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第一篇:俄罗斯的大国战略俄罗斯潜在大国分析摘要:近年来, 俄罗斯发展势头强劲, 引起举世热议,不少国际问题专家断言“俄罗斯正在崛起为世界强国”。在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俄罗斯具有。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

第一篇:俄罗斯的大国战略

俄罗斯潜在大国分析

摘要:近年来, 俄罗斯发展势头强劲, 引起举世热议,不少国际问题专家断言“俄罗斯正在崛起为世界强国”。在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俄罗斯具有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前景。

关键词:俄罗斯潜在大国

引言

俄罗斯联邦简称为俄罗斯,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大国,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虽然苏联解体后,其综合国力有所削弱,但俄罗斯现在仍然保留着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更具备重新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巨大潜力。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俄罗斯成为潜在大国的有利条件。

俄罗斯成为潜在大国的条件

政治条件:

一、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疆域,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俄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雄踞世界第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国土规模愈大,它所拥有的资源的品种和数量就会越多,它可选择的资源匹配和利用方式就越多,它能获得的整体效益就越大,因而它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越强。

二、俄罗斯东西相距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东接亚太,西连中东欧,将欧盟、北美和东亚三大板块连在一起,成为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向西,俄罗斯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那里,可以吸引到大量投资,从而能够大大缩短俄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向东,东亚地区作为成功实现经济腾飞的样板,可向俄提供经济转轨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而且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富有朝气的区域,其巨大的市场、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正好与俄罗斯形成互补。俄专家称,辽阔的土地和纵深的地缘优势是俄罗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

经济条件:

一、俄罗斯经济基础雄厚,部门齐全,潜力巨大。俄罗斯2010年按汇率计算,GDP总量为14769亿美元,人均GDP10521美元。尽管俄罗斯经济规模仅仅位居世界第九,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可以作为对西方国家、独联体国家施加影响的有力武器;尽管俄罗斯的国际贸易规模远小于中国,但实际收益率远大于中国。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加上巨大的资源优势,随着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二、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军事条件:

一、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其军事工业规模庞大、生产能力强,是除美国外唯一能自行研制和生产各种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国家。军事力量是目前俄罗斯大国实力中最明显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自苏联解体来就一直再走下坡路,但是不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如何下降,他仍然是今天唯一一个可以摧毁美国的国家。按照简氏防务的说法,俄罗斯的战术核弹头到多于美国,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将核武器赋予更多的将进攻方式,这足以弥补在战略核弹头上的劣势,但总体来说,俄罗斯的军力还是稳居世界第二。

二、是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基础和素质较高、装备精良的军队。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军事工业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是当今世界惟一能与美抗衡的国家。俄近年来武器出口位列世界第二,军品出口成为俄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资源条件:

一、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今年发表了题为《俄罗斯:复兴之路》的报告,称俄是世界资源大国,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评估中,俄的资源实力排名第一。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的13%,煤炭储量占世界的23%。森林覆盖面积8. 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 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发电量为1310亿千瓦/小时。核电占俄电力的10%。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俄罗斯重振经济的坚实后盾。

二、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水能资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分铁 矿石。 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达5.03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如铁、铜、镍、 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银等。西伯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远东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总量为 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是俄罗斯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俄罗斯在当今国际环境中的经济安全和独立,同时也是俄罗斯与欧美等强国进行较量的重要依靠。

科学技术条件:20世纪,苏联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占全球1/3。目前,每1万人中有37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一比例与美国平分秋色。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使得俄在科学理论和实践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俄专家估计,只要科技政策得力,到2010年,俄科技产品出口将增加到804亿美元,2015可达到1440亿到1800亿美元。俄罗斯在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等方面位居世界一流。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物工程、基础科学研究、自动化技术化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等国,许多方面甚至强于欧盟。俄罗斯总体科技实力世界第二。20世纪,苏联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占全球1/3。目前,俄罗斯的科学家数量占全世界的12%,每1万人中有37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一比例与美国平分秋色。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使得俄在科学理论和实践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体制条件:国际专家认为,俄罗斯初步建立了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构筑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体制,不仅为俄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综合性基础,也使俄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消除了体制障碍。以普京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吸取了叶利钦时代的深刻教训,将民主自由价值观和俄罗斯传统的国家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嫁接,实行强总统、小政府和弱议会的强人治国模式,基本符合俄国情民意。

民族气节:历史上,俄罗斯曾历经磨难,先后遭受蒙古、法国、德国等国的入侵和占领,但最后都能绝处逢生,重新崛起。俄民族有很强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国际政治学大师汉斯·摩根索曾指出,即使俄发生彻底的变革,也不能影响俄民族性格中的“基本力量和坚韧性”。

国际条件: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在前苏联加盟国家地区,东欧地区,俄罗斯的强大影响力依然存在。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以大国姿态高调参与国际事务,外交运筹更加独立自主;大声谴责霸权主

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强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造;在反导、军控、核不扩散等重大安全问题上与美欧针锋相对,在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与日本领土争端等热点问题上与美欧争吵不休;战略轰炸机恢复全球飞行,战略核潜艇恢复各大洋巡航,航母编队重新驶入大洋。力图守住中东欧战略缓冲带;大力打造“能源超级大国”,以能源为武器强化地缘战略地位;坚持“主权民主”和“可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强硬回应西方对俄“民主、人权倒退”的指责。可以说,在大国关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俄罗斯因素的存在及其重大影响。此外,俄罗斯是“使命感”和大国意识极强、对国际地位看得极重、外交运筹经验丰富的世界大国。随着近年来俄罗斯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俄罗斯影响大国关系的能力日益增强。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这种战略机遇只有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具备,如果将之充分利用,俄成为世界强国只是时间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俄罗斯各项改革和建设的进行,凭借俄罗斯深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俄罗斯重新成为世界顶级大国将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世界地理》杨青山,丁四保 主编

(2)[俄]谢·科尔图诺夫.俄罗斯值得谋求大国地位吗[M].俄罗斯新闻社,2006

(3)姚雨杉.俄财长称10 年赶超美国[N].环球时报,2006

(4)赵华胜 .俄罗斯走向“地区化”[J] 国际展望 1993.

