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高家小学高丽云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想让一堂课上得成功,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再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如教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时,我准备了许多小彩旗,告诉同学们,快过“
六、一”了,你们想不想把教室装扮漂亮一些?(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课上让学生装扮教室学生非常感兴趣,把教室布置得非常好。而且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就连本班的两名从不交作业的差生,也能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因此,要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按照教学规律来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准确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一节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学生应怎样进行学习
第一、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第二,上课要认真听讲 。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第
三、要认真做好复习 。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
总之,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充满快乐、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让我们的课堂有效起来。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2010.5.30
第二篇:如何进行有效识字教学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使我们认识到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以下笔者从识字教学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即对学习充满浓厚兴趣。说到兴趣,我觉得小孩子的兴趣最好调动了。只要是游戏,没有一个不爱参加的。前一段时间,我校为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其中有一项是‚推荐好书‛,就是让学生把读过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要让其他同学喜欢上这本书,看看谁推荐的书最多,效果极好。以此类推,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搞一个‚我的识字乐园‛之类的活动,是不是也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呢?我有以下构想:
建立‚我的识字乐园‛。在墙上划分出区域,分给每个孩子,一人一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乐园‛。随时往上面添加新字,并且每添加一个新字,就让这个孩子给其他人讲一讲字的读音,组词之类,然后再讲一下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它的。识字乐园建立之后,要及时地给与孩子评价,这样不至于使得刚刚调动起来的兴趣又湮灭掉了。可以拿出整堂课的时间来讲评。比如谁认识的字多了,谁的识字方法好了,谁写得工整了等等。可以用小星星来奖励他们的劳动成果。当然讲评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仅仅是拾人牙慧罢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识字、游戏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孩子的识字兴趣。下面是我校研究识字教学各个教师的识字游戏方法:
1.捉迷藏: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找到了,读一读,表扬一番。也可让孩子去藏字,老师找字,读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么玩具,就在玩具上写上相应的字,让孩子认读。
3.做动作:边教字边做动作;教‚跳‛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等等。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
4.装表情:教学带感***彩的动词和形容词可用脸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5.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让孩子去‚钓‛,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此法可把孩子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孩子钓。成人读一个字,孩子必须钓到那个字,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几个孩子比赛看谁换钓到‚鱼‛。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
6.表演识字: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7.吃东西识字:孩子在吃东西时,往往是最高兴的,这时教他识读字,兴趣也会高些。如削菠萝时教‚菠‛、‚萝‛,切西瓜时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时教包糖纸上的那些字。
8.讲故事识字:给孩子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认一认,讲完故事后读一读,让孩子复述时再认一认。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9.踩字过河识字: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桥‛,孩子要从‚桥‛上‚过‛河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的要大大表扬。
10.教布娃娃识字:让孩子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成人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识字……此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低年级孩子的记忆特点,就是善于记忆形象直观的内容,而不善记忆抽象的东西;习惯记忆感兴趣的东西,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不易记也不乐于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不论何种方法,都要根据孩子学习情绪高低进行几分种到十几分钟的游戏学习。不要间断,要反复练习,以防止遗忘。当然,防止遗忘的最好的
方法,我认为还是阅读。学习的时候,要把文字、图画、玩具、小红花、表扬栏等综合起来运用,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避免单调。
二、明确学习目标和所学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识字的目的是为了用于阅读。那么是不是要等到我们识字的数量达到了固定的标准才能够去阅读呢?我想这大可不必,阅读和识字实际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阅读中识字,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文识字‛,这应该是一种很不错的识字方法,但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文‛,那么就太狭隘了。
有好多适合低龄儿童识字的,带拼音的童话、儿歌等,都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着去阅读。教材的编写固然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是仍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既然小孩子喜欢听故事,那么老师找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书,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孩子们听,然后,把他们带到阅览室中,告诉他们老师的故事就是从这些书上看来的。看看你们能不能自己也试着读故事呢?学过拼音之后,或许有些孩子就能够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故事书了。每次读完之后,都找两个孩子说一说自己读的故事,以及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又认识了那些新字之类。
三、选择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则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增加锻炼的机会,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在我的识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是让全班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能力大大提高,魅力尽现。 掌握好生字、新词,积累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但是有些学生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侯就开始教他们认字识字,还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和电脑、电视中认识了许多字。因此,上课时他们常会东张西望,无精打采,对老师的识字教学毫无兴趣。可是,跳过识字教学又不行,因为班级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差,已有的识字量也不多。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对‚识字‛感兴趣,使识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我就先教会学生利用拼音和笔画、部首学习生字字音字形的方法,再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这样,已有识字基础的学生就能在小组中帮助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生字,积累词语,提高识字能力,而能当‚小老师‛的他们对识字的兴趣也高多了。