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只有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班级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管理理中要做到:积极开设活动,促进学生成功,构建学生心理安全;积极关注,善于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积极交流、沟通,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积极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初中
十一二岁到十三四岁这一时段属于人生的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孩子不仅身体迅速成长变化,而且心理剧烈动荡。有人说,此时的孩子处于“危险期”,是孩子的“十字路口”,机遇和挑战并存,心理问题最易发生。因而这一时期加强心理教育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心理健康教育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好比“及时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初中时期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马丁.赛里格曼说过:“积极的力量让幸福可以永恒。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催化心理学从只关注于修复生命中的问题到同时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这表明,当一个人的天分和意愿都很充足时,失败也有可能发生,这也许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悲观的人。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处于乐观之中,因为乐观者可以更好的面对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班主任如果能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班级管理中,相信在班级的管理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的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主张心理学要以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挑战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观点。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注重优势的培养,关注积极情绪的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发展,提倡积极教育条件的建构。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现实的依据。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班级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一、积极开设活动,促进学生成功,构建学生心理安全
如果没有升学压力,也许每个孩子能真正过得健康快乐。但是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那怎样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在教育教学中,我利用活动作为载体。因为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与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1、进行戏剧表演,诗歌朗诵和主题班会活动。根据特点,学生在学习戏剧版块时,让学生自编自演。在学习诗歌单元时,我班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既让学生记住了诗歌,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我班还主办了一场“点燃我的梦 铸就中国梦”为主题的观摩班会活动,同学们经过认真准备,获得的市的二等奖。
2、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我校每年有几场大型活动,如“五四”表演活动,篮球比赛等。感触最深的是篮球运动会,我班的凝聚力超强。场上的运动员奋力拼搏,场下的啦啦队喊声震天,搞后勤的有的递水,有的捶腿,有的摄像。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一下子增强,初二
(二)班成为了每个同学的骄傲。同时,我因势利导,表扬那些体育优秀但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保持和发展体育方面优势,减轻了文化课成绩差带给他们的心理落差。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也明显增强。活动让学生洋溢在快乐的海洋里,他们是幸福的。
3、组织参加访问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的同时,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服务中锻炼与提高自己的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各种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与困难、挫折做斗争来磨练自己的品质;组织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等。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精心组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活动中既要加强领导,又要注意安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找到了成功的感觉,促进了学生对成功的认识,心里越来越健康与安全。小刘是在七年级下从乡下转到我班的孩子。刚来这里,他对一切都很陌生,对自己充满了不自信,他感到孤单,自卑,迷惘,学习上找不到自信,然而在篮球比赛场上,他却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以及超强的技术,成了班上的“灌篮高手”,女同学心中的“男神”,在班上人气直线上升。他在篮球场上找到成功,找到了自信,这让他很快融入班级,逐渐经参与活动的干劲转移到学习上,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他过得很充实,很开心。篮球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也提高了他们的素养。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成才计划,增进学生的心理安全。像我班的小杨,学习很困难,对学习丧失兴趣,上课的时候经常走神,听不进。经过私下了解,我知道他在舞蹈,歌唱方面很有兴趣,于是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就请他担任文娱委员,在班级活动中经常请她展示自己的舞姿和歌喉。并代表我班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并为班级带来荣誉,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从此,课堂上的她便很少走神,人也越来越有自信了。
这些活动,让全班同学投入到班级建设之中,为班级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同学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我班获得了“市优秀班集体”的称号。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学生的感受是幸福和快乐的。
二、积极关注,善于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
学生是艺术品,老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而他们能否成为精品,需要教师的巧手去打磨。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很容易把眼光盯在纪律较差、品德较差、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有时在语言和动作上对孩子有不妥的方式会让孩子长时间体验挫败、委屈、悲伤的消极情绪。这样的教育,往往会把师生的关系越推越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进行积极关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尊重和认同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出发,用发展的眼观看待每个学生。管理时关注其身上的的闪光点及内在的潜力,给予正性的引导和评价,扬其长避其短。通过积极关注实现学生自我的积极、正确解读。
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从小动作协调性就差,走路姿势就是一拐一拐的。他的很多时光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我也曾叫他的母亲家长会后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对此,他的母亲也倍感无奈,我看在眼里,暗想对策,等待捕捉教育时机。一天,学校举办运动会,班里的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各项比赛,惟有他坐在一边默默无语。“小敏,老师替你报了名参加长跑比赛!”我在他写作业时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他惊呆了,神情呆滞地想了一会,然后放下手中的作业本低下头默默地抹眼泪,我顺手摸了摸他的头说:“试一试,就试一试,好吗?”“可我没有跑鞋!”他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没关系,我去给你借!”第二天早上,我在校园一角看见他,捧着跑鞋对他说:“穿上,去吧,不管结果怎么样,老师都会为你骄傲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下第一次走上了人生赛场。奇迹出现了,孩子在全校得了第三名!同学们跑过来,簇拥着他,给他鼓掌,他却站在领奖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他又笑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不再自卑,他的成绩也一天天进步。
