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资料员考试题库
第一篇:混凝土资料员考试题库
混凝土试验员考试资料
公路试验检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总说明
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
×100% 注:计算至0.1%。
五、允许差值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如下规定
含水量(%)
允许平行差值(%) 5以下
0.3 40以下
≤1 40以上
≤2 酒精燃烧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
二、主要仪器设备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天平:感量0.01g。 酒精:纯度95%。
三、其余同"烘干法" ⑵土的粒组划分及工程分类
了解:粒度、粒度成分及其表示方法;司笃克斯定律。 熟悉:土粒级配指标;Cu、Cc;土粒大小及粒组划分。
掌握:土的工程分类及命名(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颗粒分析试验。 ⑶土的相对密度及界限含水量 了解:天然稠度试验。
熟悉:相对密实度Dr的基本概念及表达;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液限ωL、塑限ωp、缩限ωs);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 掌握:砂土相对密实度测试;界限含水量试验。 ⑷土的动力特性与击实试验
了解:击实的工程意义;击实试验原理。 熟悉:土的击实特性;影响压实的因素。 掌握:击实试验。
⑸土体压缩性指标及强度指标
了解:压缩机理;有效应力原理;与强度有关的工程问题;三轴压缩试验;黄土湿陷试验。 熟悉:室内压缩试验与压缩性指标;先期固结压力pe与土层天然固结状态判断;强度指标c、φ;CBR的概念。
掌握:固结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承载比(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
⑹土的化学性质试验及水理性质试验
了解:膨胀试验;收缩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
掌握:酸碱度试验;烧失量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渗透试验。 ⑺土样的采集及制备 了解: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 掌握:土样和试样制备。 ⒉集料
⑴粗集料基本概念
了解:集料的定义;标准筛的概念。
熟悉:集料划了解:各力学性质的定义及力学性质内容。 熟悉:每种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计算及检测结果含义。
掌握:各项试验熟悉:矿料的级配类型;不同级配类型的特点。 掌握:合成满足矿料级配要求的操作方法——图解法。 ⒊水泥及水泥混凝土
熟悉:水泥安定性定义;安定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掌握:安定性测定的标准方法——雷氏夹法;代用法——试饼法。 ⑹水泥力学性质
了解:水泥力学性质评价方掌握:设计过程中各个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①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水灰比计算方法,用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工作性检验方法,以及工作性了解:引起沥青老化的因素;现行规范评价老化的方法。
熟悉:老化的沥青三大指标的变化规律;经历老化后沥青抗老化能力评价方法。 掌握:沥青老化试验方;沥青技术标准主要涵盖的内容。
熟悉基础知识,设置单选题30道、判断题30道、多选题20道,总计100分,60分合格,考试时间90分钟。
专业科目分为:《材料》、《地基与基础》和《结构》。每套试卷设置单选题30道、判断题30道、多选题20道,问答题5道试题,总计150分,90分合格,考试时间150分钟。
三、考试内容参考比例
《公共基础》考试科目包括:法律法规20%、计量认证30%、试验检测基础知识50%。
《材料》考试科目包括:水泥10%、骨料10%、水2.5%、外加剂10%、掺合料5%、砖2.0%、土工合成材料及塑料排水板10%、锚具夹片2.0%,钢结构连接4%,石灰2%,沥青2.0%、粘结材料2.5%、混凝土防腐及钢结构防腐8%、钢筋10%、混凝土及砂浆20%。
《地基与基础》考试科目包括:土工试验基础知识35%、土工试验25%、土工合成材料15%、现场测试25%。
《结构》考试科目包括:桩基50%、结构40%、钢结构防腐蚀技术10%。 以上比例供应考者复习时参考,卷面无法按此比例严格分布分数。
四、参考教材和参考资料
在各科目考试大纲中列出了有关考试参考书目,要特别强调的是当教材中的内容和现行标准规范相对应的内容不一致时,应以现行有效的行业及国家标准规范内容为准。
第二章《材料》
一、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水运工程材料的质量、性能、主要技术指标和质量检验标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基础理论、试验原理和试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程度,以提高水运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水平。 (二)主要考试内容 1.水泥
了解: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和分类;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和特性;水泥凝结硬化的过程和机理;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种水泥的品种及用途。
熟悉: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强度等级、比表面积、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烧失量、不溶物、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碱含量、水化热)的概念和影响这些技术性质的主要因素;水泥质量检验项目(胶砂流动度、密度、细度、不溶物、烧失量、氧化镁、三氧化硫、氯离子)的试验程序。 掌握:通用硅酸盐水泥检验规则、取样方法、不合格品的判定;水泥出厂与验收的规定;水泥质量检验项目(胶砂强度、安定性、比表面积、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2.骨料和块石 (1)细骨料
了解:细骨料的定义和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细骨料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细骨料质量检验项目(坚固性、云母含量、吸水率、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轻物质及有机物含量、碱活性)的试验程序。
掌握:细骨料质量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氯离子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2)粗骨料
了解:粗骨料的定义和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粗骨料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粗骨料质量检验项目(软弱颗粒含量、吸水率、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碱活性、坚固性)的试验程序。
掌握:粗骨料质量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3)块石
掌握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和质量标准 3.混凝土拌和水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水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水的质量检验项目(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化物)的试验程序。
掌握:水的质量检验项目(pH值、氯离子含量、硫酸盐)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4.外加剂 了解:外加剂和阻锈剂的定义和分类、检测组批原则;常用外加剂和阻锈剂的作用机理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外加剂的质量要求;外加剂质量检验方法(抗折强度比、坍落度保留值、渗透高度比、吸水量比、压力泌水率比、含气量、收缩率、固体含量或含水量),阻锈剂的质量要求。
掌握:外加剂质量检验项目(PH值、氯离子含量、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泌水量比、钢筋锈蚀试验)、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阻锈剂中钢筋在阳极中阳极极化、盐水浸烘试验方法。 5.掺合料
了解:掺合料的定义和分类;掺合料的作用机理。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掺合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含水量、流动度比,二氧化硫、氯离子)。
掌握:掺合料质量检验项目(粉煤灰:细度、烧失量、需水量、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硅灰、磨细矿渣:比表面积、活性指数)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6、石灰
了解石灰的分类、定义及主要成分
熟悉石灰的质量指标、组批原则,质量检验项目(有效氧化钙镁、细度、体积安定性)的试验程序。
7.砖或砼路面块
了解:砖及砼路面块的定义和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砖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
掌握:砼路面砖质量检验项目(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吸水率)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8.土工合成材料及塑料排水板
了解:土工合成材料及塑料排水板的定义和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土工合成材料及塑料排水板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土工织物质量检验方法(梯形撕裂强度、顶破强度、刺破强度、动态穿刺强度)和塑料排水板的质量检验方法(滤膜等效孔径)。
掌握:土工合成材料和塑料排水板的质量检验项目(单位面积质量、厚度、拉伸强度、延伸率纵向通水量、滤膜渗透系数、滤膜抗拉强度、复合体抗拉强度、等效孔径、垂直渗透系数)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9.沥青
了解:防水用沥青的定义及分类方法、沥青的组分与结构。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防水用沥青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沥青质量检验项目(软化点、延度、针入度)的试验程序和结果处理。
10.黏结材料
了解:黏结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黏结材料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黏结材料质量检验项目(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冲击强度、粘结面层热相容性、砂浆粘结抗拉强度、混凝土粘结劈裂抗拉强度、混凝土粘结抗剪强度、有效收缩率)的试验方法。
11.混凝土防腐及钢结构防腐 了解:混凝土防腐及钢结构防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混凝土和钢结构腐蚀的机理;砼表面防腐涂层、表面硅烷浸渍等特殊防腐措施。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混凝土及钢结构防腐的要求、检测原则;混凝土的防腐检验项目(粘结力、干膜厚度、硅烷浸渍后砼吸水率、氯化物吸收量的降低效果、硅烷浸渍深度)和钢结构防腐检验方法(自然腐蚀电位、保护电位、涂层厚度、粘结力、钢材厚度)的试验程序。
12.钢材、钢筋与接头
了解:钢材与钢筋的分类、分级、等级代号与接头的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钢材、钢筋(包括钢绞线、钢丝)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钢筋的质量检验方法(化学分析、硬度、反向弯曲)以及钢绞线的质量检验方法(抗拉强度、伸长率、松弛、弹性模量)。
掌握:钢筋质量检验项目(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和钢筋接头质量检验项目(拉伸、冷弯)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13.混凝土及砂浆 (1)混凝土
