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范文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一篇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石三角腹地,北纬三八°一零′-四零°零零′,东经一一三°四零′-一一六°二零′之间。总面积三一四平方公里,总人口二六万人,辖四镇四乡、一二七个行政村。一. 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容城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 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黄海)七.-一九.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
基底构造属于牛驼镇凸起的西南部分,为地震比较活跃区,裂度七度,但境内基底层未见断裂。第四纪上厚约四零零-五零零米。地表以下一八-一四七米,是亚沙土、亚粘土及沙层;地表以下二五四-四三零米,是粘土、亚粘土及沙层。以上诸土、沙层的水平构造,呈由西北而东南方向的不连续性条带状分布。从剖面看,土层和沙层的连续性也差。县境北部沙层厚达七零米,南部在五零米以下。二.自然资源
较为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渠纵横。拥有耕地万公顷,白洋淀面积三八九公顷,坑塘二一八公顷。全县地表水资源年平均为二五九九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七一三九万立方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度,积温度,历年平均降水量五二三毫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①.矿产
容城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砖瓦制造用粘土;二是建筑用沙。两种均属于不可持续开采的矿种。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在耕地的使用和矿点的选择与开采方面都有较强的局限性,因此,储量无法计算。
②.水利
容城县三面环河,一面靠淀。北有南拒马河,东有大清河,白沟引河从容城县东部南北穿过,南靠白洋淀,西有萍河流过容城县。
容城县北部和定兴县交界处的南拒马河,防洪标准为二零年一遇,设计行洪流量四六四零立方米/秒,堤防安全超高米,容城县境内的右堤为主堤,长公里。南北拒马河在容城县王家营汇流后,到新盖房枢纽为大清河,设计行洪流量五零零零立方米/秒,容城县境内公里的右堤为主堤,安全超高米。三.社会经济
容城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三零零零多家,其中成规模的四零零余家,从业人员五万多人,年产西服、衬衫、针织、童装、羽绒等服装制口亿件(套),年实现产值亿元。容城对外联络广泛,经济外向度较高。全县共有外资企业二九家,累计引进外资一一八零万美元;服装出口全世界的五零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兴建办事处三二个; 二零零二年,全年外贸出口创汇四六零零万美元,人均出口创汇一八四美元,经济外向度五零%,均为保定市第一位。
“八五”时期以来,容城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农业连年丰收,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大幅度增长;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轻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建筑 建材、羊绒梳纺为主的十几个行业门类。二.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一.水土流失现状 一.一水土流失类型
按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容城县属于水利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以及土壤肥力的下降。.发生原因 一.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
②降雨。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种粮食及果蔬,导致较多土壤直接暴漏,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
(一)破坏地表完整性,影响立地条件:随着表土的不断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作物及林木的生长。
(二)加快冲沟的发育,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小流域生态平衡。(三)淤积河道、山塘、水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四)破坏水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城乡供水安全。二.水土保持现状 开展情况
第一,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坚持以世界水日,七月二二—二九日水土保持宣传周为重点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采用新闻媒体宣传,悬挂横幅,制作大型宣传牌、送电影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水土保持知识、理念的宣传。第二,加强水保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第三、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从源头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抓编报、抓监督检查、抓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三个重点,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成效
(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全民水保意识逐渐提高。三.规划原则
①整体性:将规划区域作为系统整体,分析构成这一整体的各种要素,如生产中的农、林、牧、副业等,治理中的梯田、坝库、林草等各项措施;研究这些问题的特点及其与整体的关系,求得水土保持规划范围内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相关性:在水土保持各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如:农林牧副各业生产之间、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存在着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应深入分析,提出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
③目的性:在规划中反映为水土保持要获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的规划对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对上述三种效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
④环境适应性: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和实施,有许多制约的因素,如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土质、降雨、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经费和物质状况、行政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外部的配合条件(如上级部门的经济支援、技术支援、商业运输部门能否及时把水土保持产品转化为商品等),及规划中的治理措施布局和实施进度安排等。规划时要考虑这些方面的适应性。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按照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监测预报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体布局。其中综合治理措施中包括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规划 预防保护原则与目标
