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规划
年来,我办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按照全面实施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工程,遵循“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主导产业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以渭清线、延马线和苹果主产塬区为依托,以旧村改造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在巩固完善去年6个续建村的基础上,新启动6个试点村建设,抓好10个省市考核重点村建设,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总体提高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年初,县上及时印发了《延长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对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确保工作任务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试点村、重点村建设中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挂、乡镇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包扶、企业单位援建、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等县级领导都能够深入实际,亲自到所包抓的重点村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领导也能够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己任,注重研究政策、捕捉信息,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规划引领的工作思路不动摇,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城建局牵头,配合陕西省金城绿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计划完成了4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既能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能彰显延长特色。各项目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来设计施工,避免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和盲目施工现象发生,力求建设的科学合理。同时,由县新农办牵头,各产业部门和乡镇配合,完成40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保产业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各项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实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抓好以水、电、路、农民住宅和村庄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布点的新农村重点村有“两委会”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商业网点、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继续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改圈、改厕、改灶配套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清除“三堆”、禁止“五乱”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重点村以巷道硬化、水渠修砌、 住宅改造和公益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重点村实现了“三清三改三分离,五通六有一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市县财政配套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按照“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上报,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的项目整合运行机制。加大对扶贫、水利、交通、文体、国土、以工代赈等项目的捆绑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将项目和资金向重点村倾斜,确保重点村项目的按期实施。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原则,在政府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动员农民自筹投入,加大对住宅改造的投入力度。并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今年新启动6个试点村计划投资2400万元。其中新建355孔10间,旧村改造818孔20间;巷道硬化15970平方米,排水渠4490米,公厕8处,路灯39盏,垃圾台19座,广场6个8230平方米,村庄绿化817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县区补助120万元,农民自筹560万元,项目捆绑172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列入市级考核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10个,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主要以旧村改造为主。目前共实现投资4460.7万元,其中县区补助200万元,项目捆绑3417万元,农民自筹843.7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67万元。其中新建596孔9间,维修改造1295孔;巷道硬化61683平方米,排水渠10985米,集中供水9处,广场10个18294平方米,公厕6座,路灯60盏,垃圾台32座,村庄绿化1124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能够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转移出去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务工经商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入开展农村政策和法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今年,我县利用县农广校、职中、各乡镇果业站、畜牧站的技术力量,围绕产业优势和特色农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全县计划组织培训30期,2000人次以上。目前已完成培训16期1200人次。同时,要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大培训”活动,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文明新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围绕我县在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目标基础上,把文明兴县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五种社会新风。即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计划生育新风;积极开展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尊老爱幼活动,树立慈善奉献新风;积极开展反对邪教,远离毒品的活动,树立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社会新风;积极开展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健康卫生的社会新风。其次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坚决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播、电视和电影要贴近农村生活,以反映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新鲜题材为主要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总体来看,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各涉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一是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由于财政收入相对还比较低,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少,新农村建设受资金制约的影响比较明显。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等靠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主体建设作用发挥不够。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抓住中央强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埋头苦干,锐意创新,把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第二篇:农业农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办按照农业农村工作“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促增收、保供给两大主题,牢牢抓住“生态、高效、休闲观光”三个关键,始终坚持“重农、强农、惠农、富农”四大原则,创新机制、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一、主要成绩: (一)主要工作成效显著
