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法律意识整体状况调查(大全)

法律意识整体状况调查(大全)

法律意识整体状况调查第一篇:法律意识整体状况调查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模版)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14广告文 陆佳倩 2014334480011 钱敏 2014334480012 陶珝菲 201433448001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法律意识整体状况调查

第一篇:法律意识整体状况调查

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模版)

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14广告文 陆佳倩 2014334480011 钱敏 2014334480012 陶珝菲 201433448001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作为社会未来栋梁的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层面的关注,而法律意识既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又是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所以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小组在浙江理工大学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寻找了100名同学填写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制文明的程度。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对大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大学生需要注重对自身法律意识的加强和提升,以便更好的提升自我,适应社会,改善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秩序 早在十几年前,中共十五大就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贯彻落实至今,总书记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多次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和法制社会建设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是新形势下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为推进法治社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进步。

众所周知,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而当今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即使是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高校大学生犯罪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情节十分严重,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给社会带来了恐慌,甚至让一部分人对大学生失去了信心,如复旦投毒案。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己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对法律没有足够的信任,因此没有确立对法律的权威。其次,大学生法律意识不成熟。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跨越青年和成年的群体,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等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另外,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浅薄,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当前大学生在违法犯罪面前,没有足够的胆量和法律意识,缺乏正义感。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大多仅限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导,而不是主动学习法律法规。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我们在浙江理工大学多个地点发放问卷,共1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率为100%。下面我就问卷中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题:“你会闯红灯吗?”76%的人选择会,24%选择不会,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认为这是小事,毫不在意,但是他们忘记了小可以见大,从闯不闯红灯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只贪图一时的方便,而没有看到自己已经违反了交通规则。第五题: “买东西时你会索要发票吗?”83%的人选择从不,16%选择偶尔,只有1%选择了每次,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意识不够强。从第七题:“你接触到法律知识的途径有”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学校教育了解法律知识的,很少有人主动去看书读报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说明大学生的对法律学习兴致不高,兴趣不大,积极性缺乏,多为被动式灌输学习。再来看第八题:“当你的权益受侵害时你会”在这道题中,98%的同学都选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权益还是很看重的。在最后一题的自评中,我们发现多数同学都选择了“60—75”这个档位,有71%,这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状况还是了解比较透彻详细的。

问卷结果表明,大学生法律意识尚有欠缺,男女大学生存在差异,女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其实很多大学生法律意识都很薄弱,特别是我们大一新生。很多事情发生后都没有想到用法律去解决,或者有时候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都是自认倒霉,却从来没想到为自己争取应有的利益或权利,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自身原因,一个是外部原因。自身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主动性和远见性:我们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而不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法律知识。而且法律知识相当枯燥,缺乏吸引力,因此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的相关课程也是只求过就行,对学校举行的法律知识讲座,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样渐渐形成不良风气,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大多数大学生重学分,轻时效,并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长远作用以及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很难有扎实的法律基础;二是缺乏实践性: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像离自己很远,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乏实际,很快也就忘记了。

外部原因也有两个,一是教师方面:除了将法律作为专业课的专业,老师一般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只要不影响课堂秩序,老师也不以为意;二是学校方面:学校关于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太少,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关注不够,而且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造成学生死读书情况,缺乏实践。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呢?

一、学生应提高自身学习法律知识的意识,多参与法律讲座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同时进步;

二、教师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主题活动等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学校要深化“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启蒙;

四、社会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治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便宜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此次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薄弱,法律知识的不足,以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在当今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律贯彻的效果。法律意识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意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对公民,社会以及国家的法制观念有很大的影响。

由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所以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是我们所不能逃避的局面。但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新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改变我们民族多年来形成的轻视法律的心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小组在这次的调查实践中深刻的认识到了法律意识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意识到我们决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主动通过多种渠道汲取法律知识,主动参与与法律相关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好好注意,多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做个具有强烈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问卷调查

1、你生长在

A、农村B、城市

2、你是

A、文科生B、理科生C、特长生

3、我国最高立法机构是、

A、国务院B、全国人大 C、最高人民法院

4、我国效力最高的法律是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

5、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

A、充分信任 B、比较信任 C、不信任

6、你经常看法律方面的杂志吗?