了解:混凝土的概念、分类、组成和结构;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方法(轴心抗压强度、抗冻性及动弹性模量(北方地区)、收缩率、劈裂抗拉强度、静力弹性模量、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混凝土中砂浆氯离子总含量、混凝土拌和物中氯离子含量、抗折强度)。
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项目(配合比设计、稠度、密度、保水性、含气量、凝结时间、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渗等级、抗冻等级(北方地区)、抗氯离子渗透(电通量)、钢筋在砂浆拌和物及硬化砂浆中阳极极化性能)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2)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方法
了解:常用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方法的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回弹法、取芯法)、内部质量(超声法)的试验程序。 (3)砂浆
了解:砂浆的定义、分类。
熟悉:水运工程中对砂浆的质量要求、检测组批原则;
掌握:砂浆质量检验项目(配合比设计、稠度、分层度、泌水率、立方体抗压强度、抗冻等级(北方地区))的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处理及评定、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14、钢结构连接
了解:钢结构连接的定义及主要材料和工艺方式
熟悉:组批原则、判定规则及扭矩系数、预拉力、连接摩擦面抗滑系数的试验方法。
15、预应力锚具和夹片
了解:锚具与夹片的类别、工程用途、质量指标要求
熟悉:质量要求、组批原则、判定规则,锚具与夹片的质量检验方法(硬度、静载锚固能力)
(三)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用硅酸盐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1346—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细度检测方法 筛析法》(GB/T 1345—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 8074—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取样方法》(GB/T 12573—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JC/T452—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港口工程粉煤灰混凝土技术规程》(JTJ/T 273—97).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T13014—91).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GB4463—198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8).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02).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3mm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5—1999)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8—2002). 3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GB/T8077—2000)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 3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路面砖》(JC/T446—2000).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GB/T4111—1997)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砌墙砖检验方法》(GB/T2542—2003)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GB/T4507—1999)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沥青延度测定法》(GB/T4508—1999)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4509—1998).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港口工程混凝土粘接修补技术规程》(JTJ/T271—99).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4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239—2005).. 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 4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96) 4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S 153—3—2007). 4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5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5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5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5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55—2000)
5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J/T272—99). 5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J275—2000). 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5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港口工程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规程》《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 JTS 257—2008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第二篇:预拌混凝土资料目录
预拌混凝土技术档案
1、预拌混凝土委托单(YB-003)
2、水泥合格证、检测报告
3、砂、石检测报告
4、外加剂合格证、检测报告
5、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报告
6、预拌混凝土开盘鉴定表
7、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YB-005)
8、配合比调整通知单(YB-006)
9、预拌混凝土搅拌记录(YB-007)
10、技术交底记录(YB-008)
11、预拌混凝土运输单
12、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保证书(YB-009)
13、预拌混凝土泵送记录(YB-010)不做
14、预拌混凝土出厂检验记录表(YB-011)
15、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记录
16、预拌混凝土试块强度及统计评定记录
17、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YB-012)
18、预拌混凝土回访使用记录(YB-015)不做
19、不合格报告统计表(YB-013)空放
20、不符合要求混凝土处理记录(YB-014)空放
第三篇:混凝土搅拌站培训资料
一、搅拌站的主控项目 ㈠搅拌设备几个系统
⑴主机搅拌系统
①输送系统;
②贮料系统;
③计量系统是搅拌站的灵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和混凝土质量,影响混凝土的计量设备的是动态计量;
④微机控制系统;
⑤强弱电电气系统。 ㈡设备系统质量控制的关键
⑴微机控制操作系统稳定性逻辑性;
⑵计量系统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计量系统的准确与稳定决定混凝土生产的质量。静态准确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关键在于动态计量落差的准确度。和电脑对数据的捕捉。
㈢材料收发部门对混凝土质量的监控措施
控制混凝土的质量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对每车混凝土的计量系统,搅拌站将施工配合比数据打印交给物资器材收发管理人员,材料收发人员通过对每车的称量来和搅拌站的出机方量进行效对,当称量数据和实际出方量不符时应及时查找原因。
二、搅拌站生产管理制度
⑴没有混凝土搅拌站站长或项目经理部下达的生产指令不得开机。
⑵没有取得项目部的许可不得擅自停止生产或停产维修。
⑶准确输入配合比;认真复验录入所有数据,经试验人员、操作员经确认无误后签字备案,方可生产。
⑷严格按配合比生产,没有试验室试验人员书面指令,任何人不准随意增减原材料、外加剂及用水量。搅拌时间视混凝土状态,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增减。
⑸生产中,应密切观察计量是否准确,超过规定误差应及时调整落差。所有计量在空载时,应处于极小值的范围内。计量系统出现其它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汇报处理。
⑹水泥、外加剂、水误差不能超过±1%,发现水泥、外加剂质量不够时,应及时查找绞龙是否堵塞,并及时排除,集料误差不能超±2%,当误差超标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手动补偿和记录。
⑺卸料时,出料口与罐车进料口应对齐,杜绝卸料遗漏。
⑻作业结束,关闭以下开关:
①水泵电源开关;
②主机电源开关;
③总控开关;
④添加剂泵开关;
⑤空压机开关;
⑼作业完成后在两小时内,将主机所有接触混凝土部位清洗干净,不准出现累计一段时间突击清理现象。 ⑽混凝土生产中出现停电,立即手动卸料,并清洗相关部位。
⑾按搅拌站使用说明书严格执行。
⑿每次正式生产启动设备前必须与维修人员协调配合,第一次打铃时长不少于10秒,经维修人员确认各机械工作部位无人并不存在事故障碍时,通话告知而后打第二次铃,应不少于6秒钟。间停6秒钟后设备方可运转。
⒀按设备说明书、规范规定要求定期对搅拌站的各种电子称量设备进行标定效验(先用标准砝码标定,最后再实物称量),看看计量误差是否符合要求规定并做好记录,标定时应通知试验人员同时标定。
四、搅拌站整体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⑴每次工作完毕后,应清理保养项目:
①清理搅拌罐壁内外积灰,卸料口处,搅拌轴及卸料门上的混凝土残物,用水将这些地方冲洗干净,必要时可放入少量的石子和水搅拌数分钟后放出。用水清洗车、附加剂箱及其供系统。
②冰冻季节,工作结束应放尽水泵、附加剂泵、水箱、附加剂箱,水、附加剂管路中的残留水、附加剂,以防损坏泵及其管路,并启动水泵的附加剂泵运转1-2分钟。
⑵每周检查保养项目:
①手动油泵是否需要加注润滑脂;
②各润滑点必须进行润滑工作;
注:各润滑点位于搅拌机出料门轴,各储料斗和称量斗门轴,胶带运、机托轮、压轮、滚筒、轴承、传动链条、螺旋轴上、下端轴承及主机大齿轮等处。
③检查叶片、刮板、搅拌臂等的磨损情况必要时调整间隙或更换。
④检查振动器联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
⑤检查空压机曲轴箱内润滑油质量。必要时进行更换;
⑥检查电器中的接触器,中间继电器静动触头是否损坏和烧坏等;
⑶定期检查保养项目检查卸料门的密封间隙,当间隙太大时应进行调整,密封间隙一般在2mm左右。
①叶片一般在尚可调节(包括转180℃后重新调整)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当衬板固定沉头螺钉露出衬板表面时应进行更换衬板;
②检查减速器润滑是否变质,或少于规定要求,必要时加注或更换;
③检查大齿轮磨;
④坏损情况;
⑤对供水、附加剂系统作检查不得有泄漏现象;
⑥配套部件,如电动、齿轮减速电、气缸、振动器、空气过滤器等按常轨和参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养维修;
⑦搅拌站,半年应保养一次,检查所有螺栓连接部分的可靠性,大修期一般在工作4000小时左右应大修一次。
⑷上料皮带机的维修与保养:
①减速电机的内部加装150号合成极压工业齿轮油,注油量一定要严格按照铭牌中的数值。油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电动滚筒的效率和正常常运转。电动滚筒在工作200-300小时之后更换滚筒,以后每隔500小时换油一次,换油时应将两个油塞同进旋开,并且旋转滚筒,使之处于最低位置,直至减速电机内部油全部放完为止。
②尾部张紧滚筒的轴承室内注入ZG-5钙级润滑脂,并在丝杠上涂以润滑脂。每个台班以后,应及时清理胶带底面、托辊及滚筒表面的残留物。 注意:胶带机必须在空载状态下启动,否则有损坏激素电机的危险!
