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集锦)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集锦)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篇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 ·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篇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

·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 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 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它由 和 构成。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带正电荷, 不带电,核内所有 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 ,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 ,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 个电子;
②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 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 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 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⑦氦原子 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

④碳原子 ⑤氮原子 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3.离子

(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 、Cl-等;
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 、SO42- 、NH4+ 、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

【课堂练习】画出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①氯离子 、 ②镁离子 、

③硫离子 、④钠离子 、

(2)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含钾、钙、钠、镁的化合物及铵盐等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

4.分子

如: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小分子、分子聚集体、高分子等。

(1)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NH4Cl等铵盐外都是共价化合物,但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中有的以分子存在,如:水、二氧化碳等;
有的并不存在分子,如二氧化硅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小结】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
微观上看,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则是由离子构成。在自然界,有的元素以单质存在,称为游离态,有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称为化合态,有的则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1.指出下列元素符号周围阿拉伯数字2的涵义:

-1

①2H② H2③Mg2+④SO42- ⑤H2O2

2.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氧原子 ;
②5个碳酸根离子;
③4个铵根 ;
④+3价的铁元素 ;
⑤2个二氧化碳分子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分子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 ()

(2)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3)干冰晶体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4)食盐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硫酸中含有3种元素 ()

4.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 。

【答案】

1.2个氢原子;
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个镁离子带有2个正电荷;
1个硫酸根离子带有2个负电荷;
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2.3O 5CO32-

4NH4+Fe2CO2

二、物质的分类

分类思想: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分类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树状分类法(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分类标准(依据):物质的存在、组成(元素组成、阳离子、阴离子等)、颜色、状态、结构、性质(溶解性、导电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挥发性、腐蚀性等等)

1.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且彼此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混合物一般组成不定,故没有固定熔沸点。如 、、

2.纯净物

仅由一种物质组成。

3.单质

。单质又可分为和 两大类。

4.化合物 .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从不同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

(1)从结构角度

化合物分为 化合物和化合物。

(2)从导电性角度

①电解质 。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受水分子作用,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能导电。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钾 ③硫酸锌 ④氯化氢 ⑤氢氧化钡⑥硫酸②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多数有机物等属于非电解质。

注意:①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部分非电解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故其水溶液仍能导电。如:CO2、SO3、NH3等。

③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只有很少部分发生电离,大部分仍以分子形态存在。而且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写电离方程式时,要用可逆符号“ 弱酸、弱碱、少数盐以及H2O、H2O2属于弱电解质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有 ,属于电解质的有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①纯硫酸 ②KClO3晶体 ③水银 ④盐酸 ⑤氯化氢 ⑥干冰 ⑦酒精 ⑧铜 ⑨熔融的氯化钠 ⑩烧碱

”。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醋酸 ②碳酸

(3)从组成和性质角度

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等等,且每类物质还可再分类。

①氧化物

按组成元素分为 { 金属氧化物:CuO、Fe2O3、CaO

非金属氧化物:CO、CO2、P2O5

按性质分为

不成盐氧化物:与酸和碱都不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NO

【课堂练习】写出上面所列氧化物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吗?

②氢化物 {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两性氧化物:与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CuO、Fe2O3、等

按组成元素分为 {

非金属氢化物:HCl、H2S、NH3 金属氢化物:LiH、NaH、CaH2 按状态分为

固态氢化物:LiH、NaH、CaH2

③酸

强酸

按电离程度,酸

弱酸

无氧酸

按元素组成,酸

含氧酸

④碱 。同样,从不同角度可将碱分为:

{ 气态氢化物:
HX(X=F,Cl,Br,I)、H2S、NH3、PH3 、CH4、SiH4 液态氢化物:H2O、H2O2、N2H4等 一元酸、二元酸 按电离出的氢离子数,酸

多元酸挥发性酸 按沸点,酸

不挥发性酸

篇二:高一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学案

高一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

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①氢原子 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 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⑦氦原子 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

④碳原子 ⑤氮原子 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 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3.离子

(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 、Cl-等;
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 、SO42- 、NH4+ 、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

【课堂练习】画出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①氯离子 、 ②镁离子 、

③硫离子 、④钠离子 、 (2)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含钾、钙、钠、镁的化合物及铵盐等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 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它由 和 构成。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带正电荷, 不带电,核内所有 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 ,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 ,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 个电子;
②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 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分子

如: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小分子、分子聚集体、高分子等。

(1)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NH4Cl等铵盐外都是共价化合物,但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中有的以分子存在,如:水、二氧化碳等;
有的并不存在分子,如二氧化硅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小结】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
微观上看,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则是由离子构成。在自然界,有的元素以单质存在,称为游离态,有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称为化合态,有的则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课后练习】

1.指出下列元素符号周围阿拉伯数字2的涵义:

A. B. C.D. 【答案】

1.2个氢原子;
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个镁离子带有2个正电荷;
1个硫酸根离子

带有2个负电荷;
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2.3O 5CO32-4NH4+Fe2CO2

