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田园闲居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闲居古诗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又多指山水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题材。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田园诗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
陶渊明在他仕宦的十几年中,看尽了官场中的腐败与黑暗,他深知自己的理想在这种环境中根本无法实现,于是终于逃脱了这个“尘网”,而选择了归隐。归隐后的生活是十分恬淡自在的,他自己开荒种田,辛勤耕耘,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他的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乡村是宁静祥和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淡淡勾勒几笔的水墨画一样。每到了生火做饭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一切都是如此的恬静优美。仿佛这是一个桃花源,远离尘世的喧嚣嘈杂。当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它除了有安静的时候,也有热闹活泼的时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声音描写,使得这幅田园画一下子活动了起来。诗人化用汉乐府《鸡鸣》之“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诗句,把极为平常而又最富农村特征性的的鸡鸣狗吠信手拈来,极为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却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种宁静和平的意境。以上四句以白描手法,集中描写了农村的生活画面,语言清新质朴,意境自然和谐,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这首诗主要描写诗人隐居田园后劳作的情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对自己劳作情况的总体交代。诗人毕竟不是世代耕种的农人,而是“少学琴书”的士人出身,当然缺乏躬耕经验,以致“草盛豆苗稀”。然而,“草盛豆苗稀”的结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反而更激发了他的劳作热情:他清上早起便下地铲除杂草,直到夜幕降临时才披星戴月扛锄归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写诗人辛勤耕耘的情景,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劳作场面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句,通过对劳动中的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劳作的艰苦。但在诗人心中,即使躬耕生活再艰苦,也好得过在黑暗的官场中违心地生活。所以,“夕露沾我衣”,并不足惜,能做到“但使愿无违”就够了。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态度。
王维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代表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其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二句,是对山间妇女的生活及山林环境的细节描写。上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着意刻画的是山林之静谧,而至“竹喧”句,画面便瞬间活动起来——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欢歌笑语,原来那是姑娘们洗罢衣服后归来了;田田的莲叶突然向两边分开了,原来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这两句侧重写人的活动,诗人不直接写浣女归来,而先写“竹喧”“莲动”,这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也被莲叶遮蔽,只有听到了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之后,才能看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诗通过写浣女的无忧无虑、勤劳善良,反映出诗人希望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首联与颈联写景,而颔联与尾联则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两句,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天色向晚,暮色低垂,山色变得更加青绿,而山间的泉水依旧是每天缓缓流动,不因秋色的深沉而凝滞不前,更不会因为暮色而减缓流速,只是“日潺湲”。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水是一直都在流动变化着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到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声音的画面。“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两句,承首联的“寒山”、“秋水”写来,描写村头落日与炊烟:黄昏时分,渡头的夕阳正渐渐沉没,而村间的炊烟则正袅袅升起。这一联显然脱胎自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但陶诗含有浓浓的情味,而本诗则属于景物的实录,各有千秋。此外,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现象,炊烟属人事活动,可见作者的景物选取是颇具匠心的。“渡头余落日”,剪取的是落日与水面相切的瞬间画面,不仅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还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墟里上孤烟”亦选取富有乡村特征性的景物,将画面定格在孤烟直上的那一刻。其中一个“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出炊烟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以上两联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写诗人隐居山林之乐。王维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他归隐在山水之间,自得其乐,等到兴致来了就独步漫游,沉醉在自由的境界之中,不知不觉,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已无路可走,但诗人并不气馁,而是闲散地坐下,看天上的行云变幻。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如此地自然,一切都足于引发其闲情逸致。“行到水穷处”既有一种“应尽便须尽”的执着,也有一种身处绝境时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则是心情悠闲到极致的一种行为举动。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像自在闲散的人心,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简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固执的心,而像云一样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自由。