1、粮食生产:据统计面积3.3万亩,增加0.13万亩,增长4.1%,产量19582吨,增加571吨,增长3.01%。
2、蔬菜生产: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总产9.5万吨。
被列入全国蔬菜生产大县(城区唯一),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灵山—竹雅片蔬菜基地成为我市第二大蔬菜基地。被纳入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并被推荐为全省实施标准园先进项目区。
3、畜牧水产:水产面积1.185万亩,其中健康水产养殖基地4200余亩,年产量4800吨左右。新增规模养殖小区(场)6个,全区现有规模养殖小区(场)18家,年出栏牲猪达10万余头,年出笼家禽达75万羽以上。
4、农业科技:实施项目8个(农业、林业各2个、畜牧水产4个);争取国家乡镇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个(呆鹰岭鎭新建,雨母山乡、长湖乡改建),建立区、乡镇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站3个。
5、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个;新增4家市级龙头企业,现有1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个数位列5城区第二。
6、休闲农业:新增星级休闲农庄6个,现有三星级休闲农庄9个,年接待能力达8万人次。
7、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9个,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8个。
8、植树造林:完成城区通道绿化任务,植树82.9亩;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实现零火警目标;森林覆盖率42.5%,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完成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被市政府授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管理达标奖。
9、新农村建设:启动雨母示范片东阳小镇建设和呆鹰岭鎭新农村试点镇建设,得到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农办主任刘宗林的高度评价。
10、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以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为主线,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000余份,举办专题培训班6个,培训农村基层干部657人次,34个行政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95%以上的村党务村务网上公开,共受理信访举报15件,纠正和处理问题15个。
1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三季度考核名列城区组第三名;第四季度及年度考核可望进入先进行列。
(二)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面完成
1、农村户用沼气池工程:已全面完成,其中雨母山乡15口,呆鹰岭鎭65口;
2、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雨母山乡群胜村已完成建设任务,经过市农业局验收全面达标。 (三)重点工程建设争创一流
1、6户牲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呆鹰岭镇同康村经济果木林(中秋酥脆枣)基地建设46.8亩,雨母山乡群胜村农村能源太阳能新建18台,已全面完成任务。
3、灵山—竹雅片蔬菜基地建设:引进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已种植蔬菜2300亩,安装大棚260个。建蔬菜新品种示范园20亩,基地推广了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无滴膜、滴灌、测土施肥等先进技术,得到省蔬菜办主任陈俊雄的好评。
4、松陂—土桥片蔬菜基地建设:引进XX市绿琼本地菜合作社、种植能手彭和平承租土地600亩,当地种植大户宋雄飞承租土地120亩,带动农户新种植蔬菜700亩,安装大棚143个。
5、农村沼气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主要措施
(一)稳定传统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依靠科技”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三项技术,突出抓好双季稻生产。全面落实各种惠农、强农政策,完善谁种粮谁受益的补助机制,大力培植种粮大户,稳步发展粮食生产。
2、壮大特色产业基地。灵山-竹雅片蔬菜基地被列入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由荣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按照《XX区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公司“雨母鲜”品牌已经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
3、扶持龙头企业创品牌。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拥有省品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4个,中国名优产品2个,“消费者信得过产品”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进入湘米工程前十强;“金雁”牌系列优洁米创出了衡阳第一块“国家免检产品”品牌,公司的“金雁”商标连续10年获得省著名商标,2012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市级龙头企业怡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谋彩牌糄粑入围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产品创意组,谋彩牌湖之酒精品包装和谋彩牌黄龙玉液包装入围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包装创意组,市首届名牌产品展示展销会怡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市政府点名要求参展,怡和公司的原坛酒糟和湖之酒酒香四溢,受到市长张自银、副市长段志刚、副市长胡水龙等主要领导的好评。湖南新发展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饲料工程技术中心在湖南的科技推广基地,依托“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驻XX市新发展饲料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以科技创新为主流,将猪最佳生长的氨基酸“最佳比例”模式的研究成果(已经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公司年产30万吨牲猪低蛋白日粮生产线于12月30日正式投产,该项目属国内领先地位,已达到和超过欧盟标准。
4、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为塑造魅力后花园,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各类综合性农家乐30余家,年接待能力达8万人次。雨母山庄、碧桂山庄、王爷山庄、瑞梅休闲农庄、裕丰农业科技、雨联生态园林休闲园、振兴生态观光休闲农庄等已发展成为独具城郊田园风光、森林景观的休闲生态观光园。有星级(被省休闲农业协会登记备案)休闲农业3家,新增6家休闲农庄申报星级休闲农业庄园。 (二)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