二、物质的分类

分类思想: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

种工作方法。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分类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

法)、树状分类法(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分类标准(依据):物质的存在、组成(元素组成、阳离子、阴离子等)、颜色、状态、结

构、性质(溶解性、导电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挥发性、腐蚀性等等)

①2H② H2

③Mg2+

④SO42-1. 混合物

⑤H2O2 2.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氧原子 ;
②5个碳酸根离子;
③4个铵根 ;
④+3价的铁元素 ;
⑤2个二氧化碳分子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分子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 () (2)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3)干冰晶体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4)食盐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硫酸中含有3种元素 ()

4.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 。

-1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且彼此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混合物一般组成不定,故没有固定熔沸点。如 、、

2.纯净物

仅由一种物质组成。

3.单质

。单质又可分为和 两大类。

4.化合物

.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从不同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

(1)从结构角度

化合物分为 化合物和化合物。

(2)从导电性角度

①电解质 。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受水分子作用,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能导电。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钾 ③硫酸锌 ④氯化氢 ⑤氢氧化钡⑥硫酸②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多数有机物等属于非电解质。

注意:①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部分非电解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故其水溶液仍能导电。如:CO2、SO3、NH3等。

③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只有很少部分发生电离,大部分仍以分子形态存在。而且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写电离方程式时,要用可逆符号

“”。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有 ,属于电解质的有属于非

弱酸、弱碱、少数盐以及H2O、H2O2属于弱电解质

电解质的有。

①纯硫酸 ②KClO3晶体 ③水银 ④盐酸 ⑤氯化氢 ⑥干冰 ⑦酒精 ⑧铜 ⑨熔融的氯化钠 ⑩烧碱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醋酸 ②碳酸 (3)从组成和性质角度

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等等,且每类物质还可再分类。

①氧化物

按组成元素分为

{

金属氧化物:CuO、Fe2O3、CaO 非金属氧化物:CO、CO2、P2O5

按性质分为

不成盐氧化物:与酸和碱都不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NO

【课堂练习】写出上面所列氧化物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吗?

{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两性氧化物:与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CuO、Fe2O3、等

②氢化物 【思考】

1.一元酸能形成酸式盐吗?二元酸能形成几种酸式盐?n元酸能形成多少种酸式盐?

按组成元素分为

{

非金属氢化物:HCl、H2S、NH3

金属氢化物:LiH、NaH、CaH2

2.既然酸式盐可看成酸碱中和时碱不足的产物,那么向酸式盐溶液中加碱,能发生反应吗?

c.

盐:。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镁

C.其它类型盐:

a.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填分类依据,下同) b.金属盐和铵盐

c.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 d.钠盐、铜盐、铁盐...... e.铁盐和亚铁盐 f.强酸盐和弱酸盐 。

【课后练习】

1.NaHSO4属于 。

①酸 ②强酸盐 ③酸式盐 ④弱电解质 ⑤共价化合物 ⑥金属盐 ⑦钠盐 ⑧强酸弱碱盐 2.NH4Cl属于

①无氧酸盐 ②难挥发性酸的盐 ③铵盐 ④可溶性盐 ⑤氯化物 ⑥离子化合物 3.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多可生成种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5.经分析,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6.日常生活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你认为属于纯净物的是()

按状态分为

{

气态氢化物:
HX(X=F,Cl,Br,I)、H2S、NH3、PH3 、CH4、SiH4

液态氢化物:H2O、H2O2、N2H4等

固态氢化物:LiH、NaH、CaH2

③酸

强酸

按电离程度,酸弱酸

无氧酸

按元素组成,酸含氧酸

④碱 。同样,从不同角度可将碱分为:

a.强碱、弱碱 (填写分类依据,下同),常见强碱有。

b.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

c.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 。

⑤盐 。

A.盐可看成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按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可把盐分为强酸强碱盐、、

B.按电离时是否生成H+或OH- ,可将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 、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
NaHCO3 、Ca(HCO3)3 、Ca(H2PO4)2 、CaHPO4 等等。

按沸点,酸

不挥发性酸 挥发性酸

按电离出的氢离子数,酸多元酸

一元酸、二元酸

A.清新的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纯牛奶D.可乐饮料

7.写出下列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

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

① ② ③

8.按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与一种可溶性二元强碱反应生成一种难溶性正盐 (2)过量二氧化碳与一种可溶性一元强碱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

(3)生石灰与一种二元强酸反应

(4)氧化铝与一种二元强酸反应

(5)氧化铝与一种一元含氧的强酸反应 9.CO属于

①酸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 ③两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 ⑤不成盐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通性

(1)与酸反应:Na2O + 2HCl = 2NaCl + H2O (2)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3)与酸性氧化物:Na2O + CO2 = Na2CO3

注意:一般可溶性的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常见的有:Na2O 、K2O、 CaO、BaO)

3.酸性氧化物通性

(1)与碱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 (2)与水反应:CO2 + H2O = H2 CO3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K2O + CO2 = K2CO3