五、搅拌站安全生产制度
⑴生产大计、安全第一。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保生产,这是我们的基本准则。
⑵严禁带病上岗;严禁疲劳上岗。并严格禁止搅拌站所有岗位工作人员酒后上岗。搅拌站明令禁止各种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不规行为。
⑶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均必须立即通知项目经理或现场值班员,安排有关人员尽快排除。
⑷各岗位工作人员凡发现生产设备的机械、电气、电路各部位存在未经维修排除的故障有可能会导致事故时,有权拒绝进入生产状态。
⑸穿拖鞋、背心的同志不准参与设备的维修工作,更不准在生产设备运转的情况下在配料、提升、机械传动等工作部位滞留。
⑹维修工或操作人员定时巡检;非试验室工作人员检查混凝土搅拌状态;任何人员不得登上搅拌站工作平台。
⑺维修设备时,报请项目部认可,合理安排人员及具体时间,操作室人员到位确认维修部位,并切断电源后方可开始工作。
⑻当维修中需要试运转时,操作人员要确认有关人员已离开运转部位时方可通电操作。但运转前仍需打铃示警。经现场维修人员示意认可时 方准进行试车。
⑼生产结束例行清理搅拌锅和卸料门时,生产辅助工在接到操作人员通知后,通知装载机配合。开始清理工作前,必须经操作人员认可同意并切断电源,以保证安全的进行清工作。在清理过程中,操作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密切配合。当需搅拌机卸料门动作时,必须认真检查清理人员已处于安全位置时方准接通电源,操作运转。
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否决制。微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安全员在设备巡查过程中,发现故障隐患随时可能导致事故时,有权停止设备运转,并可否决上级主管的违规指令。
⑾每周由项目部同有关人员对生产设备、电路、电器等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解决。每月由站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限时整改排除,为安全生产创造必要条件。
⑿严禁交叉维修作业;严禁自行维修;严禁非岗位人员盲目维修。
⒀进出搅拌站的混凝土运输车辆及材料运输车辆限速行使,礼让三先。空车让重车;材料车及其他车辆避让生产运输车辆。
⒁设立专职安全检查员,每时对全搅拌站各部门、各环节的设备、电器、人员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随时通知排除整改。
⒂安全用电,合理用电。严禁乱扯、乱搭线路。
⒃劳务协助人员在添加外加剂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严禁抽烟。
⒄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明确的安全意识,严防疏忽大意,严防责任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抢救伤员并立即向项目部领导汇报。
⒅凡违背以上规范者将严肃处理。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由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责任。
六、搅拌站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⑴试验室派试验人员在搅拌站配合材料人员,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及时对进场原材料取样检验,保证检验频率。 ⑵试验人员在搅拌站要对搅拌用水、集料温度、搅拌站温度、环境温度进行测试并记录。
⑶试验人员接任务通知单后,对集料测试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下配料单给搅拌机操作人员,和操作人员一起输入电脑微机确认后签字备案。试验人员要认真核对每盘的配料误差是否符合要求,当误差超标时应及时通知操作人员调整落差,使混凝土用料符合规定要求(水泥、外加剂、水误差±1%,碎石、砂误差±2%)每个试验人员、操作人员要应知应会。
⑷混凝土在拌制出机后有试验人员在搅拌站,测试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出机温度)看是否符合配合比要求,要是不符合应及时调整细集料的含水率。
⑸试验人员应详细记录施工配合比的施工部位建立实际施工配合比台帐,做到有据可查。
⑹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筒的总转数应控制在3000转/小时,到达工地后,搅拌筒应高速旋转1-3分钟,才可以卸料。
⑺搅拌站按照业主要求定期对配料机的电子称量设备进行,砝码标定,然后在进行实物称量测试,看称量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七、岗位职责
⑴铲车上料司机岗位职责
负责按搅拌站、试验室指定料堆及时、准确、对仓号上料。随时关注砂、石含水率和砂中含石量变化情况,及时与生产值班员和搅拌站、试验员沟通,以便搅拌站试验员据息检测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⑵微机操作员岗位职责
负责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及时准确将各项材料数据输入,并接受试验员旁站核对。负责按搅拌程序准确操作,随时观察、关注监视器实况和计量系统计量准确度,发现问题及时与生产值班员和搅拌站试验员沟通,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⑶生产值班员岗位职责
负责对混凝土搅拌站现场的各岗位生产人员、装运机械进行合理调配。负责收集各岗位及浇筑现场的反馈意见,及时与搅拌站试验员协调,共同分析混凝土拌和物出现异常的原因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⑷搅拌车司机岗位职责 负责安全、迅捷、准确地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地点。在搅拌运输车装运混凝土前,负责对搅拌运输车进行认真检查,料车内壁必须清理干净,其内不得存有积水。每天装运混凝土工作结束后或卸料时间超过30min时必须清洗车斗。混凝土运送到浇筑地点后,负责关注、收集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坍落度和和易性情况,并及时向生产值班员和试验员反馈。
八、混凝土配料误差调整程序
⑴每天混凝土生产前,由试验人员测定砂、石料含水量,计算施工配合比,填写《混凝土开盘鉴定》通知单,交给搅拌站操作人员并办理签收手续。
⑵由搅拌站操作人员按照《混凝土开盘鉴定》通知单的各项参数,输入操作控制器,经试验人员复核确定,然后锁定,所锁定的参数任何人不得更改。
⑶投料拌合后,操作人员检查核对各材料的实际计量数据,是否与设定的参数相符,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如不在其范围内,由操作人员对计量系统进行微调至误差范围。每次误差调整,操作人员应做好详细调整记录。 ⑷试验人员每个星期进行一次配料误差分析,检查自动计量系统的波动情况,写出书面误差分析报告。
⑸试验人员将分析结果通知搅拌站操作人员,误差有部分超出规定范围,操作人员应对计量系统进行调整。
⑹误差超出严重,或都不在规定范围内,通知厂家进行维修调试至达到标准。
九、搅拌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调整程序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砂石含水率和碎石的实测筛分结果进行调整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具体步骤如下:
⑴试验员每天应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当雨天或含水率有明显变化时,加大粗细骨料含水率检测频率),粗骨料的颗粒分析。
⑵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检测结果,计算施工配合比;根据粗骨料的颗粒分析结果,计算各规格的比例。
⑶混凝土搅拌前,由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审批《混凝土浇灌申请书》,试验人员接到申请单后,根据申请单内容填写《混凝土开盘鉴定》通知单。
⑷试验人员将《混凝土开盘鉴定》,递交搅拌站搅拌机操作手,操作手根据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参数输入自动计量系统控制器,经试验员复核确认。
⑸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配料单的每盘施工用量,将各项材料的每盘施工用量储存在搅拌机电脑中。
⑹混凝土混合料拌制2~3分钟后,试验人员立即对此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性能检测。当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都达到规范、设计及施工要求后,严格按照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执行;若当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达不到规范、设计及施工要求时,试验人员立即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分析、调整,直到拌合物性能满足上述要求后,严格按照调整后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执行,并且试验人员按照调整后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重新出具混凝土施工配料单。上述《混凝土开盘鉴定》一式三份,工程部门、试验室、搅拌站各存档一份。