A、经常B、不是

7、你的权益受害时,你会选择法律手段解决么?

A、会B、不会

8、当你参加相关勤工俭学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B、没有

9、你是否认为法律是万能 ?

A、是B、不是

10、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B、一般C、基本没用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

1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我国的公民么 ?

A 是B 不是C 不知道

1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 D、家庭的影响 E、其他

13、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解决. D、感觉很委屈但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14、对于学校不允许到达法定年龄的同学结婚的做法,你的观点是?

A:赞同B、不赞同

15、你认为中国的现有法律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C、基本满意 16.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 B 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

C 群众监督 D 执法机关自我监督

17.你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

A、能 B、不能

18你觉得自己会不会犯法?

A、会 B、不会

19、你经常参加关于法律方面的活动吗?

A、经常B、有时

20、甲、乙两人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甲向乙借600元生活费,答应3个月后还,您认为甲应当写借条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第三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浅谈

姓名:陈继焕学号:211216136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虽然客观上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法律意识必然包括法律思想体系的理论内容,但就实际状况而言,在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中,法律思想体系理论内容的比重还是较低的。大学生纪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法治观念社会主义

身处这个群体也感受颇深,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闻屡见不鲜,像室友投毒之类的重磅新闻不在少数,这样说明大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尤为重要,不单是为了自己,同时也为了社会的和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反映、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它既反映现代法治文明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在我国是根本的宪法性原则,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切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下发挥作用。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本质

要求,它揭示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执法是一种手段,为民是一种目的。它明确了执法的价值取向,表明人民是政法机关的服务对象。具体来说,执法为民就是要求政法机关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正义侧重法律内容,实践结果的评价;公平是正义的外在生命,正义是公平的内在灵魂。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体现的是政治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政法工作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具体来说就是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要求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才能保证依法治国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现阶段,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由此可见,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生活条件的决定。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大学生这个庞大的集体,这个在将来融入社会,建造社会大厦的柱与梁,学好法律知识,具备良好素质是尤为重要的。对此,我们凭借对我国法律的一些了解,谈谈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是积极的,能动的。这种

表述可以概括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不同层次和组成部分,正如刘旺洪教授所言:“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2010年,有关机构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1万余人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同时却有42.67%的人同意“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15.41%的人“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80.96%的人认为“在亲情和法律面前,有时确实不好办”,42.97%的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有52.54%的人“买到假冒商品”后只能“自认倒霉”。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卖淫、强奸、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其中不少女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有些大学生在就业、勤工助学过程中被骗,有的大学生上网交友陷入不法之徒布下的陷阱„„

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不难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

一、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常常又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第二,法制心理状态呈现出多样化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第三,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

第四,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分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有的甚至把神圣的法律看做形同虚设,即使约束和规范,那也是针对“老百姓”的。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2002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以及后来发生的“马加爵”案等,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一名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某因身体不适入院,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警方介入后称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投毒物或为四氧嘧啶,可致肝损伤(据悉此药物是临床医学生在做肝损害模型实验中的常用药)。并基本认定同寝室一同学存在投毒嫌疑。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大致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几乎大部是涉嫌盗窃罪和色情诈骗罪;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

年龄结构上以本科

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对象,能给予最恰当的解释是:现行法制教育模式,没有让当代大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由此可见, 当代有许多大学生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 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用引导、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维护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好的法治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现代法制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道德与法律的同质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两者界限的模糊性是道德与法律进行一体化运作可行性的基础。虽然道德与法律有很大差异,但在规范这终极意义上两者先天是兼容的。而且我国传统社会中的“礼”,这种伦理法律化低成本高效运作的历史为我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道德与法律一体化运作的历史实证的先河。寻找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学习和修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知、情、意、行的相互作用,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注重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

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我国儒家学说中所提倡的“慎独”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其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民主法制化进程。不仅要学业成绩突出,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只有真正的识法、懂法、守法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可以说,必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应该业必然成为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当代青少年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预防和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同时提高其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不仅是基于培养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的一代公民,更是着眼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进程。