面对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敢于迈出勇敢的一步的挑战,班主任的引导、期待、认同、欣赏、赞叹让孩子体验到自信、成功。这些积极的心理体验引发对自己的认同,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
当一个孩子的某种潜能被激发,就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带动他潜能的发展。积极关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的能量,从而实现学生对自我的积极认知,达到自我的有效提升。
三、积极交流、沟通,促进师生和谐关系
熟悉初中教学的教育者同时也明白八年级下期更是一个多事之春,问题学生往往在这个时候更加好勇斗狠,他们身体成长了、并有一定自己的思想,遇事容易冲动,在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下渐渐形成了一些小团伙,一旦出了事情就需要时间来处理,耽误了学习时间,他们就更加堂而皇之地把学习搁置一边,行为习惯上受了一定约束让他们有所忌惮,他们就在课堂的学习上捣蛋作乱,发泄其不满的情绪,对抗学校、对抗老师。因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心理时期,父母也很难与孩子沟通交流,在家里问题学生跟父母也呈现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所以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认为只要还没有触犯道德底线,我们就不要太尖锐地去对待,应尽量以一种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他处理他。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问题学生应该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对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作用很大。所以,面对这些学生,我们不妨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与之沟通。
一是面谈。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作为班主任,每学期对每位学生至少一到两次谈话。通过谈话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除障碍,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在与学生谈话时,一要相信学生说的话,并善于引导学生发言,学生才会向你吐真言;二要运用教育机智,懂得心理,击中要害,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在谈话过程中,要有记录,建立档案。档案中除建立学生基本情况外,还要详细记录学生所吐露的心理困惑,并摘要记录咨询过程和教育效果。
其二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我们班有个别学生在科任教师的课堂上故意捣蛋破坏课堂纪律,科任教师反映到我这里,我并没有疾风暴雨地处理他们,我先利用在班会课表扬了近段时间班级在各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并让班委宣布进步的地方,颁发班级奖状,告诉他们我们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中的,希望同学们能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争取更大的进步,向着梦想的彼岸飞翔。然后我开始分别找几个违纪的同学谈话,首先我和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问明违纪背后的动机,并且不管是什么可笑可恨的原因导致了违纪,我都没有呵斥他们。而是耐心地开导他们,尽量消除他们对老师的误解。我会告诉孩子们老师心里的想法,老师对他们的期盼和爱,老师如果有时如果态度不好伤害了他们我会给他们劝慰并且表示抱歉。最后我一律还会感谢他们没有惹出更大的麻烦,希望他们能完善自我,向更好的人格,更好的学识迈进。通过这种以情感人积极交流沟通,孩子们冷静下来,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开始认真反思。第二天的课堂明显表现好了。
四、积极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班主任适时适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了解学生,评价要有启迪性。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象孙悟空一样钻进学生的肚子里,把握学生心理、情感,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方可在评价中有的放矢,获取理想效果。(2)关爱学生,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学生胆怯、焦虑等心理状况,班主任要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其不同心理,选择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提问,扬长避短,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挖掘潜能战胜自我。(3)尊重学生,评价要有赞赏性。尊重学生就要做到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作为有血有肉有思维的学生,他们既有学习知识的渴望,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尊重等精神要求。因此,尊重学生就要学会赞赏学生,教师对学生有个性特点,要敢于放下架子,给予高度的赞扬,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心理需要,使其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让学生在班主任赞赏性的评价中增强自信,克服怯弱自卑心理。班主任要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将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身心轻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实现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幸福,真正意义上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红《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2】 侯永炎 雷兰兰《利用活动构建农村高中学生的心理安全》(发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16期)
【3】程永珍《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发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20期)
第二篇: 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施四个有机结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课堂心育渗透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学生个别心理辅导与学校整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要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添置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以及指导用书供老师们自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有效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论文评选活动,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的基础。