衡阳师范学院

《世界地理》论文

题目:俄罗斯潜在大国分析所在系: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08160128 姓名:谭芳

2011年6月6日

第二篇:大国崛起之俄罗斯感言

在观看《大国崛起》的记录片之后,俄罗斯的崛起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大国在历史上教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均具有一定高度与强度,并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而我认为在这些主导因素中,文化与教育尤为重要。从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俄罗斯之所以要攻打土耳其国家,就是希望扫除与西欧国家先进文化接轨的障碍。

就在此次战役中,俄罗斯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然而事与愿违,不得不在兵力极少的土耳其国家面前俯首称臣。虽然战败,但是俄罗斯善于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改善国策,尤其对教育领域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六年后,俄罗斯再次挥师攻打该国,很快就把这个国家占领,达到了其直接与西方交流目的。勾践卧薪尝胆尚需十年,然而俄罗斯只用了六年便可转败为胜,其中的缘由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在大国崛起中发挥了重大的意义。

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俄罗斯崛起的历程,俄国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的话:“俄国的历史纪实一部不同于西欧国家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同于东方国家的历史。它是一部在东西方之间探寻,徘徊以及东西文化在俄国斗争融合的历史。”给了我们指出了一条思想可以溯回的路。

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有长足发展但与西方相比差距仍然极大,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的状态。

而中国此时也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渐沦为殖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自享天朝上国的美梦,夜郎自大,而忘忽世界其他国家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然而在经历了第一二次工业大革命之后,西方许多国家却逐渐崛起 。

从地理因素方面看,俄国虽然为内陆国家,但却身处欧洲中部,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带上,这为西欧先进文明的传入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上弗拉基米尔大公、彼得一世以及后继者一直在为“出海口而战”,最终使俄国成为濒海的国家,使俄国有了眺望西方的窗口,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传播。

从西方文化的借鉴和传播者方面分析,俄国统治阶级和革命者在内心深处都存有对西方文化的原始认同感。俄国的统治阶级的很多人从小就接受过西方文明的熏陶,在心理上大都依属西方文化,当俄罗斯国家出现危机或他们个人的统治出现危机时,他们便自然地到西方文化中去寻找出路。弗拉基米尔大公引进基督教,在精神上统一俄罗斯;彼得一世学习西方,推行改革;叶卡特琳娜二世接受启蒙思想,倡导开明专制;亚历山大一世标榜民主,自称为“自由主义者”,都是巧妙地把西方思想、文化变成适应俄国专制统治的理论工具。但也在客观上,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俄国的传播。俄罗斯的先进知识分子多接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很多人又都曾长期旅居欧洲,亲身体验了西方文明和民主的气氛,他们怀着对专制制度的无比憎恨,对自由生活的极度渴望,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作为启迪民智和反对专制制度及农奴制的有力武器。他们是俄罗斯新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俄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

从俄罗斯文化形成的特点和结构方面看,俄罗斯文化易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俄罗斯文化本身是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是东、西方文化的汇合体,结构多元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而西方文化又曾经是俄罗斯文化的母体之一,因此后者自然对前者拥有内在的亲合力。西方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实际上也是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两种文化形态的冲突及融合过程。俄国的先进分子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从事另一项伟大的历史性事业,即改造旧文化,建构新文化。

在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先进文化对俄罗斯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文化是俄国现代化发展的制动器和催化剂。因为传统文化在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时便表现出一种巨大的惰力,人们的思想要想从已成定势的旧体制中挣脱出来,即需要来自主体内部的自省自识,更需要来自外界客观的冲击和震荡,西方先进文化在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正是这一作用。

列宁指出:“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过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欧洲经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

我们中国虽然没有抓住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但是在新时代深受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民族在依旧中庸的观念慢慢吸融西学,在时代提出新的挑战时,积极应对,也开始走教育强国的道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崛起已启程。

第三篇: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开发远东战略的

联动趋势

周延丽、史春阳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关系逐级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不断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毗邻地区的经贸合作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中国振兴东北战略和俄罗斯开发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战略的同步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俄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联动是新时期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趋势,其主题是携手共进。

一 中俄毗邻地区经贸合作强化的背景

(一)中俄关系不断深化

近年来,中俄边界的最后勘定、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两国贸易额的快速攀升、大 规模的投资活动启动、包括石油在内的一系列大项目的落实及互办国家年等活动的相继展开标志着中俄关系的不断深化。首先是中俄国界全线划定成为中俄关系史上最为重大、最具积极意义的关键事件,它解决了有可能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为两国提供了安全保障。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加巩固更为成熟的新阶段。

2004年10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年)》。这实际上是发展两国关系的中期合作规划,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中俄各领域和部门间合作的内容。2004年中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2005年为291亿美元。200亿美元相对于两国对外贸易总额都不是很大的数字,但却曾经是一个很高的心理预期。除2002年增长13%外,2000~2005年中俄贸易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还将保持,双方提出的共同目标,即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有望实现。中俄大规模相互投资合作开始进入启动阶段。2004年9月中俄总理第9次会晤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俄经济合作的6项任务,并计划在未来15年,即到2020年前,中国将向俄罗斯累计投资120亿美元。从2004年首次举行中俄远东投资促进会议开始,每年都举办中俄有关投资的专题会议,先后启动了像“波罗的海明珠”综合社区项目和“华铭园”中国贸易中心这样标志性的投资项目。石油管线、天然气管道、输电与核能等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大项目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中俄经济合作进入更务实的阶段。2006年和2007年互办中俄国家年活动从更广阔的层面上促进了中俄关系的发展。2006年3月中俄两国元首出席了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由此开启了互办国家年的一系列活动。同时,中俄双方签署了22个合作文件,涉及政治、外交、能源、金融等领域。促进两国地方及毗邻地区的合作是深化中俄合作的重点之一。

(二)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提升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的地位和作用。东北亚是世界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心之一,作为欧亚大国的俄罗斯在无望加入欧盟的时候选择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明智而现实的决定。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以其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优势成为俄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最佳选项。中俄同为东北亚主要成员国,积极推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 进程是双方的共同诉求,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经济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俄罗斯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就是搭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列车,并行驶入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中俄毗邻地区自然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优先地带,引起各界广泛重视。

