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英语的名词化现象(全文)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英语的名词化现象(全文)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英语的名词化现象2009年1月第26卷第l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l唧alofHubeiJ蚰.2009V01.26NnlUIlive玛时ofEd塑tion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杜玉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英语的名词化现象

2009年1月第26卷第l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l唧alof

Hubei

J蚰.2009

V01.26

Nnl

UIlive玛时ofEd塑tion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杜玉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名词化现象是英语正式语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英语书面语篇的共同的非标记形式。名词化结构的中心词往往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或转化而来,意义抽象。因而在理解和翻译时不宜把握。本文从英语历史发展、人类认知心理、思维方式及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四个方面分析名词化现象的成因,并根据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详细阐释名词化的表现形式,最后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探究名词化现象的:汊译途径。关键词:名词化现象:语法隐喻;表现形式;汉译途径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K20080143l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09)01旬120硝

作者简介:杜玉生(1981一),男,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功能语言学。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名词化现象,这也是英语正式语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英语书面语篇的共同的非标记形式。马丁认为高层次的名词化是抽象的书面英语的特征,特别是出现在科技、人文和政府部门的语篇中。【11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的界定,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

时的英国学者普遍受拉丁语教育,他们使用拉丁语有时比用英语还要方便。莫尔的名著‘乌托邦>就是用拉丁文写的。这些都对英语的句法结构产生影响。R.A

imrolvetl砖leve:180fforing

H咖d咖认为:“Bo珊_wing脚邺

synt甑aIId8锄鲥∞…hi8p删c山rly伽mm叩

fe咖r瞄0f8ynt娃tobeb0珊哪ed钿m∞e

iII

laI妒a辞幽neighbor.

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副Trmlth&勋勰ali也认为名词化

是指名词从其他词类的派生。如动词或形容词,但也可从名词派生。口3也就是说名词化本身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管是派生还是转换,其结果都出现或产生名词。英语名词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包括英语历史发展变化原因,哲学思维方式特征,人类认知心理方式及意义表达多样性需求等因素。本文从以上四点出发,分析英语名词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阐述名词化的表现形式,最后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探究英语名词化的汉译途径。

一、名词化现象形成原因

(一)历史原因。名词化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然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名词化概念,但他们将词类分为两大部分: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并对它们之间的转换进行过讨论。【.】11世纪诺曼底人征服英国后,大量法语词涌入英语。其中名词数量最大,它涉及政治、宗教、法律、艺术与科学、医药等。在众多的法语名词中,抽象名词

o嘣,啦p唧kWhy帆biliIIglIal

bo山.”例

其次。19世纪科技文章的文体已形成了现有的特点。当时很多好的科技文章是用德文写的,而德语散文的句法特点也是名词化。这样不少英语科技文章的作者也喜欢模仿这种文体。因为它能使科技文章更显客观,较少个人主观色彩。¨1

到本世纪,社会科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这个领域的学者在行文上追求自然、科学和文章客观性,因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名词化的文体。最后,渗透到学术刊物、实验报告、政府公文等。由此名词化的文体成了深奥、严谨的代名词。

(二)哲学思维方式原因。语言与思维是辩证统一的,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方式的表达不可避免地在语言上留下痕迹。名词化现象就是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

哲学思想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杜会过程中思维的结果,这一思维结果表现为理论思维的形式,而理论思维的形式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的概念范畴构成的哲学命题表现出来。L7o西方哲学主张。人物分离”“天人各一”,注重从客观世界角度观察事物,而不是从主观知觉出发,因此重形式论证,崇尚抽象思维,具有系统化、形式化、组织化的特点。英美人注重抽象思维.抽象思维被认为

数量可观。仅以.i∞结尾的词就有删∞,c0118iderati彻,∞n∞k

6彻,a嘶qII“∞,deljberati叩,devali伽'h衄liliati叫,paIticipati鲫等,这些词都是在乔叟作品中首次出现的。在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帮助下。这些源于法语的抽象名词很快就成为英国有地位、有教养的人所喜欢使用的词汇。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学者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经典首次译成英文时,如找不到贴切的对应词,他们就直接借用外语词。这样就把相当数量的拉丁词语引入英语。由于晚期拉丁语的句法是名词性的,所以拉丁语的名词形式先于动词形式进入英语。此

.120・

是一种高级思维,是文明人的一种象征。O.J伪聊认为。the

咖鹏advanced

p嘲ing

lan皇:Ilage

abs喇or静圮fal

is,the咖他捌oped

isitB

p0嗍留of∞

id傀.州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文明社

会的进步,原有的感性表达方式已不足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收稿日期:2008.129I

因而需要借助于抽象的表达方式。这正如H.Ja∞bi所说的:。ab-

・t躇m

m讪od5“di“∞眦姗陀蛐dm哦I崩med拍山e

Bphe他of

idc衄to

be既p嘲∞dbec锄e他哪骶r如d

n删wer.”【9】英语的抽象

表达法导致英语表达的静态(s切旧ve)特征,而名词化则是体现这

种静态特征、抽象表达的最有力手段,试比较:

deIIt∞鲫m咖由删;the瞄uh哪thl(a)‰doctor—ved删qIIiddy“%aminedIIe舢vefed

the睁

Very

8peed丑y.

(b)The

dI咖’。ext他mely‘皿ck皿TivllalId山咖Inofdya积m

a【ami训伽0fthep一瞄emb咖gIIt蜘hi5sp∞dy他cd忙I),.

运用名词化的抽象表达法可以使叙述较为准确、贴切,使表达简洁、灵活,行文自然便于表达复杂的抽象思想内容。

另外,名词化所具有的语义的概括性、抽象性及潜在的多义性有时可以用来掩饰作者真实的思想内容,以迎合其思维表达的需要,因而名词化现象碍以流行。例如,当一位美国州长被阀及他为什么眼看一个人死在煤气房内,而没有营救他时,他在电视台的回答是下面礴句话中的后句而不是前句:

(曩)I

did嘣噼伽llgII

e’rid朗倪协啦k鹏cha咿my酬

船d

de池to・Ba:vc≤he(b)nI雠w∞i呻胡ici舶t而概∞椭tomm’slil.e.

h哪dchm栌of

decisi∞.

