食品生产以及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热能日摄入量2328千卡,蛋白质68克,脂肪58克,已达到基本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群营养知识的不足,致使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营养不良问题。

国家统计局1992年进行的中国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表明,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检出率为10%-20%,生长迟缓检出率平均为35%,个别贫困地区高达50%以上,即全国约有2160万儿童体重不足和4200万儿童生长迟缓。另外,儿童中因铁、碘、维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的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死亡率的升高,进而将会影响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并且成为使人类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天约有15000余人死于慢性病,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膳食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需要不断增加。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项调查表明,1992年城乡人均谷类和薯类消费与198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0.9%和49.4%,而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分别增加了81.1%、200%、323%和97.4%,这种对动物性食品需求的显著增长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发展。目前,我国城乡食物消费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时期。这为调整和引导食物生产和消费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制定合理的营养政策,科学调整食物结构,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发生,而且能正确地引导我国的食物生产,促进我国居民尽快形成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1992年12月在罗马召开的全球性部长级营养会议通过了《世界营养宣言》和《世界营养行动计划》,包括中国在内的159个国家的代表作出承诺,要尽一切努力在2000年以前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要实现这一目标,尽快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特制定《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二、目标

(四)总目标。通过保障食物供给,落实适宜的干预措施,减少饥饿和食物供给 ,落实适宜的干预措施,减少饥饿的食物不足,降低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预防、控制和消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通过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五)具体目标。

1、全国人均热能日供给量2600千卡,蛋白质72克,脂肪72克。贫困地区人均热能日供给量2600千卡,蛋白质67克,脂肪51克。

2、孕妇和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1990年降低1/3。

3、提高4-6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到2000年,使母乳喂养率以省为单位达到80%。

4、5岁以下儿童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较1990年降低50%。

5、基本消除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病。

6、到2000年,全国消除碘缺乏病。

7、减缓与膳食有关的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

8、2000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目标: 农产品名称 产量(百万吨) 粮食(含大豆) 490-500 大豆 17.8 肉类 68 禽蛋类 22 奶类 8 水产品 40 油料 25 糖料 90-110 蔬菜 260 水果 62

9、加工食品在食品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0%提高到40%。

10、增加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富含微量营养素的粮食加工品和营养强化食品。

11、全民食盐加碘。

三、方针与政策

(六)将提高居民的营养水平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力、技术和物质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为实现国家目标打好基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营养改善工作,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力求实现:减少贫困和消除致贫原因;增加食物的供应量及实现消费量,特别是婴幼儿食品消费量;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增加生产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

(七)加强部门间的合作。计划、财政、农业、轻工、贸易、卫生、教育、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统计、盐业等部门要密切协作,以确保计划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八)进一步加强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以科学引导生产,因地制宜,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在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实施相应的食物生产结构调整政策,大力发展草食家禽,加快发展禽、蛋、奶、牛羊肉的生产、加工,继续提高水产养殖和淡水产品比重,积极而有计划地开发食物新资源。

(九)实行引导消费和鼓励生产相结合的政策,从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入手,促进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引导城乡居民适度消费,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膳食营养结构配套协调。

(十)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的营养改善问题。在坚持从经济开发入手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重视健康及营养问题并将之纳入扶贫计划。在营养改善行动中,应特别注重改善儿童、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及低收入人群的营养状况。

(十一)继续推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保持人口、环境与食物供给的平衡。

(十二)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等与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努力降低食源与水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十三)加强对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食品流通渠道的管理,提高食品保鲜质量,建立合理的流通体系。

(十四)加强对食物生产、食品流通、食品工业、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及研究机构和科技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强对各类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十五)加强营养科研事业的建设,特别是营养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设,重点扶持一批营养和食品工业与流通研究所,增强其开展基础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大力推广研究成果和促进技术转让。

(十六)加强信息工作,促进营养知识尤其是母乳喂养、科学育儿、膳食平衡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十七)有计划地加强非政府组织机构的参与活动。

四、策略与措施

(十八)将营养目标纳入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计划。

1、将有关营养政策列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财政部门应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2、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计划要体现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营养目标和措施。

3、各地要依据本计划并结合有关部分的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将营养目标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十九)加强有关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的法制建设。

1、认真实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2、制定《特殊营养食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

3、制定《营养标签管理方法》。

4、制定与营养和公共营养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

5、制定《婴幼儿食品管理办法》。

6、制定《儿童营养不良防治方案》。

7、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到2000年,使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接近国际标准。