笔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其中一员,深知自身使命的艰巨和神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征途可以说任重道远,有时候还要历经坎坷。我将时刻把祖国和民族的荣辱安危系于一身。我决心在孜求学业、顽强打拼的同时,不断地用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学习法律技能,提升法律素养,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修订版

第四篇:大学生维权意识状况调查

第 1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大学生维权意识状况调查

班 姓名:

我认为一个人之存在一条很重要的标准是有权可享,对我们来说有些权利是法律赋予我们公民的存在体现,然而就目前大学生在校维权情况却不容乐观„„就此我们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具体的状况调查。

一:维权意识状况调查背景及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员,由于身处校园,维权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从而权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害。维权活动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但从整体而言,现状并不容乐观。大学生群体较其他社会群体的维权起步较晚,规范性较差,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程序作保障,可以说相应的制度基本处于空白。校内维权组织过少,即使有也层次较低、作用不大。如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等,虽是天然的大学生维权组织,也开展了一些维权活动,但层次较低,仅局限于代表学生向学校反映一些有关学习、管理及后勤服务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维权职能。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总之,大学生整体维权意识还较为淡薄,维权活动极不普遍。

下面我们由一协具体事例来看看

例1:自1983年以来、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各国消费者为自己的权益保障而奋斗着。大学生作为一名在校的消费者,他们的权益有有时也会受到侵害,你注意到了吗?你维权了吗?

问一下自己你知道吗?

例2:今年春节前夕,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女生杨萍看到一则招聘兼职打字员的广告,许诺打1000字给30元,可将文件带回家打字。杨萍领取了一份15万字的文件。然而,当她将打好的文件交到

第 2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雇主手里时,却因错别字较多,原定4500元的报酬被扣掉了3200元。她一再要求雇主增加报酬,但雇主却以“一切按公司规定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因为事先没有签订任何劳务合同,也没有问清楚具体的奖惩事宜,”讨薪”3天未果,因为到了开学时间,只得自认倒霉。

例3; 机械学院的大二学生小刘对上学期在校外兼职受骗的事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他从网上获悉一家动漫设计公司招募兼职人员,便去应招,双方口头约定周日全天工作,月结工资。小刘做了两个星期后觉得不合适,就告知公司并要求对方把这段时间的工资结算一下,对方答应支付给他应得的工资(100元左右),但要过一个月才兑现。一个月后小刘打电话要钱,对方却不认账。小刘对记者说,当时很想通过维权部门讨回工钱,但咨询后才知道自己没有和对方签协议,只好吃了哑巴亏。

例4; 北京某高校毕业生王丽,按报纸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去某公司应聘,该公司要求她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及照片后回家等通知。几个月过去了,王丽仍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她以为自己落选了。可没料到的是,现已工作的她竟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公司投资100万元的“股东”,而且还被人告上法庭,并被法院一审判决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未出校门却先摔了“跟斗”。也有一些学生求职时,需要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有的单位甚至提出“要上岗先掏钱考证”、“掏钱培训两个月就给安排工作”等要求等,结果可能是工作没找到,钱财也落空了。

下面我们以数字来清醒的看看现状

《关于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状况的调查——家教篇》的社会调查活动,在被调查的252名学生中,有39.1%的学生曾有被侵权的经历。这份调查显示,遭到侵权后,80%的学生采取了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的态度;只有16.7%的学生采取了向有关部门投诉;还有3.3%的学生采取了忍气吞声继续工作。

第 3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合肥晚报对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做出了结论: 80.5%大学生维权意识弱或者说根本没有维权意识,14%大学生维权意识一般。

综述,现在所表现的事实是惊人乃至残酷的,我们现在要吃一垫长一智。从其中总结规律,力争使以后的其他人少受骗,增加自己的维权意识!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分析其原因. 二大学生法律维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出来了两方面具体的原因

1.表层原因

(1)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欠缺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维权意识的现状,我们前不久特意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有关现象制作了一份《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某大学的200 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所大学被调查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现状。

对“你认为我国目前权力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认为“权大于法”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6%,认为“有时法大于权,有时权大于法”的占40%,认为“不清楚”的占8%,认为“法大于权”的占36%。这说明,从大学生对法律与权力的认识上看, 有64%的大学生对法律与权力的关系认识不清。