后句是名词化的句子结构,使州长的回答含糊其辞,人们无从知道谁对谁做了什么,从而避免了他对这一后果的责任。抽象思维的表达有其客观性的特点,因此这些政府公文、政

客演讲和文章为了表达上的客观性也对名词化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信息性文体如:科技文体、新闻文体、公文文体及论述文体大量采用名词化的原因。如:

(a)lf讹蒯饵舳。他lle毗,thc

(b)The蛐i咖钾nm叫|l

st疵0f

m酣盯mIychan萨.

0fbe砒m_ych胁ge

the删c

0f删吐-

tef.

科技文章常用(b)旬表达方式,科技文章通常阐明科学定理,描述某种过程。用名词化结构来代替人称代词,能使作者和读者这些主观因素远离事实,使叙述更显客观性。更具科学性。从而体现其思维方式的抽象性、科学性。

(三)心理认知原因。名词化的过程是心智变化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心理操作由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不仅表达了深层结构的意义而且使表层结构更为精炼。¨引乔姆斯基(Cho啮ky)在转换生成语法中涉及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他曾指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是通过某些心智的操作联系在一起的,用现代术语即通过语法上的变形雨联系在一起的。¨u1并认为“名词化必须反映深层结构的特征。竹【u3如:

(且)He硒8IIedtl】屺t脚k8plaId蛐赳Id

the钯ackr

w皤ple酬.

(深层结构)

(b)陆。pI岛Idid6IIi出llgof妇泗kplc_∞ed虬硝ckr.(表层

结构)

经过转换规则,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Ile钒5l嗣tk诎

叩IeI删y”转变为名词化结构。Hi8叩l∞did当代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G.埘)。概念隐喻”

6蛐gdtl砖task。

(∞呻epttlal蛐粕pl饼)理论的提出从语言认知角度为英语名词化

现象提供了理据。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将名词化这一过去主要作为语言形式研究的现象与认.

知、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起来。他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

式的”。l玎1莱考夫提出的。概念隐喻”(咖∞ptLlaI

m唧hof)理论,

其实质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两个认知域(∞g.

n试vc

domain),其中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总是向另一个认知域映

射,这也就是他著名的概念映射(c啮B-d删in

m印ping)理论。莱

考夫在研究中还将修辞格中的拟人、换喻和提喻等都看作是诸多概念隐喻中的一种类型。既然概念隐喻如此普遍,那么象以下这样的名词化结构的产生和使用就非常自然了。

(a)The疵碰cide8‰g砸嘶硎螂.

(b)响en鲫ofthe∞i朗曲c

ideai8

mpidn删ad且ys.(IDEAIS

UQ啪)

名词化过程是人类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表现,对其认知结构的分析将十分有助于揭示此语言结构的认知本质。L¨1

(四)从语法隐喻理论看名词化现象成因。。语法隐喻”(髓衄maticalmet印hof)这一概念是韩札德(Hdlliday)在1985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首次提出的。语法隐喻的实质是名词化,韩札德(Hallid矗y,1994:352)指出:“名词化是创建语法隐喻的唯一最强大的手段¨驯。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为名词化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据,更加合理有效地解释了名词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语法隐喻的产生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名词化产生的过程。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一个由音系层(phord加

盱)、词汇语法层(1ex—ico圈舢衄盯)和话语意义层(di8鲫耶e蜘蚰-

d伪)构成的三层次符号系统。这三个层次之问的关系是象征和被象征、或者说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具体地说。音系层是词汇语法层的体现(磁Iliz硝掘),丙词汇语法层又是话语意义层的体现。体现方式大致有两种:一致式(c∞明肥ntfo珊)即无标记形式;非一致式(int瑚嚼me眦fi珊)即有标记形式。

所谓一致式,从语言的概念意义上讲,就是通过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

(ci陀咖t鲫d8l咖咖jIlg),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等方式,使词汇语

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彼此相同。所谓非一致式,就是打破常规,通过用名词体现过程、用名词体现特征等方式,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变得不一致。这就有悖于人类的认知,更接近理性思维,因而是常见的书面表述形式,。属于语言表达的理性方式”。【I卅这种现象就是功能语言学所说的存在于不同语言层次之

闻的张力(鼬硫)。丽正是这种张力的存在和作用导致了名词

化的产生。如:

缸蛔凼eir如如r.she哪thIee(a)T啪蛳毗hB幽舡hi8妇died远192l,healld‰n.

hi8州蛐’5y黼砌。Theylov耐虹

(b)lII

192l,tbcdeathaf

llis脚岫r蛐删t髓姗thB

kr

bytbc10B。of

dl吣拇.

beI删thIee

yea浏d

例(曩)是—致式,所有的过程都是由动词来体现,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由名词或代词实体来体现,因而语义直接明了,符合口头表达习惯。例(b)是隐喻式,原来的物质过程(died与l循t)分别

被表述为实体(d明tlI与h。),成为了参与者;原来的,D理过程(10ved)被编码为属性(蹦oved);原来的参与者变成了后置修饰

・12l・

语;原来由a缸r反映出来的逻辑关系则被体现为过程(w璐fol-l删ed),经过这番调整之后,语义结构复杂化了,但语法结构却简单化了。词语密度明显加大了。这样一来,例(b)就完全符合书面语深思熟虑的表达习惯。与此同时,通过调整变化,四个句子变成了一个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名词化现象是语法隐喻的主要形式。名词化现象就是过程(按一致式用动词描写)和属性(按一致式用形容词或副词描写)被语法隐喻成事物(按隐喻式用名词或名词词组描写)。