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识字1》时,我先让学生们学会‚日字旁‛、‚木字旁‛和‚草字头‛三个部首,再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一个生字,学会它的字音、字形,并给它组词。于是,组长们先根据组内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一个组员负责学字音,一个组员负责学字形,其余组员则负责为生字找‚朋友‛。接着,学生们便开始各负其责地合作学习生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仔细地倾听着别人的学习结果,并及时地加以提醒、纠正或补充,思维的火花在不停地碰撞着。最后,学生们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听,同学们开始汇报了!‚我们一组学习的是‘春’,我要提醒大家‘chun’中‚ch‛是翘舌音,跟我读,‘chun’。‛学字音的同学自信而清楚地汇报着,并领着全班同学一起将生字读正确。紧接着是学字形的同学站起来分析字形。最后便是其余组员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汇报组词情况:‚春天,春风,春雨……‛,积累词语。当遇到词汇量很多的情况时,学字音、字形的同学也可以一起参与汇报。这样一圈下来,全班同学就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生字都学会了,而且学得很扎实而又不枯燥。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巩固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大家的汇报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很棒!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们的词汇量更是大大增加,并常会有令我惊喜的‚好词‛出现,如,‚兴高采烈‛等。学生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一个人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我则在一旁担当起指导和提供一些成语让学生积累的任务,不再喧宾夺主了。
一学期下来,学生们都具有了很强的识字能力,在课堂外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识字教学要想依旧充满吸引力,就得改变原先的教学方法。为了再次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并充分运用他们已掌握的识字方法,我在教学中引进了具有激励作用的‚分层评价‛,让学生们根据分层要求和组内同学的实际,合作学习生字。教学第二学期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在学生们初读了课文后,我就出示了本课的全部生字,并提问道:‚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部分学生说全认识,也有学生说几个字不认识,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学生没有。于是,我便请他们把不认识的字拎出来作为‚难字‛,而那些已经认识的字就作为‚简单字‛。随后,我再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识字途径。有的说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报上看到的;有的说是电视里看到的;还有的说是外出游玩时看到的。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认识许多字,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简单字‛,我就放手不教让学生们自学,还有几个‚难字‛就请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我先让学生们一组选一个字,想想自己能用哪些好方法来记住它,并为它找‚朋友‛。然后请他们把好的方法介绍给自己的组员,看看哪组识字的方法最多。同时,我提出了分层要求:想到一种识字方法的小组,老师就给他们组插上一面蓝色小旗,想到二种识字方法的小组,老师就给他们组插上一面黄色小旗,想到三种及三种以上的小组,老师就给他们组插上一面红色小旗。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纷纷开动小脑筋来想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在复习巩固过程中,我则运用了抽读生字卡片这一传统方法。整堂课不仅新旧模式相结合,更使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拓了思维和想象,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彻底改变了以往花去整堂课的大半时间来一字一字地教,一字一字地学,学生学得无精打采,老师更是讲得口干舌燥的识字教学旧模式,为我的识字教学带来了活力;还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展示的机会,识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集体意识都显著增强,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是读写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低年级识字教学,并且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它,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会出现‚效率低缓‛的现象。
第三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2016.8.24教师业务学习培训资料】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这学年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教的的有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第四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进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规范化程度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科学,更专业化。课堂观察需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这样的听课不再盲目、随意。通过对教学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观察结果的反思分析推论,这样的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粗略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课堂诊断更准确,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更利于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或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区别)。
关注的内涵有所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执教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时执教者谈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等,使听课者对研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围绕研究问题合作设计观察量表,这样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听课,呈现听课→观课→思课的转变;课中观察时听课教师分工对多个观察点进行记录与分析;课后会议时执教者围绕目标反思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听课教师则围绕观察点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受益,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析,教研活动氛围浓了,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关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的观察核心在学生,最要紧的是观察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多元目标的达成等。
2、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作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解题(今天有的部分内容就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公主岭)
3、实施条件
一是对观察者的观察技能要求
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这是对观察者在专业技能与自身特质方面的要求。
二是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如:购置用于观察的必需的视听设备等。
4、基本步骤(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解决认识问题)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观察者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而言)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学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二是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强化互动。三是学会教学: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此外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对学校而言)
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教学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方法)
观察者要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必须明确以下10个问题。 1. 明确课堂观察,观察什么。2. 研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 3. 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4. 明确课堂观察的程序 或步骤 5有灵活有效的观察方法。6. 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7. 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的问题。8.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9.课堂观察的类型 。10.课堂观察局限性 1.明确课堂上观察什么 (观察主题)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观察的 “支架”。研究人员通常把课堂观察设计为四个度。即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和学的内容,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Ke课堂文化维度(是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
