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崔莺莺的性格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全文)

崔莺莺的性格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全文)

崔莺莺的性格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写作提纲:一、《寺警》之前是第一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两性相通,加深受慕,以心相许的阶段。二、从《寺警》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取有情。

崔莺莺的性格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

论崔莺莺的性格心理及爱情追求

写作提纲:

一、《寺警》之前是第一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两性相通,加深受慕,以心相许的阶段。

二、从《寺警》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取有情人私下结合为主要目标,我们也称为“许身”阶段。

三、从《拷红》开始,是莺莺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争取实现美满婚姻为斗争目标,我们称为“团圆”阶段。戏剧冲突是以争取实现这种婚姻的莺莺张生。

内容摘要:《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已不再是元稹《莺莺传》中那个永远处于男性社会中性别歧视之中,任人摆布、最终被“如乱终弃”的有着悲剧形象的女子了,作者赋予了她鲜明个性和内涵。莺莺虽然是一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爱情,敢于对自己命运有所把握的女子。

关键词:叛逆性格 爱情追求 复杂心理

《西厢记》主要讲述了莺莺在佛殿与上京赶考的张生相遇,他们一见钟情,到后来“月下联吟”等情景,有人认为分为三个阶段,有人认为分四个阶段,但我的目的是论述崔莺莺的判逆性格、爱情追求及其复杂心理,所以我觉得分三个阶段较为合适。

一、《寺警》之前是第一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两性相通,加深受慕,以心相许的阶段。

这个阶段,双方都是以争取对方的爱情为主要目标,我们称之为“许心阶段。”

我们说他们“两情相能”,就是说,这种对异性爱慕的感情是相

互的,是张生与莺莺所共有的,而不是任何一方的单相思,张生则表现为“风魔”般的追求,而莺莺呢,她也不是被动地等待„„,莺莺与张生在佛殿初遇即一本一折《惊艳时》,莺莺的表现:

他那里尽人调戏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元和令])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落花红。旦回顾觑末下,怎样看待莺莺的这些表现呢?是他没看到张生,或者说看到了而无动于训,只是由于张生的自作多情,产生的种种错觉才做出了许多近于疲颠的举动;还是莺莺已经对张一产生了爱慕感情,通过这些举动说明自己的心意这是理解莺莺性格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就把它放在特定环境去考察,可看出莺莺用特别的方式,向张生表达爱慕的感情。莺莺在烧夜香时,红娘向他述说张生的“自报家门”,可见当时已经看见了张生,她对张生是怎样的态度呢?经娘说:“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曾见了张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二本一折”莺莺说:“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荼饭少进,(二本一折)往常但见一个外人,氲的旱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函亲。([那吒令])可见莺莺没有把张生成一般的“外人”看待,而是有一种特殊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是“见了张生”起便开始有的,具体地说,是丰游寺的佛殿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知道,张生对莺莺有着许多超出常人爱慕的表现,不然这“调戏”二字便没有意义了,而她却“尽人调戏”。这不明明表达对张生的态度吗?这样,“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借着向红娘说话,向张生传情了。张生说“若非法聪和尚啊,那小姐倒有顾盼之意”。(一本二折)假如莺莺不喜欢张生,怎么有“顾盼”之说?

莺莺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追求爱情的精神第一本第三折《焚香拜月》就是这种爱情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这样一段描写:(旦云)

此一炷香,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此一炷香„„(做不语科)。

(红云)姐姐不祝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旦插香拜云)。心间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长吁科)(一本三折)莺莺的“伤心事”是什么呢?是红娘说的“早寻一个姐夫”吗?我想是,如果不是那样的话,她一定会大发雷霆的,以及莺莺在《闹简》一折对红娘态度可以证明,莺莺早已由父母包办许配给郑恒,而她总是为另寻一门闲事而恼脑,可见这个姐夫“尚未”寻到,而郑恒是已经“寻定”了的,这就说明,红娘并没有认郑恒这个“姐夫”,大家一定感到奇怪一个丫环怎该违背主子老夫人的命令,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红娘已把莺莺对张生产生的爱慕已经看在眼里了。“寻个姐夫”正是红娘所指的。莺宛爱张生,却不能合法地接受,不爱的郑恒,却要强迫在一起,这必然会引起莺莺的伤心,接着老夫人又采取了严加提防的措施。“门掩重关萧寺中”,一为避乱,二为禁锢莺莺,所以莺莺才心中才充满了“怨愁”,有苦说不出。这深深两拜寄托着不过被封建约束殷切的希望啊!