二、名词化的表现形式

名词化有多种类型,主要是“语法隐喻”名词化类型及突出强调抽象思维的英语无灵主语句(English眈nten∞8飘lbj∞协)。

(一)语法隐喻名词化类型。根据。语法隐喻”理论,在研究名词化现象时.语言学界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同一类型,即把过程看作事物。【I¨而事实上,名词化还有其它一些不大引起人们注意的类型。

1.把过程看作事物。按照~致式的要求,过程由动词体现。而在非一致式中,则可以由名词来体现。这种名词化现象最为普遍,常见的在表层结构上有两类:

(1)将动词及其主语或其他成份浓缩为一个名词词组,在词组内,原来句子成份之间的逻辑句法关系仍依稀可辨。如:

(a)The

witll

态的副词.也即副词的名词化。在一致式中,状态由副词体现。而在非一致式中则可有名词体现。这类副词名词化后,一般用介词Wit}l或in引导出其名词形式,但它的语法功能不变。如:

(a)Wec鲫’tfb坤8eetIIe

Ini哪detail8

minnrdctails

0f

t0Ⅱ的rrow瓢圮Ilr毗eb.

(b)We咖’t

cy・

fb瑚怫tlle0ft帆啊rw试th∞cu脚

(a)Het∞kup

tl圮worl【very鲥。恤ly.

aU∞ri叫啷8.

(b)Hetooknptlleworkin

这类名词化现象导致了英语的。介词优势¨珥o。连淑能认为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结合使英语具有静态特征(ibid)。。介词+

inalli删№

名词”是一种弱势短语,如上例中的witlI∞叫眦y和iII

all

B耐心

n∞s。这类短语往往削弱或淡化原来所要表达的副词的意义,使叙述曲折迂回,因而增强了静态感,从而体现了英语表达的客观性、郑重性。

4.把评价看作事物。在—致式中,评价意义由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体现。而在非一致式中,则可以由名词来体现。如:

(a)I∞llievedwI吼Io叫ld.(b)I∞hi即ed(a)nIm(b)It

i8

my

pot叫tiaI.

i8WII址you

sh砌ddo.

to

yo叫oblig“on

dotl呲.

这类现象属于韩礼德所说的人际隐喻范畴。诸如∞uM和8h伽Id等情态动词不仅意义各有不同,如∞tdd表示能力,shouId表示义务,而且在表现讲话者的态度方面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mirIis可叩州medJoIuI踟秘di弛c缸of

0f

thisdepan-

ment,∞hew鹏llappy.

(b)n圮唧oi,lI,,1.叭l

dt:pBrtment

Johns伽byt}屺nliIlish_y∞d缺t叩of血i8

sl帕uld的程度强,c砌d的程度弱。但是,这些情态动词都具有口

语的特点和非正式的风格,而相应的名词化形式则显得正式、严肃。这样的差异可以导致不同人际意义的产生,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话语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从而影响交际目标的最终实现。【I引

以上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分析了名词化四种类型,这是名词化现象的一般形式。但名词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不乏特殊现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英语无灵主语句。

(二)无灵主语句。英美人的思维重视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句子以物称为主,物称又名无灵,常指无灵主语句,指用没有生命的事物(如实物、抽象概念和动作名词等)作主语的句子。Ⅲ1常出现在英语书面语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典型英语句子,也是名词化现象的特殊形式。如:

m耐elIimhappy.

(2)将动词转换成相应的名词,使其成为一个新动词短语的组成部分。例如:

,(a)‰p01jceiI醐tigatedtl圯mmt盯.

(b)Thep幽ce咖ducted蛐如l恻泓如凡intotlle鹏tter.

以上两例中的斜体部分,讲话者将过程看作是事物。这属于。概念隐喻”范畴,这类隐喻有如下功能:通过重新范畴化,使原本动态的过程变为静态,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寻常的方式;通过动态过程名物化,利用英语名词短语可以包含若干个修饰成分的语法特点,增加名词短语的信息量,从而达到浓缩信息的目的;利用英语名词短语可以不包含人称代词的特点,对施事进行虚化,上述几点,尤其是后两点,可以使句子体现的意义显得更加客观,这是名词化在科技语篇中频繁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1

2.把特征看作事物。在一致式中,事物的特征是由形容词体现的。而在非一致式中,则可以由名词来体现。如:

(a)TIIey∞姻ed(b)They(a)’nley

to

(a)Fl蒯锄一嫡ngp∞ple秭嘲。呐e即铡咖demIledtI胁bt熘岫∞they、,iol曲edtI砖a乎呦Ient他们h,d曩tHel8ilI王【i弧dabu舱db鹳ichu-咖rigII协intlleir咖n醇.

(b)Thealm∞ofb商c

belIosme

bec蛐鲍岫yl叫pe啪彻e1.

l∞t

ce勰ed毛∞矗玩i瞄bec锄ethey

we陀n删wed.IniTdedandId叩’tlike

rM旷rD们.朋泣nde幽删.

p咖nnel.

it.

oftlle舭删n艘h6d越H幽IIki锄ed岫妞咖㈧af

h岫阻ri小协iII

their舢缸yvi龇an

in

缶燃陆一Io订ng

pe叩Ieevery'池e他.

