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导论心得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导论心得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2301101
2.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
3.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4. 课程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所有课程的绪论。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系统的、理性的、全面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就业岗位等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坚定专业思想,为学好本专业打好思想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系统的、理性的、全面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培养方案、能力结构、就业岗位等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坚定专业思想,为学好本专业打好思想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后续课程:思政专业各门专业课程 3.学时:总学时16,周课时2 4.开课学期:第1学期
5.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具体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6.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主要说明开卷或闭卷、笔试或论文等其它考试类型、成绩组成等)
7.教材:无 8.教学参考资料: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8。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过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专业形成过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分工等知识,感知安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情况,为学好本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确立。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内涵解读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由来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确立
3.安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毕业要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将来工作的岗位及能力要求,明确该专业的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要求,为学好本专业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重点: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学难点: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2.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 3.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要求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结构: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掌握各课程模块的内涵、功能、比例,明确各模块的课程群及实践课程要求,为学好本专业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教学难点: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2.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3.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分析
第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凝炼过程。明确“一般专业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提前准备这两种能力。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专业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第五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集中性
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活动项目安排内容,掌握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活动项目安排的目标要求和组织与考核方式,为学好本专业理论课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难点:课外活动项目的实施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课外活动项目安排
第六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方法介绍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常用学习方法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理论讲授与学生经验介绍相结合,为学好本专业奠定感性基础。
教学重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个性化学习方法(高年级优秀生学习方法介绍)。 第七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来就业面向的三大岗位群: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法律事务岗位群各自岗位的性质、特点和能力要求,指导学生预先进行职业规划,为学好本专业奠定实践基础。
教学重点: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 教学难点:教师岗位群;公务员岗位群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教师岗位群 2.公务员岗位群 3.法律事务岗位群