所以这两句不但绘出一幅淡雅的山水画,还蕴含浓浓的禅意,是王维物我一体境界的体现。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其中一首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色彩鲜亮、对比鲜明的春色图。作者选取了春天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景物,并加以渲染,使得诗中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后两句,亦是一幅宁静悠闲的画面。因为有了“宿雨”,所以有“花落”。地上有了落花,本应打扫才是,然而紧接的却是“家童未扫”。“未扫”即还没来得及扫,说明清晨人还未起。于是,这满地的落花幽幽地铺展着,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末句又拈出一幅山客酣睡图。“莺啼”是美妙动听的,不曾扰了山客的清梦,他正睡得酣甜。这两句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春晓》十分相似,但相似中又有细微的差别: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再写人醒后所闻“处处闻啼鸟”,以及“花落知多少”的悬念,意境主在“闹”字上;而此诗先写花落,再写鸟鸣,最后才写到春眠,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这两句,以娴雅之笔写景记事,突出诗人田园闲居之乐。
《田园乐》第四首曰:“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首二句写田园的自然环境,景物非一时之景,而是春之草、下之松,表现出生活环境之惬意。此外,“萋萋芳草”、“落落长松”正是隐士所倾慕之物,暗写自己归隐的生活情趣。“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两句写田园的物与人。“牛羊自归村巷”正是《诗经》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画面。诗人写牛羊暮返,妙在“自归”二字,说明是牛羊“自愿”回家的,而不是被人驱赶着而回的,体现出人与物相处之和谐,衬托出村巷的宁静祥和。末句“童稚不识衣冠”中的“衣冠”指代做官之人,说小孩不识官宦之人,或根本不在乎是否有官人,表明人们之间关系单纯,不需要应酬,更不需要繁文缛节,从而更进一步表现出村巷之僻静以及人们淳朴无争的美好品质。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是王维晚年对万事所抱的一种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蕴含了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他解脱的办法就是逃离仕途,返回山林,过着“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这两句抒写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隐隐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诗人摆脱了官场中的污浊与压力,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可以迎着松林间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如此悠闲洒脱,无拘无束。这里的“松风”、“山月”似乎都极通人情,他们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欢愉,特来为诗人助兴,一个来“吹解带”,一个来“照弹琴”,真是善解人意。此外,“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诗人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塑造了一个高雅悠闲的隐士形象。
王维的田园诗除了以上所列之外,还有一首《新晴野望》,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以及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也有《春中田园作》一诗,写仲春时节的田园景色和农事活动,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劳作的愉快欢欣。
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情景的田园诗。首联记事,从应“故人”邀写起。“故人”以“鸡黍”相邀,可见待客之简朴,显示出田家特有的风味。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诗人走进村里,看到山村被翠绿的树林环绕,而那苍青色的山峦则在城外耸立着,远远望去,好似倾斜着一般。一个“合”字,写出村边绿树环绕的情景,突出山村之幽静;一个“斜”字,则写出城外山峦遥遥耸立的景象,构成一种高远开阔的境界。这两句一近一远,由近及远,以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
颈联写山村生活情趣,情感显得更加欢畅淋漓。“开轩”二字,让上联所描绘的山村美景映入了屋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而“话桑麻”则增强了农村风味、劳作气息,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受。再联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那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便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忘却了俗世间的一切烦恼,仿佛一时间放空了自己,而沉浸在无欲无求的境界中。待回过神来,才知到了离开的时候,诗人临走时,还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孟浩然还有一首十分脍炙人口的小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唐人绝句精华》:“此古今传诵之作,佳处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闻风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见诗人清致,且有屈子“哀众芳之零落”之感也。”
范成大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其学诗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用梅子、杏子、麦花、菜花,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二句以金黄的梅子、肥美的杏子、雪白的麦花、稀疏的菜花,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色彩明艳,对比鲜明,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洋溢出一派瓜果丰收的景象。“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两句,再以“蜻蜓蛱蝶”,从侧面写出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开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很少有行人,所以“篱落无人过”。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更显其静。这首诗,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静中有动的田园图景,代表了范成大农村生活题材诗歌的特色。
