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第一篇: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教育随笔: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幼儿教师,在园里与幼儿密切相处,与家长交流沟通,创设适合幼儿的生活环境,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还。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篇: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随笔: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幼儿教师,在园里与幼儿密切相处,与家长交流沟通,创设适合幼儿的生活环境,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还需具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师在保教方面需要不断的去提升和成长。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也有从事幼儿教师事业,专业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标准有一定的要求。那在这样的形势下,应怎样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呢?这就要从教师的专业化方面来了解和认识。

一、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与教师群体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奋斗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要有独特的要求和条件,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有专门性训练,懂得一些专门的教育方法,其次是爱岗敬业对幼儿不偏心,做到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重要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国家要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例如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和中、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念,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这个主体人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要不断的向前发展,接受新的思想,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争取成为一个优秀合格幼儿教师。

二、为什么要走专业化正如人们所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专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的基础上影响着教师的成长道路。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飞快的更新,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对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在工作方面是应付了事,对专业知识水平能力存在不足,更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园领导的压力和幼儿家长的要求不断提高,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其次,教师会存在职业倦怠期,教师在任教后的10年至15年的时间段里会对工作产生厌倦,缺乏动力有较强的压力感和挫折感,缺少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对该专业的每天做重复的事情而感到厌烦。在社会方面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要求,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感;在教学情境方面,在很多人看来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成功的老师,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弱,又是以自我为中心,在班级管理和对幼儿教育中要做到细心,耐心,责任心,这些在长期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消磨着教师意志。正因为如此,教师要调整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增强自信心,走专业化道路。

三、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个人成就意向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之一 ,一名新上任的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个人在这个成就的意向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在成就的这个过程中会有波动,会遇到挫折,但在教学技能和管理的能力方面,积极的去实践和反思,发现在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职业到了停滞阶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活力会明显下降,对当前的工作安于现状,对于新的教学课题会表现出消极的反应,对教研活动缺少专研的耐心与对其提出新的创意性。 自身专业发展的因素,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不断进取,具备有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也是近期教师工作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经历,教师专业素质方面提高专业的素质能力,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展专业的知识,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与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认真做好教育工作,为教育良好质量而付出努力。

四、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近些年来,国家不断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下发了很多关于幼儿教育有关的文件,例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幼儿教育事业中的不足。立足教学实践,关注孩子们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在新世纪要求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和素质教育不断的规范。社会背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更新,现在许多乡镇都建有公立幼儿园,教师要想进入公立幼儿从事工作,需要报名参加统一笔试、面试考试,教育的门槛高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并且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五年,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于教师的工资待遇,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在众多的行业当中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是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这在当前也是影响许多人选择是否从事该职业的一个条件。也是当前需要做调整和改进的重点内容。

五、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自身主体意识的增强,教师的要注重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工作中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保持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用专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追求专业发展,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新事物,思想与时俱进。调整好心态,用心去发现实践中的不足,并不断的完善与进取,只有自己有了一桶水,你才能给予别人一杯水,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处理好师幼之间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幼儿,增强自信心。幼儿园方面要开展专门性的培训,在教师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工作,要有正确的教育指导方法来指导教师,有明确的工作制度,为教师们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合作学习,增强责任感,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愉快,开心,有信心,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对教师的要求要有明确的标准,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与要求颁布适宜的相关性文件,也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寻找适合的发展道路,不能盲目的借鉴和复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措施,以便让我国的幼儿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让更多的幼儿受益。

第二篇:教学随笔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酒泉五中

刘锡邦

一、写课后反思

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写上课反思。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利用课后一些空闲时间,进行简单的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可以记录和思考一个教学环节,也可记录失误,记录成功,记录瞬间的精彩,总结不尽人意的地方。坚持下来,对于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努力构建自己的“精品课”,构筑“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模式,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十分有益的。

听别的老师的课后认真写听课反思。根据教育教学中下课堂听他人的课的,写出自己独特看法、简单的评价、某种思考或自己的教学感受。经常坚持,勤于动笔,善于总结,有助于形成自己风格、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写教研札记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教研过程,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是促使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