⑺混凝土开始搅拌到浇筑完成期间,试验人员全过程进行监控,搅拌机司机禁止擅自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更改。
第四篇:桥墩混凝土外观质量观摩会汇报资料(二项目部)
桥墩混凝土外观质量观摩会汇报资料(二项目部).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本文由yangti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桥墩混凝土外观质量交流会 桥墩混凝土外观质量交流会 混凝土外观质量交流 汇
一、工程概况
中铁二局龙厦铁路 LX-Ⅲ标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承担龙厦铁路 14 座大中桥梁 的施工,其中龙岩特大桥、下东山特大桥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
1、龙岩特大桥工程概况 龙岩特大桥位于龙岩市城区,起点里程 DK4+039.205,终点里程 DK5+823.31,分别 跨越漳龙铁路、北环路、东兴路、龙津河、登高东路、龙岩东车站咽喉区、南环路等既 有铁路、河流及城市道路。全桥长 1784.1m,桩基础为 506 根,共 45 个墩台,0#、45# 台采用矩形实心台,其余全部为圆端形实心墩,墩高 4.9~34 米。梁部:全桥孔跨布置 为 1×24m +2×32m+1×24m+4×32+ (32+48+32)m 连续梁+ 6×32m+(48+4×80+48)m 连续梁+1×24m+(32+48+32)m 连续梁+2×24m+6×32m+ (60+100+60)m 连续梁+6×32m。
2、下东山特大桥工程概况 下东山特大桥起讫里程为 DK9+421.28~DK11+645.78,中心里程 DK10+533.53。全长 L=2224.5m。全桥共有桩基础 789 根,68 个墩台;0#、67#台 为矩形空心台,桥墩为圆端形实体桥墩和圆端形空心桥墩,空心墩 49 个,墩高 31~39m,实心墩 16 个,墩高 9.5~36 米。梁部主要为预制简支梁及三联预应力 砼连续梁,全桥孔跨布置为:(32+48+32)m+ 1×24m+ (32+48+32)m+40×32m+ (32+48+32)m+ 15×32m+2×24m。
报 资 料
二、桥梁施工进展情况
1、龙岩特大桥 截止目前为止,共完成桩基 306 根,承台 12 个,墩台身 148 米,施工了墩身的桥 墩为 7#、19#、24#、27#、28#、29#、38#墩。
2、下东山特大桥 截止目前为止,共完成桩基 607 根,承台 36 个,墩台身 403 米,施工了墩身的桥 墩为 4#、24#、47#~50#、54#~65#墩。
三、前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前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施工
1、桥墩混凝土施工外观质量问题 两座特大桥均跨越城区, 其混凝土外观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但前期施作的龙岩特大 桥 19 、27 、28 、29 墩身及下东山特大桥 54 、55 、56 墩身,对桥墩混凝土外观质量进 1 # # # # # # # 行检查,发现上述墩身砼不同程度的存在外观缺陷,其主要表现为结块色泽不一致(同 一墩身不同结块有不同拌和站提供的混凝土进行浇注现象) 钢模水锈附于混凝土表面、 、 混凝土表面光泽不好、气泡较明显(见下图)。
图 1:龙岩特大桥 28 号墩桥墩混凝土 2 图 2:下东山特大桥 55#墩桥墩混凝土
2、墩身砼外观质量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 春驰水泥质量不稳定,水泥入罐温度较高;粉煤灰质量也不稳定,颜色差异较大,有 时细度不符合要求;防腐剂质量差,不能满足混凝土灌注的坍落度的要求。以上材料对 混凝土外观色泽影响较大。 (2)混凝土模板 部分钢模抛光不够,表面粗糙,接口焊缝打磨不平,这样的模板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光 泽暗淡;结块钢模松模后受空气中二氧化碳及雨水侵蚀,导致钢模锈蚀,在养护洒水时 锈水随钢模流下,严重污染下部混凝土表面;施工立模时除锈不彻底,模板表面锈斑留 于表面,导致混凝土外观不好看。 (3)混凝土养护 由于混凝土的养护采用的是洒水养护方法,浇水不可避免的要淋湿钢模,使钢模受 湿加快锈蚀,此方法用于桥墩养护是不可取的。 (4)配合比 龙岩特大桥桥墩和下东山特大桥墩身设计为 C30、C
35、C40 防腐混凝土,设计要求 3 采用泵送工艺浇注,因工艺要求混凝土要有高流动性,而曾经使用的厦门宏发的防腐剂 R-1 与春驰水泥不匹配,适应性差,导致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较高,但由于甲供的粉煤灰 质量不稳定又不敢提高掺量。 (5)施工工艺 桥墩砼均采用罐车运输,输送泵车进行灌注。混凝土浇注中的机械配置合理,满足工 艺及规范要求,但由于刚进入结构施工混凝土捣固工技术不熟练,捣固不均匀,导致混凝 土表面气泡较明显。 (6)混凝土脱模剂 混凝土脱模剂采用的是机油加柴油,由于柴油不仅对钢模有加快锈蚀的作用,而且 与混凝土中的水泥还会起化学反应,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失光。 (7)机具 由于混凝土输送受高度局限,浇注混凝土的落差较高,导致混凝土溅到外模而影响 外观质量。
四、前期施工的桥墩混凝土外观处理措施 前期施工的桥 混凝土外观处理措施 外观处理
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主要受模型、原材料、施工工艺、配合比等多方面影响有 密切关系,针对龙岩特大桥 19#、27#、28#、29#墩身、下东山特大桥 54#、55#、56#墩身外 观质量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处理方案:
1、对色泽不一致的处理方法 对结块色泽不一致的断面采用人工细砂轮打磨,除去表面锈斑,再将打磨面清洗干 净,待水分干后,采用 107 胶水调制的水泥浆喷涂桥墩(喷涂前先局部试喷,再确定大面 喷涂),107 水泥浆的颜色,必须经试验用不同比例的白水泥进行调色,直至色泽满意确 定装饰 107 水泥浆配比,并指导使用,从而确保改善桥墩外观质量。杜绝在同一个桥墩 上使用不同拌合站的混凝土。 4 图 3 龙岩特大桥 29#墩处理前的图片
图4 龙岩特大桥 29#墩用 107 胶水处理后的图片 5
2、钢模水锈附于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方法 墩身混凝土在松模养护时, 钢模受水浸湿而锈蚀, 锈水随墩身上部流下而污染墩身, 这种附于墩身表面的锈水,通过擦洗是完全可以除去的。
3、混凝土表面光泽不好、气泡明显的处理方法 这种情况要处理,必须考虑整体大面一致,若必须处理,最好是整个墩身完成以后, 用一致的 107 水泥浆整体喷涂,从而使桥墩外观颜色一致。 以上几种处理方法,对目前少量的桥墩外观质量修饰是可行的,但要真正做好龙岩 特大桥、下东山特大桥的外观质量,着重于在今后施工整改措施,严格管理,才能真正 确保龙岩特大桥及下东山特大桥的内实外美质量。
五、下一部拟采取的桥墩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下一部拟采取的桥墩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较多,施工过程环节不能出任何问题,必须加强施工 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有效施工措施和方案。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技工指导施工和生 产,走出去参观兄弟单位施工的桥墩混凝土,取长补短,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加 强现场施工管理,确保龙岩特大桥及下东山特大桥内实外美,为中铁二局树誉龙厦起到 良好的作用,故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稳定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在结构施工外观质量的统计分析 中,它占有 25%的比重,因此对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必须建立长期性管理制度,并严格 执行,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稳定。 ①水泥质量控制措施 除按规范要求进行正常物理力学性能常规检测外,还要建立测温测色记录,每车水 泥进场必须检测温度、色泽,高于 75 摄氏度的水泥即为高温高热水泥不能立即使用, 建立测温记录的目的主要是对高热水泥的控制,确保水泥安定性合格和颜色一致。不同 厂的水泥不能用于同一拌和站. ②粉煤灰质量控制措施 除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指标检测外,现场收料要建立筛分试验记录,粉煤灰细度是 质量等级的重要控制指标, 加之检测方便快捷, 现场有条件把细度作为合格的验收标准, 同时目测用标准样比较颜色变化,现场无试验合格签认的问题粉煤灰,必须退回,杜绝 不合格的粉煤灰进入施工现场。 ③河砂质量控制措施