注意: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但SiO2不能与水反应

第二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关键词: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通性

一、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方面的特殊性及物质的俗名自己归纳)

酸、碱、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氨钡溶。

4.酸的通性

二、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

篇三: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一、基本概念

1、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得出以下概念并举例,再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①混合物 ②纯净物 ③单质 ④ 化合物 ⑤氧化物 ⑥酸 ⑦碱 ⑧盐

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2、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得出以下概念,并画出钠、镁、铝、钾、氟、氯、硫、氦、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钠、镁、铝、钾、氟、氯、硫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①元素 ②分子③原子及原子中包含哪些微粒④离子

[练习](1)、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空气海水液态氧 铁 (2)、下列物质:①含CaO99%的生石灰 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③水银 ④浓盐酸 ⑤含铁70%是 ,属单质的是,属化合物的是 。

(3)、从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①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 ③酸 、碱 、 盐 。

3、各小组分别用元素、分子、原子来描述水、铁。

4、质量守恒定律及根本原因,并用一个化学反应说明。

作业:二、化学用语

记得 ①前四周期元素符号 ②常见的原子团

③初中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及应用 ④ 化合价口诀 ⑤金属活动顺序表

三、实验基本操作1.可加热的仪器 (1)直接加热的仪器

①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间接(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①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3.常用的计量仪器

练习

1.下列仪器中,在灼烧固体物质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 g。

四、 气体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方法一般有______和_____法

排水法:(1)____或____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尽量用此法,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气。

排气法:(1)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__的气体,都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____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___排空气法收集

(2)排空气集气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所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不高。

注: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____即可,这样便于操作;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的____,这样可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B) 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后,是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取决于气体的___,为了减少集气瓶内的气体向空气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要____在桌面上;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____在桌面上。

C) 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

(1)排水法:集气瓶里的水要装满,瓶口 处不能留有气泡,倒立在水槽里,到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为止。

(2)排空气法:要把验满的工具放在靠近_____处,不能放在集气瓶内 2、气体的干燥与除杂

气体的干燥原则:_______、________、硫酸铜固体、氯化钙固体、________作干燥剂

(1)选择干燥剂: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 (2)选择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态来决定。干燥时,装置要么是“长____短____”要么是“大口____、小口______”

气体净化除杂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不引进_______。

除杂方法:酸性杂质用_____试剂吸收,碱性杂质用____试剂吸收,或者用能与杂质生成沉淀或生成可溶性物质的试剂

除杂顺序:一般来说,除杂在___,干燥在_____。

3、制备

氧气的制取

2KClO3 =______+_____+_______ 或

2KMnO4=△= _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 实验操作步骤:

①连:按要求把仪器连接好 ②检:检查装置的________。

③装: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中。

④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 ⑥收:收集氧气。

⑦移:实验完毕先把______从水中移出。

⑧熄:熄灭酒精灯

(1)实验时注意的问题:A、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高度固定试管,使酒精灯的____正对着试管里有药品的部位

B、试管口应,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达管口冷却回流到管底,使试管破裂.

C、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______处,且不要夹得太紧,以免夹破试管。药品应倾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药品的受热面积,同时便于氧气逸出。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应只稍伸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导管上应有一段橡皮管,便于操作,以免折断导管。

D、如果以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_________,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如果用氯酸钾为原料制氧气时,试管口不能塞棉花,这是因为棉花是易燃物,而氯酸钾又具有强氧化性,放氧速率快,很容易着火燃烧,以至发生爆炸。

(2)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逸出时_____收集,因为开始从导管中逸出的气泡是容器中的空气,当气泡_______地从导管口逸出时,此时可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为防止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收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玻璃片,____放在桌面上。

(3)催化剂: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注意:催化剂可以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催化剂一定要纯净。

氢气的制取

Zn+ ______====______+_____↑ 或2Al+6HCl==______+____↑

(1)实验室制备氢气时,金属宜用锌粒,而不用镁条(太贵)、铁片(太慢);
酸宜

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易挥发,产生杂质);
浓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得到氢气)

(2)氢气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口朝下,移近火焰,移

开拇指点火,若_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要再收集再检验,若听到噗声,表明______。

(3)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装置特点:试管口;
导气管通入试管底部,位于氧化铜上方;
铁夹夹在

离_______处;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_______加热。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实验开始时先通_____,再点燃酒精灯,目的是赶尽

__________,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完毕时先_______,继续_____至试管冷却,目的是防止被还原出的铜____________,可归纳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___________生成。

二氧化碳的制取: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1)实验步骤:连:按要求把装置连接好。检:检查装置的________。装: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块装入广口瓶;
注:向广口瓶内注入稀盐酸;
集:收集二氧化碳。注:A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较好。因为粉末状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相当快,且形成大量泡沫,进入导管甚至集气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_____。

C制氢气,通常用不具有挥发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时,却不用稀硫酸。因为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___溶于水,成为薄膜包住碳酸钙,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D二氧化碳气体中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时,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

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2)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灭火原理: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