1、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民。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良种覆盖率90%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通过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服务农民。我区3个涉农乡镇整合农技、农机、动物防疫职能设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和动物疫病防控站的牌子。呆鹰岭鎭、雨母山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场所为新建,长湖乡为改建,设施建设均全面达标。同时理顺了管理体制,乡镇农技推广站隶属于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并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农业产业化、特色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工作职能,全面提升了我区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水平。
3、通过强化流通体系成功实现湘粤农产品产销对接。依托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实行规模化生产,新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现有163名合作社员,通过组织集体采购、饲料加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低蛋白饲料研发以及动物防疫、疾病防控、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等方式,已经将一个个体的合作社发展成一个行业合作社,涵盖全市14个大型养殖公司和养殖(场)协会,成为XX市生猪养殖行业的“航空母舰”。该合作社以“三必须”、“四保证”质量保证形式分别与XX市天河生猪批发市场(签订收购符合“无公害”生猪20万头)和XX市金康食品实业有限公司、XX市金戒生猪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收购符合“无公害”生猪50万头)成功签约,签订收购无公害生猪70万头;并在XX市金戒市场和天河生猪批发市场设立XX市定点供穗生猪专营区,成功实现湘粤农产品产销对接。
4、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挖掘培训新型农民。为推动产业发展,引导农民致富,我们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培养种养能手,强化培养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农村经纪人、农机手、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等新型职业农民,精品水果种植能手彭和平从4年前试种草莓30亩,2年前试种寿冠桃10亩、寿光桃10亩,他好学习,懂技术,勤劳肯干,到如今分别在鸡市、松陂-土桥基地拥有草莓300余亩,寿冠桃、寿光桃200余亩,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水果大王”。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宜业农村”。
1、突出夯实基础设施。今年以来,硬化通村入户公路15条。维修改造水利设施32处,完成硬化水干渠22条,杉树皂、四塘等5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杉旭河在4.7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50%工程量。建成农民健身活动场所5个,亮化美化528户民宅,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同时,着眼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区累计投入1500万元,完成荒山造林650亩,完成通道绿化83亩,“三边”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植树造林20万株,种花种草5万平方米。
2、突出培育产业特色。全区建成各类大小蔬菜基地7个种植面积2.3万亩,尤其是荣联农业科技示范园暨灵山-竹雅蔬菜基地成为我市第二大蔬菜基地,并被纳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建成葡萄种植基地6400亩,其中,陈华葡萄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小水果金奖。建成脆冠梨种植基地120亩。建成鳜鱼基地200亩,年均繁育100万尾鱼苗,出产鳜鱼4万余斤,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鳜鱼繁殖基地。建成泥蛙繁殖基地50亩,为衡阳周边养蛙户最大的蛙苗供应商。建成牲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8个,其中,市新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涵盖全市14个大型养殖公司和养殖(场)协会,成为我市生猪养殖行业的“航空母舰”,并在广州设立了定点供穗生猪专营区。建成花卉苗木繁育基地3个,珍稀高档苗木(红豆杉、金桂、银杏等)基地2个,雨母生态休博园完成林相改造1200亩。同时,紧紧依托雨母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三星级休闲农庄9家。
3、突出抓好示范片建设。雨母片以乡政府大院改扩建和罗家大屋小区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城镇提质改造工程。其中,乡政府大院改扩建设共投入资金570万元,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建成综合办公大楼1栋、计生服务楼1栋、休闲广场1个、饮用水厂1座(投入400万元)。罗家大屋小区硬化公路0.6公里,硬化鱼塘2口,平整地面、绿化改造共投入资金1400万元,农民自筹1120万元。呆鹰岭片按照“五化”标准,对老街实施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提质改造工程,启动了农村“一池三改”,解决了全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同时,通过改造初步达到了“六通”标准,即基本实现了路、水、电、讯、宽带网、有线电视与城区实现了同步互通。
4、突出整治乡村环境。按照“区主导、乡实施、村为主、户三包”的原则,组织开展了以“三清三基二统一化”(“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基”即基本不见垃圾、基本消除马路市场、基本完成“五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浴、改圈;“二统”即农村垃圾统一分类处置、中心镇污水统一处理;“一化”即抓好路边、屋边、水边“三边”全面绿化。)为核心的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目前,全区完成“五改”1085户,“三清”到组率达100%,“五改”到户率达98%,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以上,无公害公厕普及率达95%以上。配发户用垃圾桶3万余个,垃圾斗车156辆,新建垃圾池近200个,各村均组建了专业清扫队伍,累计清除垃圾1150吨。100%实现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全面取缔了马路市场2处,全面禁止了10座小ⅱ型以上水库化肥养鱼,水库水质得到明显好转。
三、2013年工作思路
(一)注重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规划为先导,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编制完善城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科学构建新农村建设新格局。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原则,加强城镇规划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农村示范片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力争把雨母山示范片和呆鹰岭试点镇纳入市“三网融合”试点,实现水、电、气、通讯、网络媒体全覆盖,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注重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依托金雁米业打造年产30万吨精米加工物流园;依托首龙渔牧打造5000亩“雨母鱼”养殖基地;依托荣联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打造2300亩绿色蔬菜基地;依托雅士林集团打造3000亩生态休博园;依托雨联公司、裕丰公司打造1000亩生态苗木园。同时,注重农旅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色,引进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庄。