将教研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研共鸣的做法、活动中的成功之处,教研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研活动中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研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谈谈感受,为了今后教研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对教研效果不明显的活动、失误之外,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并写出改进设想,使之成为以后再教研时应吸取的教训;结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今后的改进创新,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理性分析,不但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与完善,同时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对学习理论材料,教研文章的感受、体会或收获进行小结、写些反思性记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研行为,改进自己的做法,有助于丰富理论知识,调整自己的认识,充实我们教学的成长过程,有助于从教研的各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更趋向成熟,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而且使教研更趋合理、更具实效,同时也为撰写教学论文积累了素材、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写教研札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研,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的专题研究和探讨。可以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总结、反思或心得体会;可以是对教学实践经验方面的总结,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和感悟,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可以是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可以是课程、教材、教法方面的试验性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也可以是当今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等。

这些方面的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在,有许多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钻研业务勤奋,讲课艺术水平也都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可就是苦于写不出文章。

四、积极申报研究课题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导研究教法学法重要环节。课题,是科研成果的基础;一个课题就是一面旗帜。课题,可以鼓舞人、聚凝聚力量,课题的层次越高,代表的学术水平越高,教研课题的成功申报,对转变教育观观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教育改革和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按照实践中学习、学习与实践中成长的原则,不断增强课题观念、多做课题,从课题申报表的填写、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课题研究成果的撰写等方面都必须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我们教师所接受的理论培训、形成的新的理念、思考的新的课堂模式、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课堂组织形式、新的评价方式等都可以作为课题的主要内容加以积累和研究。

第三篇: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铜仁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江口县闵孝中学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006年以来,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有实践,有反思,有收获,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一、完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中长期的继续教育规划,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障措施得力。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各项培训任务分工明确,专人负责,以“研训一体”为主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加强集体探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思路,要求每位教师所形成的教案要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博采众长,求实创新,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二、抓住教师成长时机

我校抓住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机,让教师学会教学,懂得研究,在实践中练就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措施是:①“磨一阵”,奠定成长基础。为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要加强对青年的磨练,要求过好“三关”(教育教学基本功关、学科教学关、教育科研关),上好“三课”(常态课、研究课、汇报课),读好“三书”(课程标准、理论专著、教材教参),练好“三技”(三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②“扶一把”,引青年教师上路。对有潜质,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学校要想方设法,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把他们推上研讨课的舞台,推荐他们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指导他们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让他们快速成长。③“逼一程”,让青 1

年教师超越。“逼课题”学校规定青年教师每人必须参与校级或校级以上学科课题研究,力求做到:课题研究小步走,具体实施稳步走,并对其成果加以量化,与其切身利益挂钩;“逼超越”参加同级比赛获得一等奖后,不能再次参加本级比赛,只能上一级比赛,依次层层逼上,不断努力,屡结硕果。

三、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

1、挖掘学习理论动力

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教研活动,请教研室的专家到学校讲座,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学校提出“自加压、出成效”的要求,做到“八个一”,即:(1)每学年完成一本学习教育理论记录本,并作摘录至少50篇;(2)每学年确定一个教研课题;

(3)每学期主备、主讲一个单元教材;(4)每学期开一节教研公开课;(5)每学期主评一节公开课;(6)每学期编写一份最佳教案或自拟一份期考卷;

(7)每学年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8)每学期提一条教改合理化建议。

2、给机会——参加培训

建立和完善学校骨干教师梯队的培养,每学年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学校对校本教研中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发挥骨干的作用,给他们委以重任,如担任课题负责人、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示范教学、带徒弟等,让他们的特长充分地展示出来。

3、给压力——自主学习

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自身不断的学习。为此,我校要求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倡写学习笔记、教学体会、经验总结,让教师在自我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感悟“课改”精神,并将先进的理念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

①向文本学。读名著专著、读教育期刊、读课程标准、读教材教参。要求教师能围绕某一个主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对教育教学实际进

行反思。为了更好地督促教师向文本学习,我们制定学校的“书香伴我行”教师读书计划。同时,学校提供相关的推荐书目供老师自学。对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反思都有相关要求与检查。

②向专家学。

把教师“送”出去——外出培训,并继续实行“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培训方式。每年,我校都派出大批教师参加国家、省、地、县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同时,要求选派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归来要写学习汇报材料,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把学到的东西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把专家“请”进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请时力求“三讲”:一讲,“请”要讲针对性,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请,不能随心所欲地请,确保请的目标性。二讲,“请”要讲有序性,要围绕培训的主题规划和开展态势,要与时俱进地请,确保请的有序性。三讲,“请”要讲实效,要聚焦热点,关注焦点,凸显难点,解决疑点。

③向网络学。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培训平台,利用资源组织教师收看名师教学实录等,开拓教师视野,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4、关注过程

