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散文 母亲的照片[散文欣赏]
墙上母亲的照片整整挂了12个年头,每每端详母亲的照片,一些往事又上心头。
母亲是一个偏远山冲贫苦农民的孩子,外公很勤俭,一头耕牛两担谷,但在那个年代,外公被打成了地主。母亲也就变成了地主崽子。在外遇到的经常是鄙视的眼光。母亲出嫁,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嫁妆,但和父亲一起扛起了家,此后便有了二个哥哥、姐姐和我,慢慢的像一个家了。
母亲很要强,她坚持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社员,于是田里土里有她拿着锄头、担着撮箕的身影。上世纪70年代兴修水利,家乡开建一座水库,母亲拖带着只有几岁的我硬是成了工地上的一员,在陡峭的山坡上愚公移山。记得一次,我从一个阶梯土层摔下,母亲看到后,从十余米的高处连滚带爬跑过来把我托起,我一点事没有,可母亲的腿摔得不能动了。
母亲很勤劳,但还是为养活一家感到力不从心。父母按照当时的定律,每天早出晚归,工分攒了不少,然而分到口的粮食却一个月接不上一个月。母亲掌握着全家的生计,家里第二天没有早饭米的情况时有发生,母亲晚上拿着米盆东家借了西家借,借完了左邻借右舍。有次母亲一进门就找父亲撒气,我看到了母亲拿回来的米盆是空着的。但母亲还是坚强而又艰难的带着整个家熬过一个个寒冬。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的米盆满起来了,母亲最小的儿子的我也长大了,顺利的考入了大学。当母亲看到我的大学入学通知单的时候,拿出了不知攒存多少年的五张“工农兵”,说道,这是家里的全部积蓄,你父亲送你去上学,一个月来封信,好好读书吧。不久我进入了大学校园,一个月一封信,把我的消息告诉母亲。父亲来信说,母亲在家有说有笑了,还练起了元极功......
五年医学学习很快毕业了,我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医院,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不久我有了家,并把高高兴兴的母亲接过来了,但母亲不习惯明明是楼上楼下、一个门洞出进可互不相识等等一些城里生活,每次住不过一周,就返回老家去了。恳请母亲多住一些日子,母亲说,你在这好点工作,我就放心了,我们农村什么都自己家有,不花钱。土砖房冬暖夏凉,比你们这豆腐格子房子好。( 文章阅读网: )
渐渐的母亲老了,腰也弯了,在她的最后那个夏天,身体出现不适,检查得知,母亲患上了绝症。经过二个月的治疗,作为医学生的我没能挽救母亲的生命,母亲走了,留下的是母亲带着微笑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