对“你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的态度是怎样的”,认为“充分信任”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认为“比较信任”的占51%,认为“除非不得已,一般不跟他们打交道”的占32%,认为“不信任”的占14%。这说明,大学生中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持信任态度的竟然不到60%。

对“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不知道每年12 月4日为我国法制宣传日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67%。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第 4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是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有权有势可以办成一切事情,法律是无法与权力相抗衡的;二是学生家长平时的办事方式影响了学生, 很多家长在面对不利情况应该进行法律维权时都会采取找关系、托门路的方式,认为只有送礼才能把事情做成,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三是国家、社会和学校没有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授,虽然大多数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但教学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四是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知识不重视,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法律是万不得已时才用的, 平时解决问题能不通过法律途径就不去考虑。

(2)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欠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就会出现不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现象。在调查中,对“如你在商场购物时保安无理搜查你随身携带的物品你会怎样做”,选择“拒绝,强烈抗议”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51%,选择“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绝不来这里买东西”的占12%,选择“找商场领导或者消费者协会解决”的占37%。对“当你受到侵害时或对方明摆着坑你时,你如何反应”,选择“算了,损失不大”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1%,选择“对方太蛮了,觉得斗不过”的占17%,选择“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不过就投诉他”的只占52%。这说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很欠缺。

对“你在消费的过程中或者打工前有不清楚的地方,你有没有问清楚”,选择“没有,懵懵懂懂就达成协议了”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5%,选择“没有,觉得对方很可信”的占17%,选择“有,但有些地方没看懂就算了”的占33%,选择“有,什么疑问都要问清楚”的只占25%。实际上,如果大学生在消费或者打工前不问清楚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就有可能遭遇欺诈,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害。对“当你受到侵权时,是否清楚受到哪些侵害了,有没有法律保障”时,选择“只知道受到侵害了”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7%,选择“知道有法可依,但是具体说不清”的占72%,选择“很清楚什么法能帮自己讨回公道”的占11%。

第 5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2.深层原因

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国法治建设还没有最终形成,违法犯罪和不诚信事件常常困扰着法治社会的建设, 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法侵害。

二是大学生自身造成的。大学生面对侵权大多选择回避,而不是奋起抗争,这就会有意无意地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三是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不太了解。因为不懂法,大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更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侵权事件。

四是社会、学校的维权机构和维权教育缺失,大学生遭遇侵权后不知道该向哪些机构投诉, 也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

综上,我们了解了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必须要付诸行动与努力了。

三完善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建议

提高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完善大学生法律维权机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法律维权体制和机制, 能够使大学生法律维权工作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不会由于领导的更换而废止,也不会由于某个领导的主观臆断而朝令夕改。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法律维权体制和机制,应该从完善我国法律法规、激励和惩戒机制、宣传和教育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

1.完善我国关于大学生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关于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很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权益的进一步明确化,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家庭,其子女面对大学高额的学费就会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为了保护学生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就应制定《高等教育机会法案》,鼓励高校遏制学费上涨,使学费信息透明化,建立完整的学生贷款计划问责制,简化大学生补助申请程序,加强对教科书费用的管理,为低收入和少数民族

第 6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学生提供支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确保残疾学生拥有平等进入大学的机会,完善校园安全与灾害预防计划,鼓励高校可持续、高效地利用能源,提高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如此,就能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2.完善关于大学生维权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激励机制是为了更好地劝导人们向善, 惩戒机制是为了遏制人们作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社会上各种欺诈、违约、侵权等违法犯罪事件并不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只有整顿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外部环境, 才能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对于侵权的机构和个人,有关部门应按照其对大学生的侵害程度和造成的影响来衡量对其的惩戒, 既可以进行行政处分或处罚,也可以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对于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做得好的单位和机构,政府应给予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褒奖,以激励其他单位、机构、个人积极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些维权机构,制定了一些维权机制,但还不够完善。以高校为例,由于学校的管理机构中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部门, 也就不可能建立相应的机制, 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笔者建议,应在大学管理机构中设立大学生法律维权中心,主要为遭遇侵权的大学生提供维权帮助。