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常规的工作外,我们还特别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活动制度化——活动有定时,内容有布置,教师有准备,人员有参与,活动有开展,时间有保证,结果有小结。我校认真落实课堂开放和随机听课制度,严格按照“说课——集体备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这一流程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

②内容简单化——通过学习交流,获取相关理论,指导校本实践;通过备课上课,促进教师学习、思考、整合经验,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评议反思、分析得失,总结经验;循环渐进,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能力。

③引领常规化——学校班子成员参加教研活动,以自己的教研热情感

染、带动教师,并把自身的资源与老师共享,共同探讨解决校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校本教研正常开展。

四、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

课堂教学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校本教研也应回归课堂。我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案例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常态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1、以“同课异构”为形式,在教研活动中展示自己

认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的课,并不是为了比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而是教研的需要。其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①展现教师不同的风格。②展示不同要求的课。③展示不同的教学思路。④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2、以“常态课”为载体,扎实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活动

“校本教研”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常态课”发生的。以“常态课”为载体进行教研,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研中,研究的内容缺乏常态基础,研究的人缺乏广泛性,而且赋予“校本教研”新的内涵。几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设计一份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自己最满意的教案,人人上一节研究展示课。课后,教研组进行开放式评课,互相讨论研究课的成败得失,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将“课例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

五年来,我校执行以课例为主要形式的“实战”型校本教研,确立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课例研究的实体和中心,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公开课、观摩深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开展微型教研活动(做教学札记、编写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相互说课),充分调动教研组、教师开展本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4、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一张王牌,他们业务精,教学经验丰富,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至关重要。我校坚持“以点带面”、以局部

促整体的工作思路,采取研讨→集体备课→教学示范→教学反思的教学过程,使全体教师在研中学、教中悟。在正常教研课的基础上,每学期骨干教师都要比一般教师多做“四个一”,即上1节示范课、多读一本教育教学典籍、多写一组教学随笔或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做一次讲座。

5、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业务档案。这不但为学校提供了教师评价的依据,而且也便于教师对自我工作的反思和改进。

五、落实检查整改措施

学校以省、地继续教育检查为切机,加大了教育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和密度,力求“真”、“实”、“效”,即反映真实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促动的效果,努力使检查与评价成为一种引领、一种服务、一种激励,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分层管理模式,每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情况进行单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教师做好整改工作,做好情况记载。同时,学校还不定期组织相关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各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梳理,除了在大会上进行整体通报外,还以教研组为单位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督促教研组研究、讨论整改方式方法,促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继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第四篇:依托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道路上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给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教育科研的作用和魅力在中小学校日益凸现出来。可以说大部分学校开始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科研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师素质,也提升了学校品位。从事于教育科研的教师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感到更充实更有价值。

一、正确认识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1、教育科研能在自己的场域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教育科研是教师在学科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教育科学素养的必然途径。一线教师有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在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因此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或教学困惑,而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就是要找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正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抓住这些问题,不断地反思和追问,有助于教师形成问题意识,进而形成课题意识。把日常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问题,重新予以审视,从专业的角度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之后,可以带动教师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教师克服定势思维,有助于提高其反思能力。正是因为每一个拥有课题意识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教师主动学习,与外界优质资源良性互动,开展合作与自我反思,就会产生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行为,这些教育实践的成果主要是教育科研的收获。

但我们要提醒教师注意的是,教育科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有着自己切入的视角,既不能一刀切认为“教育科研万能”,也不能长叹“教育科研无能”,它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因人而异,因校而异。

2、充分利用电教网络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传统的教育科研虽有很多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只是局部少数人唱主角,对现象和问题的探究是肤浅的,不够深入的。电教网络的兴起,拓宽了教育科研的空间,弥补了区域科研活动的局限及不能突出教师个性化的问题。现代电教网络体系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舞台。学校要求教师课前既要备教材,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仔细观摩教参配备的光碟等电子教材,学习借鉴这些名师的教学经验,并用之于实践。在教学过程提炼出的有效措施、方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体会、启示以及教学案例、教育叙事、课堂教学点评等教育教学实践等记录在自己的教学笔记中,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点评和观点相互碰撞,使教师深受启发,对疑难问题豁然开朗,另外,教师还可在网络上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尝试性发表自已的见解。互动平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张扬了教师自己的个性。