第八讲 课堂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谈专业感知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学生进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真实原因、今后的打算。课堂讨论后教师对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进行引导,坚定专业信心,为学好本专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对思政专业的新认识 教学难点:对四年学习的打算和规划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对思政专业的初始认识 2.对思政专业的新认识 3.对四年学习的打算和规划
执笔人:罗春霞
审核人:单林波 教研室主任: 罗春霞 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篇:读《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心得
181091班20091002372马克思主义学院胡一凡
《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由杨光斌编著,这本书全面而又比较深入的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权力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共产党政府工作中的扮演的角色,立法制度与监督制度分别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又从三大权力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政机构相互的联系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榜样的不同角色。本书中也说明了中国政府与政治制度的基本问题,又探寻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不同的社会关系。详细而又深刻的介绍了我国政府和政治问题,党和政府关系、立法的制度、政府的制度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都做了详细描述,尤其是关于“基层政治问题”和“村民自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分别从中国的基本制度的建构,中国政治的曲折和衰退以及中国制度的恢复与发展时期来加以说明。而前两章主要介绍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形成与发展以及党代表制度和党的核心决策机关,详细的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当合国家的领导体制归口管理制度以及政治协商制度。第三章从中国国家立法角度出发,主要阐述了我国的选举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章和第五章则是分别介绍了中央政府体制和地方政府体制的概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详细的阐明了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
六章介绍了在市场经济下政府面临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第七八章从国家社会整体出发介绍了国家与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从本书的内容结构看,作者从当代中国的最基本的政治发展,全面详尽的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权力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政府运作中的角色,突出了党的作用。既有我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阐述,并且又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型的政治经济关系,中间又举出很多很多真实而又生动的案例,对整个中国的政治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介绍。本书的一大特点在于描述归口管理体制;也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市场经济中的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方式,推动新的行政改革的口号,并且对政府与政治制度的优点缺陷分析得很有水平,十分生动。
众所周知,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体现了国家的政治方向和使命,并且规定了国家各项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主要体现在为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正是由于宪法,国家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才有了权威性,有了保障。但是在这本书中,我感觉作者对这一点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对宪法的作用感觉渐渐忽略,没有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的重要性,对于理解中国的政府政治制度,最初要归根于对宪法的认识当中。
第三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汉语教学逐步被不少国家纳入其主流教育体系中。汉语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选择。
2010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对外汉语有别于普通的国内的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育,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作为一名估计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教学。
大学毕业后基本上有三种就业选择:应聘国内外中小学或国际学校的教师,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企业的涉外方面的文秘等;报名担任国家汉办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就业道路,都需要我们在大学四年中坚持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发展;专业能力与素养;就业前景
0引言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大一新生,我对这门学科有着憧憬、好奇和困惑。为了满足和我有着相似心情的诸多新生的需要,学校特意为我们安排了五周的对外汉语导论课,让我们对本专业有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经过五周的学习,我对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收获了一些心得。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1.学科性质
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从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的学科。