围绕“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配置、统筹兼顾”的原则,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把思想统一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上来,依据《_水土保持法》实施监督,加强监督工作法制化建设,加强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制止陡坡开荒、乱采乱挖、乱倒滥弃等行为。预防保护措施
(一)宣传贯彻《_水土保持法》,宣传“预防为主、全面规定、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一步营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监督执法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强化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坚决制止随意破坏植被、开垦陡坡等行为,有效遏制各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三)加强对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加强封山育林力度,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提高生态林的建设速度。(四)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一.三监督管理措施
(一)对开发建设项目要加强管理力度,抓住审批、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三个环节工作。(二)农业、林业、能源、交通等有关部门和大中型工矿企业要积极支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认真完成本行业、本单位应承担的防治任务。
(三)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新占地、城乡一体化等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
(四)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弃土弃渣应集中定点堆放。
(五)有效保护治理成果,落实管护责任,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持续发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二.生态修复 原则
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生态为重的原则; 第三、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 第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五、生态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原则; 第六、政府协调,公众参与的原则。 措施
(一)以禁促修(二)以移促修(三)以建促修(四)以调促修 三.综合治理方案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综合各部门相关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趋势,在生态移民的基础上,分析造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原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达到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提了出来,这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水土保持工作要在确保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等统筹进行考虑,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景观建设一并进行规划和整治。五.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与生态效益密切相关。蓄水保土为作物、林木、草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项措施最主要的生态效益。由于蓄水保土,使基本农田和林地、草地内的土壤水分、肥力、结构等得到改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抗旱高产,也有利于提高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在林草合理分布的地方,特别是在农田防护林网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减轻霜冻、旱风等自然灾害,提高作物产量。至于在较大范围内,宏观地改善生态环境,则需在较长期之后,待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全面完成,特别是需待林草苍郁后,才能达到。
二.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如梯田、坝地增产粮食,造林种草,增产果品、牧草、枝条等。
三.社会效益:首先是水土保持实施区对下游的削洪减沙作用,其次为河道洪水淹没面积减小,通航里程增加,以及水库淤泥减少、有效库容增加等。此外,由于梯田、坝地高产,促进了陡坡退耕,节省出大量土地和劳力,用于林牧副各业,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也是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二篇
一、加快安远“智慧水保”建设,与“智慧水利”同步并行,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构建全县水利水保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形成数字化、智能化水土保持综合信息系统。
二、认真执行《水土保持法》和《赣州市水土保持条例》以及水土保持各项规章制度,紧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验收、收费落实各个环节。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抓实各乡镇和相关主体责任建立横纵向衔接,形成多部门强管合力,严惩水土流失违法行为。
三、落实山地林果开发水土保持“联审联批”承诺监管,全面提升我县水土保持监管效果。
四、继续抓好东江源三百山小流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开展申报材料编制、现场整改、专家评审、报批等工作。
五、加快推进我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水土保持改革创新、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以及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果转化。
六、组织实施好二零二三年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级下达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谋划好二零二四年项目实施,完成二零二四年度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七、完成中心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安远县水土保持中心
二零二三年一月六日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三篇
一、简要说明
有关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说明。
二、防治责任范围
一.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实际发生的责任范围对比,调整变化的原因。
二.扰动土地的治理面积、治理率。
三、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设计报告中的设计要点,重大设计变更。
四、施工