(二十)增加食物生产及改善家庭食物供应。

1、农业部门在继续抓紧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质量的同时,加快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和水产品的养殖。到2000年,猪肉量占肉类总量的比重为67%,禽类和牛羊肉的比重分别为19%和12%,水产品人工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从目前的56%上升到60%以上。大力发展豆类产品的生产,并开辟其他增加蛋白质资源的途径。积极促进绿色食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及农副产品两级储备体系,重点扶持商品粮等生产基地。加强国家对粮、肉、蛋、奶、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的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保障低收入人群及遭受自然灾害地区人群的基本食物供给。

3、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使加工食品在膳食中的比重由目前的30%上升到40%左右。

4、不断改进保鲜和保藏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在加工、运输、销售和贮藏中的营养损耗。到2000年,使粮储技术及鲜肉、鲜菜等储运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扶贫政策,鼓励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扶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家庭食物生产与消费,解决食物供给。

6、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牧、渔业产品的产量,丰富家庭食物的品种,提高膳食质量,继续搞好菜篮子工程,丰富城乡农副产品市场。

7、调整酒类产品结构,实现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在适度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大力节约酿酒用粮。

(二十一)提高食品和饮用水质量,预防传染性疾病。

1、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活动,逐步扩大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到2000年,餐饮业(街头食品除外)餐具消毒合格率达到90%。

2、完善各类食品生产卫生规范的制定工作并在主要食品行业全面推行。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在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推广使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的方法。对肉类食品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的卫生管理与冷链化程度的提高要予以特别重视。到2000年,城市肉类食品冷链化程度达到80%。

3、加强对食品餐饮业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逐步建立并实行营养师(士)制度。

4、加强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检验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培训,做到合格上岗。

5、加强对街头食品和卫生合格率较低食品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大幅度降低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到2000年,使食品卫生总合格率达到88%。

6、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做好农药使用技术培训,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

7、加强化学品管理,防止或减少有毒化学品对食物的污染。

8、搞好环境卫生,进一步加快农村改水步伐,保护水源,减少城乡生活饮用水污染,降低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9、降低腹泻病死亡率,使80%的腹泻病患者能得到口服补液治疗。

(二十二)提倡母乳喂养,改善儿童营养。

1、由卫生部门编制母乳喂养、辅助食品添加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等方面的培训教材和健康教育材料,对卫生保健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他们对社会和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2、推进爱婴医院计划,在所有医院的产科和家庭接生中推行母乳喂养。

3、提倡科学的家庭化辅助食品的制作,防治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

4、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午餐。

5、食品工业部门要加强对断奶食品、儿童营养食品、强化食品及学生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这些食品的卫生监督和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自制食品的监督指导。

(二十三)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1、卫生部门要针对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2、制定微量营养素缺乏病防治规划。

3、落实全民食盐加碘措施。

4、食品工业生产和加工部门要适应广大消费者需求,发展具有优势的营养强化食品和粮食加工品。居民家庭菜园应大力提倡种植富含微量营养素的蔬菜。

5、对3岁以下儿童实施补充维生素A的干预措施,由卫生部门在试点基础上扩大实施范围。

6、加强防治儿童佝偻病。

(二十四)保护处于困难条件下的人群。

1、采取有效行动,保障遭受自然灾害人群的食物供应。

2、对老年人营养予以足够重视。供应营养丰富的膳食并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需要,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生。

3、有关部门制定帮助残疾人改善营养的计划。

(二十五)加强营养人才培训及营养教育。

1、加速培训营养人才,在办好正规的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有关营养类专业教育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发展营养学教育,逐步在农业、轻工、商业、粮食等院校开设有关营养科学课。

2、加强培训在职营养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和作出相应的规定,使营养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

3、有计划地对从事农业、商业、粮食、轻工、计划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

4、将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计划要安排一定课时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将营养工作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提高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并通过他们指导居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改善营养状况。

6、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营养宣传教育活动,推荐合理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二十六)评估、分析和监测。

1、在现有卫生防疫机构内,设立营养监测系统和营养监测与信息中心,所需人员内部 调剂解决,完善营养调查和评估制度,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2、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将营养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3、卫生部和国家统计局在做好年度监测的同时,每5年和10年分别组织一次全国中等规模的营养抽样调查和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或普查。

五、组织与领导

(二十七)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内贸易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轻工总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协同组织实施本计划。卫生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十八)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负责提供信息、建议,供有关方面实施本计划参考。

(二十九)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当地的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三十)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效果。

(三十一)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有关国际机构的合作,将国际营养大会的后续行动与我国目前正在执行的有关项目相结合,争取国际上的技术和经济援助。 http://:80 政策法规 2005年4月6日