二、课堂心育渗透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全体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和谐、愉快、幸福地学习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科任老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应时时处处为学生创造条件,做到全员参与,多途径、多形式、自觉主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强化。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涉及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能成功成才”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学生个别心理辅导与学校整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心桥信箱,请热爱心理咨询工作、善解人意的教师兼任“心理咨询医生”。心理咨询教师可通过学生个别咨询、小组咨询、心桥信箱的通信咨询等多种形式,本着“帮求助者要耐心、对求助者有信心、给求助者以爱心”的原则,热情接待咨询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为面向全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在学习、交往、情绪、个性等方面常见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让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提高。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会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烦恼会得到解脱和疏导。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与家庭紧密配合、同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请专家来校讲座、请优秀家长经验介绍、举办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家长会、举行“夸夸我的孩子”座谈会等各种形式,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请专家为全体家长做专题讲座,与家长交流座谈共商教育方法,结合家庭心育计划的实施,制订了“大心育”明星家庭评选办法,使得广大家长关注子女心灵、关心子女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结合推动教师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多种形式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用知识去填补学生幼小的心灵,用行为去引导他们作人的航向,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走向健康人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了解脱,压抑的心理得以舒展,学生在理解、信任、民主的教育环境中享受着“爱”的抚慰,拥有积极、乐观、自信、合作的良好心态,学生的身心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论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心理现象,关注正面情感、塑造积极的品质和积极组织环境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视野,为开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当前我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且以我校开展的选修课积极心理学为例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力求把握积极心理学的精髓,构建积极组织环境,保证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组织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突露锋芒,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它向统治了近一个世纪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提出质疑与挑战,逐渐成为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和主流。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内涵
首先,积极心理学有丰富的内涵。它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等,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这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它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涉及了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共品质: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及职业道德。从更广阔的层面来说,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与娱乐它探索了美好的生活的途径及方法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
而从积极心理学涉及的上述内容来看,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有责任感、有利他人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并且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势必考虑到环境对他们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推动,但很多东西照搬西方模式,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情绪教育缺失。情绪教育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不应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授,也应当培养青少年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指的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克制冲动、延迟满足、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的研究发现:人生的成就与EQ的关系远大于IQ。我国的情绪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较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更加重视青少年理性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绪智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多维网络系统建构不够到位。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单一,缺乏互动和交流,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在家庭环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隐性的,无计划、无规律,内容往往比较零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接受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将这些理论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价值取向;而社会也极少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中容易形成真空地带。因此,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调动各方的积极因素,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多维网络系统,是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致力于从积极的层面看待心理现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一) 积极更新观念,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帮助个别的学生消除心理问题两个方面。把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这一预防和发展性的目标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尽快转变过去以为无病就是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错误观念,完成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与评定从消极心理取向向积极心理取向转变。教育者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为己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同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
比如在我们的积极心理学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每天写下自己最快乐的五件事,这样日复一日下来,同学们就会逐渐由消极心理取向向积极心理取向转变,最终会变得乐观自信。这样在学科教育的同时向我们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我们积极心理的养成。
