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大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大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的总称。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浅谈事。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的总称。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及其会计制度改革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通过本文,可以更为深刻的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关键字

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1

事业单位会计(Accoun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2】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 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

(五)所用会计科目不同

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六)因单位性质不同存在账务处理差异

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

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其余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

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 2

“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企业:“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

[“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

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 企业的做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一) 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

【】 3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仍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收付实现制的不足日益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弊端如下:

1 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性。 2 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3 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二) 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合理会计科目设置缺少“累计折旧”“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等一级科目,在“专用基金”“结余分配”等科目的二级科目设置不尽合理。科目设置的欠缺使事业单位的核算不够全面和真实,尤其是开展经营活动较多的事业单位。

(三)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按照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人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

(四)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

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表现为财务状况信息与经营成果信息在一张表上反映,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的性质,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变动无法得到准确反映。

【】

四、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的建议4

(一)引人权责发生制,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企业会计制度

1 收入、支出的核算。对事业单位的收支事项,应根据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计划,在经济事项发生时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予以确认。年度终了时,对财政部门当年应拨未拨的预算内、外资金,若财政部门规定仍留给单位使用的,则单位应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作为当年收入,同时增加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拨人上年度应拨未拨款时,则减少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对于借人款项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则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约定的借款利率和借款期限,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

2 债权债务的核算。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应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会计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其形成单位的资产或负债,以充分反映单位的可用财力和潜在的风险。

3 固定资产的核算。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耗费.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耗费过程中,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选用适当的折旧方法,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合理地计算分摊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期内各期应承担的费用。

4 净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采用权责发生制后,由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办法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可不再使用净资产类科目“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则根据国家有关规 4

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月(或按年)计提,计入相应的支出科目。“事业基金”则按单位年度收入、支出、结余等情况在年度终了时计算确定,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

(二) 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疏漏,我个人觉得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时可以适当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方式。

1 增加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 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另外,建议增加“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需要建造的固定资产和单位价值较低的易耗品。

2 对事业单位结余的改进。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净资产属于剩余权益,归法人所有,但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属于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3 对修购基金的改进。建议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若将修购基金作为结余分配的内容,其明细账的设置需细化,即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是“修购基金”。

4 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对结余的分配。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项费用,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同样.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也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三)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趋近于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性质。

1“资产负债表”。首先,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式“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净资产”改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其次,将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删除,以其净额通过资产负债表“净资产”部分予以反映。

2、增加现金流量表。虽然事业单位现金流量信息重要程度不及企业,但事业单位也有必要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人们对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分析、利用,以掌握事业单位现金增减变动状况。其次.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也需要掌握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现金紧缺不能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的情况。

【】

五、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5

(一)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

在建国以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科学事业单位的科学事业费分散在各部门的财政预算科目中,科学事业单位被视为一般事业行政单位,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科技经费采取供给制的办法,由国家包下来统收统支。会计人员年初按预算向国家领取,年末按支出向国家报销。这种方法不利于单位加强经济核算,束缚和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造成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从1987年起,国家科委、财政部按照科研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相继颁布了《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制的若干规定》,使科学事业单位从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行业会计制度,并逐步建立了以科学事业费核算为主体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体系。1993年我国实施了以“两则”、“两制”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改革,改革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与此同时,预算会计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从1994年开始,财政部组织启动了全国预算会计改革,1996年11月,财政部以8号令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分别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法规制度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规范。为了与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按照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要求,1997年3月25日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发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同年12月16日又颁发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这两项制度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及核算的范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此科学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的四层次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补充和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加入WTO的重大影响,中国在会计改革方面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接轨。从1997年财政部发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起,至2001年底已正式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1998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大大提高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顺应时代要求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需要,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模式的建立。

在我国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其会计核算较为简单,会计实务内容较少,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较低,要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差距就更大一些。然而,企业会计制度的快速发展给科学事业单位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科学事业单位从原有的框架中跳出来,开辟新的业务,从事更大范围的活动。科学事业单位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和经济交往中,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因此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改革、补充和完善,以满足新时期科学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要求。