3 河砂必须是通过试验合格指定的砂场,每 400m 进行一次常规检验,同时建立含泥 6 量检测记录,随机抽检含泥量,严格控制含泥量超标的河砂进场。 ④碎石质量控制措施 碎石必须是通过试验合格指定的石场,每 400m 进行一次常规检验,同时还应做碱 骨料反映试验,现场建立筛分、含泥量、颗粒分析记录,抽检不合格的碎石不能进入施 工现场。 ⑤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必须按批送检,现场收样若发现色泽变化,必须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 使用,同时建立浓度测试记录,用玻镁式比重计测其比重浓度,若比重浓度有变化时必 须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必须清退出场。
2、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模型是外观质量的先决条件,根据统计分析模板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影响最 大,占 25%的比例,墩身外观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模板光洁度不够,表面粗糙,焊缝 接口打磨不平,锈斑严重,锈水未及时冲洗,导致混凝土表面锈斑明显,色泽暗淡,措 施如下: ①部分模板必须重新抛光,接口焊缝必须打磨平整并抛光。 ②模板在浇注前必须彻底除锈,清扫干净。养护时锈水污染必须及时冲洗清洁。 ③禁止使用机油加柴油作脱模剂使用,选用优良的专用混凝土脱模剂,并涂刷均匀。 ④尽量避免模板湿水生锈,未处理好不得继续施工,涂刷好脱模剂的模板在施工前 必须用薄膜覆盖,防止被污染。 ⑤建立模板质量检查制度,由工程部、安质部、试验人员组成,模板不合格不得浇 注混凝土。
3、混凝土脱模剂质量控制措施 市场上专用的混凝土脱模剂品种较多,通过试验选择适应本工程工艺要求及混凝土 流动粘度的脱模剂,禁止用机油兑柴油作为脱模剂,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因脱模剂污染 而影响外观质量。我部已经在龙岩特大桥开始使用 ZM-90 建筑模板长效脱模剂,在下 东山特大桥开始使用装载机 46#液压油。从目前使用的情况来看,各有优缺点。使用装 载机液压油时,每一次立模板前,均需要涂刷装载机液压油,但价格相对便宜;使用 ZM -90 建筑模板长效脱模剂, 一次涂刷后, 在模板表面形成一层厚 1mm 左右的模板保护膜, 可连续使用 3~5 次,但价格相对较贵,立墩身钢筋时,可能将划伤模板保护膜。 3 7 图 5:龙岩特大桥 24#桥墩混凝土(使用 ZM-90 建筑模板长效脱模剂)
图 6: “ZM-90 建筑模板长效脱模剂”的商标
8 图 7:下东山特大桥 47#桥墩混凝土(使用装载机液压油)
4、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措施 桥墩施工为从下至上分节施工流程,其混凝土早期养护受钢模遇水生锈的影响,不 宜采用洒水方法养护,因此桥墩混凝土施工采用薄膜保湿养护方法进行早期养护,新浇 混凝土脱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墩身包围起来,并将接口用胶带密封,从而使混凝 土在水化热过程中挥发水分不散失,起到早期混凝土保水养护的作用。 对于龙岩特大桥采用 ZM-90 建筑模板长效脱模剂,根据施工经验,可以采用洒 水养护桥墩混凝土,因为已经在模板表面形成了保护膜,不会造成模板生锈。 9 图 8:薄膜养护中的龙岩特大桥 27#墩墩身
图 9:薄膜养护中的下东山特大桥 65#墩墩身
10
5、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措施 由于龙厦铁路为双线铁路,多数桥墩为实体桥墩,桥墩尺寸比较大,一次灌注 混凝土方量较大, 为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散热不及时, 而出现桥墩混凝土表面的开裂, 我部已要求在所有的实体桥墩混凝土内安装钢管冷凝管,从目前施工的情况来看,桥墩 混凝土没有出现表面裂纹。
图 10:龙岩特大桥 24#墩钢管冷凝管的布置
6、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措施 配合比的设计原则是确保强度、满足工艺、合理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结构 外观质量统计分析中它占 10%的比重, 因此配合比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可把混凝土强度、 和易性、坍落度损失、外加剂及粉煤灰掺量这些水平、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原理进一步优 化混凝土配合比,从而确保设计及施工工艺的需要。
7、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措施 桥墩施工生产线的配制是满足工艺要求的,主要在于操作人员缺乏经验,操作不熟 练,具体反映在输送软管不够长,混凝土入模落差较大,混凝土捣固不均匀等现象,措 施是接长软管,尽量满足混凝土入模落差要求,避免混凝土溅到钢模上,并请专业技术 人员现场指导工作,调有经验的捣固工人,长期固定使用,加强混凝土浇筑捣固工作, 通过均匀捣固,充分排除气泡。
8、机具控制措施 由于混凝土浇注必须连续性作业,不能停留时间过长,因此混凝土搅拌、运输、泵 11 送、捣固等机具要有应急预案,确保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不受影响。 以上措施我部将加大管理力度,强化执行,分解责任到班组及操作人员,并制定经济 奖罚办法,对工序及结构按办法严格检查,从而达到改善桥墩混凝土外观质量预期目的。
六、结束语
目前,我部桥墩混凝土仅完成 20%左右,今后我部将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 单位的大力帮助下,通过我们的努力,继续总结桥墩混凝土的施工经验,为提高桥墩混 凝土的外观质量作出我们中铁二局应有的贡献。
中铁二局龙厦铁路 LX-Ⅲ标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经理部 二 00 八年六月五日 12 1
第五篇:水泥与混凝土结构与性能 考试总结
一、 水泥诱导期研究的意义,C3S诱导期的形成及结束的主要机理。
(C3S)水化分五个阶段:诱导前期(15min)、诱导期、加速期、衰退期、
稳定期。 诱导前期:加水后立即发生急剧化学反应,但持续时间较短,在15min.内结束。
诱导期:反应速率极其缓慢,持续2~4h(水泥浆体保持塑性)。初凝时间基本相当于诱导期的结束。 加速期:反应重新加快,反应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出现第二个放热峰。在达到峰顶时本阶段即告结束(4~8h),此时终凝时间已过,水泥石开始硬化。
减速期:水化衰减期,反应速率随时间下降的阶段(12~24h),水化作用逐渐受扩散速率控制。 稳定期:反应速率很低,反应过程基本趋于稳定,水化完全受扩散速率控制。 1屏蔽水化物理论(保护膜假说)
C3S在水化初期形成的水化物的Ca/Si高,逐渐在未水化的C3S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保护膜层,从而阻碍了C3S的进一步水化,使放热速率变慢,Ca2+向液相中溶出的速率降低,并导致诱导期开始(进入诱导期)。 当初始水化物由于相变等原因转化为渗透性较好的二次水化物时(C/S为0.8~1.5、呈薄片状),保护层区的渗透率提高,因而水及溶出离子又逐渐通过膜层而使水化速率加快,导致诱导期结束而进入加速期。
2富硅双电层和Zeta电位理论(Skalny&Young) 当C3S与水接触后在C3S表面有晶格缺陷的部位即发生水解,使Ca2+和OH-进入溶液,溶液中的Ca2+被该表面吸附而形成双电层,它导致C3S溶解受阻而出现,在C3S粒子表面形成一个缺钙的富硅层。但由于C3S仍在缓慢水化而使溶液中CH浓度继续增高,当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时,CH析晶,双电层作用减弱和消失,因而促进了C3S的溶解,这时诱导期结束,加速期开始。 3CH核晶延迟理论
重要理论之一.Young把Ca 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C3S的水化放热曲线相联系,Ca 2+浓度最大值出现时诱导期结束,并和CH 最初发生核晶作用时间一致;当溶液中Ca 2+过饱和时CH结晶,此时Ca 2+ 浓度为饱和时的1.5~2倍。诱导期的产生是由于SiO4-对CH结晶的干扰,使CH结晶延迟,只有当高度过饱和下才形成CH核晶,此时诱导期结束. 4晶格缺陷理论
Maycok认为水化速率及诱导期长短取决于晶格缺陷的数目(与C3S的活性有关):即晶格错位,空位等不规则状态,它是活化点并决定了诱导期的长短。 5 CSH核晶理论
Fierens认为水在C3S表面进行化学吸附,首先在活化点生成水化核(CSH)并溶解出部分少量C3S , CSH生长并放热 , CSH核达到临界尺寸时,诱导期结束. 6渗透压理论
Double等认为:C3S加水后生成一半透膜,水可渗入, Ca 2+可渗出,而SiO4-离子不能透过.因此在膜两边形成浓度差即产生渗透压,当渗透压达一定值时,膜胀破,诱导期结束.半透膜胀破的时间决定诱导期的长短。 诱导期研究的争议及焦点
C3S及水泥水化诱导期研究的争议及焦点在于一致溶解和非一致溶解。一致溶解认为C3S 表面的CaO和SiO2溶解一样多,而非一致溶解则CaO多,近来研究认为C3S及水泥水化是非一致溶解。
研究诱导期的意义
C3S及水泥水化诱导期的存在对实际应用有十分重要得意义,因为只有保持一定水化诱导期,浆体才具有流动性,砂浆和混凝土才能成型。