这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每个维度又由分为5个视角,共计20个视角,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如教师教学维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5个视角。 每个视角又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计68个观察点。如学生维度的达成视角由3个观察点组成。分别是:1.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标吗?2.预设目标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四个维度、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点为观察者立足“点”来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整个框架又为观察者从“面”上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观察者观察课堂。
2. 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课堂约有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记录表。这里重点说课堂观察记录表。(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点击下载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3. 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这个合作体由观察者被观察者组成,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的意义在于: (1)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
(2)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专业化。合作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对课堂观察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个成员都默认组织归属,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规范而有序的进行课堂观察活动,避免了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从而使课堂观察更加专业。 (3)、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有动力,更加持续。 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持久战”,不要期望一两次观察就能实现各自的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才能获得双赢。
4、明确课堂观察的步骤
课堂观察的主要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
一、被观察者说课。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 (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重难点。(3)说学情。(4)说教法、说学法。(5)说教学设计即教学流程。
第二、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解答。 第
三、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第四是准备观察工具等相关事宜。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前一天举行。 (2)、课中观察。指进入课堂,依照课前计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观察现场后,依据所分任务,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准确地记录信息及思考。所采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课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活动的主体部分。
(3)课后会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教学反思)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
第一 被观察者进行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 (2)主要的教学行为都有效吗?
(3)教学中生成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报告观察结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依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
第三 形成几点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即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第四结果呈现形式:口述、文本(形成观察报告)。
5、课堂观察的类型(方法)有哪些?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最常见的观察方法是目视法。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本身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和对他人的观察。例如:观察老师风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亮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与“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情感升华;课堂组织的能力。 (3)根据观察者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 (4)根据观察对象的选择,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5)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
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1)它只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 (2)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3)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作保障,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进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规范化程度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科学,更专业化。课堂观察需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这样的听课不再盲目、随意。通过对教学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观察结果的反思分析推论,这样的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粗略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课堂诊断更准确,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更利于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或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区别)。
关注的内涵有所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执教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时执教者谈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等,使听课者对研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围绕研究问题合作设计观察量表,这样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听课,呈现听课→观课→思课的转变;课中观察时听课教师分工对多个观察点进行记录与分析;课后会议时执教者围绕目标反思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听课教师则围绕观察点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受益,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析,教研活动氛围浓了,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关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的观察核心在学生,最要紧的是观察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多元目标的达成等。
2、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作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解题(今天有的部分内容就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公主岭)
3、实施条件
一是对观察者的观察技能要求
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这是对观察者在专业技能与自身特质方面的要求。
二是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如:购置用于观察的必需的视听设备等。