我们知道,科学事业单位的最大优势是人才和技术,而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几乎是空白。如何对科学事业单位中大量的人才资源进行成本核算、价值计量和损益计算成为预算会计理论的新内容。科技资产作为无形资产在目前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

6、7项被引入会计核算,大量的科技资产如版权、软件、技术诀窍、配方、工艺等得不到合理的计量。结果导致科学事业单位中最大两项优势资产在会计核算上要么没有体现,要么体现不充分。这无疑对逐步走向市场的科学事业单位实为不利。因此加速构建人力资源会计和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绝大部分科学事业单位是全民所有制,拥有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但是会计核算中没有反映这些资产使用情况及增值、保值的指标。其实,同国有企业一样,科学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着如何用好管好国有资产,盘活资产存量以及如何做到既维护所有者权益又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诸多问题。可见补充和完善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和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有 6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纳税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税收征管法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而科学事业单位所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却与企业会计制度有着较大差别。比如在资产处理、材料、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处理以及收入支出的核算等方面二者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明显不同,并且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也没有对纳税会计处理方法作专门规定,这给计税金额的计算带来一定困难,影响纳税的准确性。若能在有些方面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增加纳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有关规定不仅便于会计人员操作,而且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另外,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收支核算和收支结转,外币核算等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六、结语

在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一直在酝酿、进行之中。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成为必然。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过程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每一次变革都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梁艳,《简析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差异》,中国农业会计,(2010.08)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2]张晶,《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新财经(理论版),(2010.07), 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3]李向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科技信息,(2010.01),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4]孙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0.11),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5]陈静,《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现代经济信息,(2010.10),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原有的会计制度已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财政部在2012年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且在2013年逐步全面实施,这是对原有制度的创新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的提升;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78-01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必须要走市场化、国际化,制度必须要进一步规范,对于会计工作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意义

(一)促进了会计制度的市场化、国际化

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且更加趋向国际化会计标准,这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创新之举。当前经济越来越依赖市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不能脱离了市场的作用,而且新的改革还能促进事业单位提交的会计数据真实性,由于会计制度的要素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更多的具体数据,这种体系与国际会计趋近,更加体现了会计制度的市场化和国际化。[1]

(二)进一步规范会计制度

新的会计制度更加强调了预算的作用,规定事业单位核定收入和支出、对固定的事项进行补助、超支的事项不补偿、结余的资金留着备用等具体方法,规定了事业单位要对自己的财务进行预算,且要善于对资金进行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标准化。

(三)科学规定事业单位资金流向

新的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化,它将以往定义不清、概念模糊、属性不明等现象进行了改革,使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了,发挥了事业单位工作的公益性。新的制度对会计核算、资金使用方向做了进一步引导,限制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对外投资方向,保证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将外投资的渠道规范化,从而限制了公款不明走向,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

新的会计制度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财政支出的预算,将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纳入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确立了会计主体地位。新的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投资、基础建设、盈利性活动、单位支出等跟经济有关的事项都纳入了财会工作,从而更加明确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规范的会计工作,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有效率,能够按照规定实施经济计划。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专用资金的使用情况,它需要遵循“申请事业――专员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因此更加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如,某乡镇府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只能用于这一方面支出,而且在使用前,需要提交申请,由专门的会计管理人员进行核算,实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实施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工作。

(二)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的提升

会计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以往的会计制度有些内容含糊不清,属性不明了,对会计工作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益。[2]以往的会计制度通常为三大要素,为支出、收入、资金结余,改革后的会计制度将会计制度作了明确的要求,将会计要素细致、明了化,包括资产、债务、所有权、收入、支出、净资产等,这种要素更加接近企业的会计制度,使核算方法更加有针对性,增强了会计工作的目的性。新会计制度科目改革也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新的会计科目对资产类、负债资金及专项资金进行了改革,新增了如资产类的长短期投资、存货、建筑等科目,同时取消了对外投资、成品的科目等,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有了新的规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且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否则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核算。这种方法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方便,从而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

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这必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这需要会计工作人员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会计核算能力,从而更好的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要在实践中,明确事业单位各种资金的用途,把握好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适应市场规律的决策。以往事业单位的腐败现象较多,新的会计制度加强了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对会计工作的行为有一定的规范,进一步确保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减少了腐败现象,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纳入了财会管理中,从而发挥了财会工作的全面性,通过现代化的财会管理,在核算要体现了事业单位的成本预算、效益评估、风险控制等,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从而调整策略,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广泛借国内外经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晓霞.浅谈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75-76.