经过前两个阶段,莺莺与张生已经认心相许,感情已经沟通,虽没有明说婚姻之事,但双方谁也不会怀疑自己的态度了。莺莺此时的心情,也由以前对爱情追求转变成了苦闷,老夫人小心提防变成了对美满姻缘的向往。

二、从《寺警》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取有情人私下结合为主要目标,我们也称为“许身”阶段。在封建社会里,婚姻不从属于爱情,所以,莺莺想和张生结成美好的姻缘,就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罗网。

第二本第一折《寺警》这场戏,坦露了这位多情少妇的内心秘密:[那吒令]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想着他昨夜诗,依前韵,酬和得清新。

[鹊踏枝]呤得句儿匀,念得守儿真,泳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在这时,孙飞虎判乱事件发生了,老夫人答应能打退贼者,就将妻妻许配给谁,张生一封书,请来白马将军解了围,这就使崔张由不合法到合法,也得到老夫人的同意,后来虽然老夫人赖婚,但理亏在老夫人一边,这就给莺莺张生提供了一个借口,从而加强了男女主人公反抗封建家长的勇气。激起了他们对破坏爱情幸福的愤怒,使他们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在这一阶段,莺莺的反抗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表现为莺莺对老母亲的破坏感到不满。老夫人赖婚,让他们以兄妹相称,莺莺敢于骂她的母亲是“即一世一老婆婆”(二本四折)([得胜令]),是“口不应心”、“谎到天来大”等等,显然,老夫人这种专横行为,迫使莺莺反抗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莺莺反抗精神另一种表现,则是她敢于冲破礼教与张生私下结合的叛逆行动。要做出这种与当时封建社会盯背离的一件事,确时是不容易的,因为不仅要承担封建家人的责备,还必须同她所受具有的封建思想决裂。这就决定了她在叛逆道路上的曲折,出现了许多犹豫和反复。

莺莺想与张生“乞求得效鸾凤”,这感情当然是真的,但落实到行动上,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时的莺莺可以说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听琴》到《酬简》可知道莺莺请求经娘为她去张生那里问病,红娘不仅探望了张生,还带回了张生的书简。带回情书之后,她又没有勇气承认了,在红娘面前装起“正经”来;(旦云)小贱人,

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小姐,谁敢将这简贴儿来戏弄我?这是《闹简》中莺莺的“假意儿”,“赖简”中就更为突出了,她明明写下诗句约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凝是玉人来”。(三本二折)这诗写得很好,一个封建时代的相国千金,亮敢与情人相会,这也是向封建礼教大胆的挑战,但当张生跳过墙之后,莺莺却变卦了:(旦云)红娘,有贼!(红云)是谁?(未云)是小生。(红云)你来这里有甚么勾当?(旦云)扯到夫人那里去!„„若不看红娘薄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莺莺不是明明盼望着“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为企么又要假装呢?我想有各种因素,但主要原因是因为红娘在她的身边,在莺莺看来知道这事就等于向老夫人报信了,当然,红娘并不是老夫人心腹,相反却是站在一条线上的,但那时莺莺却不知道,莺莺在见到张生简贴时的装假,赖简,都是为了瞒过红娘,她的表现红娘看得很清楚,接到张生简贴后并没有立即“发怒”,而是经过和番考虑、犹豫、才决定的,想什么呢?就是使红娘“口稳”。

在莺莺的内心深处,有着向往爱情、反对包办婚姻的逆逆种子,这种子,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逐渐成长壮大,终于战胜了封建教养,摆脱了种种思想枷锁,冲破了礼教的罗网,向张生私下结合了。在包办婚姻与自由爱情之间,她勇敢地选择了后者。这就不仅说明了莺莺反抗封建礼教坚定和大胆,而且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从《拷红》开始,是莺莺性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莺莺与张生争取实现美满婚姻为斗争目标,我们称为“团圆”阶段。戏剧冲突是以争取实现这种婚姻的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以干扰和阻挠这种婚姻的老夫人为一方展开的。在封建社会里婚姻与爱情相分