(b)Id伽’tliketlIeir例(b)的abu能是表示抽象概念的元生命名词,逻辑上本不可以充当一种动作过程的主体。然而,为了表达的生动性及客观性。说英语的人硬是通过使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e们赋I使之拟人化,语气含蓄,令人寻味,反映了英美民族的客观性及其抽象思

维。

这类现象也属于韩礼德所说的概念隐喻范畴。与上一类别不同的是,在这个类别中变成事物的不是过程而是事物本身所具

有的某个特征(毗曲ute)。一旦特征被看作事物体现这些事物的

名词化就会由特征变为环境成分,或直接变为参与者,如上两例

(b)中的h∞tili6∞和nanw.mindedr嘞。而其中有些特征的载体

则会变为参与者的修饰成分,如后例中的they变为中的their。从而弱化载体在小句信息结构中的分量。

3.把状态看作事物。此种名词化现象多见于表示方式或状

.122.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典型的英语名词化现象,常常伴随语法隐喻(名词化)的出现而产生;其语法结构紧凑,词语密度大。语义关.系隐蔽,因而适用于正式书面语体中;组句方式有利于摆脱行为主体的主观性,因而更具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英语元灵主语句

的名词化结构有助于主题的突显(tIIe皿“z丑tion),因而也有利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使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有学者已经用语料分析试验证实了英语科技类语篇书面语体中此名词化现象的频率最

制造修辞效果,常见的有6nd,∞e,witn髓s,shaw,o如r,teⅡ,de.temliIIe,decide等,这类词比较主观,通常在译文中省去。

4.巧用汉语“四字结构”,确保译文的语气正式、严肃,用词精练、严密,行文客观、公正,以此达到与英语名词化句子一致的效果。如:

Thetbe

高。…

三、英语名词化的汉译

名词化现象因其表层结构复杂,表面意义抽象,因而理解时不容易把握,翻译时也难于表达。以往的关于名词化现象汉译的阐述,要么只阐释句法结构的转换,要么只注重翻译人员的顿悟与偏好,难于提供名词化现象的系统翻译技巧。下面我们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探究英语名词化现象的汉译途径。

(一)从形式转换谈名词化汉译。形式转换主要是指句法语法层面上的转换,也即表层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子行文组织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具有抽象特征的名词化现象其句法语法层面更是跟汉语差异巨大。

1.如何确立汉语译文的主语。由于汉语的表达习惯要求句子的主语是人或有生命的行为主体,所以英语名词化句子的无灵主语不能充当汉语译文的主语。确立汉语译文的主语,常见的方法有三:一是寻找句中充当宾语或定语的相关人称代词或名词,只要句中有这样相关的人称代词或名词,大都可以作汉语译文的主语,不管其形式是宾格还是所有格;二是如果英语名词化句子是一种普遍性陈述,句中没有任何相关的人称代词或名词,那就可以用。人们”、。我们”、。大家”、“你”等泛指词作汉语译文的主语;三是将英语名词化句子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句。如:

Thcy

c鳅’s

bfil毗ant枷。lgdrew

8to瑚y衄d

lengtI哆appl岫ef硒

mldi朗ce.

台上演员演技高超,台下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二)从内容意义转换谈汉译途径。从内容看英语名词化句

子的汉译途径,也就是从话语语义层面分析英译汉方法,我们按传统的语义转换,提供两种汉译途径。

1.直译法。英语名词化意义结构可以直接译成汉语名词性意义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原文结构中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译文中基本不变。如:

IIl弓眦ncei8协鲫er

b‘,tIl

8ea“钾erlarld仃蛐舯吡Bti加.

保险须包括水陆两路的运输。

2.意译法。意译亦翻译词语的含义。虽然英语名词化结构中的抽象名词具有与一致式中相应动词或形容词的语义,但是抽象名词往往涵义概括、指称笼统,其意义有时虚泛得令人难以捉摸。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英语抽象名词不能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只能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其确切含义,并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意译。大致可分为三类具体方法:

(1)用范畴词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如:Wh砒tlleyw叫m∞twa8蛐eIld

of

w虢F阻Ⅱy

di雠pp0删mh凹ab晦∞∞.

two

ur虻enaill嘲8.

to

她没有来.大家很失望。那时他们最想要的就是结束这摇摆不定的局面。

bicycI∞i6嘲c啊I删朗t.

Thc啦暇酮ncy情况紧急,别无选择。

c|Irefu伽pari咖ofthe

fo础0f恤IlspcIn

Winshow

ridi唱

k吡呐peoplesTisetbe

,l娜出ch啪b山a鹏w曲dbet【盱wodd.(R.N:i】【on:11地m曩l

11lisi8凼e

day

to

llei舢0f附

仔细比较这两种交通工具。你就会发现骑自行车更方便。

0ftheca∞admined

W缸)

of呻altem胡代.

现在该是我们两国人民为缔造一个崭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而攀登这一伟大境界高峰的时候了。

上例“摇摆不定的局面”、。伟大境界”是表示现象、属性等概

当然。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保存原主语。如:

Adve玛ity“出u科e

liemtlle

I∞t0f创ol岫。呻ry

pm驴s.

念的范畴词,是汉语常用的特质手段,准确地表达了英语抽象名词的意义。

.(2)用具体的词语阐释抽象的词义,如:’Ikb岫ir嘲8

0f

逆境和奋斗是进化与发展的根源。

2.如何处理英语名词化句子主语。由于汉语译文寻找了新的主语,英语名词化句子主语就该另作处理。通常有三种办法:一是将英语名词化句子主语的词性还原,让其在汉语译文中充当谓语;二是将英语名词化句子主语译成汉语的状语或定语;三是译成汉语宾语。例如:

for西印p01jcyi5

to

k∞pinte旭啦0f

di雎咖t

帆删∞compatibk.TheBkill6嗽ded眦嗽姗枷缸加,硝i船

m饥l口,以∞啦P,砌e.

外交的作用就是使各国的利益能保持协调因此就需要有互

tlIc

A锄削c哪pari咖0f

A1mmm

tWo砌8howyou山e慨咖眠

相忍让、互相妥协的本领。

你仔细比较两者。就会知道其问的差别。

Wi协渊a

8ightd

be蛐碰m蛐y嘲iI唱.

the

上例A∞咖modad叩和删啪劬em意义基本相同,意为“调

解”、。和解”等;∞mp哪mi弛意为“妥协”它们用来指协调国与国之

The删m毗pped

删lnded岫in

eveIy8idc.