3.完善大学生维权的宣传机制和教育机制在调查中,对“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宣传和教育学生维权”,认为“没有,学校没有维权的氛围”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9%,认为“有宣传,但是力度不大,途径单一”的占64%,认为“工作到位,学生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的占7%。这说明,大学生维权的宣传机制和教育机制急需完

第 7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注重改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法律基础课可以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目前很多学生只是把法律基础课当做一门普通课程,学习之后考试过关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因此,高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这门课提高法律意识。

(2)引导学生参加法律实践高校除了开设法律基础课,还应多引导学生参加法律实践。开班会时,辅导员应组织学生讨论一些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 引导学生寻找规避这些侵权事件发生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举办法律类讲座高校应不定期邀请一些法律专家和学者到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维权讲座, 引导学生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鼓励他们知法、懂法、用法。

(4)将法律维权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高校应将法律维权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使大学生了解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什么是就业欺诈、什么是就业歧视。

(5)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高校应经常举办法律知识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这对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都十分有利。如果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提高了,知道了什么是侵权行为,懂得了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那么社会上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空间就会大大压缩,人们的法律意识就会随之逐步提高,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就会大大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就会尽早实现 四综述与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自然大学生本身难脱其责,然而除此之外除了观念束缚,影响学生维权的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它们主要是财力、时间与精力。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到何部门解决。分析认为,这

第 8 页 共 8 页思修作业

与目前维权机制的效率、成本和社会影响力紧密相关。目前我国维权部门的工作效率、学生维权的成本、维权机构的社会影响力都与大学生的消费权益诉求存在差距,是影响大学生维权意识提高的重要障碍。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国家的公民,珍惜自己的权利,不要放纵那些侵害我们权利的人,因为那样也等于你间接害了他!所以加强维权意识吧,

任重而道远„„ 指导员:廖东华

第五篇:乡村医疗卫生保健意识状况调查调查报告

乡村医疗卫生保健意识状况调查

2010 级 电子信息工程 徐炜 020252010043

中国现今处在国情超正向发展的新兴时期,在经济时代的的驱使下,人民都以饱满的工作 热情投入对祖国的建设中去。与此同时,人民的健康问题很值得人们关注,特别是广大的农 民群众。 农民朋友经济基础薄弱,如何能花小钱看大病,成为大家多关注的问题。 为此党中央、 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作出了种种决策, 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和效控 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 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 为深入农民对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医疗保险政策的了解情况, 我们对乡村的医疗卫生 保健现状和部分农户进行随机调查,以了解乡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居民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基本政策

合作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都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 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农村居民住院补充医疗保险是 建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础上, 为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险, 是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和延续,必须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可投保。 合作医疗和补充医 疗保险收集的费用(包括各级政府的补贴资金) ,全额用于农村参与者的住院医疗费补助, 不得从中提取任何费用。 合作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工资、 业务经费及宣传费 用等,由政府全额拨付。 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的农民实行补贴。 其中, 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个人 每年交费 10 元,政府补贴 15 元;参加合作医疗后,再投保补充医疗保险的,农民每年每人 再交费 5 元,政府再补贴 10 元。

二、乡村医疗卫生保健的具体情况

政府积极号召村民热情响应。

1、乡政府积极号召村民热情响应。 在采访了灵田乡人民政府管理医疗卫生保健这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后, 从中得知: 灵田乡 共有 28000 人,在医疗保险方面,从 2006 年开始初步实施,到 2007 年具体实施。2006 年 有 74%村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2007 年增至 94%,价格为 10 元/人,08 年调整到 20 元/人. 2 乡政府筹集资金不到 21 万,现在已经返回了 30 多万。为保证农民能从中得到 更大的利益,灵田乡人政府也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做出了不懈努

力:大力宣传合作医疗政策, 在农民赶集时宣传,通过贴海报,喇叭号召等方式让村民充分了解这个政策;按规定公平报 帐并公开所有报帐,还召开过现场兑现,让农民朋友放心;走访村民,宣传并解释这参加的 钱不是交给乡政府,而是为自己谋福利的;在这两年实施的基础上,还制定的了下年目标即 鼓励至 97%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制度,对百姓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农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工作运行状况良好 工作运行状况良好。

