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_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第23卷第5期
2006年10月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Vol.23 No.5Oct. 200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康 健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榆次 030600)
摘 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来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美学价值;词汇;句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808(2006)05-0055-02
一、关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借助Buhler的语言三大功能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色彩的概念,式,,接近原文;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因此,交际翻译会把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转化为符合目的语言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合乎译语规范。在翻译过程中,两种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但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各有侧重。
二、语义翻译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应用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代表性的译作,它原为清朝沈复的一篇题材较为广泛的自传体散文集,全篇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作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闲情记趣、家庭变故、山水游记等,深刻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价值观念。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表达类型的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才能展示作品的个人魅力,彰显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异域文化色彩,才能使原文的语义及要表达的感情传达出来,而自传属于表达类型文本的一种,因此译文中处处可见语义翻译的痕迹。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从纽马克提倡的语义翻译应再现原文美学价值的三个方面来讨论语义翻译在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应用。
(一)再现原文的结构美
,衔接紧密,现存的四,,,通过。在句与句的衔接方面,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记事都给人以身临其境、浑然一体的感觉。林语堂的译文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这种结构特点,不仅考虑到了句子之间的结构平衡,而且也考虑到了文本的整体连贯性。由于译文在翻译过程中侧重语义翻译,所以全篇的整体布局在此不做探讨,下面主要从原文的句子结构特点来说明:
①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Astotheplanningofgardenpavilions,towers,windingcorridorsandout-houses,thedesigningofrockeryandthetrainingofflower-trees,oneshouldtrytoshowthesmallinthebig,andthebiginthesmall,andprovidefortherealintheunrealandfortheunrealinthereal.Onerevealsandconcealsalternatively,makingitsometimesapparentandsometimeshidden.Thisisnotjustrhythmicirregularity,nordoesitde2pendonhavingawidespaceandgreatexpenditureoflaborandmaterial.
原文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表明了作者营造园林风景的主张。中间六个并列短语连用,更增加了句子的气势。译文也抓住了原文句式结构的特点,采用简单的复合句和并列句来译,但由于英汉表达方式的不同,译文将原文的整句话分译为三个分句。对于原文中的并列结构译文变换了不同的句式“,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对
结构是组成文本的框架,它不仅包括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构成文本的各段落及各篇章的组合方式。
[收稿日期]2006-02-20
[作者简介]康 健(1980-),女,山西寿阳人,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山西大学外语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英语语言文学。
康 健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译,动词“show”和“providefor”并列使用,搭配恰当“;或藏或露,或浅或深”,句式的调换避免了译文的单调重复,副词“alternatively”和“sometimes”与原文对应,从而使译文在句子结构安排上和原文保持了最大的一致,适当地再现了原文句子的结构美,总之译文读后也如同原文一样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二)再现原文的比喻美
不同方面描写了古代文人著书立说之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畅达,译文也保留了原文特点,采用简洁、明快的句式,流畅自然,读起来琅琅上口,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句③、句④象声词chirp和humming的使用,能使人感受到事物的生动性,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上述声调谐美、富于节奏的语言给译文增添了色彩。
语义翻译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增强译入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但语义翻译如果超出了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范围,就会造成理解的障碍,达不到翻译的理想效果,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译者必须采用交际翻译来补充。
三、交际翻译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应用
(一)词汇层面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人们获得形象思维,能够以形传神,培养与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文中许多地方的比喻都揭示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译文中也对其进行了保留,能够激发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①仰视长空,琼花风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
Thebeautifulsnow-flakesdancingintheskyaboveandsilver-cladhillsandjadebedraggledtreesbelowgaveonetheimpressionofafairyworld.Littleboatspassedupanddowntheriver,tossedbythewaveslikefallingleavesinastorm.Lookingataviewlikethissomehowmadeonefeelthevanityoflifeandthefutilityofitsstruggles.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民族特色的词汇往往需译者在翻译时做出适当的调整。
