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瘾"高一尺"好"高一丈|好无瘾(大全)

"瘾"高一尺"好"高一丈|好无瘾(大全)

"瘾"高一尺"好"高一丈|好无瘾  编者按:收藏,收而藏之。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了收藏历程中无尽的辛酸、无尽的快乐。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过或即将开始收藏,无论是金银玉器,还是片寸纸头,也许会让他人艳羡不已,也许会被他人嗤之以鼻。但在收藏者心中它们。

"瘾"高一尺"好"高一丈|好无瘾

  编者按:收藏,收而藏之。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了收藏历程中无尽的辛酸、无尽的快乐。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过或即将开始收藏,无论是金银玉器,还是片寸纸头,也许会让他人艳羡不已,也许会被他人嗤之以鼻。但在收藏者心中它们都是巨大的财富,因为这些个“珍宝”承载着收藏者说不尽的故事。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编辑部主任:  您好!贵刊自创办两年多来,一直以既面对文博界,又面对收藏大众为主要阅读群体。坚持双轨鉴定的办刊方针,以改革开放的办刊作风,客观理性地为文博、收藏领域广大研究学者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又为广大订阅群体提供了客观、全新、创新、通俗易懂的文博、收藏理论与知识。因此深得广大文博、收藏人员的信赖与认可。我们宁夏地区除了新增了不少认识、认可贵刊的会员,更有弃原订其他收藏刊物,改订贵刊的读者,足以说明贵刊的办刊成功,万望戒骄戒躁,定能在众多收藏刊物中脱颖而出。  另告,我协会有一理事系中国某知名国企一名基层领导,因特别缘由,加入收藏队伍,以他弃牌入藏的特别经历,书写了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收藏文化巨大感染魅力的文章,请求我协会推荐给贵刊,以求发表。一则:教育启发更多牌友;二则:纪念引他入收藏之道的我协会已故常务理事姚迅。  敬请你们审阅定夺。  宁夏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治国  敬荐  公元2011年9月26日18点40分。一颗高尚的心脏,带着对白发苍苍的父母、孤苦伶仃的妻女的不舍,带着对未竟事业的眷恋,带着与白血病魔顽强搏斗近一年半的疲惫,停止了跳动!  本来这篇文章早就写好了,只是想跟众藏友交流心得,由于怕写得不好而贻笑大方,所以就一直没有投稿。现在我的收藏老师故去了,就在前后加了两段文字,想发表出来纪念我的老师!  “三缺一,老地方,快来!”电话里是牌友熟悉的召唤声,那是以前心中急切期盼的声音,那是具有压倒一切的魔力的声音,那是无需拒绝也根本无法拒绝的声音,但现在只能抱歉地跟牌友用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婉拒。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婉拒,慢慢的牌友们就不再召唤我了;随着藏品的增多、收藏领域的拓展、收藏知识的丰富、收藏水平的提高,我的牌瘾渐渐地减小了、消除了。朋友们都很奇怪,他们的铁杆牌友怎么变了?是什么使他“金盆洗手”了呢?其实他们不知道,是收藏这个新“爱好”战胜了原以为此生相伴永远的麻将“心瘾”。  未接触收藏以前,我的业余活动最多的就是打麻将。其实,我从刚参加工作就喜欢打麻将,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麻将是我的最爱,而且几乎到了酷爱的程度。我感觉打麻将的过程,就是精神满足、释放压力、身心充分享受的过程。这些年的一些经典战例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爱恨情仇”、得失心得跟牌友交流起来也是津津有味、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平时,遇有牌友召唤,基本上是随叫随到。当然,我也经常召唤牌友活动,往往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往往我一周要“激战”几次、每次要10小时左右才觉得过瘾,如果几天不摸麻将就觉得特别难受。我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麻将瘾”,而且“瘾”得很重。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收藏。把我领进这个领域的是亦师亦友的姚迅老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次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从“有百害而无一利”低级趣味享受中挣脱出来,业余精神生活上升到高雅的收藏层面。其实我和姚老师是同事,认识已有20年了,但一直没有深交,直到一年前一次偶然“邂逅”,才“铸就”了我的收藏爱好和我们的情谊。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跟他去淘宝的情景:当时我们坐一辆厂车下班,而有正好坐在了一起,在车上就随便地聊了起来,快下车时他问我想不想去“淘宝”,抱着好奇的心态我就跟着他去了。街道两旁摆摊的小贩很多,一个接着一个,摆放的“宝贝”也是琳琅满目、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淘宝的人摩肩接踵,场面很是热闹。我跟着他在小摊前穿梭、搜寻。突然,一件看着并不起眼的“玉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拿起玉杯,仔细端详,从各个角度反复审视,然后从包里掏出一把小手电对着玉杯照射、观察。最后,他又拿出一支高倍放大镜对着玉杯上的纹饰逐个观察、品鉴。拿着玉杯,他与摊主攀谈起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姚老师满心欢喜地淘到了他心仪的藏品。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他告诉我这是一把罕见的战国时期的青玉“玉卮”,是当时贵族人士饮酒的器皿,它甚至可以和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相媲美。面对我诸多的带着怀疑的询问,他就手中拿着的“玉卮”向我解释了如何从玉器的神态、器型、玉质、纹饰、工艺,甚至味道来判定一件玉器的真伪。真没想到以前觉得很简单的玉器,竟还有如此丰富的学问!  从那以后,我们就经常相约去淘宝。下班回家的路上、周末休息的空闲时间都留下了我们淘宝的身影。姚老师还将他十余年的收藏、鉴赏的实战经验倾囊而出,不管是初期的“打眼”交学费,还是现在的“火眼金睛”地“捡漏”淘宝。更难能可贵的是,姚老师还拿出包括他的参加过2008年全国古玉精品展的精美藏品让我了解、掌握参考书上所说各种术语、观点,加深我的对古玉真品的神态、器形等直观印象,要知道,那届古玉精品展全国才筛选出208件展品。古玉制作的“沟彻”技法、“游丝毛雕”、“平地打洼”等技法、古玉的不可复制的神韵等就是这样学会、记牢的。  在学习“相玉”的过程中,姚老师还将他的许多古玉收藏的书籍借给我研读,如《中华古玉》《玉器材质》《玉礼器》等,让我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在“相玉”的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自己历史、地理甚至古汉语等方面知识的不足。我感觉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未知的东西就越多。于是,不出去淘宝的时间,就大量阅读书籍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经过如此不断地充实和姚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也算是一个“入门”的学生了。  收藏成了我的新爱好,它的无限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我无限幸福地徜徉其中,使我远离了曾经不可或缺的最爱,精神境界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档次。我收藏,我快乐,我幸福!  2011年9月中旬,姚老师的病情十分严重,他已经知道属于自己的时日不多!在我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他的时候,他像留遗嘱似地说起了以前常跟我说的古玉及唐代金银器鉴定方法,并且在我几乎一句不漏地重复之后,他才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老师一路走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