(二)采取多种渠道,切实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尊重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是成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此外,除了通过现有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学校生态环境的联系,积极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层面。 比如说: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取向背景下也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但与此同时,教师却把学生当作问题的来源,常常带着有色眼睛看待学生,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学生放在了被动的位置。而只有把学生当作是充满潜力的个体,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与享受幸福的生活当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问题意识才能得以削减,才能真正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氛围,激发出学生潜能。
而在我们的积极心理学课堂中,老师上课并不是一个人的教学,他经常走下讲台,就像同学之间的交谈一样,与我们进行沟通。他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自由,这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消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这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积极心理学则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一个成长、发展中的个体,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也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来看待成长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积极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多使用平等、积极的词汇,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而在面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中,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尊重学生,耐心倾听,有同情心,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多强调学生的优点与长处。
依旧拿我们的积极心理学举例,在我们的课堂中,会有一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曾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处理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做时,老师认真的询问了她和父亲之间之间的矛盾,并且给她提出了许多办法,也向她分析了她父亲的心理,并鼓励同学回家后向父母说谢谢你们。这样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会让学生产生逃避心理,反而会让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做更深入的交流。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的建设。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及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受众面广、影响大、效果显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积极思维活动、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形成、积极人格的培养和积极的组织与群体等。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尽量避免对学生负性心理品质的过分关注,而要以培养积极、乐观等心理品质为重心,提倡他们对生活中的事件和产生的心理状态做出积极的解释,促进其积极情绪的产生。
曾经在积极心理学的课堂上,老师让同学分组写一篇有关性格的力量的文章,并要我们做一个表格,写出自己的优点,与他人眼中自己的优点。这充分加强同学们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培养了我们积极的心理品质。
4、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注重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活动课程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体验,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更容易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开展如团体辅导、专题讲座、主题讨论、心理自助等专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在常规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真正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增强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培养积极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就比如说我们的选修课积极心理学,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些游戏,电影,课堂教授及课后的小组合作,引导我们发掘自身的潜能,看清真实的自己,并让我们通过诉说自己的优点来培养我们积极乐观的情绪。
5.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开展积极情绪的培养和乐观精神的辅导。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均有两种基本能力,即认识的能力和爱的能力。积极心理治疗就是让心理与行为异常的人了解到自己有认识的能力和爱的能力,充分相信自己,并发掘自己的潜能。他们认为在心理治疗中要掌握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等技巧,增强患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他的缺陷。积极心理学的上述观点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开辟工作视野,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现在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帮助他们戒掉网瘾的手段除了采取说服、教育、规劝以外,最重要的是找出并发展他们自身已拥有的力量。一个积极乐观向上、关注未来、心存理想、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是不会轻易沉湎于网络的虚幻世界的。
(三)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宽泛的视野,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1.摒弃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为靶子的模式,强调学校的一切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供利用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的关系不是割裂和对立的,而是一个融合的有机整体。重新整合社会及家庭、学校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要素,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学生、家庭和社区为载体,构建一个积极完善的心理教育系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最大功效。
2.注重积极校园文化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也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其更加热爱生活、感悟人生,从而养成良好健康的人格。
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应当由专业人士来负责”的错误观念,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为己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同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我相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剑《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陈晓英、杨舜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积极心理学》
第四篇:精炼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精炼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的学习体会
临江市光华中学 李春霞