一.工程量及进度。各项防治工程完成的数量、实施时间,与批准的方案实施时间、工程量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二.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事故及其处理。
三.工程建设大事。包括有关批文,较大的设计变更,有关合同协议,重要会议等。
四.价款结算。批准的工程量及其投资,施工合同价与实际结算价对比,分析增减的原因。
五、工程质量
一.项目划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情况。
二.质量检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三.质量评定。初步验收确定的各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对整体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六、工程初期运行及成效评价
一.工程运行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二.工程效益
(一)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值。废弃土、石、渣的拦挡量、拦渣率,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营地的平整、护砌量,植被恢复数量。
(二)植被变化。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积,植被恢复指数。
(三)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土地整治率,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恢复数量,土地生产力恢复能力。
(四)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提出施工期间、工程运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
(五)综合评价。主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时间,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四篇
一.水土保持工作组织管理:生产建设单位应指定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将水土保持工作任务和内容纳入施工合同,落实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责任。
二.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方案经批准后,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地点、范围、土石方挖填总量、表土剥离量、取(弃)土(渣)场地点等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水土保持重要单位工程需作出重大变更的,应当补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三.水土保持后续设计: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单独成册),按规定与主体工程设计一并报有关部门审核后,作为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的依据。弃土(渣)场、取土(料)场等重要防护对象要开展点对点勘察设计。
四.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和工程进度,控制扰动范围,保护表土资源,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取、弃土(渣)场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地点并落实防治措施,高陡边坡采取防护措施。
五.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依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依法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六.水土保持监测: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项目,应当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按时报送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监测季报、监测总结报告,监测成果提出“三色”评价结论。监测季度报告应当在季度终了后一五日内报送,并在其官方网站、业主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同时公开。
七.水土保持监理:凡主体工程开展监理工作的项目,应当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和水土保持监理规范委托第三方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按照水土保持监理规范要求单独制作、落实并归档保存水土保持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等监理资料,落实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三控制”工作。按时报送水土保持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水土保持监理月报。
八.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或者竣工验收前,自主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验收结果向社会公开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回执。
九.监督检查意见落实:依法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按监督检查意见落实整改措施,反馈整改情况。
一零.水土保持信息录入:规范录入项目基本情况、方案、批复等基本信息;规范录入水土保持后续设计、监理、监测、验收等相关材料。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五篇
二零一二-二零一三年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区面积为,水土流失面积为,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其他水保措施三个方面治理,其中工程措施为:排水沟三零零M,涵桥一座,沟头防护一零M,谷坊六座;其他水保措施:村屯美化四零零M,垃圾箱二个,宣传牌四个;以上两项措施与二零一二年一零月完工。植物措施:退耕还林一公顷,沟壑林公顷,以上三项工程全部完工后治理面积为一KM二,占流失面积三九%。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六篇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
一、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二、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五、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建设人工湿地,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七、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监测点,对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入河(库)泥沙量,以及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五)、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
(二)管护制度建设
在试点小流域内,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和乡规民约,建立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和并村;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推荐种类目录,明确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严格对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强流域内集体和私人企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排污的管理;监督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三、实施期限