邢福义先生在2000年从语言学的特性出发,对对外汉语的学科属性提出了真知灼见: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即,学科以汉语为本,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制成学科的自身系统。
简言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这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
1.2学科特点
1.2.1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今天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型学科,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先生也充分肯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他说:“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谓独立,并非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脱离其他相关学科而独自存在,而是强调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型专门学科的不可替代性和自主性,它的学科资格和地位应当得到承认和重视。” 1.2.2对外汉语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其综合性与边缘性表现为:对外汉语教学要有其特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研究领域,既有别于对中国学生的语文教学,又不同于外国学生所选学的其他外语教学。它离不开汉语语言学本体,又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既要以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为理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学科汇总到一起,而是以语言教学为根本目的,科学地、有选择地吸收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用来构建具有个性的独立的学科理论和学科体系。 1.2.3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即理论性;但对外汉语教学毕竟又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能力的培养依靠理论的讲述是无法获得的,必须注重操练,即实践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活动是以各项技能的特点分课型教学的,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培养目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使技能熟巧。
2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追溯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早在两千
五、六百年前,周末《周礼》及秦汉之初的《礼记》中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国学习汉语,则始于汉代,盛于唐代,明清也出现过热潮。但不管何时、何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始终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事业和一种专门的学问。如果以1950年7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作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2.1前三十年的发展
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专门的教学机构,初步建立了预备教育体系。但此时教学类型单一,主要是汉语预备教育,且教学规模较小。6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文革时期发展一度陷入停滞,但伴随着文革结束,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2.2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不仅建立了国家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从预备教育发展成了学历教育,还发展了非学历教育的类型,研制并推行了汉语水平考试。 2.2.1HSK考试
目前,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跻身世界上类似英语“托福”考试的最重要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测试之一,并成为世界上最权威、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截止2008年,HSK国内考点已有73个,海外考点100多个。HSK的推向世界,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考试本身,从一个侧面让人感受到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2.2.2汉语热
汉语教学逐步被不少国家纳入其主流教育体系中。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先后将汉语列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之一。近几年,“汉语热”一词曾频繁地见诸报端,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但“热”也仅仅只是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比较,汉语教学就远不及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了。
据统计,国外学生选修汉语仍占少数。尽管如此,美国大学中选修中文的人数是所有外语学生人数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在法国,从1991到1998年,开设汉语的高校、中小学数量也是成倍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选择。
3我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进一步认识
当初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只是凭着自己模糊而主观的想法,认为这个专业既能培养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又能将汉语甚至中华文化传播给世界。这样的想法现在想来显然过于肤浅和稚嫩,真正的对外汉语的内涵远不止这些,而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更是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3.1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专业导论的第一讲,钱玉莲教授就向我们讲授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专业培养方案。2007版的《标准》列出了10项要求,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这样理想化的标准目前很难实现,因此2010版《标准》提出了更为基础可行的要求: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对比这些要求,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