2、农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工作运行状况良好。 通过灵田乡政府管理的农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所提供的资料, 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现在的 工作运行状况,以及工作运行中的问题和改善方案。定点医院表示:村民参合比例高,筹集 资金比较到位; 补偿笔录逐年提高,基金的运行也基本平稳安全; 医院管理机构健全,服务水 平逐步提高。但由于地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监督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要一套计算机管

理系统,同时检查设备,医疗水平和职工宿舍的条件都还需改善,提高工作热情和质量。医 院还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加强宣传,让更多村民参加到合作医疗中来。 医生资格上岗人人都有自己的专署医生。

3、医生资格上岗人人都有自己的专署医生。 从灵田乡汇林村医疗合作社的苏老医生口中总得知, 在村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医生都 必须是有助理医师资格即卫校毕业以上,且规定每 1000 村民就配一个医生,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村民担心的医疗水平不足和怕“没人管”的心理困境。 部分村民对乡政府的号召积极性不是很 是很高

4、部分村民对乡政府的号召积极性不是很高。 在随机走访的乡里几十户农户中, 仍有人不了解何谓合作医疗保险政策, 其中有听说过 也不清楚其加入的程序。 即使有个别参加了合作医疗制度的村民因报帐麻烦或其他原因, 积 极性受损,决定明年不再交钱参与。其中有些村民因为一些问题实在非常贫困,10 元钱都 拿不出。

三、乡村医疗卫生保健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卫生保健意识在农村有待提高。 、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卫生保健意识在农村有待提高。 的了解程度还不够 调查中有个别村的村民只听说农村合作医疗这回事, 但对具体怎么参加、 参加后能享受 什么待遇认识比较模糊。有的农民缺乏长远认识,认为目前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其投入不能 尽快收回,因而处于观望状态。甚至有人怀疑这简直是从天上掉馅饼,坚决不肯相信并假如 到其中来。

2、医疗费报销审批程麻烦。 麻烦。 、

、医疗费报销审批程麻烦 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障中获取补助时普遍反应不方便,程序复杂。原因主要有:医疗费的 审核、报销手续不够方便。农民在办理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要提供合作医疗证、本人或户主身 份证、出院证明及转诊证明和交费单 据、用药清单等。农民对于政策的相关内容了解的不 是很详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明文规定,只有符合报销条件所产生的医药 费用, 才能获得补助。 如打架在我们采访的、 斗殴、 交通肇事以及性传播疾病等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医保目录之外的药品等都是不能获得补助的。一些村民中,普遍都认为报销审批让他们知 “难”而退,加上他们对这些程序化的审批不是非常的了解,所以感觉不是很方便。

3、定点村卫生院所医疗水平偏低。 、定点村卫生院所医疗水平偏低。 农民医保家庭帐户上的钱必须到本村定点的村卫生所或镇卫生院就诊花费。 村级卫生所 经费缺乏,导致了医疗设备陈旧简陋,卫生员素质偏低,医术水平较差。卫生院虽然比村级 卫生所条件好,但缺乏现代医疗设备,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在我们调查的几个定点村医院 中,只有靠近本校的东田村的卫生所相对较好。

四、进一步完善村医疗卫生保健的建议

1、加大宣传政策力度。 、加大宣传政策力度。 政策力度 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 度的意义, 帮助农民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营造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良好社会氛 围,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农民的参合意识。可以借鉴灵田乡在赶集时做宣 传的方法,在人群集中处进行广泛地宣传。

2、参合新农合作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 新农合作政策方面 、参合新农合作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覆盖。省、市、县、镇、乡政府要多 拿出一部分资金, 对那些经济确实有困难的乡镇或是农户家庭给予提供转移支付或补助。 二 是拓展融资 渠道,提高赔付上线标准。目前实施的最高赔付上限为 10000 元,对于解决农 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作用有限。农民得了重病、大病,往往因经济 困难,要么放弃治疗,要么倾其所有,甚至负债累累。因此,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特别是

大力开展社会捐助,公开社会捐助使用情况,同时提高赔付上线标准,才能真正有效解决农 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

3、医疗环境方面,切实改善乡村医疗条件。 、医疗环境方面,切实改善乡村医疗条件。 卫生部门要加强农村医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