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_试解中国特色外交(精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_试解中国特色外交(精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_试解中国特色外交作者:俞邃当代世界 2003年09期  中国特色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就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做了精辟的阐述,篇幅虽不长,却充分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_试解中国特色外交

作者:俞邃

当代世界 2003年09期

  中国特色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就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做了精辟的阐述,篇幅虽不长,却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基础、内涵和意向。随后,我国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以及其他重大国际事件上所持的有原则的、负责任的立场,又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特色外交的理论基础

  本文称谓的中国特色外交,就是根据本国国情、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严肃地制定和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中国特色外交,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其中某些具体内容有可能、也有必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加以丰富,但不会从根本上亦即在外交的独立自主性与和平性方面发生动摇和变化。

  首先,国情决定了外交政策的性质。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仍处于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广大、底子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确定我国下一个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要完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并进而有步骤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则需数十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是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从本质上决定了坚持和加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绝对必要性。这样做的惟一目的,就是要竭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良好国际环境。关于这一点,可以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而在国际社会中,凡是不持偏见的国家和人民,对此也都采取信任和尊重的态度。

  其次,对于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判断,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党和政府把握世界局势的主流并加以应对,将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主要趋向归纳为三大方面。

  一是时代主题。作为时代特征最高体现的时代主题,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领导人便一再强调、反复论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牢固地建立在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基础之上。现今规范性的提法是: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一论断以其务实性和感召力,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积极反响。同时,正如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需要不懈地为之奋斗。由于地区冲突和战乱不止,有些人乃至学术界高层人士,往往对时代主题是否是“和平与发展”存在着疑问。显然,认识和维护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观,需要具备坚定的求实精神、专一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理论勇气。

  二是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这方面的认识,也是早在冷战结束前形成。现今规范性的提法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两大趋势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对于这样的客观论断,却也存在争论。否认或者怀疑世界多极化的原因之一,是把惟一超级大国与单极世界混为一谈。超级大国是就超强综合国力而论,单极世界则是显示霸权主义能量与全球霸主地位的单一结构状态,两者虽有联系,但不等同。原因之二是把世界多极化与多极世界等量齐观。多极化指的是一个渐进过程,并非说现在就存在着其他力量实体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多极世界。伊拉克战争引发欧美矛盾凸现,恰恰说明了多极化趋势仍在发展。不可否认美国单边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强大冲击,所以才说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误将世界多极化当作多极世界来渲染,无异于为单极世界论寻找反证。至于经济全球化,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其中的利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论”,要比有弊无利的“陷阱论”切合实际。总之,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明智的对策。

  三是对世界大战的看法。早在我国确定改革开放方针的时候,就对这一问题作了精心研究,相沿的规范提法是:新的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或者说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这里所说的世界大战,当然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世界战争。国际上不乏这样的议论:当年冷战本身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者说,全球性的反恐斗争就是新形势下的“世界战争”,等等。这些不妨作为学术理论问题加以探讨。事实证明,我国党和政府关于世界大战可能推迟甚至避免的估计,是有科学预见的,从而才有可能把全国全党的注意力凝聚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来。

  关于国际形势的特点,党和政府有一个生动而恰当的表述,叫做“复杂多变”。对当今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弊端,着重指出以下诸点:一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三是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四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五是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六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总之,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从以上论点当中,可以看出提法上的新意。其中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发展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等等,都涉及对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的两大祸源,亦即全球霸权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前者“有新的表现”,后者“危害上升”。有鉴于此,尽管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是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党中央一再强调要保持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中国特色外交的基本宗旨

  中国特色外交的政策,展开言之,体现为独立自主、优化环境,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审时度势、刚柔并济。外交宗旨十分明确,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并一再郑重申明,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外交宗旨是通过一系列具体主张来贯彻实施的。

  第一,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里所说的历史潮流,首先涉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我国主张与国际社会协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办法是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并存,也就是说,不该由某一种力量、某一个国家充当主宰,否则就不可能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文明冲突论”者亨廷顿先生也说了一句在理的话:“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种单极体制的努力,刺激了其他强国在争取多极世界方面的更大努力。”对于经济全球化,我国并不回避一些发达大国从中起特殊作用的现状,对策是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目的是趋利避害,使得各国而不是某些国家受益,特别是使得处境困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人皆知,我国锲而不舍地为此目标奋斗了许多年。我国提出的主张是公允的,切实可行的。例如: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为了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至于中国本身,态度毫不含糊: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理应彼此尊重,并在竞争和比较中相互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共同发展。各国的事情只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而不能由他国干预;同样,世界上的事情只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而不能以大小、强弱、贫富之分加以歧视。尽管“国际关系民主化”这一概念以往也出现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地位上升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党和政府的有关提法仍充满新意。如果说在一国之内,经济市场化必然导致政治民主化的话,那么在国际范围内,以市场经济平等竞争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其中包括容许并鼓励发展模式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敌是霸权主义。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孪生的,前景便是多极世界。