3.2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对外汉语有别于普通的国内的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育,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作为一名估计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教学。
3.2.1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隔阂
这一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时常出现,几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多次提到过。比如一些外国学生对中国的政治现状或社会现状缺乏客观真实的了解而产生误解甚至偏见,或是对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不满,就因此否定了整个中国的社会现状,进而对汉语学习产生厌恶。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不应该以偏激的情绪去辩护,而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影响课堂秩序,尽可能地将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留到课后单独交流。只有站在客观的角度对问题加以解释,对情绪加以疏导,才能让外国学生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心态。
3.2.2语言背景造成的学习困难
我们本身的语言环境是汉语,因此很多我们认为很自然的说法或用法、很简单的发音或语调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都可能是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掌握系统的理论的语言知识,真正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母语,然后深入浅出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注意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而不是以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外国学生觉得汉语艰深复杂从而丧失信心。
3.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
总体来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是较广的。如:应聘国内外中小学或国际学校的教师,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企业的涉外方面的文秘等。由于我们在南京师范大学接受的是2+2的培养计划,我们在英语方面较其他一些大学该专业的同学更有优势。
除了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有两种选择。一是报名担任国家汉办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到国外教学,二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前者可以实战演练,在实践中收获外教经验,后者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而有希望成为学术研究型学者。
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就业道路,都需要我们在大学四年中坚持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4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作为中华文化结晶的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作用和应用价值愈显重要,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身文化修养,努力成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弥补优质对外汉语人才的缺失,为汉语的推广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7 [2]赵金铭,齐沪杨,范开泰等《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9
第四篇:政治哲学导论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讲师Steven B.Smith在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非常理性为上的气氛。他未否认诸多哲人,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对于政治哲学的贡献,但同时也承认了不广为人知的哲学家们对政治哲学的贡献。我们时常受到威名的恐吓,忘记了自己思考的权利。政治哲学目的不仅仅是哲思,而且为现世提供了建言。没有一位政治哲学家可以脱离人,没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可以是隐遁时世的隐者。当我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果然是中国的老庄。其实无论如何,不管怎样强化老庄的现世养生意义也不能否认老庄的政治哲学啊。可能这是西方的实用主义差别吧。不过也有让我恍然大悟的一面,Steven提出的好公民和好人的区别。 之前到现在,偶尔搞不明白为什么某些情况之下某些人的某些行为并不会给他造成影响,然而这种行为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合理道德。其实这是好公民和好人的区别吗。然而之前所受所有教育都弱化了其中差别,有时候让你觉得好公民是一个好人的前提,忽视了人作为individual的生物。好公民只需要爱国,遵纪守法就足够了;但是好人,要成为好人得难很多。
我所以为最好的政体是真正能淡化这种差别的,是让人觉得,好人是好公民的前提,即是能最大化“人”的善性的政体。但是其中问题,人是否可以把自己的道义凌驾于法律之上?将自己私下的道德圣洁置顶?政体大概是用纯粹理性的东西去管理感性的东西吧。
个人看法,从古迄今,所有争端大多分于寡头与民主之间。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我们曾经惊讶于雅典社会的民主,同时把苏格拉底之死当做雅典民主的污点。但是同时我们又习惯性批判独裁专制,总之我们难以分辨寡头与民主,实际上多数与少数,什么时候是对的什么时候是错误的。我们挣扎于将权力分散给广大民众,还是集权于某些人手,历史荡涤出的经验是应当多少分给民众一些权力,由他们选择一些权力。这就是目前的所谓最优政体,稍微缓解了大部分人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参与政事的热情,以期于达到一种现阶段稳定的策略。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最优先是永远应当是保证国家安定。