二、水泥主要水化产物种类及其对水泥石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水化产物:CH、Aft、Afm、C3S、C2S与C3A (自愿背)【第一阶段:从水泥拌水到初凝为止, C3S与水迅速反应生成饱和CH溶液, 并析出晶体, 与此同时石膏也进入溶液与C3A反应生成细小的钙矾石晶体, 这一阶段水泥浆体呈塑性状态。水产物尺寸细小,数量又少。
第二阶段:初凝到24小时,水泥水化加速,生成较多CH、AFt,同时水泥颗粒上长出纤维状CSH凝胶体,将各颗粒初步联接成网,水泥浆凝结。网状结构不断加强,强度相应增长。
第三阶段:24小时以后,石膏耗尽,AFt转化成AFm,还形成C4(A,F)H13。CSH、CH、AFm、 C4(A,F)H13数量不断增加,水化产物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更致密,强度提高。】 C-S-H凝胶:纤维状体系,是水泥石强度的主要来源。C-S-H凝胶的凝胶孔结构影响对水的吸收,对水泥石干燥收缩产生影响。水化开始时,C-S-H凝胶形成的覆盖层会减缓水泥的水化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凝结时间。
CH晶体:结晶完好、六方板状、层状晶体,水泥石中最易受侵蚀物质.对水泥石的强度贡献很少。其层间较弱的联结,可能是水泥石受力时裂缝的发源地和侵蚀离子的快速通道。
CH的有利作用:是水泥石的主要组成,是维持水泥石碱度的重要组成,是其他水泥水化产物稳定存在的重要前提。
CH的不利影响:属于层状结构,易于产生层状解理,大量存在于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侵蚀性能(抗钢筋锈蚀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溶蚀性能、体积变形性能等密切相关),被视为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 。 水化硫铝酸盐
AFt晶体: 六方棱柱状、针棒状晶体、棱面清晰,主要出现在水化早期。 AFm晶体: 六方板状、片状晶体,成簇或呈花朵状生成,水化后期。
AFt的形成常常伴随着明显的体积膨胀,水化期间,控制AFt的形成,由此产生的膨胀是补偿收缩水泥的基本原理
水化速度:C3A>C4AF>C3S>C2S (24h:大约有65%的C3A水化,C3S水化50%左右) 放热量:C3A>C3S>C4AF>C2S(特别是早期) 抗压强度: C3S>C2S>C3A>C4AF 在水泥混凝土中作用:C3S早期强度来源;C2S后期强度来源。 耐化学侵蚀性:C4AF>C2S>C3S>C3A 体积收缩:C3A>C3S>C4AF>C2S
三、 描述C-S-H凝胶的主要形态、模型及其结构。
形态
Ⅰ型纤维状凝胶粒子:水化早期,刺状、针状、柱状等,典型粒子长约0.5~2 μ m,宽一般小于0.2μm。
Ⅱ网络状凝胶粒子:与Ⅰ型纤维状凝胶粒子同时出现,截面与Ⅰ型纤维状
凝胶粒子相同的长条形粒子,通过端头交叉而连接成三度空间网络。但这种粒子在纯C3S和C2S水化时很少出现。
Ⅲ型不规则等大粒子状凝胶粒子:粒子尺寸一般不大于0.2 μ m,它在水泥石中常以集合态存在,但由于特征不明显而被忽略。
Ⅳ型内部产物的凝胶粒子:在水泥粒子原来边缘形成的内部水化产物,它与其他水化产物保持紧密接触,外观为紧密集合的约0.1 μ m的等大粒子组成的绉皮状集合体。 其他人的观点:
Taylor认为:在短龄的水泥石中Ⅰ型纤维状凝胶粒子占主要地位,Ⅱ型网络状凝胶粒子也常有发现, Ⅲ型不规则等大粒子状凝胶粒子要在水化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占重要地位, Ⅳ型内部产物的凝胶粒子则不易见到。 C-S-H凝胶模型
①Powers-Brunauer模型 :C-S-H是粒径大约为14nm的刚性颗粒,形成层状的托勃莫来石凝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颗粒间的凝胶空隙率为28%。孔隙口径小于4埃,所以凝胶孔只能容水分子进入。任何没有被凝胶填充的空间称为毛细孔。凝胶粒子由范德华力结合,C-S-H凝胶在水中的膨胀性是由 于单个粒子间存在水分子层而导致粒子的分离。
②Feldman-Sereda模型:微观结构视为硅酸盐不完整层状晶体结构,与Powers-Brunaue模型比较,该模型认为水的作用更加复杂,其中的一部分水在凝胶结构的表面上形成氢键,另一部分则物理吸附于表面上。 ③Pratt等人采用带湿样池的TEM观察未经干燥的原始试样,建立了早期,中期和后期产物的概念。 早期产物又称E型C-S-H,是薄片形态 ;中期产物又称O型C-S-H,是无定型凝胶,它可能发展成Ⅰ型纤维状凝胶粒子,也可在以后发展为Ⅲ型不规则等大粒子状凝胶粒子;后期产物是致密凝胶物质,由于此时粒子周围空间已经填满,主要在粒子原来占据的空间生长(它与Ⅳ型内部产物的凝胶粒子接近)。
④C-S-H结构模型:Jenning提出了C-S-H 纳米结构的凝胶模型,该模型认为C-S-H 凝胶最小结构单元(globue 胶束)近似为直径小于5 nm 的球状体。这些球状体堆积在一起形成2 种不同堆积密度的结构,称作高密度水化硅酸钙凝胶(HD C-S-H)和低密度(LD)水化硅酸钙凝胶(LD C-S-H)。这两种堆积形态大体上与 “内部水化产物”和 “外部水化产物”形貌相对应。在C-S-H 中含水的区域包括层间空间、胶粒内孔(intra globule pores,IG,尺寸≤1nm)、小凝胶孔(small gel pores,SGP,尺寸为1~3 nm)和大凝胶孔(larger gel pores,LGP,尺寸为 3~12 nm)。
四、混凝土中孔的作用,孔与混凝土强度、收缩、抗冻性、渗透性的关系。
1孔的作用
有利作用: 水化通道、水化产物空间; 特殊形状的孔对抗渗、抗冻有利;特殊环境需要孔,如保温、吸声、隔热、轻质等; 为某些工艺提供条件。
不利作用: 孔隙率提高,强度下降; 孔中水运动,产生干缩或湿胀; 粗大的孔容易产生碳化、抗渗性下降; 大孔中水饱和,抗冻性下降;孔多钢筋易锈蚀;孔中进水,热工性能下降等。—孔是混凝土性能劣化的主要内因之一。
2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强度:不同孔径的影响略有差别,总的来说,孔结构的存在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收缩:孔径分布的不同对混凝土收缩影响程度不同,小孔径比例增大,收缩会有相应的增加
抗冻性:孔结构能很好的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引入微小球形气孔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重要技术途径。 渗透性:孔的类型决定了不同孔结构的影响不同,对于通孔,会使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加,对于闭孔,孔隙率高低不影响渗透性。
测孔方法:光学显微镜、压汞法、吸附法、SEM,小角度X衍射,氦流法、核磁共振等。 引入的气孔作用机理:
a水压很高,可使毛细孔间的水泥石破坏; b引入的气孔可以释放水压,避免高压水的产生; c大量的空气泡减小了水释放的平均距离; d引入的微小球形气孔有利于抗冻害性能的改善。
五、水泥石与集料界面区的特征、形成机理、改善措施。 水泥石与集料界面区的特征:1)水泥石-集料界面并不一个“面”,而是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层(0~100μm)。2)由于从水泥石向集料表面方向形成水灰比梯度而产生;3)从水泥石本体向集料表面,水灰比逐渐变大,有利于结晶体形成、长大。
过渡区典型特征:1)W/C高;2)孔隙率大;3)CH和钙矾石结晶颗粒大、含量多;4)CH、AFt取向生长。 界面区形成机理:
1)集料表面带电使浆体中的水分子强烈定向,并使集料表面附近水膜变厚;
2)只有阳离子Ca2+受电场作用,活动度较大,易迁移到集料表面附近,故此处的Ca(OH) 2达到饱和浓度,首先在集料表面上结晶,形成Ca(OH) 2结晶——产生取向排列。
3)由于在集料与水泥浆体接触区水灰比局部升高,扩散到这里的Ca 2+浓度较低,因此晶体生长速度大于成核速度,所以晶体粗大。AFt相和Ca(OH)2晶体的富集现象出现—孔隙率增加。 改善措施
1)调整配合比:其一是调整用水量,尽可能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其二是调整水泥用量。
2)选择合适的集料:集料与水泥的相容性考虑:相近为好。集料的几何性质对界面性质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是集料的粒径。二是集料的表面形状。
3)水泥裹砂(石)工艺;预热集料工艺;压蒸工艺;掺加聚合物;掺入火山灰质混合材;加晶种;掺入膨胀组份;超塑化剂的影响
一、新拌性能:主要内涵、相关流变概念、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主要内涵:
混凝土的工作性,也成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混合料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结构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流动性:混合料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功能。它主要反映混凝土混合料的稠度,关系施工振捣的难易和浇筑的质量。