3、教育科研是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乃至成为名师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美国创造教育的权威史密斯曾给创造性教师下了一个定义,创造型教师是对教育科学提供的知识的创造性发挥的教师。充分强调了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不论是教师个人的成长还是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教学教育的研究。教师通过平时的经验积累,到后来的理论提升,不但培养了创新素质,也使许多教师得到了发展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育科研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我校教育科研基础还相对薄弱,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理论含量不足,成果不太突出,因此准备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1、指导教师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对于教育科研工作,绝大多数教师从实践层面予以了重视和探究,但仍有部分教师的观念模糊,认识不清。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对教育科研予以科学认识,既不能把它放到过高的地位,让人够不着“桃子”,也不能随意贬低。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参与来提升理论水平,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基础理论,围绕教学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各种培训,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育科研少走弯路,年轻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让他们走上讲台,交流自已的研究和成长经历,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多上研讨课,评议得失,反思对错,经常开展有效的研讨活动,让教育科研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开花结果。

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事不关己”或“谈研恐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对教研科研的定位不准确。教师存在的对科研工作的错误认识,会直接影响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首先做的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学校通过科普知识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召开研讨会,聘请专家讲学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教师逐步摆脱对教科研工作恐惧或淡漠的心理,清醒地认识到科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这样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最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繁琐的生存任务,加上理论素养、研究条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处在教育科研的劣势。然而,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是教育过程的当事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占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第一手材料并需要加以总结和升华,他们面临着大量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且责无旁贷地要加以解决。这样,使得教育科学研究成为可能。我校主研的课题《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获广安市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村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管理研究》获广安市第三届校本研究成果二等奖;我校主研的市级课题《新时期农村家校和谐教育机制实践研究》、《农村小学薄弱校点班主任工作创新实践研究》获2010市级立项并正在研究,主研的区级课题《以农村小学路队制建设提高学生法规素养的行动研究》获2011年区级立项并也正在研究之中,这些课题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共达二十多人,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下面几个显著的作用。

其一,课题研究能够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

课题研究的前提,是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较为深刻和广泛地理解。当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时,他们必须大量的调查积累相关的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和搜集相关的材料,使得教师的学术视野得到不断地拓宽。

其二,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的质量,提升其专业品质。

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课题,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改变自己的教学品质的动力。因此,当学校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时,他所要解决的不再是“个”问题,而是 “类”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 “类”问题。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就能够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其三,课题研究有助于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

从事一项课题研究的成员往往较多,并且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同心协力共同攻关,这样在研究过程就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专业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大家分享各自的信息,经验和成果,从而促进了教师团体的共同发展。

其四,课题研究能够增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代伦理学对幸福的界定是:“幸福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的满足。”而将教育幸福释义为教师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 一种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状态和心理体验。课题研究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获得职业认同的途径。因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存在于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获得职业认同,而教师职业认同,即职业自我形象与一系列教师认为他应该扮演的角色之间保持平衡。这种平衡,使得教师在研究中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

3,建立研究型小组和科研网络,逐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学校是培养教师教育科研精神和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我校科研管理中,一是把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到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完善三个层次的科研组织网络:一是决策层,校长、主管教学的业务副校长,负责教育科研工作的指挥;二是管理层,教育科研主任负责,布置教育科研的任务,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具体监督科研课题的实施情况,三是操作层,由课题组组长、任课教师组成,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研讨活动。形成网络的同时更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使教育科研工作产生联动机制。让教研科研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和自我意识,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并根据不同的教师个性特点建立学习研究型小组,对共同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组织学习讨论。教学与研究是共生互补的,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学校领导教师共同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确保学校和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建设典型经验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

李秀兰

2011-3-10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副校长

李秀兰

绥阳林业第一小学始建于1961年。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历经几代一小人的努力,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一所六年制小学,现有教学班27个,教职工92人,学生1035名。近几年,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对学校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连年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发展迅速, 2006年晋升为“省级一类学校”, 2010年评为“省级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狠抓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教学研究这个环节,确立了“科研兴师 科研兴校 科研兴教”教育科研新理念,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师生潜力,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教师专业化水平逐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科研课题选择与时代和实际相结合,找准研究方向 十五期间正是课程改革疾风暴雨般推广实施的时期,我校作为市级课改实验区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新课标的出台,教材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使得新课改实验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全面的变化。个别教师们通过参与头脑风暴式的课改通识培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如何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如何在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体现新课程理念,仍感到茫然和困惑。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们出现了“手捧新课标,新教材,面对新理念,新课堂却无从下手”的窘态,甚至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教师们有必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开展深入的研究。此外,我们林区教育是企业办学,地域偏远,信息闭塞,观念滞后,教师素质殛待提高。同时我校在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借助校内外资源,内强教师素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当省教育学会开展“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时,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刚刚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实际问题,最终确定研究的课题为《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研究领域及结合实验教师的志趣特点等,又提出了《关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异步教学法的研究》、《小学生自能作文三程式教学法的研究》四个不同的研究主题,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