但是这样究竟是平等还是纯粹忽悠,空子很大,足够让很多人事游龙戏水,弹性太强,而且是否能达到每个人内心的标准其实很值得商榷。纵使讲师在视频中说到的启蒙运动。其实激烈的运动主张我以为真正的内容只能看其中六七,其余三四是为了强调这个活动的热烈性和反抗性而刻意强调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政治哲学并不一定要看做是一种政治方面的东西,首先他是一门哲学分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类规律的问题。因为政治是管理人的科学。而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保证整体在一个相对稳定下的内部环境,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逐渐前进。从很多其他看似毫不相干的事务上都可以看到这一道理。 一切可能是顺应于统一。
古希腊历史简介
文明的共性是渐渐趋于稳定和统一。古希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享誉已久,虽然现不复存,但是比起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古希腊最显著的特点应当是他的自由。 自由不仅仅是政治自由,也有思想自由。
在古希腊时期,共和国(republic)概念在西方之外不得知,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和高度自由的思想,给他们的民主政治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古希腊的人们很少关注往生问题,摆脱神学的做法在以宗教信仰为主流的西方算是一枝独秀。希腊人理性自由,思辨自然,崇尚科学,这不免让他成为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起源 正是由于希腊人们侧重于看待事物的不同性,进行比较,进行推理,认为应当自然地人性的神圣的都应公布于世。他们从骨子里就排斥君主政体,崇尚法律和正义。
古希腊特尔斐的阿波罗神庙,镌刻了的两句话:认识你自己,适可而止。和亚里士多德名言“人类由于法律成为最有美德的生物,但是没了法律就是最不讲道理最丑陋的野兽”都可以为希腊人之理性崇拜和前瞻性佐证。
提到政治,很难得不能提宗教,众所周知,基督来自犹太。而希腊则继承了基督教遗产。基督教是一个反抗的教派,在历史上,世界版图上曾经几起几落,最后到现在变成三大宗教之一。希腊争辩哲学很能体现这一特征,理性为上,不为枷锁所迫,勿怪希腊会成立世界第一所大学,其风范也深深影响后代大学学术氛围。 欧洲独特地理条件,很难使某一王度建立广袤王国,这成为自由思想各地发展和制度自由民主的必要前提。
皮克:神对人类说,我的所创,既非天堂,我只选择自由与荣耀,就像你是自己的支配者,可以自由追求你所想要的。准许您的子民可以拥有一切渴望的事物,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理性对自由意志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命运就是女人,必须控制并将他打倒在地。
但是在现代社会,不得不说宗教影响力在现在减弱了,道德准则的基础被破坏了。我们不由担忧起这样的事情:如果宗教和理性都被摒弃,社会就会只剩下欲望和物质,弱肉强食的野兽世界,这对于弱者来说毫无保护,对人权以及批判思想毫无保障。 希腊的诡辩运动。
考虑过西方文明对于现世思想的正面影响,然而还有黑暗的一面,那就是把自由理性和自由个人至于文明中心就会有混乱不安定,因为自由本身就是不安定的代名词。如果感到自由,那就是不自由。
自由允许人和社会隔绝人与人疏远,对于社会和个人代价都是极大的。 虽然西方文明作为现代文明的模板,但是也反映出问题,比如自由的现存挑战和理性的卓越地位就受到了挑战。如果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问题,那么也需集思广益。 为了解决现世问题,不吝于从历史之中找寻答案,不吝于诉求于其他文明,不吝于舍身取义。
旧约导论
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虽然我无意怀疑信仰者们对于各自神的存在的信仰,我愿意承认他们的存在,不过本质上,也许我更在乎的是那些神的出现所代表的意义。
从最古老的纪年开始,人们开始交流,一旦交流自然有战争,然后胜利者的神取代了被征服者的神,文化开始吞并,融合,比较强大的那部分人的信仰就变成了神。宗教渐渐产生。 圣经展现的是对世界对人全新的认识。
原先我对西方神学宗教之类认识最主要只是圣经和希腊神话之类。
毋庸置疑,圣经比起其他古老故事中的多神论,更坚持一神论。基督教来源于犹太教。 从讲师的口中,确实颠覆了不少对圣经的错误认知。不过也因为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去读过圣经吧,如她所说,我习惯于从他人口中听说圣经,而不是圣经本身。讲师口中的圣经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座图书馆,没有统一的叙事方式,甚至文体,也不是一个作者所写,而是很多书籍文献的全集,布满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体裁。圣经中大部分是对道德伦理纯粹性的追求。但是非常具有人性。比如约伯记,虽然在一系列纠结过后得到人类苦乐参半的结论,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忘恩负义,还是要好好做人。犹太民族把一切记录在圣经中,但没有调和其中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该去调和这些矛盾。
然后,圣经也不是寓言故事,是一种实在文学,并不是讲圣人典范故事。圣经不适合给儿童看,天真的乐观主义也不行。因为圣经承认生活的矛盾与痛苦,并非激情快乐,它有着各种成人的主题,有狡诈、行骗、贩卖、背叛甚至更道德沦丧之事。它适合坚强的人去读,但是不能被当做一本书去读,不可以读得太快,因为那样使我们跟不上它内在包含的深层思涵的脚步。
然后最大的一个令我惊讶的地方是,圣经并不是一本神学之作,也不算宗教指南。宗教并不只是一个教条。圣经最先是被口耳相传,事后才被记录在案,其实本身更追求的是对道德问题的探讨,对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的追寻。他的现实意义使人们在日常中经常引用,无论心不信仰,都不碍于对于它的评判意义的尊敬。 一切让我对圣经有很强烈的阅读意愿,虽然很久之前就有这种想法。我只知道的是圣经旧约中有许多人物,也有许多许多故事,讲师也分课时细读了其中一部分篇章。但说句实在话,对现在的我来说,阅历和心智都还不够成熟自信,也不敢说明辨是非的能力如何卓越,只觉得有时候实在细思恐极。因为确实一些部分我本身看了并未有触感,也还不能很明白其中的意思,哪怕讲师已经略作分析了。圣经果然不可以只做一本书,一本小说书,或者故事来看,其实其中每个设定都发人省醒吧。
就比如古时候的嫡长子继承制吧,但雅各布和继承了雅各布的约瑟夫,其实都不是长子,圣经充满反抗性和斗争性。再说约瑟夫被他的兄弟嫉妒,嫉妒到不顾手足,贩卖去埃及,这些都是道德沦丧,可以为耻的事。如此露骨的写法其实在古代算是比较少见的吧。如果是中国,也会用更加晦涩内敛的方式去叙述。
圣经所传达的一种信念就是,上帝的旨意,上帝的计划是一定的,但是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实现,什么时候成果;也就是神谕吧。其实我个人觉得有点牵强„„比如上帝许诺这块土地属于你们希伯来人,但是却要等到数辈之后,通过子孙后代奋斗得到。其实既不能说上帝忽悠了,不过也不能说全是上帝的安排吧。
我觉得坚信什么都是“上帝的安排”,这样子还挺可怕的。
新约及其历史背景