工程实施期三年,二零__-二零__年。
四、工程投资
试点工程建设投入以地方为主,中央给予适当补助。中央补助投资从现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及相关水利项目投资
中安排。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水利水保工程、封育管护、宣传、监测等。没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筹解决。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创新投入机制,依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投入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五、组织实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实施,负责审批入选工程、实施方案和组织竣工验收工作。流域机构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制定和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年度检查,并于每年二月底向水利部上报上年度总结报告。县级水利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编制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作,建立工程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明确任务,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及相关监测工作等。
试点工程实施完成后,各县进行自验,全面总结。自验结束后向所在省(区、市)上报自查验收报告。各省(区、市)组织初验,向水利部上报初验报告。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七篇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达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后,可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库养殖、旅游等。
但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产生大量弃土石渣,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危害区域环境和威胁下游安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防治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服务。下面以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林长春境内,该流域属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丰富,特别是上游山区,山高河陡,水能资源很也丰富。
全江段山岭连绵,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谷狭窄,江道弯曲,河底为石质,有岩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区现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其次为沟蚀。水土流失强度为一二八六t/km二·a,属轻度流失区。
工程概况
该水利枢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相应防洪库容×一零八m三,调节库容×一零八m三,灌溉农田面积,电站总装机容量;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通航过坝设施按一零零t级斜面升船机考虑。另外,为减少淹没损失,对库区四个片区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该水库为大(二)型水库,属Ⅱ等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灌溉进水闸等。工程总工期四二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总投资万元。
二水土流失预测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或占用土地及植被,使该范围内土壤侵蚀加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于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该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工程施工期总弃渣量为×一零四m三(松方)。经采用类比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该工程施工区将由原有的轻度水土流失区变为强度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强度将由原来的一二八六t/km二·a增加到七零零零t/km二·a,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达×一零四t~×一零四t。
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该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共,其中包括大坝、厂房等枢纽建筑物占地(),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永久公路()、施工临时占地()。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主体工程的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等,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划分为六个防治类型区,即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区、永久公路、施工临时占地。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遵循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对各永久建筑物周边、块石料场及公路沿线等开挖边坡采取边坡防护工程;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拦蓄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利用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经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进行绿化;对临时施工区、厂区、公路沿线及库区周围等进行绿化,通过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护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态环境,弃分发挥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效性,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开发治理的转变。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弃渣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枢纽工程永久弃渣量为×一零四m三(松方),在右岸上下游和左岸下游共设布置有三个弃渣场。