总之,在课题选择的思考中我们先从实际问题入手,再结合当前教育形势,找准方向认真落实,向科研要质量,促进了队伍建设,提高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

二、科研课题实施与组织和管理相结合,营造科研氛围 完善的课题组织网络和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是课题实验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和深入研究的有力保障。根据课题实验工作的需要,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研主任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所有课题实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组织网络。 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实验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以及联系专家讲学、成员外出学习安排、协调课题的组织调配工作、提供课题经费和研究条件的保证。课题组织网络中的每个实验成员都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承担不同的责任和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学校课题组保证两次课题活动;每月定期召开课题例会,制定课题常规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计划、总结;研究原始数据、记录等过程性资料;了解实验进展情况,讨论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每一项课题研究都要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课题阶段性总结、课题结题大会;每一项课题的研究档案分别建立“开题卷”“过程卷”“成果卷”。课题研究做到分工明确、管理规范。

实践证明,在制度保障下的科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提升办学水平增添了活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课题研究与培训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研究过程

1、开展教学岗位练兵活动。为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变单兵教练为集体研讨;变一人点评为各抒己见;变明星展示为群星璀璨。学校公开课分三级(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新教师汇报课)、三阶段(课前集体备课,课中集体听课、课后集体反思评课)、三程序(说、讲、评)进行,使教学研究常规化。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每个教师都结合自己的课题进行,在同一学科中大家又能相互交流合作,真正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每位教师都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2、开展“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青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教育科研深入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相对先进,创新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教学可塑性大,所以我校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副校长牵头制定《绥林一小“蓝青工程”师徒结对考核细则》,为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树典型”每学期徒弟必须听课10节以上。指导教师必须听徒弟课5节以上。每学期徒弟必须上一堂创新课或研究性学习课。指导教师应以指导徒弟上公开课为契机,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从严从实指导。通过培训,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增强了,踏踏实实地钻研教材 教法,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3、开发具有林区特色的校本教材。通过开展《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实验教师在观念和行动上有意识地去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教材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们通过对绥阳林区的历史文化、新林区建设、风景物产、模范人物的研究,开发和编写了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富饶美丽的家乡》、《前进中的绥阳》、《林区的骄傲》,教师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林区地域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大自然采集标本,感受林区的美丽富饶;让学生收集老照片,今昔对比感受绥阳日新月异的变化;采访身边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让孩子们从小知林、懂林、爱林„„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我校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授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国先进实验单位”荣誉称号。

4、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再修改个人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的阶段。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集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但是若管理不善,势必使之流于形式,起不到集体备课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集体备课中要强化管理,做到“一超前”( 即教师个人按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备下一周的课。)、“三落实”( 集体备课时间、中心发言人、领导参与)实行教师“中心发言人”正是对教师备课成效的一种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总结和交流。这一点能更好体现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但作为其他参与人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也要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补缺。因此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性和协调性,他既能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让集体备课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总结和表彰相结合,树立科研典型 我校承担的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结题成果推荐重点课题参评,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准予结题,并获重点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任务,开辟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先河,经学校研究决定对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于2010年12月3日召开绥林一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结题暨表彰大会,总结表彰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展示、教师素养展示、课题研究档案资料展示、课题研究人员汇报交流、课题主持人做结题报告、颁发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及个人证书

1、教育科研“优秀团队”:张庆琴带领的六学年组在《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中以“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合作攻关”为核心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丰硕的创新成果,授予六学年组教育科研“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2、教育科研“金星教师”:学校教研主任、培训辅导教师、教研组长和“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的师傅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起到指导培训、示范引领作用,授予教育科研“金星教师”荣誉称号。

3、教育科研“明星教师”:侯海霞等十名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授予教育科研“明星教师”荣誉称号。

4、教育科研“新星教师”:王媛媛老师作为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刻苦钻研、成绩突出,授予教育科研“新星教师”荣誉称号。