在第一讲中,讲师问了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个讲师是到现在看的最喜欢问问题的了。一直都在问问题啊。)考了很多新约方面的知识,和学生可能对新约产生的一些误解做了确认和解答。那些问题的答案„„我果然基本都不知道。„„比如圣灵感孕说,我也以为和刘邦的妈妈被龙缠了然后生下刘邦差不多,本来略有感触中西方都有共同之处,然而原来是说玛利亚没有原罪啊„„
讲师问道什么是圣典。其实任何文本本身都不是圣典,它们本意是拉丁语中的“手稿”,只是对于那些特定的信徒来说,才变成了圣典,可以奉之圭臬。我很喜欢这句话,感觉非常自由,没有很严苛或者压抑的感觉,好像就算举手,说错了也没关系。信仰完全自由。不会强力灌输你什么是什么,而是告诉你,什么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但是这种自由,在自己课堂上真的有点难感觉到啊。
讲师吐了个槽吧,说到希腊小说的典型设定,就是一对男女,见面相爱,然后结局是会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总之一方会被抓,或男或女,然后另一方就会追她/他,然后每次快要结合的时候又被分开,或是诸神干涉,或是贩卖风波,彼此在地中海追逐,之类之类。我不得不想到,这是现代对于过去那种风靡一度的说法的话。
那么不久之后,肯定也会有人这么描述现在流行的小说,大概是一对男女,地位略有悬殊,然后女的抵死不从,男的霸道冷冽,互相伤害,最终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而这类叫总裁小说,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贫富差距。 和上一部旧约类似的是,这个讲师也不以宗教意义为主,他也更愿意以学术的形式讨论新约。这样一想,不论新约还是旧约,其实哲学意义更明显于它的宗教意义。
新约27卷书,所有篇章并不是作者起的,与旧约不同,新约大部分是书信形式,仿佛是写给一群人讨论哲学问题:希伯来书非犹太基督徒,这些书信需要大声朗读;彼得前书就像是传单,需要四处传阅;启示录(天启)则是写给基督教会„„ 被你们认为是历史文献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历史文献。 从中另外觉得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是圣经作为一本古代文献,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深刻影响。记不清在哪听过,如果想要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必须看圣经。 只有通过对旧约和新约的大概了解,才能理解很多西方人的思维和价值观,但是这在中国应该是并不存在的吧。我不记得有这样一部书是需要看的,而又能重塑三观。但是我也不觉得这样是对的,那就是中国古代没有比不上圣经的书籍。
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我都不信,但是却没有能重视起来,我鲜少看到有开易经课程的。而日常生活中,四书五经都很少被引用。好像现在社会越来越和古代精华脱节了。能记得的都是那些口耳相传的烂熟名言。
比起圣经的传承,这方面真的是差太远了。
欧洲文明
欧洲文明的变迁比起东方因为战争而剧变要缓和得多,虽然其中也有流血事件和数不清的明争暗斗,但是总体要和缓得多,也漫长得多,深远得多。 欧洲是世界版图上国家最密集的地方,但是也一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如今也处于无法小觑的地位。无论是对于事物的前瞻性还是对于市场的敏锐性,还有自诩贵族之类的骄傲,欧洲总是非常独树一帜。
不得不说现代社会的起源或者哲学起源或者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科学体系云云,都是起源于欧洲,欧洲文明有点像是现代文明的代称词了。 整片欧亚大陆都被山脉和沙漠阻隔,欧洲西方列国生活看似各自为政,但是由于地理原因等等,其实互相影响,从古到今也不乏互相入侵等等历史渊源。西方最头痛的问题应该是宗教问题吧,路德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等各个战争纠缠不断。从前欧洲并没有真正的和平或者统一过。
不过正如中国文化活跃的典例,百家争鸣就是活跃于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混乱的政局也导致了欧洲活跃的思想,近现代启蒙思想都是来自于欧洲的贡献,欧洲先知们通过新的思想体系尊重人权开启民智。
还有欧洲的贸易往来,因为国小,所以与外交流就成了必须,欧洲人重视商业贸易,海上往来,而文明的起源应当是海洋文明。欧洲人可以接连建立了现代第一所银行,第一个海外公司,现代经济雏形。
欧洲对于贸易的需求导致他们对于技术科学的尊重,所以这更让思想自由有了一个较为平坦的平台。虽然还是很受宗教的压迫排挤,但是现代科技和对于每个人的尊重,让逐渐获得科技力量的个人更承认了个人的力量。 欧洲文明的发展是破茧一般的整体发展,从地中海罗马时期到中世纪黑暗再到近代航海时代和一体化欧洲,依靠阶段性的跨时代技术和制度飞跃,欧洲文明才不断取得进步,领导世界跨入现代文明。
总的说来欧洲文明是挺能让人醉心,但是也没有国人想象力那么自由吧。比如也有遇过一度的彼得大帝,貌似是听信于民,听从别人的话,但实际上他也只听自己想听的,不听自己不想听的,要是他不想听你还叽里咕噜,彼得大帝就直接一刀砍死好了。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还算少见的吧,毕竟我们所以为的封建时代,要砍个把读书人还是要商榷再商榷的。比如朱棣把建文帝弄下台之后还是三请四邀,很看重方孝孺的立场啊,不过后者还是宁死不屈而已了。
我承认欧洲文明的伟大变迁和带领时代的先驱地位,但逐渐的他们自身也有认知到现在这个体系的不足之处。如刚开始政治哲学导论的Steven讲师说的,并没有最好的政体,只有目前最优政体,实际上是互相借鉴的关系,并不存在需要自轻自鄙。
只是欧洲从古至今都有鱼死网破的那种斗争精神真的很厉害,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 新帝国主义:1880~1870 欧洲为什么统治非洲 《欧洲现代史》第二版 《波斯人手札》
《萌芽》埃米尔·左拉 《平凡的人们》
英国近代史纲要
从前在历史书上或者是其他被引用的书摘上看到的英国都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哪怕是克伦威尔的专政,也让我觉得比之君主专制要开明得多。 但是这一段视频还是蛮让人大开眼界的。
英格兰的主岛——不列颠岛上很早便有人类活动,岛上的居民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以英格兰南部的巨石圈为代表的灿烂文化。
因为开宗明义得从14世纪开始讲起,我对于那段英国历史是很陌生很陌生的。所以看到那些英国人的封闭和封建,对我还有点小震撼。
虽然中国也有女戒之类的书刊,要求三从四德,但是英国那种同等工作量也会不被承认,那也是更刻苦的情况了。说不清哪一边更不公平一点。
在《布道书》中就带有明确歧视女性,甚至将女性和男性完全分开不当做同一物种一样的说辞。
明显歧视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尊严。其实比起中国女性那么迅猛的解放,英国女性也更有长久的斗争。长达一百多年的斗争,最后是以一名妇女惨死马蹄之下所有妇女才获得了选举权。 对于历史,有故事,有色彩,有事件,可以供你叙述,但是还需要提出解释,有些人偏重于分析,而不太喜欢讲述故事,而另一些人只喜欢讲故事,不喜欢加分析。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不带观点,每个人会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解读历史事件。
16世纪早期,教会显然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结构,它是一个国际机构的英格兰分支,这个国际机构也就是统西欧的天主教教会。