粘聚性:混合料各组分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保水性:混凝土混合材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保水性差,混凝土内部易形成泌水通道,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使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综合来看,上述三种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通常情况下,粘聚性好则混凝土在保水方面表现较好,但如流动性增大,则其保水性和粘聚性往往变差,反之亦然。工作性良好的混凝土指既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流动性,又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的工作性既是施工的要求也是获得质量均匀密实混凝土的基本保证。
1、变形与流动
变形—实际包含三种含义:对弹性体—称为应变;对塑性体—称为永久变形;对液体—称为流动。
流动—在不变剪切应力下,材料随时间产生的连续变形。
流动:塑性流动(塑流)-材料内部的抗剪应力与流速无关的流动。
粘性流动(粘流)-应力随流速增加的流动。
固体“流动”—其产生应变的大小。不决定于作用力大小,而决定于作用时间长短产生的应变。
变形的产生只有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才有可能-才会使不同物体产生不同的变形(弹性应变、塑性永久变形或粘性流动)。
2、弹性、塑性与粘性
弹性:当超过物质弹性极限时,物质就失去弹性,产生的若不是断裂,就是塑性变形。
塑性:为非可逆变形。从微观结构分析-是由沿晶体滑移面发生剪切应力而引起的。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是不同时出现断裂现象。
粘性:是包括气体和液体在内的流体,其内部结构阻碍相对流动的一种性能。
在流动的液体中,若在平行于流动方向分成不同流速的若干层,则相邻两层间所产生的与平面平行而与流向相反的阻力即为粘性,或称为摩擦。
粘性对温度敏感。液体升温时粘度减小,而气体升温时粘性增大。
3、强度:在应力作用下,当符合胡克定律的固体物质的应变无限增加时,会出现两种可能:
如该物体具有塑性,则在超过屈服值后呈圣维南体变形,即在应力不变下,塑性变形无限制地发展;
如该物体属于脆性体,则在达到某一应力值时,即出现脆性断裂。
出现以上两种后果时的应力,都称为该物质的强度。常称其力学强度(以区别其他光、声等强度)。
所谓破坏强度-是物体承受变形的极限。它决定于物体吸收弹性势能的能力,即弹性极限。
强度与弹性同样与荷载速度及持续时间存在密切关系。
4、脆性:在外力作用下,直到破碎前不出现塑性变形而仅出现弹性变形,或在出现塑性变形前即告断裂的性能。脆性材料的强度不可能超过弹性极限。
5、延性:是与脆性相反的性能。是材料在破碎前所能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
6、韧性: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在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或者说,材料在达到断裂前,单位体积内所需消耗功的总量;韧性实际是强度和延性的综合。水泥混凝土从结构改性来说,主要目的是从脆性改向韧性(既是提高其“断裂功”)。
7、结构粘性:一种悬浮分散系统的粘性液体,静止状态下形成的是比较致密的复杂结构,显示有较大粘度。当加以搅动时,结构随剪切力的增加而变得松弛,阻力减小,粘度降低。但搅动停止后就很快恢复致密结构。这种可变粘度的现象称为结构粘性。
8、触变性:材料经历“在剪切力作用下表面粘性降低,紧接着当剪切力移开时逐渐恢复;其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真正的触变性流体显示一个完全可逆的过程。
其与结构粘性的主要不同是:可逆转变极慢,而前者是瞬间互变。
水泥浆体结构形成的初期具有触变性,但在一定阶段后即告消失。因此,触变性可作为水泥浆体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之一。
9、弹性后效:某些材料在外力持续作用下会产生发展十分缓慢的变形,当外力移走后,变形消失也十分迟缓,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后效(或弹性滞后)。
一般弹性变形在物体中的传递都是按声速发展或消失的,而弹性后效则已非常慢的速度传递。 一般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等)具有极大的弹性后效,故常称其为高弹性材料。
10、徐变(蠕变):从流变学考虑,混凝土的徐变主要是一种弹性后效的表现。
11、应力松弛:在外力持续作用下发生着变形的材料,在总变形值保持不变下,由于徐变渐增,弹性变形相对渐减而引起材料内部应力随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 从热力学观点分析,材料受外力作用而长期保持着一定的变形,则贮存在材料中的弹性势能必将逐渐转变为热能。这种从势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即能量消散过程,就是应力松弛现象。 影响因素:拌合物的水含量、水胶比、集料性质(数量、粗细集料相对比、外形与特征、内部孔隙率等)、时间和温度、水泥的性质、外加剂、混合材料
改善措施:
二、离析与泌水的现象、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1、离析:新拌混凝土成分的析出-形成不均匀拌合物。 通常指砂浆和粗集料产生分离。 影响因素:
集料颗粒尺寸,较大的最大颗粒尺寸(大于25mm)和大颗粒比例 粗集料的密度,粗集料的密度比细集料高
粗细集料比例,混凝土中较细集料数量的减少(砂或水泥)
集料形状及表面特征,不是光滑、匀称的颗粒,而是形状不规则,粗糙的颗粒 混合物的湿度,太干或太湿的混合物
改善:掺加引气剂和级配好的混合材料—可降低混凝土的离析
2、泌水:混凝土体积已固定,但还未凝结前,水分的向上运动。泌水是混凝土离析的一种特殊形式。 影响因素:同离析。或: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9_TmAA3zWWzmjXvKPzjt2olcDJrAFdcMbjgkOwWQIlf8OUCp3cG76oVhkO7AIVzwZGzisfYncMAaQuf-6oIAMD9C9UULVTIs3VmvceeJCm
改善措施:
增加水泥细度或使用火山灰和微细矿物外加剂; 增加水泥的水化速度,或是使用含有高碱成分和高C3A成分的水泥(可能会产生其他不好影响)。或使用CaCl2(可能会有不好影响); 使用引气剂(非常有效);
保证满意工作性前提下,减少水含量。
三、正常及反常凝结的表现与影响。
正常凝结:混凝土的凝结是新拌混凝土具有硬度的开端。凝结是真正的流质态到真正的固化态之间的状态过渡期。
反常的凝结行为:
假凝结:混凝土可能会在混合完成后的短时间里快速变硬。重新搅拌又恢复流动性,且混凝土会继续进行正常的凝结。该现象通常是由石膏结晶引起的,也称石膏凝结。是无害的。也可能是混合完成不久形成过量钙矾石引起的。表面电荷反常集中可能引起浆体絮凝和高度的触变性。 瞬间凝结(闪凝):若水泥中C3A活性很高-可能发生闪凝(也称快速凝结);是由于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大量形成和其他的铝酸钙的水化引起的。其是不能被进一步混合所终断的快速凝结,意味着混凝土已产生了一定的强度。因此,闪凝是一种比假凝结更严重的情况。目前,闪凝对硅酸盐水泥来说,已通过使用石膏控制C3A水化而消除了。偶尔使用外加剂可能会增加C3A水化而发生闪凝。C3A和石膏含量高时,钙矾石的形成也可能引起闪凝。
*反常凝结的防止:改用另一种适当的外加剂;不使用外加剂;改变水泥中石膏含量;外加剂加入前少量水泥的预水化(主要是C3A )
四、力学性能:界面过渡区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目前还没有标准试验方法测量ITZ强度及更为重要的集料颗粒与ITZ间的粘结强度。浆体-集料粘结强度增大,混凝土抗压、抗拉、抗折强度也增大,增加幅度约为5%~40%,且抗拉强度的改善程度大于抗压强度。目前改善界面过渡区最有效的方法—加入硅灰(水泥质量的10%~15%)。其他技术包括加化学试剂(表面活性剂或水玻璃)也开始研究。
对于普通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改善不一定导致混凝土行为较大的改变。质量较好的浆体-集料粘结使混凝土强度少许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所获得的材料脆性增大所抵消。
对高性能体系:改善界面过渡区而获得高粘结强度是比较重要的。
五、抗压强度的相关概念、破坏机理、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抗压强度的相关概念: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150mm边长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28天,用标准实验方法测得具有在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用fcu,k表示。C30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30N/㎜². 破坏机理: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大致认为有5个阶段:Ⅰ-界面裂纹无明显变化;Ⅱ-界面裂纹增长,无明显砂浆裂纹;Ⅲ-出现砂浆裂纹和连续裂纹;Ⅳ-连续裂纹迅速扩展,汇合,贯通; Ⅴ-裂纹缓慢增长;Ⅵ-裂纹迅速增长
影响因素:材料:水泥、集(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等;配合比:水灰比、单位水泥用量、骨料用量、浆骨比等;施工和养护:搅拌、运输、浇灌、捣固等方法,养护温度、湿度、龄期等;试件形状和尺寸、加荷速度、试验方法等