2.国内各地区协调发展是加强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国家相继推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及“中部崛起”等大型发展战略,表明今后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虽然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在两 国中属于相对落后地区,但是,彼此利用比较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从成本收益角度来说是双赢的。基于此,中国已经开始着手编制东北振兴总体规划,研究提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的整体定位。在对外开放方面,东北地区加强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势在必行的选择。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俄罗斯的繁荣有赖于远东西伯利亚,远东西伯利亚的繁荣有赖于同中国的合作这样的观点。同样的道理,中国的振兴寄希望于东北,东北的振兴寄希望于同俄罗斯的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观点强烈地表现在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并得到了中俄双方人士的普遍认同。东北东部铁路和哈大客运专线的建设以及辽宁“五点一线”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将在能源、交通、物流及旅游等多方面使东北形成合力,极大地提升整个东北对俄经贸合作的能力。

3.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俄罗斯单纯依赖能源原材料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优化中俄商品贸易结构。目前,俄罗斯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是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主要以石油为外交杠杆,中俄贸易的重头戏也是石油等能源原材料贸易。虽然石油等能源原材料是俄罗斯手中的王牌,但俄罗斯并不想长期维持资源型经济结构模式,充当周边国家的原料供应国。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由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型经济转变,而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将有助于这一转变进程。其根据是: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在能源设备制造、高科技、信息技术、金融、交通、核能、航天领域、汽车制造、黑色和有色金属制造、森林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它们与投资合作、科技合作紧密结合。在多领域的合作中,能源合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比重将会相应缩小。这不仅对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有积极作用,而且对转变俄经济增长方式有促进作用。

4.地方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问俄西伯利亚地区时表示,加强地方合作是两国元首会谈的重要议题之一。双方一致认为,地方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方合作,有利于巩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丰富互利合作的内容、拓展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从地缘上说注定是中俄经贸全面合作的试验场,是两国边境互市贸易区的扩大版,是中俄自由贸易区的缩小版,换句话说,是向中俄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渡,是两国向自由贸易区模式发展的探索过程。

5.文化交流与渗透将增加民间的理解和信 任。随着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的展开,两国毗邻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交织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通过经常性的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两国人民对对方文化和艺术的欣赏和景仰,从而进一步促进民间的理解和互信。

(三)中俄振兴战略的同步实施

2003年,中国正式提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2年俄罗斯政府重新修订和实施了《1996~2005年和至2010年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在此基础上,2005年又制定了《政府和实业界建立伙伴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西伯利亚发展战略》。俄罗斯开发远东西伯利亚的战略与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具有紧密的互动合作关系,是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的支撑和平台。2004年和2005年中俄总理两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都强调,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鼓励俄企业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36)和东北三省有关文件,都把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列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特别是“走出去”的重要地区,都把能源、木材加工业、科学技术等领域作为主要合作领域,而俄远东各州和边疆区都把对华经贸合作列为优先发展方向。新的西伯利亚发展战略从经济和政治发生的实际变化出发,抛弃幻想,致力于与亚太地区国家首先是中国的一体化关系,把中国视为绝对的战略伙伴,把相互投资合作视为符合双方利益的事情。在俄罗斯开发远东和中国振兴东北战略同步实施的条件下,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互动合作进入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为进一步密切各领域的相互投资合作和促进贸易的发展,目前中俄两国正在共同制定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合作规划。2006年3月22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再一次强调了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开发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战略的互动合作。

二 携手共进的主题在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中日益鲜明

(一)“携手共进需求”日益强烈

携手共进是中国“俄罗斯年”的主题。从这个主题所蕴涵的意义看,它也完全适合用来做中俄毗邻区域经济合作的主题。

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合作。从政府到企业,从规划到项目,每个层面、每个环节都要合作联动,都需要双方共同扫除合作的障碍,这关系到双方的共同利益。毗邻地区的协调联动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态势,单边的经济发展和利益获取是事倍功半,而双边联动则将是事半功倍。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中俄学者共同研究。2005年中俄两个学术和智囊机构共同参与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委托课题《2006~2010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规划》的起草制定工作,为中俄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区域经济合作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双边进出口总额、相互投资额,而应该是综合目标,如相邻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程度、文明程度及社会环境的安定祥和等。相邻区域的和谐则是两国长期可持续合作的基础。

中俄经贸发端于边贸,以边境口岸为基点的相邻地区的贸易活动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雏形。十多年来,两国边贸形式上从单一的易货贸易扩大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并逐步建立起跨境生产加工基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从地域上延展至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毗邻地区合作范围的扩大和领域的扩展必然对两国经济联动产生巨大的内在需求。

(二)构建联动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所形成的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本上是以市场经济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并据此提出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六种形式,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排他性、广泛性、竞争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在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有相应的经济合作规则和政策,形成不同程度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贸易扩大效应。目前,中俄两国各推出一个地区与对方进行经济合作,未来目标是实现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但是,从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难以寻求现成可循的原则和规范。中俄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对中俄两国来说都是新的时空条件下的全新模式。

中俄是世界经济体系中互为邻邦的大国,同属经济转型国家,存在巨大的经济互补性,这是中俄毗邻地区的特点。在具有这样特点的地区 建立何种经济合作模式和机制需要深层次探讨,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并以此确定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水平和发展方向。从提高地区竞争力和目前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的实际情况来考量,适宜建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模式,需要构建联动机制来满足“携手共进需求”,中俄双方急需构建中俄联动机制。在两国同步运营的相邻地区出现跨国共营的形式需要共同管理、规划,与双边高速增长的贸易和投资密切相关的司法、税收、银行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则需要一致和协商,跨境的自然资源如河流、森林、生物、动物等需要共同治理和保护。毗邻地区在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及科技等多领域展开的全面合作都迫切需要中俄双方能够共同规划,协同推进。

目前,中俄边境已经开通的陆运和水运口岸共22个,经国务院和当地政府批准设立的中俄互市贸易区共有12个。其中带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和黑河中俄互市贸易区已经启动。

如何构建中俄互市贸易区的联动机制不仅关系到中俄互市贸易区的有效运作,而且将对未来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示范影响。