[2] 万复勤.浅析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对农垦会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14(4):69-70.

[责任编辑:王 帅]

第三篇: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所实行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 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现 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核算基础、明确定 位会计目标、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 1998 年实施以来,对提高行 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起 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 算基础实行的仍是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内容是之内的现金流 量,这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无论是上期、本期或者下期,只要是收入便作为本期收入,而 支出也记为本期支出,这不但不能客观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 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二是无法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投资情 况,例如对于跨会计期间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下一般性支出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和资本性支出混淆的做法,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信息 失真,从而造成对资产的监管的失控。 2.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 需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 为模糊,在对会计信息的规定上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对 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限定的过小;二是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 过窄。会计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所反映事业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不 全面,同时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期运营状况的判断。 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 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种 类的不同,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 科目调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科目设置混乱,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 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4.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

。会计报告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报告财 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形式。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报 告体系,仅有收入、资产负债表、支出表,很难全面的反映出行政 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之中缺少现金 流量表,这对现金的变动情况也无法表现出来。现阶段,部分事业 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相关规 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 从而 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反映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1.转变核算基础。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 16 条规定: “事 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 采用权责发生制。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体系, 虽然可以直观反映出预算的执行状况,人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它不 能全面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这 就很难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有利于决策的信 息。而且, “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 ,致使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在 选择核算方式时的范围较大,人为改动报表指标的空间也很大,这 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 单位应该在财政拨款这些专项业务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其它方面 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上可以采用渐进式的转变方 式,进行试点推广。而对于政府采购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政府采购 管理的方式,来明确采购的计价方法,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府 采购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监管机制,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 支的目的。 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与企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差别有 缩小的趋势。所以事业单位也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来 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 2.明确定位会计目标。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信息使 用者的需求,也要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行 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要设定成“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是指客 。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有助于规划事 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有助于会计监管职能的发挥;三是有 助于协调各方利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 “如实反映”会计目标的 内容

容主要包括: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运行状态的经济资源, 并提供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交易的数据等等。 3.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 真实、全面,要具有预测性。笔者认为可以将主体财务报告同辅助 财务报告相结合,也就是总体报告编制出以后,再用辅助报告进一 步说明。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例如增加一些 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增加能够反映对外投资 收益的相关指标。这样一个财务报告体系就能够全面反映出现金流 量、资产存量,进而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对事业单位日常动作过 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校正,使事业单位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同时也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做出 科学的判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制度改革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挑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 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 计报告体系不健全等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力配合国家针 对事业单位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 速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 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孔祥永.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浅析[j].工 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2]谈芝祥.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改进措施[j].决 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08).

第四篇: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方向与如今会计制度的对比

1.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因此未来事业单位会计可引入企业会计的理念,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一般核算原则。

2.事业单位会计可以改变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参照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取消“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和 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

3. 取消行业会计制度, 完善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合并, 制定一套规范所有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4.改进无形资产的核算模式,引入权责发生制, 将无形资产在一定年限内分期摊销, 其摊销额计入事业支出。

5.将基建会计纳入单位预算会计统一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而且有利于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和防范财务风险。方式为推行权责发生制和改变基建会计核算模式。

6.优化会计报表体系。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可以设计为四张表: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按 资产= 负债+ 净资产 的会计等式设计, 取消现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支出项目,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靠拢。

第五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之我见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需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开展会计制度改革活动。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所选用的会计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诸如会计目标缺乏明确性、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合理性、会计科目缺乏科学性等,提出事业单位需在充分尊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增强其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与经济条件适用性,从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会计报告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改革

我国国务院所颁布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与意见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走向小康社会的转折时期,因此,在推动社会事业向前发展的同时,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总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机制不灵活、事业、企业混淆、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形式较为单一,工作效率与质量仍有待提高。为了全方位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关部门需积极完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目标定位不明确