(一)右岸上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五四~六零m(黄海高程),场地开阔,由于此弃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其弃渣主要为石渣(堆渣量为×一零四m三),因此在水库蓄水前将弃渣推平即可,水库蓄水后其被淹没,对水库防洪不产生影响,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二)右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处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五七m(黄海高程)左右,堆渣量为×一零四m三,因为该弃渣场位于河道边,为防止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需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拦渣工程,对弃渣进行拦挡。根据渣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建材来源及施工条件,经过对拦渣堤和挡渣墙进行方案比选分析认为,采用衡重式浆砌石挡渣墙拦渣。挡渣墙为四级建筑物,全长四二六m,墙高,底宽,顶宽,基础底部修筑一底板,厚。墙体沿纵向每隔一零~一五m设一道伸缩沉降缝,缝宽二cm,缝内用沥青麻布或沥青木丝填塞,墙体纵向每隔二~三m设置<七五mm的PVC排水管,墙内管口设置反滤。挡渣墙经稳定应力分析,符合规范规定的稳定要求。此外,弃渣场地所在地区集雨面积,二四h设计最大清水流量,为避免渣场上游汇水对渣场的冲刷影响,需在弃渣堆积平台的内侧修筑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长四六八m,断面型式为梯形,边坡系数m=一,粗糙系数n=,底坡i=一/五零零,排水沟深h=,下底宽b=,上底宽B=,在排水沟出水口设置浆砌块石水簸箕,坡比为一∶二,采用水泥砂浆块石砌筑,块石厚度在二零cm以上,露明面用一∶三水泥砂浆勾缝,底部卧浆,单层铺砌,土基应夯实,必要时按基底宽铺设人工基础。弃渣表面平整覆土后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草种为湿地松、木荷、胡枝子、混合草种(百喜草、结缕草、狗牙根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即隔行每隔四株湿地松种植一株木荷,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湿地松和木荷穴大四零cm×四零cm×四零cm,胡枝子穴大二零cm×二零cm×二零cm,混合草种采用条播,播间距为三零cm。
(三)左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左岸下游处的河漫滩地(砂料场旁),地面高程五三m(黄海高程)左右,场地开阔,堆渣量为×一零四m三。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案进行比选,一种是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浆砌石挡渣墙进行拦渣,但由于其地形、地质等因素,使工程造价较高,施工较为复杂,而且视觉上容易有突兀感,影响景观,因此经分析比较后,选用第二种方案,即堆渣时将弃渣先临时堆放于砂料场旁的滩地上,四周修筑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临时挡土墙墙高一m,由装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结束后将临时挡土墙拆除,并将一五×一零四m三弃渣填于砂料场凹坑中(工程取砂量为一五×一零四m三),其余×一零四m三弃渣依就地势堆垫于砂料场表面,平均堆高约,坡度约一∶二零零。经分析,此处弃渣不影响河道行洪,弃渣经压实后表面平整覆土并营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三零°~四五°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混交方式采用行间混交,每隔二行黄栀子种植一行垂柳,垂柳株行距为四m×六m,黄栀子株行距×二m,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垂柳穴大四零cm×四零cm×四零cm,黄栀子穴大二零cm×二零cm×二零cm。
土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场包括枢纽工程围堰用土料场和副坝用土料场以及防护工程用土料场,其中围堰用土料场有二个,副坝用土料场有一个,均位于库区,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防护工程用土料场有一零个,均分布于相应堤防附近。土料开采时剥离的表层弃土,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过三m,堆置边坡坡比控制在一∶以内,在土堆边坡坡脚修筑装土草袋成临时挡土墙进行挡土,土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
对防护工程用土料场还应根据土料场的地形及料场来水情况,在料场采挖面内设置土质排水沟,并与料场周边排水系统相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沟边坡系数m取值,糙率n取值,底坡i取值一/六零零。土料场经土地整治后复耕还农。
石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场包括枢纽工程用石料场和防护工程用石料场,其中枢纽工程用石料场有二个,分别位于坝址左岸上游~处和坝址右岸上游处;防护工程用石料场也有二个,均分布于堤防附近。石料开采时剥离的无用层弃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四周用装土草袋建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石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二m,营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树草种采用湿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种,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穴状整地,规格为湿地松和木荷穴大四零cm×四零cm×四零cm,胡枝子穴大二零cm×二零cm×二零cm,混合草种采用播间距为三零cm的条播方式。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防护措施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坝、消力池、护坦等永久建筑物覆盖,在主坝与山体的连接处有部分开挖面在工程完建后仍会裸露,需作好开挖面防护。枢纽工程土方开挖后的边坡裸露面积约一五零m二,坡比小于一∶,根据其立地条件,这部分边坡裸露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马尼拉草、结缕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混合草籽进行种草护坡,混合草种采用撒播,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cm,播种量为一五kg/hm二;枢纽工程石方开挖后的岩石边坡面积约四零零m二,这部分边坡裸露面因表面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可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爬山虎或常青藤为单行种植,每穴一株,株距一m,穴状整地规格为二零cm×二零cm×二零cm。
永久公路绿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坝公路、进厂公路、至副坝公路及时对外公路。在公路的内侧,开挖后的裸露面因表面多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因此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在公路的外侧,裸露面多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压平整后,在路边种植行道树,采用树种为杉树,单行种植,株距三m,穴状整地规格为四零cm×四零cm×四零cm;对于填方边坡,采用撒播生长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进行绿化。
施工临时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两岸。对终止使用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采用行间混交方式,每隔二行黄栀子种植一行垂柳,垂柳株行距四m×六m,黄栀子株行距×二m,穴状整地规格为垂柳穴大四零cm×四零cm×四零cm,黄栀子穴大二零cm×二零cm×二零cm。
四结论