秋天里。北京阳光灿烂,景色优美。

into

间的利益的方式。然而国际之间的协调自然是双边的互动,故此处译为。互相忍让”、“互相妥协”。这正如P趴erNe伽咂Ijc所说A|

c姐try,c蛳蛐dl【iIIdII嘲8昕

l嘲胞阱t,既p18II鲥∞i8

d地t舳l“on.瞄1英语涵义笼统、概括、

一琦上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感受到关怀与照顾。

3.如何处理英语名词化句子中的谓语动词。一般说来,英语名词化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有两大功能:一是体现逻辑关系,常见

虚泛的抽象名词需用汉语具体的词语来解释。

(3)用形象性词语使抽象意义具体化。汉语缺乏抽象名词,但形象化词语(如比喻、成语、谚语等)却很丰富,常用此来表达英语抽象笼统的涵义。如:

Iask

p呻ebe

I-ot

的有嗍to,咖8眦,咖tributeto,leadto,崩ldtin,p地cede等,这

类词比较客观,汉译时通常转换成表示逻辑关系的汉语连词或助词,将隐含的逻辑关系明显化,如:1kexec埘onoftlle州鲫他rp静

oededtlle

gende衄,lir,讪毗me删this删alarr町,if蛔P岍

to

force岫to8Ilbmi88i加?(P.Henry)

p嗽ident’5arrival.总统尚未到达;囚犯已被处死;二是

请问诸位先生,摆出这种张牙舞爪的阵势,如果不是为了使

・123・

我们屈服,还有什么目的呢?

以上提供的三种意译方法是。化虚为实”的方法,。往往可以通行文、添文采,增加译文的可读性”∞J。

从以上的考察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名词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即反映了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习惯及其认知发展,又从侧面阐释了英语的历时发展趋势,对非英语国家尤其是中国等非印欧语系的英语习得者了解英语、学好英语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从。语法隐喻”理论论述的英语名词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证明这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及阐释力。本文所提供的名词化现象的汉译途径也对翻译工作者从语言结构(如从形式与内容两个层次)人手从事汉译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同时为英汉语词类比较及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有的学者认为英语有过度名词化的现象,并认为这种现象会。使表达罗嗦、累赘、缺乏活力及动态感,有时还会造成语义含混,甚至产生歧义。”Ⅲ1因此反对过分堆砌名词;甚至有人将名词化现象划分为有益名词化和无益名词化Ⅲ】。这些论述都会对不同翻译策略的制定及翻译标准的厘定提供语言学理论的依据。因此,英语名词化现象的解释还需进一步深化,对其汉译方法的论述还需进一步探讨。

【6】扬丰宁.名词化现象及其原因[J].外语教学,1999,(3).[7]张斌.从中西思雏方式的差异看汉英翻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5).

【8]J∞pe嘲I,0.L丑ng阻萨.蛔N曲鹏,I概loF哪e呲哪d

【M].knd蛐:G∞曙e

Orig.m

【9]Jes咖,0.‰删蛳pl料蠢G删咖r[敞].kndoll:鲫

・‘

AⅡ朋&U删iII喇,1954:4凹.

^1l朋&UnWin蹦。1951:139.

[10]刘固辉,陆建茹.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1l儿12]ch锄ky。N.I矗咽m伊棚dMind[M].N州Yo出:陆

∞叫Bm∞J钾锄。诚clI,19醯:117;107.

‘‘

【13]址啦ceoIge&M丑rI‘Jol嗍.Metaph傩Weu嘲By[M].

[14]张权.英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结构分析[J】.外国语,2∞1.(6).

【15]Halliday。M.A.K.^nI丑troducd饥l协FIu鹏d佣|l[M].krId加:Ed砌lIdAmold,1985/1994:352.

[16][20]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3。(5).

Clli∞go:UIli"嘶0fChica伊,19∞.

G聃m叫

参考文献:

【1]MaItiII,J.R.ElI出sh1.e戤:sy哝舶andshuctl雠[M].An哦*

[17]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6。(2).

d岫:Bellj锄i鹅,1992:138.

【2]或雏・克里斯特尔编.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40.

[3]Tf蜘出.G.P&K.‰zz嘲R伽dedge.Dicti∞ary矗I舶哥艇唔e胁d

【18][21]e23][24]连淑能.美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3:113;14l;1“一145;111.

[19]胡壮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5:298。

【21]李力.美汉语篇中校心成分的转移成因[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1。(4).

h喀IIi8d∞[M].Beiji唱:Fo咒晒IaIlgI嵋舻Tc∞lli呜aIId胁

鸵舡chP诧鲳.2000:327—328.

[4]捌国辉。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5.

【25]邵红,名词化的特性及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4,

(5).

责任壕辑:郑诗锋

【5]Hud枷,R.A.8∞ioliIlgIIis乱[M].Londm:c珊bridge

unive墙i・

ty№8,19∞:59.

TheNominalization0f

EndishandTranslationStrategies

DUYu.sheng

(CoUege

of

L丑nguages,N鲫jiIlgUnive玛畸ofIf南n他d∞science明d’Ikhnolo盯,NarljiIlg210044,Chi眦)

0ne

Abs打act:NoIIIinauzali叩i8∞1w叩ds

lar

of

oftlIenlainf钿lu他sofwrittell

to

N伽inali2觚ons咖ctu陀a陀眦舵hed

js

tlIe

En班shtext鹪weU酗thecomm叩m皿arI【edf0衄.The

derivati∞锄dtmnsfo撇妇ofved嘛明d

ker-

meaIling.既i8phen锄enon

absh优twhichl∞dsto

adjectiV鹤SlId呜tlle蒯-

tIIemi蛐derst蛐diIlg肌dfhzzy咖“鲫.TlliBp叩盯删y鹚tlle

丽g.哪ofN伽in吐嬲£i∞舶m

1i8lI肌de印lo陀sC∞te舡t.

development,huII姗∞鲥tiVepD∞嘲,tlI伽glItpanemoftlIeEng.