(三)注重项目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力促在雨母山新农村示范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以雨母山生态休博园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雨母山开发总体规划,注重自然山体、水体保护和风景区、山林、河流、田园等绿色空间的自然楔入、渗透,切实把雨母山这座衡阳人民难得的“城市绿肺”留住护好。在引进项目上要严把项目技术、效益、能耗、污染关,切实做到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四)注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按照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以村两委领导下的民间社会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骨干,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大力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和谐新农村。 (五)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切实贯穿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纪律保障,推动生产发展;进一步抓好专项整治,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民主。
第三篇: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工作
刘田喜
2006年第2期 ——特别策划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我省实际出发,2006年应着重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点是要促进粮农增收,切入点是正确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三者关系,使“农民愿种、政府愿给、市场愿要”。如果沿用过去由各级政府层层落实指标、依靠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来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或者在粮食短缺时用价格刺激农民,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收入安全和效益问题,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将粮农的收入增长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统一起来,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我省今后粮食策略的正确选择。2006年,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促进粮农增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加大良种、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支持力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主产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特别是在收购资金、税收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湖北来说,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在许多产品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湖北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产品,按总产量在全国的排序依次为:第1位是油菜和淡水产品、第3位是水稻、第4位是蔬菜、第5位是生猪、第6位是柑橘。因此,应该集中力量重点培育这些优势产品和优质产品,因地制宜地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二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和安全性的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要树立做强、做大的思想,建好一个大龙头,带动一个大产业,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地培植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四是加快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尤其是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加快
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起步较早,目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560万人。在一些地方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务经济发展规模不大,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不高,这也是我省农民收入难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最近,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力争全省“十一五”期间每年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由自发向有组织的方式转变,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向省外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要积极探索境外输出领域,促进农村劳动力走出国门就业创业;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依靠劳务品牌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四是加快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每年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50万人,组织社会培训50万人。五是营造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环境,落实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有关政策,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依法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2006年,我省应在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同时,继续稳妥地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切实把乡镇机关改革全部推进到位。从目前情况看,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机关机构设置、人员定编、党政领导交叉任职等已基本到位。下一步要在继续把乡镇行政机关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二是以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要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转制,除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及规定的延伸、派驻机构外,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要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服务组织,成为独立法人;全面建立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三是以编制实名制试点为重点,不断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我省确定先在京山县等13个县(市、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机构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公开化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搞好乡村规划和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建设,继续加大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农村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四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十一五”时期,全省每年选择500个重点贫困村开