(三)地方政府对毗邻地区经济合作意愿上升

近年来,在促进地区发展方面俄罗斯的政策思路有较大调整。地方政府在获得更多的自 主权的同时,也获得了发挥创新能力的动力,他们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优势和特点积极自主地发展经济。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政府主要官员对华经贸合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再提“中国威胁论”,而是纷纷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同中国毗邻地区经济合作的力度。

20世纪90年代中国率先在中俄边境对应口岸城市建立起了边境互市贸易区,这一举动起初是不被俄方理解的,也没有得到俄方积极的互动。自2000年以来,俄滨海边疆区政府对此积极性增强并高度重视,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东宁—波尔塔夫卡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中俄边境经贸综合体相继开通,出现了一种在两国边境地区对应建立跨境共营区域和同步运营的新型边境经贸合作形式,它不同于以往的互市贸易区,而是集商品展示、商品交易、经贸洽谈、保税储存、生产加工、信息交流、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合作区,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总之,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的联动趋势是中俄两个经济转轨国家经济市场化的必然选择,既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又符合经济学资源配置的理论,还可以降低跨国经济合作的交易成本。为进一步密切各领域的相互投资合作和促进贸易的发展,目前中俄两国正在共同制定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合作规划。很显然,这两个地区从地域上联合为一个整体被列入两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说明两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加强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使这两个地区从经济、贸易、文化、社会等多层面上逐渐弥合为一个整体,需要中俄双方特别是毗邻地区的合作伙伴构建以了解信任、理解互助、依赖融合、携手共进为基础的联动机制来逐步推进。

中俄毗邻地区的合作是囊括商品贸易、大项目及投资的全面合作,这一区域是未来提升中俄整体合作水平的中坚力量,是促进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的先行者。在这一区域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是双方共同的目标。

(责任编辑:高晓慧)

(作者分别为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

[本文为2006年辽宁省教育厅A类课题(编号05W169)的阶段性成果。]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第12期

第四篇: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中俄合作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中俄合作 2014-05-25 石油观察

文|刘乾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

2014年1月23日,俄罗斯能源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规定)》(以下简称《2035战略》)。该文件分为“对2030年前能源战略的修改”、“2035年前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对外能源政策的战略任务”等几个主要部分,对《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以下简称《2030战略》)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俄罗斯能源战略主要内容进行修改的建

1 议,确定了未来20年俄罗斯能源工业发展和对外能源政策的战略目标。

一、俄罗斯修改能源战略的背景

《2030战略》是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继续发展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采量爆发性增长之前研究制定的。5年以来,国际经济和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2013年,俄罗斯政府指出,国家的能源战略经过5年就需要调整,因此将修改《2030战略》,并将其期限顺延到2035年。

俄罗斯能源部公布的《2035战略》指出,由于一些能源进口大国转向能源自给,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对于能源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生产规模和数量的增长,而是质量上的提高和现代化。

1. 外部环境

过去5年,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以及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地位的变化是俄罗斯修改能源战略的外部因素。《2035战略》指出,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正在致力于通过提高能效、发展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自给,同时扩大能源进口渠道,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能源出口国正致力于扩大出口规模并进入新市场,这导致俄罗斯所受到的外部风险显著增加。

在2009年以来的“页岩气革命”驱动下,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美国已经连续几年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

2 国,并逐步降低了天然气进口量。在这种情况下,原本面向美国市场的中东LNG开始流向欧洲和亚太市场,俄罗斯也因此关闭了针对美国市场的什托克曼项目。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到2035年实现能源自给。

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仍保持积极增长的势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加剧了日本对进口能源的需求。但是,俄罗斯目前对亚太地区的油气供应仍处于较低水平:石油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量的20%;天然气则只有萨哈林2号一个LNG项目,每年出口量为1000万吨。

全球经济危机和债务问题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及其对能源的需求。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出口市场,但目前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仍未恢复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水平。在俄乌2009年出现天然气争端后,欧洲国家积极寻求中东和里海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来源,俄罗斯在欧洲的天然气市场份额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

因“页岩气革命”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以及LNG对传统天然气储存和运输瓶颈的突破,使得全球天然气市场正在从几个区域性市场向统一的全球化市场转变,天然气的定价机制和贸易规则也在发生变化。对数十年来习惯于按照“照付不议”原则签署长期合约的俄罗斯来说,在定价方式和商业模式上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2009年以来,俄罗斯已经多次降低了供应欧洲客户的天然气价格并放宽了“照付不议”条件。

3 《2030战略》曾指出,俄罗斯不仅将保持世界能源市场上最大供应者的地位,其供应范围也将发生变化。这表明俄罗斯不仅希望保持对传统市场的影响力,还将进入新的市场。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对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出口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显著增加,这既包括传统的西方(欧洲)市场的疲软,也包括新兴的东方(亚太)市场上俄罗斯地位的缺失。

从长期看,由于新的大型供应者的出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非等),以及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增加,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抢占传统和新兴能源市场的份额将成为俄罗斯面临的最重要的长期挑战。

2. 内部因素

俄罗斯经济和能源工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是俄罗斯能源战略实施调整的内部条件。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趋于停滞。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9%;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俄罗斯经济下滑7.9%。2010-2012年,俄罗斯经济短暂回稳,经济增长率分别是4.3%、4.3%和3.4%,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下降较多,仅为1.3%。

《2035战略》指出,考虑到上述经济增长变缓的趋势,根据俄罗斯联邦2030年前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在基本的创新情景中确定的2013-2035年间俄罗斯经济年增长率为3.8%,在保守的风险情景中采用的增长率预测数字仅为2.8%。

4 在过去5年里,尽管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的能源项目(包括建成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北流天然气管道,万科尔油气田和亚马尔凝析气田投产,以及萨哈林2号项目LNG投产等),但俄罗斯能源行业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即设备损耗高、能效低、投资效率低、易受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等问题不仅未得到改善,反而显得更加突出。