Halliday’stll∞巧of伊蚰吼撕calmet印hor.F训iIIgi鹏pir撕。璐frc旺tlletll∞ryof酽呱衄aticalme呻h∞,tlIisp叩盯diver∞m叽ifestatio啮ofN锄inauzati∞,pre∞nting昀瑚lati∞s自阻oe画船intwo∞皿elatedf缸e协finally:fonn肌d

tlIepe玛pecdve0fEn班8h

№ywords:∞lIIin止盟曲n;印吼mticalme诅phor;m蚰让estati∞;劬哪Lati帆str劬哿

・124・

我们屈服,还有什么目的呢?

以上提供的三种意译方法是。化虚为实”的方法,。往往可以

通行文、添文采,增加译文的可读性”∞J。

从以上的考察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名词化现象形成

的原因复杂多样,即反映了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习惯及其认知发

展,又从侧面阐释了英语的历时发展趋势,对非英语国家尤其是

中国等非印欧语系的英语习得者了解英语、学好英语提供了一条

有效的途径。从。语法隐喻”理论论述的英语名词化表现形式的

多样性也证明这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及阐释力。本文所提供的

名词化现象的汉译途径也对翻译工作者从语言结构(如从形式与

内容两个层次)人手从事汉译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同时为英汉语

词类比较及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有的学者认为英语有过度

名词化的现象,并认为这种现象会。使表达罗嗦、累赘、缺乏活力

及动态感,有时还会造成语义含混,甚至产生歧义。”Ⅲ1因此反对

过分堆砌名词;甚至有人将名词化现象划分为有益名词化和无益

名词化Ⅲ】。这些论述都会对不同翻译策略的制定及翻译标准的

厘定提供语言学理论的依据。因此,英语名词化现象的解释还需

进一步深化,对其汉译方法的论述还需进一步探讨。【6】扬丰宁.名词化现象及其原因[J].外语教学,1999,(3).[7]张斌.从中西思雏方式的差异看汉英翻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5).【8]J∞pe嘲I,0.L丑ng阻萨.蛔N曲鹏,I概loF哪e呲哪d【M].knd蛐:G∞曙eOrig.m【9]Jes咖,0.‰删蛳pl料蠢G删咖r[敞].kndoll:鲫・‘AⅡ朋&U删iII喇,1954:4凹.^1l朋&UnWin蹦。1951:139.[10]刘固辉,陆建茹.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1l儿12]ch锄ky。N.I矗咽m伊棚dMind[M].N州Yo出:陆∞叫Bm∞J钾锄。诚clI,19醯:117;107.‘‘【13]址啦ceoIge&M丑rI‘Jol嗍.Metaph傩Weu嘲By[M].[14]张权.英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结构分析[J】.外国语,2∞1.(6).【15]Halliday。M.A.K.^nI丑troducd饥l协FIu鹏d佣|l[M].krId加:Ed砌lIdAmold,1985/1994:352.[16][20]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J】.外语教

学,2003。(5).Clli∞go:UIli"嘶0fChica伊,19∞.G聃m叫

参考文献:

【1]MaItiII,J.R.ElI出sh1.e戤:sy哝舶andshuctl雠[M].An哦*[17]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6。(2).

d岫:Bellj锄i鹅,1992:138.

【2]或雏・克里斯特尔编.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240.

[3]Tf蜘出.G.P&K.‰zz嘲R伽dedge.Dicti∞ary矗I舶哥艇唔e

胁d【18][21]e23][24]连淑能.美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3;14l;1“一145;111.[19]胡壮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5:298。【21]李力.美汉语篇中校心成分的转移成因[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1。(4).h喀IIi8d∞[M].Beiji唱:Fo咒晒IaIlgI嵋舻Tc∞lli呜aIId胁鸵舡chP诧鲳.2000:327—328.

[4]捌国辉。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5.【25]邵红,名词化的特性及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4,(5).

责任壕辑:郑诗锋【5]Hud枷,R.A.8∞ioliIlgIIis乱[M].Londm:c珊bridgeunive墙i・

ty№8,19∞:59.

TheNominalization0fEndishandTranslationStrategies

DUYu.sheng

(CoUegeofL丑nguages,N鲫jiIlgUnive玛畸ofIf南n他d∞science明d’Ikhnolo盯,NarljiIlg210044,Chi眦)

0neAbs打act:NoIIIinauzali叩i8

∞1w叩ds

larofoftlIenlainf钿lu他sofwrittelltoN伽inali2觚ons咖ctu陀a陀眦舵hedjstlIeEn班shtext鹪weU酗thecomm叩m皿arI【edf0衄.Thederivati∞锄dtmnsfo撇妇ofved嘛明dker-meaIling.既i8phen锄enonabsh优twhichl∞dstoadjectiV鹤SlId呜tlle蒯-tIIemi蛐derst蛐diIlg肌dfhzzy咖“鲫.TlliBp叩盯删y鹚tlle丽g.哪ofN伽in吐嬲£i∞舶m

1i8lI肌d

e印lo陀s

C∞te舡t.development,huII姗∞鲥tiVepD∞嘲,tlI伽glItpanemoftlIeEng.Halliday’stll∞巧of伊蚰吼撕calmet印hor.F训iIIgi鹏pir撕。璐frc旺tlletll∞ryof酽呱衄aticalme呻h∞,tlIisp叩盯diver∞m叽ifestatio啮ofN锄inauzati∞,pre∞nting昀瑚lati∞s自阻oe画船intwo∞皿elatedf缸e协finally:fonn肌dtlIepe玛pecdve0fEn班8h

№ywords:∞lIIin止盟曲n;印吼mticalme诅phor;m蚰让estati∞;劬哪Lati帆str劬哿・124・

万方数据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杜玉生, DU Yu-she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210044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2009,26(1)0次

参考文献(20条)

1.Martin J R 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 1992

2.戴维·克里斯特尔.沈家煊 现代语言学词典 2000

3.Trauth G P.K Kazzazj Routlede Dictionary.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0

4.刘国辉 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论 2000

5.Hudson R A.sociolinguisfic 1980

6.扬丰宁 名词化现象及其原因 1999(3)

7.张斌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汉英翻译 2006(5)

8.Jespersen O 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 1954

9.Jespemen O The Philosopher of Grammar 1951

10.刘国辉.陆建茹 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9)

11.Chomsky N Language and Mind 1968

12.Lakoff George.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s By 1980

13.张权 英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结构分析[期刊论文]-外国语 2001(6)

1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94

15.何明珠 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3(5)

16.朱永生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

17.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1993

18.胡壮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2005

19.李力 英汉语篇中核心成分的转移成因[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4)

20.邵红 名词化的特性及其应用[期刊论文]-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5)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郭铭莉 广播英语新闻中的名词化现象分析——语法隐喻之视角 2007

The systemic-functional approach to nominaliz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grammaticalmetaphor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M.A.K.