  第四,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项任务是上海合作组织颇有预见地率先提出的,“9·11”事件之后变得更突出了。我国的主张是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由此不难设想,缩小乃至消除酿生恐怖主义的一个原因——“贫富差距悬殊”,遏制乃至消除刺激恐怖主义的又一个原因——“霸权主义新表现”,是何等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中国特色外交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外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而同步进行。在继承外交独立自主性与和平性的同时,新形势决定了具体政策措施有所创新。

  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做法是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这里含有新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早先提出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后来变成同样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冷战后的状况进一步表明,即使是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意识形态也不是清一色的,更不用说国家利益的差异了。所以,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越来越具有普遍意义。还可以看出,鉴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需要,我国把与发达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关系上升到更突出的地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也就是产生良性互动,是有现实可能的,因为有规律可循,这就是:起点——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要尊重对方的利益;过程——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妥协并存,关键是诚心合作、善于妥协;结果——双赢、共赢,而不是单方面获益。

  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周边国家的交流推向新水平。这里也有新意。我国领导人在与俄罗斯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其他相邻成员国交往过程中,曾经提出彼此要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如今则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原则扩用到一切邻近国家。至于加强区域合作,我国的态度是积极的,与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就是例证。

  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增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办法是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果。这里想着重指出一点:面对锐不可挡的经济全球化,为使包括我国自身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多得益、少受损,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尽量拓宽合作领域并切实提高合作效果,越来越变得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更富有政治意义。

  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显得日益活跃,特别是一再强调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主张一切重大国际事件和争端都应在联合国框架内加以协调和解决。

  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和合作。多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交往与联系,从而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广泛开展民间外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我国历来认为,民间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是着眼于人民的不可缺少的外交环节。在我国外交领域中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这与承认和推进世界多样性的原则是密切关联的。

  我国党和政府表示坚信: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进步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战胜的;世界正向着光明和进步的目标迈进,虽然道路曲折,但是前途光明。可以说,这种信念是中国特色外交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外交若干问题讨论

  中国特色外交的理论深刻,实践经验丰富,值得认真研究。这里讨论几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与时俱进与保持优良传统的关系。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外交工作中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精神。但这不等于轻视过去,遗忘历史,相反,优良传统是绝对丢不得的。在外交中使用与时俱进的概念,主要是指应该把握时代的特征,应该让自己的观念和对策适应形势的变化。例如,我国历来强调,应本着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精神,积极地与其他国家发展双边关系,而随着形势的新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并积极参与多边合作,这正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珍惜和维护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例如,我国一贯主张,既要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又要适当履行国际义务,争取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既要加强与发达大国的合作,又要时时处处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谋取利益;既要与其他大国建立各种形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要坚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这些都是外交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

  第二个问题: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妥协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这是各自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和平共处,实质上也就是和平状态下的竞争共处。有合作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产生摩擦,有摩擦就需要妥协。这是辩证的关系,也是各自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关键是合作要真诚,竞争要守规矩,摩擦不要导致对抗,妥协要掌握适度,从而符合彼此利益,求得共赢。在国家交往中,只容许自己永远当赢家,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第三个问题:反对霸权主义与反对恐怖主义的关系。为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既要反对花样翻新的霸权主义,又要反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打着反恐旗号谋取霸权,或者打着反霸旗号搞恐怖活动,都不是正义之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无辜平民。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不等于反美;反对恐怖主义,不与特定的宗教相联系。至于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危害,孰轻孰重,不宜一概而论,要作具体分析,特别是当恐怖主义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时候。这样提出问题,决不是要低估全球霸权主义会在更大规模、更长时期和更深程度上给人类造成灾难。人们记忆犹新,有时霸权主义利用恐怖组织充当自己的帮凶,有时却又由于霸权主义行径激化恐怖活动。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不应该任其重演。

  第四个问题: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关系。国际形势变化多端,往往既存在确定因素,也带来不确定因素,我们应该洞察和把握前者,研究和预测后者。这就需要在外交政策运用过程中,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高度地、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常说的应做到刚柔并济。为此,需要成熟的领导艺术。衡量刚柔并济是否运用得当,是有客观标准的,这就要看能否做到真正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大国的尊严与形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心态,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周恩来1949年11月8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曾经提出:“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化的外交学运用于外交实践,外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形成中国特色外交。如今可以说,这方面硕果累累,且必将更加辉煌。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