同时,在提高采收率和石油深加工率方面没有取得进展,在提高伴生气利用率和实施东部天然气计划方面也未能达到既定目标。2009-2012年,从能源在俄罗斯出口、联邦预算收入和投资中所占的份额来判断,俄罗斯经济对能源行业的依赖程度还在进一步增加,2009-2012年,能源出口额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联邦预算收入的50%和投资的40%,均比经济危机前有所提高。

因此,俄罗斯面临提高能效、发展节能和创新技术、降低经济对能源行业的依赖程度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实现俄罗斯能源行业的现代化,改善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磨损程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例如轻质油品、气体燃料、油气化工产品)的生产等。总之,这些涉及提高俄罗斯能源行业发展质量的任务,都需要在新版的能源战略中得到体现。

二、能源战略修改的主要内容

与《2030战略》相比,《2035战略》延续了原有的大部分内容,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1. 文本结构变化

5 《2035战略》在“俄罗斯能源需求前景”一章中,增加了“对俄罗斯能源的挑战”一节;增加了新的一章“第4章俄罗斯能源2035年前的目标愿景”,该章包括以下几节:“2035年前能源战略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战略方向”、“实现能源战略的原则、机制和阶段”;

在“国家能源政策”一章中增加了“能源领域税收和关税政策”、“能源领域的生态政策”两节,“能源领域的社会政策”一节被扩充为“能源领域的社会政策和人力资本开发”;在“燃料动力综合体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章中增加了“碳氢原料深加工(油气化学产品)”一节;在“预期成果和实施本战略的体系”一章中增加了“实现战略的主要风险”一节。

2. 对经济和能源状况的评估

《2030战略》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但《2035战略》认为,全球经济危机不仅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暂时下降,而且随着长期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约束的加强,俄罗斯中期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因此,新的能源战略大幅调低了俄罗斯经济增长和国内能源需求的水平。对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市场的预测,《2035战略》的观点比《2030战略》相对谨慎和保守。

《2035战略》在充分盘点后经济危机时期内世界能源市场发生的变化的基础上,降低了对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率的预测,从《2030战略》的预计年增长率1.5%调低至1.2%。

6 《2035战略》指出,全球的能源需求正加速转移到发展中市场,而俄罗斯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市场上份额偏低。相反,在俄罗斯长期处于优势的传统市场上,能源需求将长期受到抑制。

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供应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有所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速,这使得世界主要能源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2035战略》对俄罗斯的外部能源需求前景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主要能源进口国和生产国的能源战略因素。

除了传统的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数量估计外,《2035战略》还考虑了技术进步、定价机制演进以及世界能源市场调控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新版能源战略提高了未来25年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平均增长率预测值,从《2030战略》中评估2005-2030年的年平均增长0.5%提高到2010-2035年的年平均增长0.7%。新旧两版能源战略相比,在调低全球能源消费需求增长率预测的情况下,俄罗斯调高了能源出口的增长率预测,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保持传统市场上份额的同时,大幅提高在新市场中的份额。

3. 能源战略的目标、任务、中心思想和战略方向

《2035战略》延续了《2030战略》的目标,但进行了扩充和细化,增加了关于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的内容,目的在于使国内和对外能源基础设施平衡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出口设施建设居于优先地位的情况;增加了提高能源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取性及其质量的内容;增加了关于深化能源公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调控能源发展的原则。

7 《2030战略》的中心思想是能源行业应该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行业是俄罗斯工业和相关行业所生产原料、设备、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用户,应该为国家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所必须的投资支持。而《2035战略》提出将能源行业由“资源-原料”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创新”发展模式。

因此,能源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将由“发展的动力”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包括经济发展多元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基础设施的制约等。

《2030战略》提出了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的预算效率”和“能源的生态安全”四个战略目标。《2035战略》扩充了俄罗斯能源安全学说的相应指标;调整了“能源效率”中“节能”的涵义;将“能源的预算效率”扩展为“经济效率”,并制定了新的指标体系;将“能源的生态安全”扩展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能源战略在社会责任、生态安全和创新发展中的要求。

4. 国家能源政策

总体上,《2035战略》在国家能源政策的所有方面都延续了《2030战略》中的规定,但是,国家能源政策的部分目标和措施得到了扩大和完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地下资源使用”方面:将制定新的储量分类方法,使储量分类不再建立在技术指标上,而是建立在油气生产的经济指标上,并使分类方法与国际通行的储量分类方法相协调。

8 2)在“税收和关税政策”方面:从征收自然资源开采税转变为征收额外所得税,或征收在开采油气资源时所得的超额利润税。

3)在“国家调控国内能源市场”方面:制定和完善各种能源品种的外汇交易市场机制;根据国内交易价格创建石油和成品油的国内价格体系,以及在反垄断监管中相应指标的使用体系。

4)在“能源的科学技术政策”方面:鼓励重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设计方案-试制样本-生产”的全过程循环。

5)在“地方能源政策”方面:制定监测国家和各个地区能源安全情况的方法,以及确定俄罗斯能源安全法则实现的进程。

6)在“能源行业的社会政策以及人的潜力发展”方面:在能源行业的人力资本发展方面采取一整套措施。

7)在“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方面:使俄罗斯在燃料能源资源市场上的政策逐渐适应发展趋势和变化;推动欧亚经济空间内统一能源市场的形成。

5. 能源消费和出口结构

在俄罗斯经济发展放缓、国际能源市场转变的情况下,《2035战略》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的指标与《2030战略》相比发生了变化。

首先,降低了俄罗斯国内对一次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增速预测。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经济发展预测发生变化,与目前经济增长前景走低的情况有关。

其次,《2030战略》认为,天然气在能源需求中的份额将会减少,煤炭的份额将会增加;而《2035战略》认为,天然气在能源消

9 费中的份额将会保持稳定,煤炭在能源总需求中所占份额减少。这是在过去5年俄罗斯能源消费结构的现实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事实证明,过去对煤炭的需求被高估了。

在《2035战略》中,炼油工业的规模增速比《2030战略》预测的增速更慢,成品油出口的增速预测也进一步降低。新战略还降低了俄罗斯国内对汽车燃料需求的增长速度,在《2035战略》中保留了要显著提高炼油深度的方针。

《2035战略》显著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中的份额的预测值,也提高了液化天然气在天然气出口中所占份额的预测值。这些变化与世界经济和能源发展关键趋势和方向改变有关。

