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淄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集锦)

淄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集锦)

淄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淄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淄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淄博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组织实施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六大赋能行动”、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和“十五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果。

(一)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成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出台实施“六保三促”工作方案,落实各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切实稳定经济运行基本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73.54亿元,增长2.5%,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15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739.21亿元,增长1.8%。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5亿元,同比下降12.8%,扣除减税降费等因素,同口径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2.7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7亿元,比上年下降1.8%。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887.7亿元,同比增长0.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5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61.6亿元,增长8.0%。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932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5元,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91元,增长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标完成预期目标。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持续做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两篇文章”,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在我市举办,我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成效突出,再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度评估“优秀”等次。一是动能转换推进体系更趋完善。完善产业专班推进机制,优化产业专班和智库结构,聚焦聚力重点产业培育。启动示范区建设方案修编工作,编制老工业城市制造业优势重构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有力。落实问题、责任、进度“三张清单”制度,建立专班推进制度和“五个一”协调机制,32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95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达172.3%。策划实施总投资3655亿元的“新基建”项目375个,获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42.3亿元。三是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深入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7.3%。6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名单,全市独角兽类、瞪羚类、哪吒类企业达到140家。加快传统产业“五个优化”改造提升,320项市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全市智慧工厂、智能车间达到362个,新增上云企业4000家。四是新动能加快培育。举办首届新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签约27个新经济发展项目,聚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等11条新赛道。与头部企业合作共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氢能产业园、爱特云翔大数据产业园、无人驾驶产业园,聚力打造中国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中国产业算力中心、中国膜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5%。五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5.45%。加快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建设,与工商银行山东分行、青岛银行、招商银行总行分别签订5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设立金石新材料产业母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新材料子基金,全市政府参股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达到40支,认缴规模937亿元。全面提升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对接发放贷款2598笔、301.9亿元。鼓励引导企业深度对接资本市场,东岳硅材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加快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齐文化创意产业园、华侨城旅游综合体等重点文旅项目顺利推进。六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国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0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3家。3家孵化载体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建院士工作站10家,推动山东生物发酵产业研究院等4个共建平台落地。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分院)揭牌成立,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建设。全市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1%。

(三)着力提升城市能级,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深化“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发展思路,持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沾化到临淄高速、济南至高青高速淄博段加快推进,济淄潍高速、临淄至临沂高速开工建设,上海路北延、小清河复航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6条,3座立交枢纽工程建成通车,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任务完成75%。101项重点水利工程均完成节点目标任务。二是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全域增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6.9万亩,35家矿山生产企业在全省率先建成绿色矿山,修复废弃矿山70处;全面启动流域、路域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规划建设主城区5条道路带状公园和6条花景大道,打造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示范路22条,改造提升淄博人民公园等27座公园,生态灵秀、休闲舒适、活力时尚的城市风景线初步形成。三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和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四连冠”,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谋划建设“城市大脑”,跻身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改造老旧小区项目31个。全面推行智慧停车管理,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1万余个。四是城市活力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首届淄博青岛啤酒节、麦田音乐节、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等重大节会,夜间经济试点街区达到50个,城市的年轻气质和时尚指数进一步提升。以淄博市命名的海军“淄博舰”正式入列。着力打造“书香淄博”,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成城市书房11处。淄博蹴鞠足球队成功冲甲,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四)咬定决战决胜目标任务,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一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7亿元,新策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9个,带动1.56万户贫困户增收。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政策内个人负担比例降至10%以下,新排查出的1304户危房全部改造完成,贫困家庭子女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扎实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外迁安置社区全部建设完成,一期工程13个村群众已搬迁入住,二期工程4个村群众正在搬迁入住。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强化持续支出型困难家庭兜底保障,474个贫困村稳定退出,8.6万户15.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二是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建立“全员环保”机制,突出发挥“刑责治污”作用,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开展VOCs、移动污染源、危废固废治理,组织开展小清河、孝妇河等重点河流专项整治。全年全市优良天数218天(国省控站点计算),突破自2013年以来最好记录。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和省的目标,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三是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范三年攻坚行动,纳入全省重点监控的风险企业减少至8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严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8.8%、54.1%。