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万元,各项费用包括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万元、工程措施万元、植物措施万元、临时工程万元、独立费用万元、预备费万元。水保方案实施后,工程建设损坏的植被面积除淹没和建筑物占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复,工程开挖、填筑及弃渣等形成的裸露面将基本上由植被覆盖,预计植被覆盖率在工程完工后可达到九零%;挡渣墙等工程措施可防止弃渣崩塌、滑坡等危害发生,防止泥沙进入河道产生淤积,减轻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由七零零零t/km二·a减少至五零零t/km二·a,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九五%,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总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虽然涉及范围广,开挖动土面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切实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工作,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及绿化等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并治理工程区原有水土流失,使泄入下游河道泥沙显着减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监测特色工作计划 第八篇
土石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⑴ 各施工区剥离的表层土分别堆放在临时堆土区域内,以便于回填利用。表层土堆高均,按一:二边坡堆放。表层土堆土区表面采用防尘网覆盖,堆脚采用编织袋土作为临时挡渣墙挡护,以防土体滑塌流失,采用编织袋内装耕作层土护脚,待施工结束后,编织袋中的土可直接回填至复耕场地使用。
⑵ 土方开挖按照批准的开采范围和开采方法进行开采。开采后的周边必须用机械拍实或夯实。开采后的土方应根据不同使用用途进行分类运至指定堆存。弃渣过程中,严格执行“先拦后弃,自下而上”的弃渣原则。
⑶ 对于墩孔基础开挖的土方,除可以利用的以外,应将弃砂石堆平河道,防止拥塞河道,扩大河流两岸的冲刷侵蚀。
⑷ 围堰的拆除土方处理:待控制节点完工后,将高于泄洪线以上的土方予以开挖运抵指定渣场,防止汛期因围堰堤坝的拥堵抬高水位而对河床两边的冲刷和侵蚀。
⑸ 工程所需的大型设备及物料应选择不易受冲刷的场地,在其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引排周边汇水。施工时应保护施工道路、场地、弃渣场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所造成的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 施工道路及施工场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⑴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采取限高或载重等控制方式,减少弃土(渣)在运输过程中的洒落,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缩短工程弃土(渣)运输路程。
⑵ 为防止路面侧汇水对道路两侧的冲刷,场内施工道路两边修建临时排水渠,将雨水汇入周边排水设施。
⑶ 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措施,并对场地的回填边坡进行必要的拦挡及护坡措施,以减少施工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
⑷ 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和施工场地进行复耕,恢复植被。开挖边坡的处理
⑴ 边坡开挖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在开挖轮廓线外坡顶设置永久排(截)洪沟和临时排水沟,将雨(洪)水排到施工区下游,防止雨(洪)水对开挖边坡的影响。
⑵ 边坡开挖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格控制边坡的坡度、表面平整度,确保边坡稳定。
⑶ 随着边坡的形成,在坡脚挖排水沟,并将边坡上渗水引流到排水沟,引排到施工区外。如遇到边坡上较大地下渗流时,采取有效的疏导和保护措施。
⑷ 及时对形成的边坡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支护,对边坡上的易坍塌区采取更有效的方式进行边坡临时支护,所有形成的边坡支护必须在雨季前施工完成,五 确保边坡的稳定。
⑸ 安排专人负责修建和维护排水设施,坡顶设截(排)洪沟,坡脚设排水沟及集水井,并按施工组织设计配备充足排水设备,保持工地良好的排水状态,确保边坡不受雨水、地下渗水冲刷破坏,建(构)筑物基础及其他设施不受雨(洪)水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平整土地
在放置弃土弃渣前,先用推土机整平场地,然后堆放弃土,弃土高度一般不超过附近地面高程,每垫高一m进行一次整平碾压,填至距地面左右时,用推土机整平土面,附上表层耕作土。 表土回填
表土回填包括弃土渣场和主体工程区、施工营地区和施工道路区。施工时用推土机对原场地进行整平,控制好场地整平高程,回填作业主要以机械施工为主,部分地段采取人工摊铺平整。 植物种植
种植材料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干径尺寸和树龄,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材料。其中乔灌木苗木均要达到一级苗标准,树木选择二年生幼苗。露地花卉根据其类别选择满足设计要求,选用的草坪、花草、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采收年份、纯净率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的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草籽纯度在九零%以上,发芽率在八零%以上。
种植地的土壤不得含有建筑物废土及其他有害成分,必要时土壤须进行改良或加大树穴的换土量以保证树苗的成活。边坡采用框格植草护坡,采用洞穴式,使用符合标准的浆砌石或预制混凝土框格进行种植。⑴ 植物种植方式
① 种植穴槽的定点放线应严格按照设计平、断面图进行放线,保证设计效果。种植穴槽开挖大小应符合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② 种植前应于种植穴内浸水。欲种植的区域,应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厚度为。林带绿化要求乔木的行距~,株距~。乔木株距间内插灌木,株、行距同乔木。
⑵ 植物种植质量应符合规定 ① 核实苗木品种、规格、位置;
② 行道树和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高度、干径、树形近似,以求合理搭配;
③ 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树根喷生根激素等措施; ④ 填土时应保持树根舒展,分层压实。种植深度一般与原种植线一致; ⑤ 植物措施在春季或秋季种植,树木种植前应根据树木根系情况检查种植穴槽大小,不符合根系要求时应修整种植穴。
⑥ 草坪栽前要精细整地,栽后草坪保持平整,无杂草,不渍水。为了使植草保持优良的质量,在框格内填所铺种植土厚度与框格齐平。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 ⑴ 临时堆土区应用编织袋围挡
临时堆土区应选择不易受冲刷侵蚀的地方周围坡脚处均用土方编织袋进行围挡。围挡设计高度,埝顶宽为,埝底宽。装土编织袋采用易降解易风化的材质。
土料利用开挖料,人工装袋,每袋装满七零%。人工码放,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每码放一层,人工踩紧压实。⑵ 防尘网临时防护
防尘网采用易降解的材质。临时堆土区在汛期和非汛期皆使用防尘网覆盖。防尘网采用人工铺设,周边人工挖沟,将防尘网周边埋入沟内,防尘网之间相叠三零㎝以上,覆土压实。中间打入竹钉固定,布置间距初步定为五m×五m,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⑶ 临时排水 施工期间,在施工营地周围和施工道路两侧布设临时土质排水沟,并与主体工程防水与施工导流排水沟结合布置,与已有沟道相连接。 绿化植物后期养护 坚持“三分栽,七分管”的原则,除了做到边栽边管外,还特别注重栽后一年内的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如下:
⑴ 设专人专班,认真负责的进行日常性养护管理。⑵ 坚持天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⑶ 浇水、除草、施肥:根据气候变化和苗木草坪需水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