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出佳作
作文乃语文科的半壁江山。从近几年来学生写作的高考作文情况看,议论文多于记叙文,而这些写作议论文的考生又喜欢采用并列式等模式化明显的结构行文,虽结构清晰,但大量“千篇一式”的模式化作文很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更青睐一些行文更有节奏变化的文章。“起承转合”式结构正能适应这一需求,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掌握这一结构,应考时多一种选择。
①“起”,即开头,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
②“承”,即接开头加以论述,可以是紧承上文正面论述的“正承”,也可以是紧承上文反面论述的“反承”;或作为“起”与“转”之间过渡的“短承”,或作为全文重要论证部分的“长承”。
③ “转”有不同的“转”法。“转”受制于“承”。上文是“正承”,下文则“反转”;上文是“反承”,下文则“正转”。上文是“短承”,下文也可以“长转”,重在下文;上文是“长转”,下文则“短转”或“不转”,重在上文。就“承”和“转”的性质而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变式:
起——正承——反转——合
起——反承——正转——合
起——短承——长承——合
起——长承——短转——合
④“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下面以“我说留言”为例,来说明如何用“起承转合”四步法去快速构思论证。
第一步:起要快
即快速提出论点,解决议论文中“是什么”的问题。下文便是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留言是时光和情感的记载,真情的留言能给人温暖。
【起】留言,一份时光、一段情感的记载。真情的留言总能给人这样的感觉,“火灭而炭犹暖,花谢而风仍香。”捧起留言,回头看似水年华,顿忆往昔青春岁月,何其美哉!
第二步:承要明
即摆事实,讲道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下文以反承的角度,列举现象点名后果,指出当下网络留言丧失了留言的本真。再以自身感悟,发问“没有真情的留言就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要之有何用”,为下文深入蓄势。
【承】然而,反观当下,却不得不悲哀地发现,网络上的留言已渐渐失去其原有的淳朴和真切,使其逐渐丧失原来的向心力与感染力。大家用“来过”代替了“近来好吗”,用“踩一脚”代替了“我来看看你”。人们已习惯于仪式性地在键盘上敲出苍白的字眼替代真切的问候,而模糊了留言本身应有的意义。脱离了网络回归现实,更有景点的涂鸦:“xx到此一游”屡见不鲜,对别人的调侃、恶搞,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但也有不少人疾呼:“拾起你的素质,让我们一起净化我们的留言吧!”
正如塞万提斯所说:“没有善良的美丽,不是美丽,顶多只是好看。”同样的,没有真情的留言,不是留言,顶多只是调侃。留言只是一种形式,真情才是本质,没有真情的留言就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要之有何用?
第三步:转要深
“转”体现的是思维的多维和深刻。充分展开,可用并列式,可用对比式,可用递进式。下文从正转的角度,用正反事例论证,联系现实,分析方法。
【转】是谁在寂寞雨夜潸然泪下?是谁在低沉之时又能忍俊不禁?是谁在几十年的光景后还对同伴的心事如数家珍?是我们,那些看到真诚留言的人。你们真诚的留言为我们驱赶了黑夜的寒冷,你们的勉励为我们点亮了心灯。真诚的留言永不随时间而褪色,它使人在此后的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对话。真挚的留言,魅力无限。
留言之真诚,不止于一味赞扬,也在于诚心的批评。有时指出缺点,更显其价值。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你的进步,冒着被反感的危险,这也愈见其留言之真诚了。但有的人,受不了这逆耳忠言,不敢正视缺点,对批评的留言怒而不视,这无疑是相当肤浅的。古有孔子“闻过则喜”,我们何不打开胸怀,直面我们的缺点,正视批评的留言呢?
至此,我们无疑对留言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随意敷衍,更不可粗俗,而应以诚相待。而对批评的留言,应喜而改之,而不应拒绝,这样,便走向了另一个高度。
第四步:合要短
即结尾时,重申文章观点,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也就是解决议论文中“怎么办”的问题,可发出号召,或作勉励,也可借名言结尾,加深意味。
【合】那么,何不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泡杯真情的酒,浸润留言之喉,任往事随风而逝,任青春一去不返。问何物长久不衰,唯真诚的留言屹立而不倒。
起承转合,是作文的一种基本结构章法。起承转合之间,起中有合,合中有起,即首尾呼应,而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论证严密顺畅,说理深刻全面。同时,其形式相对固定,容易学习掌握,因此,高中生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下起承转合式的文章结构。
【范文】
我说留言
提起留言,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大诗人、大书法家,当时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片纸只字为荣。据传,有一次他挥毫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六字张贴于墙,告诫手下不可随地小便。有人偷偷揭下,拿去经过剪裁、调整、装裱成“小处不可随便”的一帧条幅。原来难登大雅的六个字,竟然变成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的警示格言,一时传为民间佳话。对于这个传闻的真伪,我们不必太认真,但我觉得,对于留言,我们还真得“小处不可随便”。 【起】
留言可谓“小”矣。
凡上过网的人,几乎都有过留言。或心有所思,偶有所得,发个帖子与众人分享;或遇有难事,发个帖子请人帮忙;或看了他人的帖子也跟一下,以表赞成或反对;最为简单的,当数“顶一下”“踩一脚”,不留一字,这是不留言的留言。从这个角度看,留言可谓“小”矣。【承】
留言又可谓“大”矣。
想想看,一个平民百姓可以无拘无束地对小到街谈巷议大到国计民生之事指点品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社会进步!五四时期,爱国青年苦苦追求“民主、自由、科学”,而如今,科学以网络的形式,让人们徒然获得以往无法比拟的“民主与自由”。留言就是社会的大讲堂,我们可以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爱我所爱,恨我所恨,畅所欲言而不必看人脸色。留言,给了普通百姓一个参政议事、褒贬臧否的平台。这真是科学之大幸,民主之大幸,自由之大幸,社会之大幸!
留言之大还体现在它能汇聚力量。留言是民意的堤坝,汇聚着道德的洪流。汶川赈灾,有留言一份功劳;云南困难学生“免费午餐”得以实行,也有留言一份力量。对巴比聚会之类的善举,我们可以百万网民顶起来;对药家鑫八刀夺命之类的恶行,我们可以口诛笔伐显共愤。因此,留言又成了弘扬正气、鞭挞丑恶、逐浊扬清的阵地。
留言意义之著,怎一个“大”字了得!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留言之祸亦大。常言道“祸从口出”“唾沫星子淹死人”。网络留言的这种“集体无意识”,有时也能酿成巨大的祸害。由于网民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网民对网络上的事情许多是道听途说,更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利,或泄私愤,或颠倒黑白,因此,网上留言也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网络的“放大”作用,也往往使留言更加情绪化,更加偏离理性客观的基线,使事情出现与留言者的愿望相违背的结果。【转】
因此,留言虽小,但事关至大,不可不记取“小处不可随便”的故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