展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每年“搬迁扶贫”1万人。五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六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政治文明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祥和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作者系湖北省农办主任、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办主任)
第四篇:凉水镇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我镇今年大力加强了全镇的农村文化建设,现将目前我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机构
2010年建设完工1个建筑面积333平方米的二层文化站。拥有1700册图书,16种乐器,1套视听设备和1套体育器材,设置文化助理1名。全镇12个村共拥有12个村文化活动室,拥有图书8万余册。
(二)基本队伍的建设情况
全镇文化站有文体骨干30人,共有业余文艺队3支,业余文艺队员425人。这些文艺队和文艺骨干为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增添农村传统节日的欢庆气氛等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1、文化站的基本情况。镇文化站是一个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科普培训的必备场所,是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组织、管理机构。新建文化站虽配有相应的功能室。但由于缺乏资金,存在书籍偏少偏旧,设备设施陈旧单一等现象,缺乏吸引力,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文化室的建设情况。文化室是各村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镇村级文化室12间,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处在“只见招牌,不见内容”的状态,或关门或转为他用。
(四)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
据调查,近几年来镇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镇财政共投入资金12万元,主要集中在镇村两级的重大庆典活动、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欢庆活动、个别村民小组公房建盖等四个方面。由于财政紧张等原因,未能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预算,村级文化室更无经费来源,镇村文化活动场所的更新维护无从谈起,管理难以到位,实际上处于有名无实、自生自来的状态
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重视建好文化设施。近年来,镇政府在凉东村和凉西村分别建设了一处文化广场,2010年在凉水中学前新建1个小广场,供村民健身活动。在镇区南部凉水河北岸铺设长2.2公里,宽6.5米的沿河水泥路,供镇村居民清晨、傍晚散步、锻炼。
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例如在镇政府、凉西村、友谊村办起了乒乓球室、篮球队、秧歌队、门球场等个体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抵制了腐朽的落后习俗。这样,在农村打破了公办单一的文化室格局,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私办文化局面。
每逢农闲时节,各村的自娱活动队就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活动。友谊村的门球场是专为老年人建设的一个较好的活动健身场所。凉西村的秧歌队,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活跃在村文化广场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一道光彩。
三、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基本经验
我镇的文化氛围相当浓重,在一些村,文化活动开展的还非常有声色。篮球、乒乓球、门球、秧歌队、二人转等文体活动一直是我镇传统的特色项目。凉西村、凉东村的秧歌队长盛不衰,腰站村、友谊村的门球队伍不断壮大,凉水中学、中心校的篮球队经常开展校际间的比赛,镇直机关的乒乓球活动也很有特点,闲暇之余,镇领导带头参加活动,大部分机关干部的乒乓球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正是由于活动开展的好,各村的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好转,前些年赌博、迷信等风气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个大阵地、大群体、大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如何跟上时代的节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的新要求,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综合我镇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我镇虽已新建了文化站,但缺乏配套措施,图书数量少,质量差,科技含量低,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图书作用的发挥。
2、农村文化队伍不健全,素质不高。全镇只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村文化中心户不健全,造成了文化队伍不健全,不稳定的局面。文化干部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影响着职能作用的发挥。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经济形势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现多数乡镇都是“吃饭”财政,缺少对农村文化建设计划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资金投入,硬件缺乏。群众文化活动缺少应有资金支持,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受制。
4、文化活动不足。就调研的整个情况来看,农村文化活动的数量不多,仅局限在节日,而日常及农闲时节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成为断层,且种类少、形式单一,层面不宽,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求,以至于除电视外,只能在扑克、麻将桌寻找寄托。
5、整体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经济情况不同,领导认识的差异,基础条件的不均,文化干部素质的优劣使各乡镇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属于自由式发展,缺乏指导性,整体性、标准化的发展要求,这种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2、夯实基础,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3、强化培训,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指导。
4、勇于创新,把农村文化建设推上新台阶。
凉水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3日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2010-06-27 22:45: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2)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2009】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2000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
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万元,乡村自筹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
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
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
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