(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动力加快汇聚。一是突出抓好“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召开企业家创新发展大会,建成启用城市荣耀广场致敬先模人物、优秀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强力推进210项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任务,188项按期或提前完成,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首创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改革,率先实现“全场景应用”;在全国率先发布上线人社“区块链”综合应用平台,社保、医保业务“全市通办”数量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行行业综合许可“一证化”改革,审批环节压减71%,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压减87.9%,被列为全省试点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实施事项数据全省第一,市级涉企事项全部容缺受理,企业开办最长半天办结。二是大力度调整优化功能区布局。基本完成11家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各开发区双招双引、企业服务等一线岗位比例均超过60%。调整淄博经济开发区管理范围,设立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理顺周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淄博新区管理体制,整合齐鲁化工区和张店东部化工区。三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市能源集团、水务集团、热力集团,新成立市土地发展集团,筹建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数字淄博大数据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国企管理更加规范,国有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着力突破双招双引。全面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组织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地对接洽谈合作项目,共有资金到位过亿元省外产业项目(不包括资本市场融资、兼并重组、基金等)273个,实际到位省外投资38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6个、124.1亿元。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1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7%。全面落实“人才金政37条”,出台配套实施细则39个,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设立9个招才引智工作站,引进大学生4.46万人。五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出台《关于大力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意见》和10条突破性政策措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三区”建设,借势借力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济淄同城化,与济南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达成一批合作意向,打造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淄博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新开通“淄博—乌里扬”点对点欧亚班列,启动淄博内陆港建设,加快打造“国际内陆港”城市。

(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一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整合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3.6亿元,38个市级示范片区创建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986家。启动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阿里数字山东仓与产业中心、城乡冷链物流产融生态平台等20个重点项目,首个“盒马市”落户淄博。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现山东片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流转率达到50%。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全国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我市举办。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30个市级村庄规划精品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旱厕改造改厕率达到92%,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市场化运行管理率达到100%。二是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全市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5%左右,五项保险人数累计保持在1000万人次以上;城市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20元、每人每年6480元。牵头省内七市建立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联盟,创新推出全省首个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齐惠保”,参保人数超过120万。三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幼儿园123处,实现56人以上大班额“清零”。扎实推进健康淄博建设,实现居民就医“一卡(码)通”,跻身全国首批医保电子凭证试点。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4%,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四是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被列为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推进网格化管理“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推进“八小工程”建设,打造典型154处,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市、区县、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场所内部视频监控全覆盖。开展涉疫情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深入系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全市累计侦办涉黑案件15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和犯罪团伙案件86起,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的同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繁重;生态环境改善的压力依然很大,排放、能耗、土地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持续巩固;新冠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等等。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做好2021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加力提速”为工作导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深化六大赋能,集中力量办好大事要事,确保“十四五”强势开局、昂首起步,加快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坚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经济稳定运行。一是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强化“五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和“三张清单”、专项督办单制度,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季度攻坚战役”,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集中抓好总投资5100亿元的440个市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淄博站客运设施改造、小清河复航(淄博段)工程,加快推进沾化至临淄、济南至高青、济淄潍、临淄至临沂4个高速项目和经十路东延淄博段工程,开工建设淄博至博山铁路改造、湖南路综合整治工程,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做好防洪、除涝水旱灾害防御,实施骨干河道治理、山洪沟治理、乡村河道塘坝治理等水利重点工程。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年内建设5G基站3000个、充换电站30个以上,布局汽车加氢站7座、综合能源港5座。二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高标准打造15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10个夜间经济新兴业态示范企业,打造“七彩夜生活·淄博八点半”夜间经济文化品牌。完善提升城乡绿色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供销·淄博智慧物流产业园、乐物网电商物流园、阿里数字农业山东仓等重点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智慧冷链物流云平台,打响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的绿色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城市新名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方达电商园(三期)、齐鲁云商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制定完善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扶持政策,组织好全市消费促进月和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撬动社会消费需求。三是全力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全面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鼓励企业用好各类生产要素供需平台,促进本地产品供需有效衔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循环。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活动,深化与“好品山东”等平台合作,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完善覆盖各经济领域的研判机制,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二)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着力点,加快建设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认真落实制造业“五个优化”,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实施30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化工企业“升级进优”,集中打造聚氨酯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再培育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工程和项目。二是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专项行动,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培育打造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00家以上企业智能化信息化转型,累计打造40家智慧工厂、400个智能车间,推动“淄博制造”向“淄博智造”转型。加大补链延链强链力度,集中打造氟硅材料、聚氨酯、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链,实施齐芯科技年产50万张晶圆级芯片封装及倒贴片等项目,力争“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大力发展新经济。积极布局智联汽车、绿色能源、智慧物流等产业新赛道,大力推进50个新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和27个首批应用场景。加快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设,力争5年左右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打造20个左右“人工智能+”“5G+”优秀案例,建设智能场景孵化创新与应用高地。办好2021新经济发展大会,链接聚集新经济优质资源。建立新经济企业监测评估机制,完善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设立新经济企业资源培育库,为新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四是培育壮大企业群体。实施专项扶持政策,力争营业收入百亿元企业达到15家以上。制定实施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新增独角兽类、瞪羚类、哪吒企业15家。深入贯彻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委托浙江大学、小米谷仓学院等培训企业家2500人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培育”计划,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780家。深入开展品牌强基工程,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2021年获评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5家以上。