2012年4月21日——22日,我参加了吉林省“精炼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的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期间,承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请来了南京、东北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授授课,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特别是期间的案例分析之后,让我对自己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总体来说,这次的培训对我的意义重大,也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好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维护。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心理抵抗能力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要比学生更需要心理咨询。培训期间,齐教授就这方面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学校德育的创新艺术”,“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为什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此重要呢?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好了,我们才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现任初中八年级的教学工作,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子女,有的是留守儿童,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或者不能享受到一份完整的爱,若教育不得法,容很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的孩子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在家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没有互助合作的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不懂得尊重他人。有时,我们在报纸或新闻中也看到有学生自杀的事例,我想主要是现在的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不能及时、正确的自我调解、释放压力。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倾向,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及时、正确给予学生鼓励、帮助。我们要加强小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那么,我们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炽热的母爱之心、满腔的热情、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以母爱的温情去感化他们;以诚挚的情感去启迪他们的心灵。有爱心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要勤于观察留心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他们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到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我们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困惑,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在成长中出错、失败、走弯路的时候,我们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谈心活动,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给孩子们一个释放心理的平台,让他们把心里积郁的情绪都宣泄出来,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或者利用班级阵地,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来,把不良的情绪释放到活动中去。
我非常珍惜和感谢领导给我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为了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我会继续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第五篇:《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积极的力量——微笑
杨丽娜
暑假里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这段话促使着我不断地向后翻,里面一个个案例,仿佛就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似的,竟是如此的契合。作者用他的积极心理学,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策略,我被作者的智慧所折服,猛然想起,曾经,我无意中也用他积极心理学去开展纠错教育,并且效果还不错呢。
那时,我刚从事教育工作没多久,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每天板着脸,要树威信,直到有一天,我从孩子的日记中看到了:“杨老师极少笑,老是板着一张冷面孔,有时候想跟老师多说一句话都不敢”。当我们班得到流动红旗,获得“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时,杨老师的脸依然那么严肃,似乎这些荣誉的得来本来就是应该的;当我们做错了事,杨老师的脸还是那么严肃,但严肃中更多的是斥责。虽然我们知道杨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她为什么总是不笑一笑呢?”当看到学生的这篇日记时,我感到有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灵。我也何尝不想“一笑泯恩仇“呢?但总感觉一“笑“会让学生爬到我头上来,班级纪律就会松散。
日记之后的某天,放学好一会了,我在教室门口环顾了一下教室,发现值日生没在值日,有几个男孩子竟然还拿着扫把在打闹。一看这情景,我的火气上来了,值日生竟然在我眼皮底下“失职”,当我准备要批评失职的人员时,发现平时动作慢吞吞的超伦拿起了扫把,开始扫地。这孩子平时动作慢吞吞影响自己就算了,如今失职,我更火了。
我正准备走进教室,没想到,半路班长子潇“杀”出来,只听他对正在认真扫地的超伦没好气地说:“抢了我扫把啦,走开,今天是我值日的!那么勤劳干嘛哦。”超伦只应了一声“哦”,低着头走开了。霎那间,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子潇自己失职了不说,还讽刺勤劳的超伦,这样子以后超伦还会干好事?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她比较心服地接受教育,同时保住她的自尊心呢,头脑中出现了好几种对策:严肃的批评一顿?似乎治标不治本。通知她父母,让她当教师的父母教育?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如果不借此好好教育她一番,难保班级里的好事都被她给“扼杀”了。该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第二天通过同学把子潇请到了办公室,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摆着一张严肃的面孔,(在学生面前我很少笑)而是温和地和她聊起天来。讲起了昨天值日的事,我也没有狠狠地批评她,而是用微笑,用真诚,既肯定她做得对的,又慢慢引导,让她真心知道自己的错误,
当她离开时,只见她也冲我微微一笑,我感到了一丝欣慰,这是有史以来师生对话中最轻松的一次。
以往遇到类似事件,我通常会摆着一张严肃的面孔,摆出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总以为老师充满斥责的话是学生心中的一根刺,让他们可以有所警惕,但今天我把“架子”放下了,跟学生站在了同一条线上,至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容,尽管是“笑”中藏“话”。但是尝试的微笑教育不知道是否有效呢?
后来在她《感谢母校,感谢老师》的读后感中,我找到了答案。
老师教育了我很多次,印象最深的那次让我难忘……
放学后,正好轮到我们这组值日。超伦不是我们这组,可他却在那“装勤劳”我走上前,说:“抢了我扫把啦,走开,今天是我值日的!那么勤劳干嘛哦。”“哦……”超伦应了一声,放下扫把就走开了。杨老师正好也在旁边。
第二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本以为会被这个严肃的老师骂惨,我忐忑不安地走进办公室,小声地喊了声:“报告!”“进来!”没想到老师竟然面带微笑地看着我。谁知老师提到了超伦,我心里紧张啊,肯定要被“骂”了。可又一次出乎我意料,老师好像跟我闲聊一样,让我想想,超伦前一天被我讽刺了后,他以后还会‘抢事’干吗?也许正如老师所说的:“你太辛苦了,我来,你去休息一下?” 不仅没打击他的自信心,还称赞了他。
我看着杨老师一直在笑,受宠若惊,让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真是虚惊一场。“好了,你去教室吧!叫同学们自习。”老师亲切地说。“嗯,知道了老师。”离开办公室时,我心里可高兴了。平时凶巴巴,老板着脸的杨老师,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太棒了!回去后, 我跟几个女同学讲了这件事,她们都羡慕我有如此厚待,哈哈。
我感到老师真是和蔼可亲……
不久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教导,特别是那次的教育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班长。我想对杨老师说:“老师,你辛苦了,为了教育我,你花了那么多心思,我会牢记你当时的话,还有你的笑容,很好看!…
谢谢你,老师!
看到这里,我内心深处那一座“冰山”似乎被融化了,有着说不出的感动,“微笑”两字的力量真大,真是“育生细无声”。正如诗人所说的:微笑是阳光。的确,微笑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健康成长。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