《晚春田园杂兴》(其三)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暮春的景色和农家田户的生活。“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暮春时节的农村静景:蝴蝶成双成对,在菜田里飞来飞去,寻找菜花;随着春天的结束,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往,村子里十分恬静。前一句写蝴蝶飞舞,落入菜花,很有田园风味,在这里,“菜花”说明蔬菜已经成熟,也暗示着农家的劳作和辛苦,春天的劳作必定能换来秋天的收获。“日长”,说明夏天快要到了;“无客到田家”,写得很有意思,农家本来淳朴好客,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来农家做客了呢?白居易《观刈麦》里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夏初是农家比较繁忙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外出劳作去了,又怎么会有客来田家呢。这两句对暮春农忙景象的描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语言平易,景物自然,很富有农村的生活气息。
其他
白居易的《村夜》,以白描手法写乡村之夜,清新恬淡,很有韵味。“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二句,勾画出村夜的特点。这两句以动衬静,写景中透露出诗人孤独冷清的心境。“独出门前望野田”句,将视角由村庄转向田野,展开了一幅苍茫无垠的广阔画图:“月明荞麦花如雪。”末句展现了一派十分明朗而又动人的自然景色,以宁静优美的自然景物收束全诗,不仅与首句“霜草苍苍虫切切”的凄清景物形成鲜明的对照,还表现出诗人迷恋于田间美景中而忘记了忧愁的情感变化。
杜甫《客至》的首二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诗”,以清新淡雅之笔,描绘了诗人居处幽寂的环境,显示出作者淡泊恬淡的心境。首句绿水荡漾的环境描写得十分秀丽可爱,舍南舍北都被春水环绕,可见环境之幽雅秀丽,但春水漫漫,又不免给人以空旷渺茫之感,而房屋被水环绕,略显孤立无助。群鸥日日而来,这群鸥是水边隐士的伴侣,体现出居处环境之僻静,为诗人的生活增添了隐逸色彩;同时,诗人的门前只有群鸥到来,说明门可罗雀,无人来访,略带一种孤寂偏远的意味,流露出诗人闲居的寂寞心情。
他还有一首《江村》,写闲居之乐。“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几句写景。首联说江水“抱村流”,以拟人手法写出江流之可爱可亲,流露出对江水的喜爱之情,同时还照应了“江村”的诗题。而次句的“事事幽”三字,是全诗之眼,具有提携挈领的作用,梁间燕子、江上白鸥,以及画棋盘的老妻、作钓钩的稚子,他们的活动无一不体现一个“幽”字。颔联选取梁上的燕子和水中的鸥鸟,并分别用“自来自去”、“相亲相近”刻画其情态,其中两个“自”字,两个“相”字,表现出鸟儿的自由自在,反映出人与自然相处之和谐,展现出一派恬静美好的乡村图景。
司空曙的《江村即事》,写江村美景,诗人并没有从正面着笔,而通过写渔人悠闲的生活,衬托出江村宁静美好的环境。“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写渔夫的活动。“不系船”三字是一个关键点,正是因为如此,才生发出“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两句。“江村月落正堪眠”,此时月亮已经落下去了,渔夫也变得十分疲惫,因此连船都懒得系下,就睡觉了。只是,船没有系,万一被风吹到水中央该怎么办呢?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忧,因为“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即使船被风吹去,小船至多被吹到长满芦苇的浅水边,根本无碍。末两句不直接说明原因,而以“纵然”、“只在”两个词,一纵一收,写出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随性的生活态度。
韦应物的《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写秋夜怀人。首句点明时令时间,次句写自己的活动。“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二句,突然一转,由自身而联想到远方友人此时的境况。友人此时正在临平山学道,想必秋山中一片空寂,可以听到松子落的声响。在如此幽寂的环境中,他应该还没有进入梦乡吧。诗人因自己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也应未眠,似乎也在思念着远方的诗人,这样写不禁使眼前之景与意中之景并列,还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使得怀人之情加倍,突出了思念之深。
王建的《雨过山村》,是诗人游玩山村时所作,描绘了山村人民的生活。前两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描写山村宁静美好的环境。诗中所写的是雨天的“鸡鸣”,而且只有“一两家”,这正是山村人家分散稀疏所形成的情景,若是在村落聚集的平原,则应该出现群鸡合唱的壮观景象了。“竹溪村路板桥斜”句,作者选取了“竹溪”、“村路”、“板桥”等意象,仿佛引导读者体验了一番山行的趣味。以上两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宁静谐和的乡村风物图。
杜牧的《清明》,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最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虽然是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却分明画出了一幅青山隐隐、山路蜿蜒、流水潺潺的优美图画,画上细雨迷蒙,行人黯然,有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指着远方,似乎伴着话语,牧童旁边则是满脸疲惫的诗人。不远处的山中,杏花怒放,红的似火,白的似雪,在杏花丛中,分明挑出一个酒旗,这便是酒家所在。诗的后两句虽不是典型的山村景物描写,却也给人了以优美艺术想象。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是杨万里代表作之一。初夏天气骤热,诗人闲居乡村,一边吃着酸甜可口的梅子,一边看着窗纱外绿油油的芭蕉,心情十分恬淡。由于夏天白昼变长,诗人中午不免昏昏睡去,睡醒之后仍然感到心灰意懒,百无聊赖,闲着无事便看起儿童嬉戏,以打发闲情。末句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之“闲居”。
翁卷的《乡村四月》,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两句写江南农村的自然美景。“绿”写树木葱郁之景,“白”写水天相映之象,色调十分鲜明,境界极其开阔。“子规声里雨如烟”句,以烟喻雨,展现了江南烟雨朦胧之美;以催耕的鸟声,为画面平添了无限的生机。这两句选取江南特征性的景物,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更多描写田园闲居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陆游的《小园》写闲居生活。“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两句,写的是小园的秀丽风光。“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两句,写诗人生活情景。他悠闲地卧独陶渊明的诗作,还没有读完便趁着微雨去田间锄地去了。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作者卧读其诗,表明隐逸之乐;而下地劳作则是田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诗人“未终卷”便“趁微雨去锄瓜”。这二句真实、生动地写出陆游晚年生活的安逸、闲适。但以上并不能概括出本诗的全部内容。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心怀杀敌报国的理想,直到临终前还不忘收复中原的夙愿。对于这样的一个爱国志士,“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种瓜”的闲居生活怎会是诗人所愿呢?这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罢了。
综上,田园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田园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白描(或工笔细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等。
(责任编辑:夏素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