(三)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一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生物发酵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建设北方创新药研发中心、山东氢能产业创新工程中心、自动驾驶实验室等研发转化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推进中博华为安全可控创新中心、爱特云翔—商汤科技联合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实验室等建设,打造中国产业算力中心。全面启动科学城TBD建设,推进总投资120亿元的双创公园城建设,支持山东理工大学等驻淄高校建设环理工大学创新带、大学科技园,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载体链条。二是加快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建设。推动金融业集聚发展,年内存贷比达到70%,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4200亿元,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左右。深化与盈科资本、洪泰资本、金石投资等合作,年内基金总规模达到1400亿元,加快构建精准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股权融资服务平台,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力争8家以上企业上市并实现科创板零的突破。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聚力推进大学城、科学城、生态产业新城“三城”和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东部化工区、综合保税区、东部生态修复示范区、济淄一体化先行区“五区”建设,提升重点功能片区支撑功能。开展新型产业园区建设行动,打造一批生态优良、功能完善、集聚能力强的新型产业园区。

(四)坚持以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为引领,打造融合协调的乡村振兴淄博板块。一是加快建设数字农业体系。对重点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进行产业升级改造,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以上。加快市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和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建设,实施智慧大棚、智慧生猪养殖等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数字牧场、数字菜园、数字果园、数字田园示范区。建立大型商超与农业龙头企业、数字农业园区常态化对接机制,积极引进京东、拼多多等龙头平台,培优做强乐物、山旮旯等本地电商平台。提升农业产出品质,着力打造“齐品-淄博数字农谷”,做强沂源苹果、高青黑牛等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稳定在80%以上。二是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编制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集中创建2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推动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程,年内完成40%以上的行政村污水治理任务。启动农业农村智慧大脑引领工程,全面提升平安乡村智慧化水平。三是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80%以上。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发证。加快组建淄博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育和高端人才引进,培训新型农民6000人以上。

(五)坚持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目标定位,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一是提升城市承载功能。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扎实推进主城区“东优、西融、南拓、北联”,加快淄博新区、淄博经济开发区、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功能区建设,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完善快速通达大网络,初步构建起“目字形”高速公路总体框架,完成“两环五射线”城市快速路网规划,启动实施鲁泰大道、原山大道、昌国路、宝山路内环快速路建设,加快北京路南延、上海路北延等道路建设,适时启动快速高架环路网,加速形成“对外125出行圈”和“市域15-30-60交通圈”。二是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深入实施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实现城乡面貌两年彻底转变的目标。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品质提升行动,突出抓好智慧城管平台建设运行,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新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22个、1.05万套以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0个、2.8万户以上,改造背街小巷78条,有效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智慧交通、智能管网和智慧停车场,提高城市智能服务水平。三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高质量编制实施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开展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十大行动,加快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及四宝山、唐家山等郊野公园建设。实施全域增绿和流域、路域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年内新建改造城市园林绿地200万平方米,实现城区所有公园及主次干道绿地一级养护标准全覆盖。加快绿道体系建设,新建城市绿道和区间生态廊道各100公里。四是提升城市吸引力。深入实施“人才金政37条”等人才政策,年内新引进大学生4万人以上。全面落实“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25条”措施,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办好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陶博会、淄博青岛啤酒节、麦田音乐节、首届淄博体育旅游节、淄博马拉松等活动,新建40片多功能运动场地或笼式足球场地,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不断增强城市时尚气质和活力指数。