都德王朝的政治体系,它高度集中,但同时参政议政也越来越多,特定问题上,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不能凌驾与法律中臣民的神圣自由,留意更广泛政治群体的意见和群体,关注地方层面的治理者,他们是皇家政府和实际治理间的代理人。
爱尔兰与苏格兰的纠纷。苏格兰人民这是宗教和独立的问题,具有相同君主,并不代表就是一个王国。爱尔兰人认为这是宗教和土地问题。
美国内战与重建
David Blight讲授的《美国内战与重建》,著作:A salve no more:two men who escaped to freedom; Race and Reunion: The Civil War in American Memory; Beyond the Battefield: Race, Memory, and the American Civil War;A people and a nation
马丁路德金:“百年之前,一个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我们今天就伫立在这位伟人雕像的脚下,这个重要的法令成为一座高大的灯塔,点燃了千百万已经在不公正火焰里煎熬枯萎的奴隶们的希望。这是令人兴奋的破晓的曙光,结束了他们遭束缚的长夜。„„” 美国内战的原因其实就我听到的到现在也有不少原因了,总体归结为一句话是南北矛盾,细说是为统一而战,或者是正义得为了解放黑奴,也有说是更大的金融阴谋。 如果就制度而言这两种制度其实互相很冲突,虽然貌似都是民主。北方为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州,南方为发展奴隶种植业的畜牧洲。由于这是美国宪法保留的,而北方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扩张,想要利用土地充当原料供应产地,而南方想要利用这些土地发展农业。 关税问题、市场问题还有西北土地问题成为了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最初北方北方轻敌导致了一系列混乱,更何况南方还有一系列西方列强的支持。然后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有了一个转折点,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也使南方黑奴开始了一次大乱斗一样的反扑。接着到了北方反攻阶段,也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
这让我有点想到中国内战,其实也是有点近似的,当时蒋介石方也是受到美国支持,同时也是制度矛盾不能和解。而且结局也是另一方胜利。
反例的话历史上肯定也有,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内部环境其实是更重要的。
战后重建的美国,主要分为重建联邦和改造南方。其中又有了矛盾,给北方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南方奴隶制妥协,二是彻底打倒奴隶制。
国会和总统的一系列斗争中,国会的重建法案被强硬实施,采取激进的措施应对当下情况,其方案远比林肯和约翰逊的方案严格得多,但是收到了成效,实现了南方的改造。但是实际上在斗争过程中共和党内部的分裂主张与南方民主党人的妥协和主张政治经济上的严格打压。
南方战败后,南部11州的白人也不再坚持享有努力权力,但是解放后的黑人该有什么样的政治地位。
就算是以解放黑奴为由的林肯,也不肯给所有的黑人和白人完全平等。林肯只给一部分有文化的黑人和参军的黑人政治权利。虽然最后共和党获得了胜利。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政治的自私性,作为林肯他更需要维护自己政体的相应措施。哪怕这个形式与他之前号称的并不完全符合。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判断一个人,政治如此复杂,政治家自然也是十分复杂的。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他著名的演讲时那种激情和正义感,我觉得完全是无法用属于个人的形容词去形容的。其实他的立场在那时候完全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
第五篇:读政治学导论有感
今天,终于把300多页的《政治学导论》搞定了,这本书是由美国政治学者杰弗里*旁顿和彼得*吉尔所著,由中国政治学者张定淮、黄卫平等五人翻译完成,本人读后颇有感触,现呈现与此,与诸位分享:
首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政治学的启迪,尤其是本书的写作非常注重对学生发散性和启发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本书并不是一本建立在某种国家意志上并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推论和说教式教材,而是一本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比较可读、通俗易懂的政治学理论入门丛书。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每章的开头都是以一种类似于朋友之间有趣的对话的形式来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政治科学的世界,它就像一本有关政治学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充满着奥秘和趣味!
另外,在每章结尾,作者都会给出一系列发散性、启发性的问题供读者研究、思考。而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直接在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的,它的回答依赖于读者独立、自发的思考和主动地求索。
而反观我国的政治学丛书,动不动就引经据典,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动不动就马列毛邓,几乎每一部分、每一章、每一节你都可以看到马列主义的经典对白!每一块儿内容都渗透着来自党中央的最高指示!
就好像今天要研究的政治学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早就全部、透彻、根本的研究完了似的!就好像党中央就是政治学,政治学就是党中央,中国政治学者不需要搞研究只需要在党中央屁股后头亦步亦趋、东施效颦就行了!
如此一看,我们的党和我们的理论真是太“伟大”了!因为,我们今天根本不需要费劲研究,只需要就做着照读照念就行了,而不需要再质疑、也不需要再思考了!
这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本来好好的马列主义,这么一搞反倒降低了它的可信度。我不得不说:尽管我信仰唯物主义,但是对于这种国家机器的宣传模式,我却非常反感!
而且,实事求是的说,中国的教科书不是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马列主义的宣传册或者一本马列主义大辞典,这也不仅仅是指政治学,也包括相关的社会科学教科书。通篇都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论述,真是让人作呕!
甚至,我敢百分百打赌:就是马克思在世也得被中国的教科书活活气死。
因为,我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我原以为这一定又是一本同样枯燥、乏味、抽象的理论性著作。读后才发现我错了,《资本论》绝不是一本抽象的、索然无味的纯理论著作,而是一本人类精神的经典!
书中,马克思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和缜密的思维彻底的、完全的征服了我!我当时读完就一声感叹:
我靠!这那里是一堆字?这那里是一本书?这分明就是一本闪耀着金子般光芒的散文诗!这分明就是一本蕴含着无限真理的论文集!真是让我如痴如醉的、发自内心的喜欢!
