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预防针”避免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减负不成反加负”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引发了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热烈反响。长期以来,“任务重,考核多”是基层单位普遍面临的一大困惑。据一位乡镇干部算过的一笔考核帐,他分管的工作仅大面上就涉及棚改旧改、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旅游发展、人才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11项,每项工作还有分项和具体的考核细则,“怎么也得有80多项考核指标,有些指标连我都记不住,必须时不时地去看看考核办法。”《通知》的适时印发,反映了党中央关心干部、心系群众、着力给基层减负松绑的决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干部主动有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但是,在政策的落实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流于形式”难落实。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目的就是更好推动工作落实,激励鞭策干部奋发有为地开展工作。但是近年来,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却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比如,有些督查检查已沦为拍照留念的“到此一游”。有时,督查组中午11点才到乡镇,11点半就要回县城,下午还要去另一个乡镇督查,结果“10分钟在乡镇会议室看材料,10分钟在路上,10分钟在现场”。这期间,督查检查人员和基层干部互相拍照留存,基层干部将照片作为日常工作留资备查,督查检查干部用来交差。不过,虽然督查看似时间不长、蜻蜓点水,基层也要耗费很大精力准备应对,严重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如何让这一政策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让基层干部切实享受“减负”的实惠,是当前政策落实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必须注意避免这一多年来的行政管理的尴尬处境。上至国家政府,下至地方部门,每每执行政策之时,太过严厉,抓得紧了,下面就只会照搬条条框框,毫无创造性,整个局面死水一潭;
如果上面说可以把政策放开,下面就会随意性地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结果变得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乱来一气。这实际上是一种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的矛盾,如果一个人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外在的压力,即强迫性的,那么就会导致“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人的本能都是抗拒压力和焦虑的,所以一旦外在的强迫性力量停止,人必然会改变和反弹,这就是所谓的“一放就乱”。但是如果这个压力过大,超过了他的承受力,就会导致心理崩溃,也就是“一抓就死”,对于以人为主体的企业、政府也是如此。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政策制定之初,是看到了基层疲于应付各种检查,严重消磨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才会对各级考核部门单位作出约束,给基层“松绑”,但是,也要避免长期处于巨大督查检查考核压力下的个别基层干部少了束缚“肆意妄为”,陷入“一放就乱”的。
三是减负不成反加负。《通知》强调,要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能兴师动众,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目的就是要地方和基层将时间和精力从繁复的应付检查中抽出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给基层“减负”,但是,必须预防个别地方为了贯彻落实政策,反而催生了新的“检查”。政策的贯彻与否,关键在于落实,可落实的效果如何,“口说无凭”,总归还是要检查的。《通知》刚发出不久,就有网友“戏言”:“明天各省就会下发贯彻《通知》精神的通知,后天各市也会跟着下发关于贯彻《省委关于贯彻《通知》精神的通知》的精神的通知,大后天各县就会发文关于贯彻《中央、省、市《通知》的精神》的通知。随后各乡镇就要召开学习一系列精神的工作动员会。随后,乡镇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诸如开会照片、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各种材料随时准备迎接省、市、县对对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了......”督查检查原本是一项好制度,中央要摒弃的是那些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不良做派,网友的玩笑话,不禁使人联想个别地方“用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的过往,如何避免新政策成为“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值得引起深思。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要全面深化政府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垂直部门把专业管理做好,地方政府把综合管理做好。做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制度上理顺上下级政府关系和条块关系,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和程序流程,建立常规性的府际关系协调机制。
二是探索建立完善的督查检查考核办法。确保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质量和实效,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指标,突出考核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督导工作,开展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三是检查考核要减量提质。各级考核部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具体工作实际进行督查。比如,减少次数但并不固定检查的具体时间;
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督促检查;
对于涉及多个不同部门的同类事项可合并,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