4、基本步骤(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解决认识问题)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观察者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而言)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学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二是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强化互动。三是学会教学: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此外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对学校而言)
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教学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方法)
观察者要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必须明确以下10个问题。 1. 明确课堂观察,观察什么。 2. 研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 3. 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4. 明确课堂观察的程序 或步骤 5有灵活有效的观察方法。6. 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7. 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的问题。8.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9.课堂观察的类型 。10.课堂观察局限性 1.明确课堂上观察什么 (观察主题)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观察的 “支架”。研究人员通常把课堂观察设计为四个度。即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和学的内容,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Ke课堂文化维度(是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
这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每个维度又由分为5个视角,共计20个视角,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如教师教学维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5个视角。 每个视角又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计68个观察点。如学生维度的达成视角由3个观察点组成。分别是:1.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标吗?2.预设目标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四个维度、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点为观察者立足“点”来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整个框架又为观察者从“面”上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观察者观察课堂。
2. 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课堂约有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记录表。这里重点说课堂观察记录表。(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点击下载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3. 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这个合作体由观察者被观察者组成,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的意义在于: (1)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
(2)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专业化。合作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对课堂观察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个成员都默认组织归属,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规范而有序的进行课堂观察活动,避免了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从而使课堂观察更加专业。 (3)、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有动力,更加持续。 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持久战”,不要期望一两次观察就能实现各自的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才能获得双赢。
4、明确课堂观察的步骤
课堂观察的主要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
一、被观察者说课。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 (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重难点。(3)说学情。(4)说教法、说学法。(5)说教学设计即教学流程。
第二、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解答。 第
三、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第四是准备观察工具等相关事宜。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前一天举行。 (2)、课中观察。指进入课堂,依照课前计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观察现场后,依据所分任务,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准确地记录信息及思考。所采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课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活动的主体部分。
(3)课后会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教学反思)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
第一 被观察者进行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 (2)主要的教学行为都有效吗?
(3)教学中生成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报告观察结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依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
第三 形成几点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即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第四结果呈现形式:口述、文本(形成观察报告)。
5、课堂观察的类型(方法)有哪些?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最常见的观察方法是目视法。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本身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和对他人的观察。例如:观察老师风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亮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与“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情感升华;课堂组织的能力。
(3)根据观察者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 (4)根据观察对象的选择,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5)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
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1)它只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 (2)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3)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作保障,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
第五篇:如何进行有效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
1002 更新时间:2010-1-1 22:22:24
广东教育杂志社 蒋小青
【摘 要】从最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的成绩和对具有代表性的学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依然相对薄弱。本文分析了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25分,2002年抽样中的平均分是13.3分,得分率50%略多一点,几年来都是如此。其实,高考的书面表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大约100个单词的书面材料”。若改用汉语表达,大概与小学
三、四年级的水平相当。既然要求不高,但得分率为何如此之低呢?
2.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针对“哑巴”英语,听说能力受到了关注,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重视,相比之下,人们对写的教学意义就显得估计不足(杭宝桐2000)。首先,大部分教师没有写作教学计划。写作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或只作零星的写作训练,没有系统性。其次,训练次数严重不够,检查措施一点不力。根据对川西中学2003届化学班和生物班两个班的高三学生的调查发现,在高一时有的老师布置过一两次,有的老师一次也没布置写;在高二时,有的老师布置
五、六次,有的布置十多次,但几乎都没有检查或批改,实际上大部分学生一次也没有写。最后,是训练的方式方法不当,忽略了写作教学的规律,特别是绝大部分老师过早地把写作题与高考“挂钩”,对行文限制过死,不便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由此观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加强和改革势在必行。