Halliday in his monograph "An Introductionto Functional Grammar" in 1985. The no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GM),developed mainlyby Halliday(1994) represents an original and innovativecontribution to linguistic theory.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use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the form of nominalizedprocesses in the English poadcast news reporting. As a functional variety,poadcastnews reporting is lexically and syntactically unique. So far most descriptions ofgrammatical metaphor in this functionalvariety are qualitative, lacking in empiricaldata support. In this thesis, randomly selected news items from VOA were used asdata for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the concept of grammaticalmetaphor is discussed with the process transference in transitivity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 Thereafterdefinitions ofnominalizatian and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examples of nominalizedprocesses are presented. Statistic evidence shows that

nominalized processes aboundin news items. And some productive nominal suffixes -ion,-ment, -ity, -ness and aspecial nominal ending -ing are investigated. After the presentation of theirdistribution frequency, functional explanation of nominalization iselucidated.Nominalization is the main sourc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news reporting as it isin scientific discourse.Nominalization, a stylistic feature of news reporting, has therhetorical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thematic connection,

backgrounding andparallelism. Moreover, superficial objectification, authors" desired effect of ambiguityand ideology, as well as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re secretly achieved by thepurposefully used nominalized processes. It is believed that a betterunderstanding of nominalized processes in news reportingcan facilitate EFL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news items and shedsome lighton journalists" work for news reporting.

2.学位论文 兰晓燕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过程探析 2006

众所周知,科技英语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举足轻重。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变得更加开放并竭尽全力追赶世界顶尖科技潮流,所以科技英语的汉译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手段,其特征就是客观、严肃和准确,因此在科技英语中被频繁使用并认为是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如何再现名词化所表现的客观事实并流畅而准确的翻译成中文是整个科技语篇翻译的关键。对名词化结构的错误理解会大大降低整个科技语篇的信息功能。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名词化结构的构成,用法和功能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频繁出现的原因作一个全面的描述和探究,试图使译者对名词化能有更高的认识和更好的理解。其次,通过对英语科技语篇中及其相对应的汉语翻译中的名词化使用频率的对比研究,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名词化在科技英语语篇及其汉语翻译中的频率如何2)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在汉语翻译中是如何被处理的。最后在摸索名词化结构汉译的可行性方法中,本人基于Nida(1969)的分析—置换—重构的翻译模式来探讨名词化的翻译过程。首先,对名词化深层结构的分析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良好的开始,同时也是科技英语翻译者不可忽视和逾越的很重要一步。而在对名词化进行置换和重构的过程中,名词化可以在相同的级阶上被翻译成汉语的名词或动词,有时也会向更高的级阶跨越,即被翻译成从句。名词化结构汉译中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语的难易程度及目的语读者。因为升级是为了让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尽管本研究对于现有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贡献微薄,但希望能够对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与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目前的机译研究能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名词化结构的升级对于目的语语篇的影响,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3.学位论文 邵红 中英文报刊国际政治新闻报道的名词化现象分析 2008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为理论框架来分析中英报刊国际政治新闻报道的名词化现象。 无论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是对于隐喻研究来说,语法隐喻理论的重要性都日益为人们所认可。根据Halliday(2000)和Thompson(2000)的观点,语法隐喻指通过词汇语法形式对于一个意义的隐喻性表达,与其相对应的非隐喻形式才是表达较直接意义的最为原始的词汇语法形式。Halliday(2000)认为名词化是一种隐喻式的表达,是语法隐喻最常见的体现形式。名词化的使用被认为是英语书面语和正式语体的重要特征。Halliday(1996)将语法隐喻划分为13种类型,其中5种类型是名词化。本文以名词化为理论框架,随机抽取了40篇中英报刊国际政治新闻报道,首先对5种名词化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接着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角度,分析了名词化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概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原因和重要性。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几个与名词化有关的理论问题,目的是为后面对名词化进行三大功能研究做好准备。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语篇、语法隐喻和名词化三个方面。第三章对随机抽取的40篇中英国际政治新闻报道中每种名词化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英语国际政治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化依次是动词名词化和形容词名词化。而介词名词化、连词名词化和无人称形式名词化很少出现。在汉语国际政治新闻报道中,与英语相同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化是动词名词化,介词名词化、连词名词化和无人称形式名词化也很少出现。而与英语大相径庭的则是汉语中的形容词名词化也很少出现。第四章则分析了名词化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通过分析所搜集的40篇语料,作者发现就概念功能来说,名词化主要发挥了语义扩张功能、简洁化功能和正式化功能;就人际功能来说,名词化主要发挥了客观化功能;就语篇功能来说,名词化主要发挥了衔接功能。第五章概述本文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本文只是对国际政治新闻报道中的名词化这一语言现象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由于汉语的词类界定不明显,目前在汉语中,名词化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同时,作者尝试用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理论来分析汉语语篇,所以,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商榷。但是,作者期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日后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名词化,有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4.期刊论文 谢金荣.XIE Jin-rong 从认知角度分析英语名词化现象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2)