①惜乎明珠暗投…
…butthiswaslikecastingpearlsbeforeswine.②拇战辄北,大醉而卧。
beingloser,Iasleepdrunklikeafish.,译文套用英语,不仅有效地传达了原文意义,而且便于。“拇战”指喝酒时划拳“,北”在此有败退之意,汉语中有“败北”之说“,大醉”在译文中采用简单通俗的译法也避免了按字面翻译时的晦涩难懂。
(二)句法层面
。美好的事物,作者用“;玉”在中“,覆盖“;瑶”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所以这儿“瑶台”即美好的令人神往的地方。第二句话中作者把江中的被波浪冲击的小艇比作残叶,原文比喻形象生动,译文也如实地保留了这种形象性,从而不仅准确地传递了原文信息,也使西方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原文的比喻美。
(三)再现原文的声音美
奈达曾指出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区别莫过于形合和意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是通过意义连接的,表面结构显得松散;而英语重形合,句子用连词连接,结构紧凑。并且汉语多为主题句,每个句子都有表达的重心,而英语多为主语句,语法关系完整。
①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
IalsogotaglimpseofthefootofHuangshan,ortheYel2lowMountains,butunfortunatelycouldnotgoupandexplodethewholeplace.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包含范围广,既包括头韵、半韵的使用,也包括句子的节奏或拟声词的使用等。汉语自古以来就重视声音之美,陆机《文赋》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可见声音在文本中有重要作用。《浮生六记》原文为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形式,声音之美自然随处可见,诵读时琅琅上口,令人百读不厌。林语堂凭借深厚的英文功底将原文的声音之美也再现得淋漓尽致。
①…且共倒金樽…
…let’stogetheremptythegoldengoblet…②…更谁吹玉笛…
…andwhowillplaythejadeflute…③…虫声四起…
…Insectsbegantochirpallround…④…夏蚊如雷…
…mosquitoeswerehummingroundinsummer…句①、句②为原文中引用的诗词,译文中“goldengoblet”与“playthejade”分别压了头韵和半韵;句③采用类比法从
原文中未出现主语,而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是主语加谓语,所以译文中补充了主语“I”,并用连词“but”将两个意合句连接为一个形合句。
由此可见,在词汇层面,选词应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句法层面应顾及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上述交际翻译的例子使译文简洁、流畅,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
四、结论
正如纽马克所言,翻译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使用单一的理论做支持,也不可能使用单一的技巧,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也是如此。在翻译实践中,两者并非单一运行,而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林语堂《浮生六记》中两种方法的巧妙使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转第66页)
赵 娟 汉字与现代标志设计地北京。同时它又巧妙地幻化成一个人形,在向前奔跑、在热烈地舞动,这不仅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也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它将中国特色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中为洋用的典范。
汉字标志的个性特征使它在标志设计中独具魅力。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商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将更加重视运用标志设计来塑名牌,塑企业自身形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政治、文化全球化,海外设计必将进军中国市场,中国设计也将走向国际市场,设计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局面。面对文化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加入全球化的进程我们责无旁贷,别无选择,但我们的加入必须是冷静而清醒的,国际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取消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我们应与之沟通而非“拿来主义”,在不损害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对话,吸取外来文化的优势来扩大我们本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全球化”带给我
(责任编辑 杨乐中)
[参考文献]
[1]曹 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2]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3]林西莉.汉字王国[M].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1998.[4]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和美学[M].北京:中国人
们的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我们的设计既不能停滞守旧,也不能全盘西化,既不能简单地抗拒,也不能简单地认同,应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地融合世界艺术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上接第6页)
Yao”RhymesinSouthShanxiDialect
GAOJian-hong
(SchoolofChineseLinguisticsandCultureNankaiUniversity, 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TherearemanydifferencesbetweenthepronunciationofthoseKaikousandengcharactersbelongingto“yao”rhymesinSouthShanxidialectandthatofmodernstandardChinese.Comparingthepronunciationofkaikousandeng“yao”rhymeswiththeirdiachronicpronunci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phenomenon,andwecanarriveatthisconclusion:thepronunciationofKaikousandeng“yao”rhymesinmodernSouthShanxidialectistheresultoftherisingofmainvowelsof“guo”groupafterthestopsuffixesof“yao”rhymesdisappearedandmergedintothe“guo”group.
Keywords:Kaikaucandeay;“yao”rhymes;therisingofvouels
(责任编辑 郭继荣)
(上接第56页)
[参考文献]
[1]PeterNewmark.Approachesto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PeterNewmark.ATextbookofTranslation[M].Shang2
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责任编辑 张 莺)
[3]沈 复.浮生六记[M].林语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