新战略强调,亚太地区将是最有前景的能源出口市场。与此同时,全球液化天然气产能将大量增加,一些新的大型市场参与者的出现,会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亚太地区与传统能源供应国形成激烈竞争。因此,占据新的能源市场,首先是亚太地区,并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上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俄罗斯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6. 战略建议

《2035战略》提出的建议目标总体上延续了《2030战略》中的内容,包括俄罗斯东部油气工业的发展、俄罗斯北部地区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节能等问题。但新战略更加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对战略建议做了一些修改。

10 其中,“发展节能”的战略建议被明确调整为“发展节能技术”,“发展出口基础设施,促进出口基础设施多样化”的战略建议调整为“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战略目标与措施

《2035战略》提出了能源安全、能源效率、经济效率和能源可持续发展四个战略目标,并提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1. 能源安全

《2035战略》认为,保障俄罗斯能源安全的最重要方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文件预计,2010-2035年,俄罗斯一次能源产量和需求量将增加26%~27%,其结构将发生以下变化。

1)在稳定石油开采和加工规模的情况下,石油和凝析油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份额从39%减少到32%~33%;天然气和伴生气在一次能源产量中所占比例从41%提升至47%;煤炭在一次燃料生产中所占份额保持约11%~12%;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例从7%提高至9%。电力行业将加速发展,核电所占比例从16%增加到22%~23%。

2)在俄罗斯国内一次能源需求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源出口结构将发生变化,天然气(首先是指液化天然气)的份额将增加,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将减少。

3)为了实现上述能源结构变化,将推进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包括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形成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和加工的综合体系);开发北极地区和俄罗斯北部大陆架的

11 资源潜力;发展工艺节能;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在发展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电力,尤其是水电项目应当引起重视。

2. 能源效率

在《2035战略》中,提高能源效率被认为是提高国家经济效率的主要方式。文件预计,与2010年的水平相比,2035年之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电力消耗将下降40%,单位能耗将下降50%,否则能源行业无疑会制约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此,俄罗斯必须建立和完善鼓励发展节能技术的体系和机制。国家能源政策在这一领域的主要措施包括:发展能源服务合同机制、在能效和节能领域发展国家担保项目机制、给予能效和节能领域利率补贴和税收激励(加速折旧、税收抵免、减免财产税)。

同时,完善和更新能源管理领域的法规、程序和标准,完善建筑标准与规程,修订最佳可用技术清单,总结节能方面有推广价值的典型工程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实施和运用的最佳案例;政府还需要支持节能和提高能效、节能试点项目、组织机构(企业)进行定期审计等几个领域内的地区发展项目;实施特别措施以提高住房和公用设施(国内能源的最大消费者)的能源效率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3. 经济效率

在提高能源行业的经济效益方面,《2035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应该建设完整和灵活的能源政策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12 1)形成国内高效的能源市场,该市场的垄断程度低、竞争水平高、拥有发达的内部价格形成机制,并且与国内能源基础设施和调控体系的发展相结合;

2)形成稳定的能源行业税收机制,将通过能源行业运行所得到的长期经济效益最大化;

3)平衡关税和消费税,通过关税和消费税的刺激来提高对高质量、深加工能源产品的生产投资;

4)完善国家在自然垄断领域中的价格(税率)监管,监管既要考虑消费者的优先利益,也要考虑自然垄断投资项目融资的必要性;

5)形成规范的法律基础,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发展竞争,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壁垒;

6)创建鼓励企业使用先进技术和发展技术节能的体系,在能源领域创建稳定的国家创新体系;

7)稳定与俄罗斯能源传统出口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在新的能源市场上建立稳定的关系;

8)完成欧亚经济空间统一能源市场的创建工作,使该市场有共同的能源调控原则,促进能源资源、技术和投资的自由流动。

4.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35战略》指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社会责任和环境效益,也包括能源企业的创新发展。要发展能源领域中人的潜能,实现教育的发展和投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能源企业预防疾病和 13 工伤综合体系及健康恢复体系;在煤炭工业安全领域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新版本,制定社会标准,建立采煤企业工作人员的强制保险制度。

从能源行业的社会效益来看,要制定和贯彻能源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规则,必须更全面地限定公共资源提供者、公共服务执行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能源行业的环境效益来看,要加强环保的监管力度,使俄罗斯和国际通行的环保立法规范相协调,发展适用于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环境审计体系,贯彻强制的高风险环境保险条例。

四、俄罗斯的对外能源政策

对外能源政策在俄罗斯战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在提高俄罗斯能源竞争力、促使出口地域和产品多元化以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巩固俄罗斯在国外能源市场上的地位。《2035战略》提出,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加快进入亚太地区市场

文件规定,在2035年之前,亚太地区市场在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出口总量中的份额将从12%增长到23%(其中原油增长到32%),天然气从6%增加到31%。欧洲和独联体的能源市场仍将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2015年后其出口规模将会下降,2035年前的出口规模仅相当于2010年水平的95%。

2. 出口产品多样化

14 目前,俄罗斯能源出口中占统治地位的原油和油品,到2035年时的份额将减少30%,天然气特别是液化天然气以及电力的份额将增长40%~50%。到2035年,燃料油的出口将从2010年的5700万吨下降到2000万吨,汽油将从4400万吨增长到5800万吨,由于炼油工艺的提高,燃料油和汽油的质量将得到极大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将在2020年达到3000万吨,到2035年达到1亿吨。

3. 与传统和新兴的能源市场建立稳定关系

在西方,消除与欧洲在天然气关系上的危机,包括需求下降、竞争加剧、定价模式转变、欧盟第三次能源改革方案的不利监管环境,以及天然气市场目标模式、司法冲突等。必须在考虑俄罗斯利益的基础上完善监管体系,使监管体系适应现代市场发展趋势,其主要途径是在不破坏长期合同基础原则的情况下,提高长期合同的灵活性。在东方,必须完成与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谈判,发展同亚洲各国的能源对话和能源关系体系。

