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体现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
笔者认为改革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而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我们绝不能盲目趋从,决不能美其名曰搞“素质教育”,忽视对知识的讲述及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能放弃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观摩过不少教学赛课,感觉是一个又一个教师尽情表演。从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是必要的;从交流形式来说,分组讨论是要有的;从教学环节来说,“拓展”是必须的,教师才情表演也是要有的,如现场作文、唱歌、朗诵等,都是早早准备好的;从教学创新来说,让学生表演的,让学生竞赛的,让学生辩论的,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不一而足。开始的时候觉得那些老师的教学技艺炉火纯青,没有多余的话语,表情神态都是那么到位,顿时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在了解之后,才意识到原来这些都早已反复演练、准备充足,就等现场呈现了……这样失真的高效语文课堂,真的让人疑惑。
我反复琢磨过,让每节课都精彩是所有教师的美好愿望,但事实上,再好的课也会存在遗憾和不足,一堂完美的、让人无懈可击的示范课就真的是高效的吗?高效的语文课堂要“真”要“实”。
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局限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几篇课文,背诵了多少诗文,记住了哪些语文知识。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满意,学得自然。教学即生活,上课如度日,顺其自然才是真!
了解到民国时期的教育状况,与当下的教育作比较,笔者始终觉得现在的课堂教学缺少了最“本真”的东西。笔者所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它的设计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
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刚工作时,我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想在一篇课文里解决许多问题,只要是备课时得到的东西,就全部教给学生。不管难易,篇篇磨碎了讲,一词一句,不通过自己的嘴讲出来就不放心。其实,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有了改进。首先,要深入研究文本,明确每一篇教材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决定讲解的取舍,做到剪除枝蔓,突出重点。其次,是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读写水平,并有意识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讲话,看他们写的东西,了解他们看书时遇到的问题,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摸清他们学习语文的具体情况。
2. 注重启发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过去上课我认为只要自己讲得系统完整,学生就一定能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固,课堂因此落入“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窠臼。阅读《给语文老师101条建议》后,认识到凭主观设想进行教学的危害性。凭主观设想进行教学就是对学生不放心,同时也剥夺了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我改变了这种不讲实效的做法,努力把课上得朴素些、实惠些。在新授课之前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出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底;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就可以积极思维,主动接受。
3.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打磨产生的。因而,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就容易产生教学共鸣。
4.多元思考,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语文课堂,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更能丰富课堂的表现力。虽然多媒体有其优势,但使用时很容易步入误区。多媒体优化教学要做到“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潇洒隽秀的板书是为人师者魅力的集中体现,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只能是辅助手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我们绝不能迷失自我。语文教学需要的是“返璞归真”,不是作秀表演,不是赶时髦。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更明净、更辽阔的语文蓝天中翱翔,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