第四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铁热木镇五村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为了加强我校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学校食堂财务收支行为,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科学有效实施,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第一条 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200天计算,每位学生每年800元)和实施范围,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实到每位应该享受的学生口中,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幸福工程。

第二条 确保专款专用。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学校食堂坚持“公益性”和“服务性”原则,严格按“成本核算,收支平衡”的要求进行管理,不得盈利。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或套取专项资金。

第三条 实行专户核算。学校在“专款收入”科目下设立“营养改善计划收入”明细科目;在“专款支出”科目下设立“营养改善计划支出”明细科目。

第四条 控制支出范围。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只能列支学生营养餐食品(含原材料)购置和加工费用。严格控制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的开支范围,实行成本核算。食堂聘用人员工资,食堂设备设施购置和炊具添置的经费,食堂使用的房屋(含维修)等固定资产所需投入,设备折旧等不计入营养餐成本。

第五条 规范支出手续。采购营养餐的原材料或物资必须实行入,出库登记管理,保管人员对采购人员交来的原材料或物资进行验收入库,填写营养入库单,分类登记台帐。出库时,保管人员须填写出库单,出,入库须经相关人员核实,并有专人和分管领导审核签字。每月清查盘点一次,如实反映盈亏情况。原材料采购必须票据齐全,报销发票时必须有采购人,供货人,食堂收货人,校长签字后才能入账。食堂的账务凭证不得随意销毁,按会计档案保管年限。

第六条 实行财务公开。学校要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食谱,数量和价格,以及享受补助学生名单等信息。食堂每学期期末应将食堂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结算,并将结果向学校师生公布,接受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的监督。严禁克扣和浪费专项经费。

第七条 实行实名登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学生转学进出,学籍异动后,当月公示,次月上报增减信息。

第八条 学校设立营养改善计划公示栏,将每日菜谱,营养改善计划品种及数量价格,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公示。要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资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中心校将不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违返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九条 建立问责机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食堂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查实出现下列情况的,必须迅速落实整改措施,从严追究当事人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原材料或物资明显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仍采用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与供货商暗中勾结,牟取非法利益的;伙食账目不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收支及原材料或物资管理存在明显漏洞的;免费营养餐食品没按要求落实到学生,管理混乱,师生反映强烈的;虚列支出,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的;虚报,冒领,克扣,挤占,挪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

铁热木镇五村小学 二0一六年三月

铁热木镇五村小学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

第五篇:营养餐改善计划

为改善我乡学生膳食营养,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各级各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实施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定点招标采购,按时配送发放,改善学生营养缺乏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学生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合作、教育牵头、学校执行的原则。

2、坚持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全面推开的原则。

3、坚持统一部署、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的原则。

4、坚持安全、营养、价廉、便捷的原则。

5、坚持广泛宣传,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和方式

在校的所有学生供应三元学生牛奶、鸡蛋、双汇王中王优级火腿肠的营养食品,由学校科学搭配食谱,每天以实物形式直接配发给学生食用。

四、补助标准

“营养餐改善计划”配发标准目前按每生每天3元,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合计每生每年600元。

五、具体操作办法

1、做好宣传,使这项惠民工程家喻户晓。

2、资金管理和使用:按照补助标准和人数每期每月与供应商进行实际结算,在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下发放,建好专账,并且与学生家长签定学生自愿享受“营养餐”协议书。各校要记录好平时学生食用“营养餐”情况。

3、确定供应方案:“营养餐”食品(学生饮用奶、面包)由教育局牵头,采购中心、监察、特价、食品监督、卫生等单位直接参与,确定品牌、价格和数量。供应商应按合同将“营养餐”食品及时配送到学校。学生饮用奶和火腿肠每周至少配送1次,学生食用鸡蛋当天送,送到的食品必须在保持期内,超过时限的,学校有权拒收。学校确定专人管理和发放“营养餐”食品。

六、领导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小学生实施“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1、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和办法,审定人数,完善管理制度,抓好日常管理等各项基础性工作。

2、专帐专管,确保学生安全使用。

3、定期组织社会监督部门负责对少年儿童“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定期开展对学校食品安全的检查,对违规操作引起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查处。

4、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落实责任,确保食品的保管、储藏、加工程序科学性强,操作性强。

5、学校负责落实好“工程”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在辖区内广泛宣传政府的这一惠民政策,及时统计上报自愿享受“营养餐”的人数,要与学生及家长签定自愿享受“营养餐”协议书,做好“营养餐”食谱的搭配制度、食品的保管分发、学生健康教育和特困学生救助等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学生食用“营养餐”各环节的安全工作,及时收集新增的垃圾,培养学生饭前洗手的良好习惯。在实施中,不能挪用、浪费资金,不准备克扣实物。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