4. 促进俄罗斯公司融入国际能源商业体系

扩大与跨国公司的能源资产置换,包括在高风险和复杂环境下的国际合作,俄罗斯将为国内能源和服务公司的运营寻求良好的非歧视性制度。促使俄罗斯进入新的能源市场、保障俄罗斯出口安全的基础设施以实现出口路线的多元化,首先是“南流”和“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以及其他的出口项目,占首位的是亚洲方向的出口 15 项目,同时还有促进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北极航路的发展。

北极航路的发展有助于北极大陆架和俄罗斯北方地区资源潜力的发展,弥补俄罗斯传统油气开采区开采量的下降。预计到2035年,北极大陆架在俄罗斯石油开采中的份额将占5%,天然气占10%。俄罗斯能源政策的特殊方向(指在俄罗斯能源政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形成欧亚经济空间的统一能源市场(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这个市场应该有统一的调控原则,保障能源资源、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通,保障能源领域的投资。

5. 维护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体系中的利益

俄罗斯认为,在世界能源体系中,不仅要保护消费者的能源安全利益,也要保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生产项目的投资回报,同时应保障能源运输的安全。俄罗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是从出口国的狭窄视角、只追求短期收入最大化的角度来理解对外能源政策,而是将能源政策看作解决国家和世界问题的手段。与此同时,俄罗斯反对单边歧视性措施,并且要求发展全球能源对话,使各方利益得到均衡。

《2035战略》认为,上述措施能使俄罗斯能源领域减少受欧洲能源出口单独控制的风险,并且在一次能源出口规模没有实质性提高的情况下,使俄罗斯公司的国际化运营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五、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对中俄合作的影响

发展对华合作是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能源战略明确提出了“完成与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谈判”、“加快进入亚太

16 市场”的任务,为中俄深化能源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在俄罗斯国内能源行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中俄两国有望出现新的能源合作方式和领域。

1. 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为中俄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俄罗斯能源行业发展面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两方面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俄罗斯提出了“东向”战略,加快进入亚太市场的战略任务。在亚太市场,中国在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上拥有一系列优势,包括便利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容量、高度的政治互信和已有的合作基础等。发展同中国的能源合作,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油气出口,是俄罗斯降低外部风险、为国内经济发展获取资金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上游以及原油和天然气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石油(CNPC)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简称“俄油”)签署开发北极大陆架和陆上油气田的合作备忘录,中国石油成功参股诺瓦泰克公司的亚马尔LNG项目;俄油将增加对中国的管道原油供应,并计划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1000万吨原油,中国石油还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经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规定了供气量、供气条件、照付不议比例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商务条款,之后又商定了供气价格公式,为2014年签署供气合同奠定了基础。

中俄能源合作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对两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商务往来和民间交流都具有促进作用。新版能源战略的出台,特

17 别是强调“加快进入亚太市场”,并明确提出提高亚太在俄罗斯油气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为两国合作的进一步扩大指明了方向。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无疑是俄罗斯实现能源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2. 俄罗斯开发北极、东部油气区和建设能源基础设施为扩大中俄合作开辟了新领域

俄罗斯新版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形成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开发北极地区和俄罗斯北部大陆架的资源潜力、发展国内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水电资源的目标。

2013年,俄罗斯与多家跨国油气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勘探合同和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北极大陆架、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合作,其合作方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日本INPEX和中国石油。由于勘探风险高、投资巨大和技术要求高,俄罗斯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方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需要指出的是,中方曾在中俄油气合作中提出“上下游一体化”的建议,2013年中国进入俄罗斯上游领域取得的突破表明,这一建议已经得到俄方的认可并在逐步落实。未来中俄两国还可以组建财团参与第三国境内的油气开发,并可以参照俄罗斯与西方油气公司的合作模式,进行油气项目的资产置换,以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18 在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电力和水电项目方面,2013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国际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展扩大中俄电力合作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协议》,中国的多家电力公司有意在俄投资建设水电站,这都为两国进一步发展电力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3. 俄罗斯能源行业现代化为深化中俄合作增添了新途径 《2035战略》中提出,俄罗斯能源行业应该由“资源-原料”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俄罗斯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与《2030战略》相比,这一修改意味着俄罗斯正在放弃之前单纯将能源行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国家预算的资金来源的做法,转向注重俄罗斯能源行业效率的提高,发展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并提高能效;由税收效率向经济效率过渡,通过体制性的改革来促进能源经济的发展,完善能源市场体制,促进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能源行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相似的局面。过去几年,中国的能源结构继续向低碳清洁化发展,新能源(例如风能、光伏等)技术继续发展。中国也在进行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健全能源行业的财税政策。

同时,中国也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看出,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发展政策具有大量的相似之处,完全可以在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在能源发展政策上进行相互交流和借鉴。

4. 俄罗斯维护本国能源利益促使中俄合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19 维护本国能源利益是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35战略》指出,在全球能源体系中,不仅要保护消费者的能源安全利益,也要保证生产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生产项目上的投资回报,同时应保障能源运输的安全。

因此,俄罗斯希望对外能源合作能够保证其经济效益和政治利益,这不仅是俄罗斯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多次发生天然气争端的原因,也是中俄两国在长期油气谈判的过程中价格问题始终是谈判的核心和主要障碍的重要原因。

必须认识到,由于缺乏长期和规范化的能源合作机制,俄罗斯与一些国家在天然气价格、运费、供求关系、运输基础设施维护的处理上较为随意;或者有法不依,优先考虑政治利益,忽视商业规则。这是发生天然气争端的重要因素。

中国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通过政府间、企业间签署的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使能源合作机制化、规范化,并建立分歧解决机制,将双方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降低到最小。

六、结论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是在其国内经济和国际能源市场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做出的。从旧版能源战略的落实情况和新版能源战略的修改可以看出,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决策者认识到,过去几年,俄罗斯已经落后于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战略调整不可避免。

对此,俄罗斯提出了实现能源行业现代化、开发北极大陆架和东部油气区、对外能源合作向东转移、巩固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地位等

20 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和政策的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还将受到国际能源市场局势变化、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能源行业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一方面关注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特别是在《2035战略》仍处于讨论和修订期间;另一方面,抓住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的机遇,利用其中的有利条件,顺势而行,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共赢。(原载《国际石油经济》)

21

第五篇:独家︱大国战略下的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发展分析

(二)

原创 2018-04-17 刘杰武 张宝婧 博看文旅上一节重点分析了在大国战略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为什么要设立海南自贸区、自由港,下面将分析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在明面的定位,以及它隐藏的定位。海南定位是什么?