这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成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典型,虽然仅仅是校级表彰,但是老师们很看重,这是学校对他们过去的辛勤付出的肯定,同时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十一五期间,绥阳林业一小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级、总局级、局级、校级公开课一百多节,国家级、省级、总局级论文三百余篇。学校教育科研小组曾多次被评为总局级“学习型组织”、“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学校在2010年经总局教育局评选,省教育厅初评、教育部复评荣获“全国语文特色示范校”荣誉称号,国家语言文字报社采访报道了我校《小学生自能作文三程式教学法》科研成果。面临十二五开局的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绥林一小不会停滞不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实践,有效的教育科研,都将是一种无声的召唤,激励着每一个一小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在专家、同行的指导帮助下,开创新的业绩。

2011-3-10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教师

张庆琴

教师是学校的脊梁,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具有模范的师表形象、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之本。我们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一直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注重塑造教师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完美的师表,正确的价值观,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已经初步形成,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具体做法:

一、抓学习立师德,坚持师德建设为首的原则。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学理论,提高认识。提升理论水平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习就成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在引导教师自学我们的做法有:一是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教室、办公室都有书柜,除了学校配备一定的图书外,还要求教师、学生都要带定数量的图书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落实时间,每天都有读书时,早晨、中午教师和早到的学生一起读书。每周有两节读书课,全校师生共同读书。三是开展活动,每学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沙龙、演讲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师生读书学习的热情。除引导教师自学外,学校还组织集中学习,周五的政治学习多年坚持从未间断。

(二)学先进,引领前进。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本校优秀教师的事迹,对各级表彰的教师,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讲自己的先进事迹。我校上报的各级表彰都是在校级各类先进中产生的。每学期,在开展校级的“师德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评比时,首先是让大家自己对照标准自评打分,自评的过程也是大家找差距、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使教师们觉得榜样就在眼前,典型就在身边,目前,全校教师中已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督查树新风,坚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教师职业保障制度,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教师的灵魂,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加强督查,规范教师日常行为。

(一)加强引导,提升素质。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醒大家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断进行自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加强督查,规范行为。学校每天都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督查,从早晨和中午的提前进班到教师提前候课,从教师多媒体的使用到不在网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从教师在岗情况到执行课表,督查工作到边到位,不留死角。除正常的值周外,校长室和相关职能部门还经常突击检查,如查教师在岗情况、查在网上做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事、查课表执行等。无论是督查还是突击检查,查出问题的,都要对照相关制度立即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决不姑息。

(三)加强监督,优化队伍。为了使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我们开辟了多条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学校除正常的“家长接待日”,定时接待家长外,我们还向家长公开了校长的联系电话,使他们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向校长反映。每学期中途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对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听课,看作业,与课任老师交流思想,交换看法,共商学生成长大计。学期末,我们还要举行一次学生、家长评学校、评教师活动,对家长有集中反映的教师学校将找其谈话或作出处理。

三、锤炼师能育精英,坚持教师专业化的导向。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师德和师能是相辅相存的,高尚的师德能促使师能的增强,师能的增强,也能促使师德水平的提高。为此,我校以师能训练为抓手,努力打造精英队伍,争创品牌学校。

(一)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每学期学校领导都要在各个学年搞组内公开课,然后选出优秀的课在全校展示。每周二下午两节课全校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全校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二上午两节课全校副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一方面,严把“备课关”,教师间通过说课、评课来探讨教改、创新的方法,力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让学生有课课雷同之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改革,突破原有的备课设计,依靠教学机智、教学灵感,实施“第二次备课”。定期开放课堂,邀请学校领导、同组人员听课、评教,一块探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大面积的听课,把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分散到平时,促使教师增强教学的责任心,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学生成为“分数奴隶”的土壤,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还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持久发展。教学注重导情入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而不只是演绎推理,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的钳制,过分强调智育,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通过小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尽职尽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班级课堂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包容心理。 第三,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考虑到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细节;由于受到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由于考虑到考试答案的标准化,教师关注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标准化,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忽视思维的碰撞。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使每一棵“树苗”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关注答案正确的学生,还关注答案错误的学生;不仅关注答案的统一性,也要关注答案的差异性;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关注思维碰撞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外,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得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在作业布置上,应向一些研究性、分析型的题目倾斜,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建立科研小组,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以教育的热点、盲点问题为专题进行讨论,激发教师思维碰撞,点燃教师智慧的火花。我们已进行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探究”、“小学生自能作文三层式教学法的研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些举措,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显著增强。

当然,师德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不断反思,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努力使师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论文资料 第1张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成长(集锦)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