(六)坚持传承创新发展路径,聚力打造区域性文化发展和文旅融合高地。一是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实施齐文化传承创新攻坚行动,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高水平策划举办“中华文明·齐文化论坛”“稷下学宫·世界大学论坛”,着力塑造齐文化超级IP。统筹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年内争取建成10-15家博物馆。策划创作一批富有时代内涵、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作品,办好第四届中国(淄博)五音戏艺术节。二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按照“一核五带”全域布局,大力实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推动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淄博)、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颜神古镇等文旅项目。推进淄川、博山、周村创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抓好博山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区、池上乡村旅游片区等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和集群片区。大力推动淄博数字化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数字文化场馆、“智慧景区”,持续提升游客畅游品质。三是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用好焦裕禄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放大城市荣耀广场示范效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标准化建设,年内建设改造“5+N”模式升级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00个。加强书香淄博建设,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构建市区镇村四级全民阅读体系。

(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化生态美丽淄博建设。一是毫不放松抓好污染防治。深入实施VOCs全过程整治,严格工业企业排放管控,深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专项治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行动,开展孝妇河、小清河、乌河、范阳河深度治理,实施猪龙河、乌河等上游综合整治,年内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8座,完成1024 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V类水体。统筹推进土壤和固废、危废污染防治,实施黄河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固废、危废和重金属监管及无害化处理能力。二是毫不放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刚性约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完成22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国土绿化、森林美化、园林彩化行动,推进150公里重点河流、骨干道路生态廊道建设,完成3万亩山体绿化提升,全面消除城市裸露土地。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和林地湿地保护,组织开展生态补水工程,完成乌河入湖口二期、支脉河河道等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是毫不放松推进节能减排。精准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外电入淄、清洁能源替代、新能源倍增、煤电结构优化提升、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智慧能源管理“六大能源工程”,建设市智慧能源平台和区域能源中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四是毫不放松强化生态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污,深化“环保+大数据”应用,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深入落实“全员环保”体制机制,持续强化“刑责治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八)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财税改革,进一步理顺市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分领域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精准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3家企业混改工作。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引导要素资源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发展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实施智慧交易提升工程。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打造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指尖办”“一站办”“一窗办”,探索实施“承诺即入制”,创建“无证明城市”。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新经济形态“非禁即入”,探索推行“沙箱”监管措施。持续推进信用淄博建设,落实联合奖惩措施,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三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主动融入山东自贸区和上合示范区,加快淄博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高标准建设运行淄博内陆港,全力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建,推动“齐鲁号”欧亚班列、“淄博—乌里扬”班列和“淄博—黄岛”五定班列常态化运行,打造鲁中国际陆港高能级开放平台。实施“跨境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年内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额1000亿元。完善“六个一”招引机制,力争省外到位资金突破4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5亿美元。全面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济淄同城化发展,不断提升淄博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积极对接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自贸区、上合示范区“三区”发展战略,加速推进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富有淄博特色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生态保护和发展之路。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创新制定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的新政策新措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探索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聚焦南部山区、太河库区和黄河滩区,紧盯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制定帮扶政策,增强低收入人口和相对贫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加强“智慧人社”平台建设,抓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扩大“齐惠保”覆盖面,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强化住房公积金网上服务,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健全“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特困家庭救助、失能人员照护服务。持续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打造“淄助你”社会救助品牌。三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3所。完善中小学大班额防控及监测长效机制,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计划,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打造2-3所高水平中职学校。推动省市共建山东理工大学,支持齐鲁医药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转型发展,与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共建教科产融合基地。四是扎实推进健康淄博建设。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疾控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实现乡镇卫生院“名医基层工作站(室)”全覆盖。扎实开展健康淄博行动,努力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全覆盖。五是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设社会治安全息感知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构筑“网格化+块数据”智慧底板,提升网格员队伍素质和履职能力,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一门办、高效办。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提升“小案侦防”工作效能,提升群众安全感。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市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淄博建设,深化普法与依法治理,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抓好信访事项和信访积案化解,以“有解”思维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机制,筑牢城乡基层治理底座。加快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设,牢牢守住安全生产、校园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切实抓好10件年度重大民生实事办理,确保落地见效,群众满意。

附件: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