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时期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十四五”时期在历史。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十四五”时期在历史节点上,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指导思想上,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奋斗目标上,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世界格局上,是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保龄球项目发展过程与市场环境变化、消费方式转变、项目自身特点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四五”时期是保龄球项目面临重大改革和机遇的时期。在国家将全面健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的大政方针下,在国务院一系列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消费的总体要求下,在各地有关部门加强群众体育运动建设扶持和活动开展的坚决落实下,保龄球运动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和前景。

一、“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参与人群年龄跨度大,不受天气条件和外部环境制约,易于开展,符合国家全民健身运动的基本要求。

(二)项目开展受场馆条件限制。场馆占地面积大、租金高、经营成本高;主要器材设备均为进口、价格高昂、自主品牌质量差异较大。

(三)竞技水平有待提高,后备力量偏弱,队伍建设机制有待提升改善。中国保龄球队目前为临时性选拔组建的集训队伍,多为备战国际性高水平赛事组建,赛后即面临解散。队伍缺乏长期系统性训练,对人才培养十分不利。

(四)人才培养有待加强,专业人才匮乏。需建立系统性培训机制,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

(五)协会脱钩改革工作已开启,有待逐步完成。按照有关部门部署,协会工作业已开始,逐步将完善各委员会建设,完成脱钩改革。

(六)后备人才培养机制需待完善,青少年培养工作需要大规模开展。调动院校、企业积极参与,调动各地力量,积极引导培养青少年保龄球人才。

(七)竞赛体系有待完善,增加竞赛种类,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竞赛体系,创造全民参与的机会。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期。体育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和激活体育发展动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更好地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体教融合,使得体育回归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保龄球这一老少皆宜的项目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然而发展理念滞后,对其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完善协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构建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以更加积极、开放、务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去投身工作,做好项目发展的顶层设计。

三、“十四五”时期保龄球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立足项目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节点,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方向,坚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推动我国保龄球运动全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二) 发展目标

全民普及,优化提升。提升普及程度,使参与人群结构更加合理,逐步完善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产业体系。

提高竞技水平,加强后备力量培养。与地方院校共建国家队方式,引进高水平的教练、教材和教学方法,培养国家队队员,全面提升项目竞技水平。

推动体教融合,积极发展青少年保龄球,着力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青少年保龄球培养体系。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激发项目活力。发挥政府作用,制定政策规划,提供公共服务,建立资源平台,依靠政府服务机制和公正性质引导市场的资源对接、整合、协调、互补。

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依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现有条件和发展意愿,集中优势指定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立足全局,系统谋划,积极调动和发挥保龄球产业的需求和潜力,引导市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积极推动保龄球运动和市场消费、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良性的市场环境。

四、“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举措

(一)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1.建立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转高效的协会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保龄球各委员会等分支机构建设,使各委员会在各自工作领域扎实开展工作,成为中国保龄球相关领域的技术权威,高质量完成年度竞赛、训练、人才发展等工作。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国家集训队管理、竞赛管理、参赛指南、办赛指引等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引领项目发展方向,通过制度建设规范项目发展秩序,通过制度创新保证项目发展质量。

转变传统行政管理思维方式,建立服务型协会团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项目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公平、公开的服务平台,提高项目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让每一个喜爱保龄球运动的团体或个人能够得到参与项目发展的平等机会。

大力加强对地方保龄球协会的扶持和发展,充分调动地方协会、俱乐部积极性,利用地方协会、俱乐部等带动保龄球运动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2.完善国家集训队体系建设,提升保龄球运动竞技水平

通过与地方企业、院校等机构合作,采用共建国家队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国家队系统建设。为国家集训队提供完善的场地和训练保障,确保国家队稳定系统性训练。汲取国际先进发展模式和训练理念,推动国内保龄球训练水平系统化建设。强化管理制度,优化队伍组成,培养团队精神,恶补短板,提振士气,深入研究技战术,提升总体竞技水平。

为确保项目兴奋剂事件零出现,加强对国家队运动员、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选派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对国家集训队进行专题教育,严禁运动员私自使用营养品,私自购买和食用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使用成分不明的化妆品等。

在国家集训队训练期间,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工作,并且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要求,提高队伍对该项工作的思想认识。

3.推进项目普及工作,积极推动青少年保龄球运动发展

保龄球是一项老少咸宜的群众体育项目,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结合保龄球项目公共服务需求,开发推广保龄球健身方案和健身活动指南,进一步推动在各年龄层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工作。

保龄球的全民健身工作将更加注重依托地方协会,发挥地方协会作用,大力推进保龄球项目全民普及工作,增强保龄球项目的群众基础。

青少年目前在保龄球人群中目前占比仍然较低。通过举办年度全国青少年保龄球夏令营、冬令营、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国际青少年公开赛、校级比赛等,扩大青少年保龄球运动参与人口;通过与国际组织、专业人员的合作,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青少年保龄球培养、训练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少年训练基地的积极性,培养优秀青少年球员。