离,相亲相爱的人儿并不一定都能成为眷属。

莺莺与张生,已经不仅仅是两情相爱,而且私下实现了结合。面对这样事实,老夫人仍然不肯顺水推舟,顺从儿女的心愿她又提出了“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条年。带令张生赶考,使莺莺经受着新的痛苦和风险。如果说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表现莺莺对爱情的一往情深执着不渝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则侧重在表现她爱情的纯洁无瑕;如果洗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表现莺莺对封建礼教职工叛逆和反抗的话,那么这一个阶段则侧重在表现她对终成眷属的期待。

《拷红》之后的崔张姻缘,仍然面临着种种风险,张生就保准儿一战而胜状元及第吗?即令张生能够“白压一个状元”回来,谁又能保准儿老夫人不再变卦,兑现自己的诺言呢?莺莺没有偃息斗争的旗鼓,她要争取与幽会偷欢中的情人,结成白夹偕老的姻眷,在封建社会里,功名富贵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一举及第就意味着以过享受荣华宝贵的生活。举及第就意味着可以过享受荣华宝贵的生活。莺莺怎样想的呢?她是盼望着张生中等,成就婚姻,享受荣华宝贵的生活吗?不是。自然,生活在封建社会是的莺莺,并不反对功名富贵。张生未去赶考时,莺莺对红娘说:“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二本四折[新水令出篇了])得知张生状元及第的消息以后又说”:谁承望跑东墙脚步儿占了鳖头,„„从今后晚妆楼改做了至公楼。(五本一折[醋戎芦出篇了]),她在写给张生的信里也说“得见翰墨,姑知中科使妄喜之如狂。(五本二折)之所以“喜”,固然有具备了老夫人允婚的条件,可以花烛在望的因素,但也不是没有欣喜功名成就的意思。可见莺莺并不反对功名宝贵,可贵的是,莺莺并没有把功名宝贵作为追求的目标。长亭送别时,在夫人对张生说:“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四本三折)法本

长老对张生说:“此一行别无话说,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莺莺却不同,她说: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篇。

蜡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是。([朝天下]),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二煞])。莺莺嘱咐张生注意水土饮食,早眠迟起等等,全都是生活的关照,却只字不提中第压魅之事。不仅不提夺魁,相反,她认为只要有情人终眷属,远远要比状元及第,比金榜题名更为美好。《惊梦》一折,在张生的梦中,莺莺说:“不恋豪杰,不羡骄奢,生则同食,(死则同穴)。”(四本四折[折桂令])写的虽是梦境,却真实地表现了莺莺的心地。她爱张生,并只是想给借他的才学,做个夫人县君、享受荣华富贵。甚至当她得知张生中状元之后,仍然因为离别太久而感叹“悔教夫媚觅封候”(五本一折[浪里来煞]),可以看出莺莺、张生的爱情,并没有与功名富贵纠缠在一起,仍然保持着纯洁的一面。

老夫人明明提出“驳落呵,休来见我”的许婚条件,莺莺却嘱咐张生“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这不是没有把老夫人的话放在眼里么?那么,万一张生落第而归,她又是如何?张生是西洛才子,一举及第了,即令落第而归,恐怕在叛逆的道路上已经 出了坚定步伐的莺莺,也不会善罢甘休地“别离了忘诚种”吧?这第三个阶段,表现了莺莺性格的新的内容,同时又是她反抗和叛逆封建礼教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已不再是无稹《莺莺传》中哪个永远处于男性社会中的性别鄙视和规范之中任人摆布,最终被“如乱终弃”的有着悲剧形象的弱女子了,作者赋予了她鲜明的个性和内涵。

莺莺虽然是一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于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把握的女子,尽管她还只能把自己的爱情命运寄托在男人身上,但这种爱情观像以后的很多女子,如杜娘繁漪,都如此尽莺莺的成功带有理想色彩,但毕竟她有自己明确的追求,她比她的前人有新的觉醒,因为他们不是一味去适应封建时代的要求,而是坚守着自己的看法和灵魂。更突出了性格中的叛逆,也给了后人永迪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张燕瑾《西厢记浅说》

2、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三究之

3、李简《元明戏曲》

4、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