尤其是序言中的那句话,我至今依然清晰的铭记: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还有,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他的评价: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哎,这是一种多么洒脱、多么执着、多么坚定的性格!我非常喜欢,非常钦佩、也非常敬仰!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是这样一种血肉、这样一种性格、这样一种精神!也唯有这样一种特征才能使他发现人类的真理,作出巨大的贡献!
所以,向马克思表示最真切的致意!同时,也向中国教科书表示最悲哀的感叹!
——————————————————————————————
请看中国学者的真实翻译水平!
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话题。坦诚的说,这本书我刚开始并没有读懂,后来反复读终于搞明白了原因,之所以读不懂主要受以下三条因素影响:
一、对西方哲学、宗教、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够,而书中又大量的涵盖这些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二、对政治学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也在相当程度上使我步入了某些误区。
三、这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某些中国政治学者的英文翻译水平太滥了,实在不敢恭维!真不知道这帮英语都是怎么学的,翻译的文章简直狗屁不是,请允许我于此处纠正一二:
例1:
原文:“由于政府和政党十分明显的转入到有关体育和艺术的决策活动,故排除政治的论点只不过是一种掩盖政治目的,赢得支持的一种企图。”
何批:这段文字纯属狗屁不通,一看就知道翻译者过于追求直译,懒得意译和思考,并忽视了中文的表达习惯和思维逻辑,我是这么给他纠正的:
修改版:政府和政党企图将明显的决策活动引入到体育和艺术领域,以便于掩盖其政治目的,并赢得公众支持。
例2:
原文:“南非政府通常利用„把政治排除在体育之外‟的论点来尽力诱导外国运动员破坏国际上对这个国家的杯葛,以使其建立在种族歧视之上的政治合法化。”
何批:这又是一段狗屁不同,嘛也不是的屁话。我是这么纠正的:
修改版:为了使南非政府建立在歧视之上的政治合法化,政府通常会抛出要“把政治排除在体育之外”的观点来获得外国运动员的支持,并避免来自国际上的批评。
例3:
原文:“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各种政治问题和社会弊端展开的公开讨论极具扩张。然而,难道我们可以说1985年之前的苏联存在着诸如政治活动之类的事?我们可能说被认可的政治活动出现了。在决策过程中的确发生了争论和讨论。党和政府官员醉心于其中的活动,不论其受到何种约束,都与西方自由民主国家那些我们称之为政治家参与的活动具有相似性。”
何批:我都懒得评论这段话了,一看就知道翻译者没有好好翻译,糊弄事呢。此段不是缺主语,要么就是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或者转折词使用不当,胡说一通。什么东西啊,翻译者太不负责任了吧。如果您没读懂,这很正常,我当初也没读懂,要想知道原作者真正的意思,请看我的何批纠正版:
修改版: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社会上产生了很多关于苏联政治问题和社会弊端的公开辩论。可是,我们能否根据这点就下结论:1985年以前的苏联就已经存在着这些政治活动呢?或许我们可以说那种被认可的政治活动出现了,而且,在决策过程中,这些政治活动也的确引起了争论。当时,苏联党和政府的官员们醉心于这些关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辩论活动,而且,不论这种活动受到何种约束,它都与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政治活动(即我们称之为政治参与的活动)具有相似性。
以上三段话只是举个例子,类似于这样的屁话整本书几乎到处都是,我都懒得改了,与其费半天劲自己找主语,自己重新修改,还不如直接买英文版看得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深圳大学的那些所谓的教授们翻译水平实在太低,真不敢恭维,上面三个例子就是其中一个翻译者黄卫平翻译的,什么玩意啊,我写了一个打油诗,好好嘲讽嘲讽他,就冲这个,深圳大学这样的滥学校也不值得去。
评黄卫平老师的英文翻译水平
何军
有个专家黄卫平
翻译文章有水平
大段大段读不懂
一看原文识原形
哈哈,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把《政治学导论》的课后题都想一下,然后就开始背第二遍和第三遍英语单词吧。努力!加油!
P.S.
开心网的网管们,如果你们又认为我写的东西和当局唱反调,我不反对你们把它和谐掉,同时,我也不反对给与你们最无情的鄙视!
只是希望你们在和谐前通知我一下,最起码告诉我一下缘由,请不要无缘无故的移走或删除掉别人的东西,要知道,正如英国政治学家约翰*洛克所说:
“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非有适当的补偿,私人财产不得收为共有。” 从某种角度说,思想也是一种产权,理应达到应有的保护!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绝对维护你说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