名词化现象在英语中无处不在.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名词化过程主要是把表达"过程"的动词或说明某一事件的小句加以"物化",从而浓缩成动词性名词.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动作过程的参与者或发出者丢失了,这样所得到的名词化词组就会损失部分原有的信息,语义上可能产生歧义或模糊.但是,名词化词组却孕包和浓缩了许多信息,它可能是多个命题的组合体.名词化词组由于失去了动作的参与者或发出者,在描述事件或说明事物时它显得更为客观;因此,名词化是科技英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5.期刊论文 马援 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结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由于科技语篇高度的抽象性及复杂性,它经常成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障碍.本文以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科技语篇中大量出现的名词化结构,揭示出更好地掌握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语篇中的作用,对理解复杂的科技文体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6.学位论文 王志芳 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 2002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不仅为隐喻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语言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许多西方语言学家都对该理论给予了极大重视,并把它运用到诸多领域。然而,在中国,对语法隐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对语法隐喻现象与语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更少。本文试图涉足语法隐喻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进行语体研究。本文旨在运用语法隐喻理论分析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篇中语体正式程度的关系。全文共由六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语体及名词化并陈述本文的写作目的。语体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语体的正式程度与语法隐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作为实现语法隐喻的主要手段之一,名词化与语体也有着某种联系。弄清楚两者的内在联系对英语教学及翻译实践有很大帮助。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不甚多,也不够系统。为此,本文作者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性探讨。第二部分,介绍语体正式性的概念及其识别。语体的正式性是个连续体。语体的正式程度在词汇选择、语法层面都有所体现。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名词化的出现频率能够显示语体正式程度的高低。

7.期刊论文 李奇.LI Qi 商务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初探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7)

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以商务英语中最为常见的三种语篇memo,letter,report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语法隐喻的表现形式之一--名词化进行分析,发现了商务英语语篇中名词化的四种类型,并对其功能做了初步分析.

8.学位论文 赵方铭 关联理论对语法隐喻中名词化的解释力 2007

名词化现象在语言学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许多语言学派均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系统功能学将名词化纳入语法隐喻框架下进行重新认识,认为名词化是形成语法隐喻的一种最强有力的手段,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更为全面系统,也更具说服力。但是,尽管Halliday承认语言通过隐喻构建人的认知,重塑人类经验,这不仅反映在词汇层面,而且还体现在语法层面上,功能语言学家们却并未对名词化,当然也包括其它语法隐喻手段的使用及理解过程中更深层的认知机制做出详尽合理的阐释,而只是将研究重心集中在词汇语法的形式变更以及由之带来的语篇功能的层面上。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出于语言研究的前沿,特别是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实现了认知与语用研究的高度结合,在语言学界颇具影响力。 关联理论解释性较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但是,如何运用关联理论解读名词化现象,这一问题始终未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因此,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力图为名词化,特别是动词名词化在实际交际中所发挥的认知功能提供系统的理论解释,并以此揭示这一复杂的语言现象下统一的认知动因。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开篇分析了现今各种名词化研究的局限性,并由此点明了关联理论框架下名词化研究的意义之所在。第二章与第三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第二章以历史的角度详细叙述并评价了从较早的Jesperson到转换生成语法再到系统功能语法在名词化领域的研究状况,指出了这些研究在认知动机解释上的不足,以及用认知理论对其进行补充解释的必要性,本文仅以关联理论为例。第三章则通过介绍关联理论中关联是如何界定的、关联与认知的关系以及关联与交际的关系,系统阐释了该理论的运作机制。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阐明了关联理论对名词化现象在认知层面上的强大解释力,强调了在话语交际过程中,名词化的使用和理解都受关联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关联理论对语法隐喻研究的补充特性,本文分别从小句、语篇以及语体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分析,这与语法隐喻框架下名词化的研究层面一致。第五章是本文的结束篇章,在对全文进行系统概括的同时对关联理论在名词化领域的应用研究所带来的启示进行了阐明,并进一步为名词化研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总之,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语法隐喻中名词化的认知研究具有很大价值,对深入解析人类认知机制在名词化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事实上,功能学派内部早有人大力主张功能与认知结合以建立“认知功能语言学模式”,主要代表有Fawcett、Haiman、Heine、Givon等,因此,本文以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为切入点,试图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揭示其深层的认知动机,无疑是对这一主张所作出的必要的和有意义的尝试。

9.学位论文 黄艳丽 科技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2008

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将隐喻研究扩展到了词汇语法层,实现了隐喻研究史上的突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语

法隐喻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现象的研究,大都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而很少有人从认知角度研究语法隐喻产生的基础。其次,虽然各理论流派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名词化现象,但大多集中在对其产生过程及其与论点的句法关系的研究上,专门讨论名词化翻译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从认知、功能的视角,对英语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尤其是名词化现象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其产生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英语科技语篇中的功能,梳理其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语法隐喻的翻译问题。为证明及论述文中观点,例句均选自生物、农业、石油及医药等科技领域。 论文追溯了隐喻理论之鼻祖及后继,从认知及功能的角度讨论了英语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及功能;论述了语法隐喻的翻译,其中重点论述了名词化的翻译。名物化的产生是多个认知原则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Nida的分析-置换-重构的翻译模式探讨了名词化结构的翻译过程。名词化结构的同级阶或跨级阶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语的难易程度及目的语读者的水平。本文对动词化及形容词化结构的翻译也做了一定的探讨。 希望本研究能够对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结构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为科技翻译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10.期刊论文 窦颖 语法隐喻及其名词化表现形式 -文教资料2009(3)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韩礼德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语法隐喻首先体现在过程和功能成分的相互隐喻化,最后才见之于词汇语法层的体现.而作为语法隐喻的一个主要来源,名词化现象则是语法隐喻在词汇语法层次的表现.本文主要是分析语法隐喻的产生机制和发展及其名词化表现形式.

本文链接:.com.cn/Periodical_pxyyj-hbjyxyxb20090104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10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