本文所阐述的事业单位会计机制缺乏明确的定位、目标是指:①事业单位管理层未明确规定财会信息使用人员的范围,导致其他部门员工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查看所需财务信息的权利;②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人员无明确规定,且其工作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导致财务部门的会计定位缺乏清晰度。

(二)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体制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该种核算基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规定的配比方式不相符,无法科学体现事业单位的债务情况与实际资产情况,例如:将事业单位其他时期的资金收入等信息划分为本的资金流动项目,导致其会计核算工作缺乏合理性与真实性,即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适应单位的资产动态。

(三)会计科目设置混乱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所设定的会计科目具有缺乏规范、设置混乱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管理系统的效率,并限制了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速度,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经常陷入混乱不清的境遇。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一)以适应市场化需求为方向

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用改革的方式顺应市场需求,这就表明,事业单位需通过采用现代化管理政策,适应市场标准,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水平。然而多数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依赖于国家的资金支持,且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事业单位无需面对创造经济收益的要求与标准。因此,为了在改革互动中,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应合理规范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环境与条件,并以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为本质导向。

(二)以经济适用性为方向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直接影响其自身发展的轨迹,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属于国家组织建立并服务于社会公益的特殊机构。因此,为了充分展现事业单位的现实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需如其他企业单位一样,通过在日常运营中获得经济利润,并以会计核算方式来体现其资金使用与流动方向。

(三)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方向

纵观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事业单位并未及时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导致其内部会计信息所存在的质量不高问题得到了各界的关注。这就表明,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事业单位需建立自收自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即自行负责本单位的亏损与创收,从而展现市场经济环境带来的利益创收渠道的广泛性。同时,事业单位需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与现实意义,并将之作为改革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

(四)以资产管理明确性为方向

事业单位的资产类别包含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其中,固定资产是指具有1000元人民币及以上价值,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具有固定形态的资产;而流动资产是指能够在一年期限内被消耗完的资产,诸如:存货、应收款、预付款、各种存款、现金等。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明确划分,表明事业单位应注重提高资产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明确性。

三、实现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一)完善制度法规

我国事业单位所选用的《会计准则》颁布于1998年,尽管该准则对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已经无法高效适应现代化经济模式的需求,这就表明,我国相关部门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特点,出台一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纲要,从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推动事业单位进入改革会计制度的新高度,以便为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质量与水平做出铺垫。

(二)完善核算基础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选用收付现金制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在该种核算方式中,事业单位对已经付款或是应付款的科目尚未设定其属于待摊费用或是预提费用,因此,收付现金制度无法形象的映射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对比性、实用性与客观性,并导致事业单位的相关决策无法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及时运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机制中的权责发生制,从而使得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资源消耗与成本投入被全方位记录。

由于事业单位的费用使用标准与范围能够反映该单位资金流动是否规范,修购基金、奖金、福利等是否具备实务操作的性质,因此,事业单位采用新型会计制度,并将其作为审核相关费用使用范围的标准,以便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统一与完整。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出现的坏账资金,或是不具备谨慎性的应收账目,事业单位可参考新型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始终遵循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要求,设定坏账准备金的计提科目。与此同时,由于盈利性事业单位具有一定方式的资金来源,因此,我国财政部门应颁布条例,允许该类事业单位能够在日常管理中,采用固定资产企?I化计提方式,从而保障盈利性事业单位能够不断更新固定资产,并实现健康发展。

(三)健全会计报告体系

综合对比事业单位所选用的会计报表格式,不难发现其“经费使用明细报表”与“事业类事物支出明细报表”的内容与格式较为单一,导致事业单位领导层与国家政府部门不能针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费与公务费等进行全面考核。这就需要盈利性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提高会计报表的明细程度,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度,完善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水平。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机制的深入影响,同时,随着事业单位多元化投资者的出现,事业单位领导部门应关注会计报告参与人员与使用人员的范畴,引导财务部门编制简化、通用的会计报告,从而顺应各个层次部门与使用者的需要。例如,事业单位可选用四张表:投资表、负债表、业务表、预算表,来体现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与流动情况。

五、结束语

为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应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这就表明,事业单位管理层应逐渐完善会计制度,切合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完善会计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实践证明,事业单位改革会计制度,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整体运行水平,有利于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