改善措施: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或较小的水灰比;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或快硬早强型水泥;采用级配好、质量高、粒径适宜的骨料 ;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动成型;加强养护;掺加外加剂;掺加混凝土掺合料。
六、其它力学性质评定的主要目的;
抗拉强度:因为在拉伸荷载下裂缝容易扩展。在路面、水槽等设计中抗拉强度是重要参数,为减少因主拉应力、干缩和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裂缝,增大抗拉强度是行之有效的。对于拱坝等产生复合应力的结构物,抗拉强度也是重要参数。
抗弯强度:是道路、飞机跑道等混凝土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抗剪强度:工程实践中,混凝土单纯因剪应力使其发生破坏的情形几乎是不存在的,一般是由剪切应力和正应力合成的主应力使其产生裂缝而破坏。
支压强度:桥墩、构件锚固部分的混凝土等,在整个结构断面上,只有一部分支承压力。
组合应力下的强度:但实际结构物中的应力状态是非常复杂的,不单是在一个方向上有应力,而是处于二向应力或三向应力的组合状态。当各种主应力彼此都相当大,对于混凝土强度又有相当大的影响时,应当考虑组合应力状态的强度才比较合理。
疲劳强度:混凝土受到反复应力作用时,即使在较小的应力(低于静力强度)下也会发生破坏。
冲击强度:混凝土的破坏强度受到加荷速度的影响,冲击作用下加荷比静止状态下加荷反应出的强度有所增大。
粘结强度:埋入混凝土中的钢筋,抵抗其拉出滑动量。
七、强度预测的目的及加速测定主要方法。
目的:随建筑技术的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更为迅速,就要求对早期强度和质量进行检测。因此,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早期评估对经济安全的建筑施工是绝对安全必要的。
方法:已有标准用于混凝土加速测定的方法:1)基于高温养护条件下强度加速增长的圆柱体试件的测定:加速养护法:热水法养护,自养护,蒸煮法养护。2)通过成熟度由早期强度预测后强度:成熟度法。
7、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基本特征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数小时后,其表面开始沉降,常出现水平的小裂缝,这种在塑性阶段出现的体积收缩常称为塑性收缩。
机理:塑性收缩只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混凝土浇筑密实后,由于混凝土原材料存在的密度、质量、形状等差异,沉降和泌水同哦你是进行,对于大水灰比或明显泌水的混凝土,上表面的水分蒸发后,混凝土的体积比发生沉降和泌水前的体积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混凝土表面失水速率过快,形成凹液面,产生毛细管负压力,混凝土尚未硬化,弹性模量很低,开始出现塑性收缩。同时若混凝土表面的抗拉强度低于限制收缩导致的拉应力时,开始出现塑性收缩。 影响因素:导致塑性收缩的原因很多,包括泌水或沉降、基础或模板或骨料吸水、水分的快速蒸发、水泥浆体积的减小、模板的肿胀或沉陷等。
预防措施:可通过遮挡混凝土表面等措施降低其表面的蒸发量,达到控制塑性收缩的作用。防止塑性收缩的方法就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覆盖湿布、洒水、包裹塑料薄膜、喷洒养护剂等。
8、干燥收缩(包括自收缩、碳化收缩)
影响收缩的因素:①集料对混凝土收缩的抑制取决于:集料的数量、集料的刚性、粗集料的最大尺寸。
②试件几何形状,由于其决定试件失水速率,因此也将决定干燥收缩的速率和数量。
(1)自收缩及影响因素。
当水灰比w/c(﹤0.3)时,拌合时加的水用于水化,水化放热,温度升高,体积收缩,且由于掺入活性火山灰而收缩增大。该现象称为自干燥并以自收缩的形式出现。
影响因素:
①水泥:水泥水化是混凝土产生自收缩的最根本原因,水泥水化产生化学减缩,而水化反应消耗水分产生自干燥收缩。
②矿物掺和料:一般硅灰掺量越大,自收缩越大;粉煤灰、石灰石粉、憎水石英粉,随其掺量的增大,自收缩减小。
③胶凝材料含量: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各龄期的自收缩就越大。 ④水胶比:混凝土自收缩随水胶比的减小和水泥石微结构的致密而增加。 ⑤养护条件:养护温度和湿度。 (2)碳化收缩及影响因素。
碳化收缩:已硬化的水泥浆体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空气中所含CO2的数量(约0.04%)只有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才足以与水泥浆体起显著反应,然而,此反应伴有不可逆收缩,故称为碳化收缩。
影响因素:碳化速度取决于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孔洞溶液pH值和混凝土的含水量,以及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
在高湿度下,由于孔隙大部分被水充满, CO2不能很好地渗透到降体中,所以碳化很少; 在50%RH左右时碳化收缩最大。
在很低湿度下,由于没有水膜,故碳化速度较低; 若干燥以后发生碳化,则碳化收缩最大
9、硬化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徐变)、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主要作用。 徐变:恒定荷载作用下与时间有关的非弹性形变。
(1)产生原因:水泥石中凝胶粘性流动向毛细孔移动的结果,以及凝胶体内吸附水在荷载作用下向毛细孔迁移的结果。
(2)影响徐变的因素:
1)施加的应力:加载龄期愈小,水泥的水化愈不充分,混凝土的强度愈低,混凝土的徐变也愈大。 2)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水泥石含量及毛细孔数量越多,徐变越大。 3)养护条件:养护温度提高,基本徐变和干缩徐变都减小。
4)温度:如在荷载作用期间,混凝土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下,则其徐变量会增加到超过保持在室温下混凝土的徐变。
5)湿度:自由水的存在是发生徐变的必然条件。徐变是混凝土中可蒸发水量的函数,当不存在可蒸发水时,徐变为零。
6)基体成分:水泥用量与成分;化学外加剂;集料。
7)试件几何形状。随构件体表比的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较小 (3)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1)有利作用:可消除应力集中,使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局部应力集中得到缓解;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可降低或消除一部分由于温度变形所产生的破坏应力。
2)不利作用:在预应力混凝土中,将会使钢筋预应力值受到损失。
11、与普通混凝土比较,高性能混凝土的变形特点?
1)自收缩大-主要发生在早期;
2)温度收缩大-出现时间提前; 3)化学收缩、干燥收缩相对较小-但其实测值(包括部分自收缩值)并不一定小,即其自收缩与温度收缩较大。
4)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大、早期弹性模量增长快、抗拉强度并无显著提高、比徐变变小等因素—导致高性能混凝土(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差。
5)高性能混凝上的徐变较普通混凝土要小,因为水胶比低,硬化浆体刚性大。
12、耐久性:主要包括内容及其评价目的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能够长期维持其所需功能的能力。
包括:混凝土抗渗性;混凝土抗冻性;钢筋锈蚀与防护;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碱-集料反应 评价目的:
对已有结构物进行耐久性和剩余寿命评定,以选择正确合理的处理维修、加固方法; 对新建结构进行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设计,确保工程结构在设计寿命期内正常工作。
13、碱集料反应的主要类型、条件、破坏特征及预防措施。
主要类型:(1)碱-硅酸反应(2)碱-硅酸盐反应(3)碱-碳酸盐反应
(1)碱— 硅酸反应(ASR):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膨胀性碱硅酸凝胶,导致混凝土膨胀性开裂。
(2)碱-硅酸盐反应:反应机理与碱-硅酸反应机理类似,只是反应速度较缓慢。
(3)碱— 碳酸盐反应(ACR):某些骨料中的碳酸盐矿物与碱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地图状开裂。 碱骨料反应的基本条件:1)(碱)活性矿物集料;2)碱性溶液(KOH、NaOH);3)足够的潮湿度(RH>80%)。 破坏的主要特征:①时间范围:5~10年;②体积变形:整体膨胀 ;③表面裂缝:网状开裂;④表面析出物:透明或淡黄色凝胶;⑤内部特征:内部凝胶,沿界面开裂,骨料周围反应环 ;⑥外界条件:潮湿环境 预防措施:1)采用低碱水泥 ;2)使用非活性集料;构的施工及使用条件.5)其它方法
)使用掺合料降低混凝土的碱性;4)改善混凝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