《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给予海南的明面上的定位有四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其中全面深化开放试验区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践行生态文明、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深化定位。国家旅游消费中心,是对于2010年国务院推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升级,使之形成国家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是新增的,也是最重要的,它就是针对大国战略转型来的,在这一定位中事实上暗藏了其他新的定位,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隐藏的定位:01南海离岛服务中心从海南岛本身的位置来看,海南岛隐含定位就是南海诸岛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离岛服务中心。从整个区位上看,珠三角城市群是海南最大的经济后台,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撑海南做离岛服务中心,但是珠三角本身却很难做这个离岛中心,因为从区位上来看,珠三角城市群距离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都太远,鞭长莫及,而且珠三角本身国际化程度高,再做南海离岛服务中心也力不从心。海南的位置则是最好的选择,距离西沙群岛非常近,中沙群岛与东沙群岛也远近适中,南部的南沙群岛及曾母暗沙也只有海南距离最短。同时海南岛又拥有足够的陆域面积,能够支撑离岛中心的各项基础建设,拥有足够的腹地,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支持。未来将通过旅游、物流等民用领域以及军事领域。将海南建成离岛服务中心后,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南沙群岛能够得到明确而有力的支持与整合,形成南海内部的有序化海疆体系。之前三沙市的设立就是这一体系化布局的先手。图4 以海南岛为中心的离岛中心体系02南海贸易中心与物流中心中国通过海南以贸易的形式,将重新构建东南亚湾区的贸易结构。海南背靠着巨大的中国市场,成为一个巨大的洗盘,能够容纳下东南亚巨大的生产,同时中国国内的先进产能也能够通过海南,源源不断的向东南亚各国进行出口。这是一件这与东南亚国家来说互惠互利的事情,对中国而言,是另一个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大市场,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收益的。同时这是一个海运为主体的市场,它需要的基础设施成本,比公路、铁路更加低廉,可操作性更强。短期而言,海南双自贸区港的设立,中国甚至还会让渡利益,率先激活这个市场,因此进口贸易会成为近期的主流。贸易必然带来大量物流,尤其是现在东南亚对中国以农业出口为主,大宗物流的产生必定催生一个世界级的物流中心。图5 以海南岛为中心的东南亚贸易体系03东南亚海上战略中心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东盟共同体人口超过6.35亿,总面积450万平方公里,GDP总量达2.5万亿。总体而言,除了经济总量略逊,大致相当于半个中国,而且该区域多数国家GDP年均增长在4-6%之间,未来潜力巨大。对应整个国家的战略片区的划分,昆明、南宁成为了东南亚陆上战略中心,南宁已经是东盟博览会、东盟商务区等已经形成规模,南宁与东盟的陆上贸易渠道已经发展壮大。而昆明则是中国东南亚高铁的起点,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联系的重要一环。中国与东南亚的西侧陆上联系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图6中国高铁东南亚计划而中国与东南亚的西、南、东侧却是茫茫大海,与越南、泰国、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的联系在海上更为便捷,而且在中国南海及泰国湾、巴士海等共同形成的区域,岛屿星罗棋布,国家特色多样,最能对标的就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其面向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海南作为面向东南亚的海上战略中心,如果能够引导区域内国家稳定发展,将能够成为中国临边最具活力的区域。4月13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就是在侧方位继续补强与东南亚的海陆交流的重要体现。海南与昆明、南宁一起组成面向东南亚的战略中心,确保在陆地与海洋都能够实现联动,构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交流格局。图7 佛罗里达州与海南的区位比较图8.内外兼修的东南亚战略中心系统海南通过海上通道,能够充分的与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拉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诸多国家建立紧密的海贸联系,在陆上东南亚高铁推进迟缓的情况下,海上渠道成为了目前除空中线路外最通达的线路。与离岛中服务中心体系结合,就是整个海南战略中心的全图了,即“内稳海疆,外联东盟”,形成综合体系。04南部航天海洋装备中心海南发展要“深度融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全面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其中与海南息息相关的就是航天装备以及海洋装备。海南本身已经是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航天产业的配套势在必行。同时海南也是航母港口、军舰港口所在,未来我国海疆在南部的拓展将更加自如,这种情况下就近的海洋装备研发生产中心就很有必要。因此从定位中可以看到未来中国南部航海洋装备中心的影子。图9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与三亚航母基地(图片来自百度)05南海科技中心与国际教育中心要能成为东南亚海上战略中心,成为南海、泰国海、巴士海等围合空间中的科技中心就非常重要了。目前整个东南亚地区或多或少产业都为欧美转移产业,自身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大大制约了这一地区的发展。本地区虽然有新加坡这一发达地区,但它本身市场狭小,应用型研究能力与成果转换能力弱,不足以引领东南亚。未来的海南在基础教育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完全能够就本区域特色工业,例如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国际先进技术,例如互联网产业、金融产业等实现教育与应用的双促进。同时海南教育与科技的提升,能耐大大节省东南亚地区人才提升的成本,未来的诸多东南亚人才将由此得到提升。未来的海南还将成为科技与国际教育的双中心,都是区域提升的重要中心。06低空产业应用中心与邮轮中心海南要成为离岛服务中心,势必有个前提就是南海诸岛礁的深入开发,不论是旅游开发还是其他产业开发,通行于各岛礁的基本是两条路径:空运与海运。根据美国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经验,空运而言,低空产业将成为首选,而海运方面,邮轮旅游作为串联诸岛的有利工具将被优先选择。而这两个选择都将带动相关产业,因此未来海南成为低空产业运用中心与邮轮中心是题内之议。因此,在海南明确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基础上,未来海南实际还不至于此,它还将是“南海离岛服务中心、南海贸易中心与物流中心、东南亚海上战略中心、南部航天海洋装备中心、南海科技中心与国际教育中心、低空产业应用中心与邮轮中心”。作者:刘杰武 陈宥蔓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