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最新3篇
相信教师们对于写一篇工作总结,应该都很是熟悉了。那么是不是一写起来就有说不完的话了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最新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一转眼已经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自觉有得有失。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1)、(2)班的语文老师,完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教学任务,并展开了学考复习。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初步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这一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备课。每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且做到先周备课。
2、积极听课,参与教研,善于反思。不管什么教研活动,只要有听课,我都尽量把握机会,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去听,因为这样不仅开阔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优差结合,全面推进
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
三、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高一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
3、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
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认知,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设计,而最终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只有具备课程意识才能对语文的教育教学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把课程理念转变为自觉的课程实施行动,也就具有了学生意识,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下面本人就语文课程的认识以及对一学期来的课程教学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等方面加以小结。
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而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意识。语文课堂教学是指向阅读的切入点,也有导读的性质。所以,在每一篇课文开始学习之前,学生应该自主地阅读文本,自己解决字词障碍,能提出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在上课时,教师根据文本,设计好讨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解决自己疑难问题,同时也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另外,也要注意文体章法、艺术特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积累,更应该是情感、经验等积累,这也即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二、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是对写作教学的起点认识有分歧;二是缺少系统的写作教材;三是写作方法的操作性不强。本学期为了纠正学生写作的不足,基于学生学情,发现写作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时间意识,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受到春晚启发写了《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名作文,让学生在沉思中回忆那些美好片段,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珍惜时间,热爱生活。针对学生这次写作的不足,不会情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进行和学生面对面,一对一地指出、纠正,并要求再写。在这次写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先写后教,多次写作:写作教学的一次改进尝试》总结,全文6000多字。这次写作大多学生写了两次,有些学生写了三次,甚至四次,使学生对记叙文一些方法有了切身的体验,并且学会了运用。以后又针对学生材料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次写作实际,在翻阅了学生大量作文的基础上,形成了《例谈材料作文写作策略》的报告,共5000多字。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立意、命题、开头、主体结构、结尾以及论据使用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了自己写作图式。当然,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通过练习,纠正不足,巩固优点,从而加强和提高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课外阅读
按照学校要求和语文学科的属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每周还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活动。阅读书籍以适合学生的杂志报刊为主,地点设在阅览室。当然,光阅读杂志是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兴趣的。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以阅览室阅读为拓展手段,进而鼓励学生自己借阅或买一些经典名著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使一些学生的阅读结构有所改变,兴趣有所提高。我以为语文学习无非基础与阅读两个方面。基础侧重课内,阅读则在课外。阅读也是精神的旅行,让学生的生活、生命更加润泽,更有活力。
四、经典品读
现在的学生喜欢读图或观看视频,对有些事物更喜欢直观地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阅读积累的不足,尤其是古代经典诗词积累较少的现状,决定每周星期五晚饭以后,按时播放重庆电视台的《品读经典》系列视频。这些视频解说精到,画面优美,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接受、欣赏。在播放视频以前,先把视频中涉及到的作品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这样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更有针对性,也便于学生课下进一步阅读或对相关作品进行探索。通过观看品读经典视频,使学生有机会阅读更多的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这样也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视频传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良性发展。
五、语文活动
根据农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羞于在人面前讲话的缺点,也根据语文教学训练学生口语的要求,本学期开学之初就决定,在每天上语文课之前,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演讲。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演讲稿,在课前3—5分钟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讲。在演讲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能精心准备,给全班同学或讲励志的事例,或读有趣味性的文章,或讲有哲理的故事,不一而足。通过这次语文活动发现了学生口头表达的不足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克服了第一次在众同学面前讲话的羞怯心理,初步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口语表达能力。另外,为了让学生有目标意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在开学之初,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写一句话,在学期末最后一节语文课时,当众读给同学们听,顺便也对对照反思一下,哪些目标已经达到,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六、问题检视
从本学期语文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提高、加强。
1、学习习惯。从学生上课的习惯来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没有圈点勾画的习惯;对于生字词、有意味的句子不加注意,不查字典,不做批注。阅读大多以浏览的方式为主,对课文细节注意不够,以致读不出课文的意义,明显是浅表式、浮躁化的阅读行为,表现出的是学习品质不良。另外,学生上课时听课方式单一,只是一味地听或看大屏幕,缺乏记笔记的意识,或记笔记不知道什么内容是重点。有话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人的命运。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容乐观,如果不加以改正,将来学习效果令人堪忧。
2、学习思维。从学生学习、作业、考试等来看,学生对静态、直观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像理解、分析、联想、概括等高级思维明显表现出不足,这基本与学生的考试结果所反映的现象一致。学生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能力,明显地制约着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学生对包括学习在内多种任务或责任认知较低,学习动力不足,进步较小。
3、自主能力。从一学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自我管理能力,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大多都得依赖教师维持秩序,才有学习的氛围;上课学生对教师依赖性也较大,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缺乏自主探究精神;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会失去方向,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有人说,学生与学生的差别,就在于对课外时间的利用。缺少自主管理能力的学生,肯定不会合理运用课外时间。因此,无论是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还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但目前许多学生依然缺乏自我意识,这需要从学校管理的宏观以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微观等多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如果只被动地强制管理,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效果很难有大的改观。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xx、xxx、xxx、xx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的学生,如xxx、xxx的、xx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