创办符合青少年特点的青少年保龄球运动训练(专业、业余)教程,更加科学的引导青少年保龄球爱好者参与运动。

通过与院校的合作,创办大学、中学、小学等各级比赛,将保龄球运动真正带进校园。结合不同年龄层次特点,有侧重的突出竞技、娱乐、兴趣培养的特点,突出保龄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和人格完善的教育职能。

4.完善竞赛体系,创办品牌赛事,引入国际高水平赛事

基于保龄球项目社会化的特点,建立层次化、多样化、亲民化和娱乐化的赛事体系,创造全民参与的环境,助健身中国、健康中国一臂之力。

完善竞赛结构,扩大竞赛规模,增加竞赛种类,逐步形成赛制稳定、衔接有序的赛事格局。深化赛事改革,利用竞赛杠杆,进一步发挥全国性、地方性、校园赛事的综合功能和价值,逐步实现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赛事平台,从而推动中国保龄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积极整合和支持教育系统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保龄球竞赛体系,搭建青少年保龄球运动在各级校园普及和开展的基础平台。

借助社会资源搭建保龄球赛事体系;积极向国际组织申请高水平赛事;完善办赛方式和组织管理办法,尤其要注重校园赛事体系、全国性赛事体系及国际赛事体系的有机衔接,实现赛事结构科学化。

5.推动建立全国保龄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体系

积极发挥中国保龄球协会的职能,建立裁判员、教练员培训体系,依托各级地方协会,广泛开展培训工作。

推动地方协会建设,带动地方协会更好的发挥职能,全国一盘棋,共同发展。引导地方协会开展一级、二级裁判员培训工作,中国保龄球协会定期为通过一级裁判员培训并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举办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核工作。

逐步建立教练员培训体系,为初级、中级、国家级教练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工作,积极拓展教练员就业渠道。

6.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深化国际合作

拓展保龄球对外交流渠道,积极与国际组织通过赛事、培训、会议等诸多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在国内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际保龄球赛事,促进人才和技术交流。

中国保龄球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增加在国际组织中任职人选,积极承办国际活动,增加国际交流,提升中国体育在国际舞台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二)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

1.建立并完善共建国家队集训、参赛、保障等机制

通过与地方协会、社会企业、院校、场馆等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建立国家集训队,为国家队提供全面保障,推动其竞技水平的提升。

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体系,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方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全面提升项目竞技实力,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通过与院校、企业合作,打通国家队队员升学和就业渠道,保障队伍长期稳定发展。

2.促进保龄球产业发展

加快推动保龄球健身休闲业。积极推动运动健身、场馆服务、培训教育、体育旅游等健身休闲产业业态发展。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保龄球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

创新发展器材设备制造业。

搭建产需对接平台,使器材设备制造业、保龄球馆、保龄球从业人员更加便捷、高效沟通对接。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保龄球设备、器材。

3.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对保龄球运动、知识、技术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定期转播或录播高水平的保龄球赛事活动,开展讲座、知识竞猜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电视节目的体育频道开设专题栏目,从而扩大影响力,激发大众对保龄球运动的热情,增强群众基础。

五、“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国家财政和金融资本

完善公共财政对保龄球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保龄球运动发展的力度。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场地设施建设。拓宽保龄球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龄球用品、赛事服务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单独或合作设立发展基金,支持保龄球事业发展。

(二)人才和就业政策

建立和规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才注册和培养制度。加大保龄球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鼓励企业、院校等设立相应岗位,吸引教练员、运动员等从事社会指导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特聘教师等方式,聘请教练员、运动员参与校园保龄球发展。通过职业培训等,支持教练员、运动员长期从事保龄球相关产业工作。

(三)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各地要积极贯彻落实本规划,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行政部门、地方协会等共同参与的保龄球发展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要加快制定本地保龄球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建立动态跟踪监测和考核评估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设任务顺利推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当前,北上广以及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由于消费能力和认知度较高,项目市场生存能力较强,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协会的公信力和平台,增强球馆、俱乐部之间凝聚力,发挥联动效应,协同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利用城市的品牌效应,通过国际赛事加强宣传,扩大项目认知度。

西南部地区、内陆地区(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协会和热心人士的努力下,依靠体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在市场状况相对困难的时期积极维持。此类地区,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造品牌性赛事,利用赛事宣传项目,拓宽市场,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推进项目可持续发展。

保龄球是集健身、休闲、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政府、协会、企业、院校各自优势,带动全国各地保龄球项目建设,共同推进保龄球项目发展。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总结报告 第1张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总结报告 第2张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总结报告 第2张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总结报告 第2张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总结报告 第2张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总结报告 第2张
保龄球运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全文) 总结报告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