3. 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对策
3.1教师要提高对英语写作教学的认识
新课标指出: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们“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英国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也认为: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技能本身,而且还可以巩固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又因为写作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所以对那些语言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写作更加适合。再说,写作时多用单独学习方式,这正好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因为“进入青春期后,高中学生性格变得更为闭锁”“独立自主的需要在高中生的需要中居重要地位”使得高中学生倾向于更喜欢单独思考的学习方式(黄冰、蔡寒松2001)。
3.2学校要加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管理
可以说每所学校的教务处都规定了语文教师每学期布置和批改学生作文的次数,但规定高中英语教师要布置和批改英语作文次数的学校,可能会寥寥无几了。事实上,相比之下,规定写英语作文更为重要。因为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学生通过“说”的输出量与汉语相比,英语就少得相当可怜。一周大约5节英语课,不到4小时,而这4小时中,除了被老师所独霸时间外,学生说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因此,通过写来增加输出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对英语教师应当布置和必须批改的次数与质量作出硬性规定并做好督促检查就显得非常必要。
3.3有关部门和老师要设法营造英语写作环境
学校、教研组可以考虑办一个校级的英语报纸或刊物,专登学生英语日记、作文或作品。同时,设立校内英语新闻广播,播放学生采写的英语新闻。还可利用中西方节日开展英语征文竞赛、书信竞赛。如,教师节可以来一次“A letter to Mr/Miss…”或“A Story about Mr/Miss…and me”的征文;母亲节可以来一次“A Letter to Mother”等。这样既可使学生“在用中学”到英语,又可使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和受到情感的教育。
3.4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有益的尝试,觉得以下几点具体做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请同行赐教。
3.4.1要有专门的写作教学计划。根据大纲或课标对各年级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习俗和社会交际的实际需要,写出本学年或本学期的写作教学计划,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具体措施、每周安排(体裁、可能的内容或主题、批改方式)等。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作适当的修改或调整。
3.4.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写作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学会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再到复合句;先写正确句子、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去写有中心的文章;由不限定时间到限定时间,由限定时间长到限定时间短,由限定字数少到多;先采取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再到引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最后才到自由写作(free writing),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4.3把写同听说读结合起来训练。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以说为重点的对话课之后,可要求学生将对话改成短文。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可事先讨论,然后再写。在听一段故事或对话之后,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其大意说出来然后写出来。阅读课后,在学生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成约100词的短文或摘要,也可根据故事情节续写,还可布置一篇类似的作文。如,学了“Karl Marx”之后,布置写“邓小平”。
3.4.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精彩文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英语文章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平时多读多背那些有典型文体特征的好文章或段落,如,My friend Paul will never forget his first chemistry teacher. He was a little man with thick glasses, but he had a strange way of making his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And his lessons are not easily forgotten. (SEB1L6)背熟后对写人的特征就很有帮助。还要多背一些优美句子、谚语、俗语等,写起文章来也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 Great hopes make great men. (伟大的抱负造就伟大的人物。)等。
3.4.5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英语写作的习惯。依据课标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用英语写给亲人、朋友、老师写信;用英语写日记;若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可要求用英语写假条,写留言短,用书面英语与老师谈心或反映情况,或给老师写每周情况报告或总结。老师要适时表扬经常用英语的同学,如,给每月写20篇或每期100篇日记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
3.4.6注意把基本训练与开放作文相结合。要进一步抓好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和there be句型的结构扩大化训练;要进行象I like English. For one thing…and for another…之类的开放性写话练习;最好不要过早过多地按高考题型来给学生练习,因为为了便于阅卷评分,高考作文对材料限制过死,没有多大想象发挥的空间,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思想,要根据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需要,布置一些开放性作文,使他们有写作的愿望,做到有感而发,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的作业。如,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d teacher?/ Is it right for Bush to start the war on Iraq? Why or why not? 3.4.7批改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最为重要。如果要天天练笔,周周作文,要做到篇篇改,句句改,老师显然是做不到的。这可采取同学互相改,或采取过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来自己改。当然老师也不能不改,可抽组抽人改,但一定得保证一周或两周内,每个学生必定轮一次。关于语法、词汇方面的错误和篇章结构、逻辑衔接方面的错误,改多改少要因人而异。差生只能选改,不可全改,否则会使他们失去自信,优生一定要全面改。不但要评论写作技巧,还要尊重学生观点,关注学生情感。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与学生书面沟通,特别是加上热情而又真诚的话语。如,对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可写上Writing in English is difficult, but you work so hard. I’m sure you will make progress before long. 对基础差但书法好的同学可写上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Keep on trying, and you’ll make progress. 对那些已经有进步的同学可写上I’m very glad to know that you’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或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对那些写得好的同学可写上You article reads quite well. I really enjoy reading it.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
4. 结束语
在世界上,与外语阅读、口语教学理论研究相比,外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历史比较短,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左焕琪2001)。有中国特色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就更少了。让我们携手从当前中国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和社会需要,大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或地方特色的英语写作教学原则、模式、内容和批改方式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左焕琪. 外语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修订本)[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教育部. 全日中学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M]. 2000. [6]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ctober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