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诺贝尔|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ppt
21 诺贝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诺贝尔》。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你能具体地说说诺贝尔分别发明了什么炸药?
3、同学们每次的发明与革新都有原因和动力,出于什么动力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又不断去改进炸药呢?
3、你能不能用上“为了„„,他发明了炸药。”来概括地说一说。
4、请你继续用“为了„„,他发明了„„”来说一说。还有吗?
5、小结:同学们,所有的“为了”,如果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诺贝尔本人曾经说过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1)指名读。
(2)长句子只要停顿好,就能读好。范读。
(3)谁来再读读,指名读。
(4)齐读。我们一齐来读好它。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
1、发明炸药这段历程是诺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再读读课文3—9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下来,由这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试着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跳入你脑海中的词语,好吗?开始。
出示要求:
再读读课文3—9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下来,由这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试着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跳入你脑海中的词语。
2、圈圈、点点、画画、注注,就是读课文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指名上黑板写词语。)
(坚持不懈、毫不气馁、目标专一、精益求精、舍生忘死、无私奉献)
3、我们有的同学很会学习,看到黑板上的词语在想,我该把它们放在哪儿呢?这其实就是互相学习。
4、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里,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诺贝尔?有些同学还在思考。好,请你来说。
(指名说,从哪里,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诺贝尔。)点评:有理有据。你还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诺贝尔?(指名交流3-4人。)
感悟:“毫不气馁”
(1)什么是“毫不气馁”?
(2)刚才这位同学顺着这个词从上文读出了毫不气馁。你们再往下文读读,还有哪儿能读出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点出:
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jìn)。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地砸了。
(3)指名说。(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你有一双慧眼,知道抓住关键的数字进行体会!
读读这2个数字,你有什么体会?
(从几百次,我体会到诺贝尔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如果是我几次失败就想放弃了)
(四年就是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时间这么长,可诺贝尔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真了不起。)
(4)同学们刚才呀,我们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地读, “毫不气馁”这个词就有了一定的内容。
其实这两段话写得特别地概括,但是却显现了诺贝尔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伤痛,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去读读,去想想时,你就能读出“毫不气馁”这个词语的深刻内涵。
(5)当老师读到“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时,我就在想,实验室里的什么没有了?(指名说)还有什么没有了?还有呢?
同学们,这些东西都没有了,但是诺贝尔什么没有丢?
(意志、精神、信心、勇气„„)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就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毫不气馁”。就是当什么都没有了,但只要我们的信心、理想、信念、勇气还在,一切还可以重头再来啊。这就是设身处地地想。
(6)我知道你们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再读读这两段话,结合资料谈谈,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毫不气馁”?
(试验室化为灰烬,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
(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人世间最难过的事莫过于失去亲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诺贝尔不难过吗? 可是他不能让亲人白白死去。
A、失去亲人的痛苦,并没有使他放弃,这就是“毫不气馁”。
(他一心为了大家,可大家却不能理解他,试验室被炸毁后,邻居们都指责他是科学疯子,纷纷向政府控告他,要求他停止这样危险的实验,他被迫搬走。)
B、诺贝尔决心继续试验,但由于压力太大,政府不允许他继续试验了,怎么办?
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
D、这么多惨痛的教训,这么多的压力,诺贝尔为什么没有放弃他的研究?(指名说)(为了工人„„为了更多人的安全„„为了不让家人白白死去„„) E、亲人的遗愿,众人的生死,科学的使命,使他坚定不移。(齐读)
(7)同学们,我们就这样瞻前顾后地读着读着,设身处地地想着想着,“毫不气馁”这个词就被我们读出了丰厚的内涵。终于,诺贝尔的毫不气馁有所收获了。 (引读)
A、到了1876年的秋天,终于„„
B、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
C、从此,„„
总结:也就在这永不放弃的坚持中,诺贝尔朝着自己的理想挺进,他的理想就是„„(齐读)也就是在这永不放弃的坚持中,诺贝尔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感受“舍生忘死”
(1)出示8—9自然段
(2)快速地扫读一下这两段话!
(3)谁来说说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一次实验性的大爆炸。一次实验的过程。)
(4)谁来读一读这两段话。
(5) 指名点评。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出了不足,还得出了建议。很中肯。)
(6)其实,读这两段话,只要耳中有声音,脑中有画面就能读好。
A、当你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耳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呀?(指名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巨大的爆炸声,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还有吗?
B、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指名3-4人)
C、在这些画面中,最令你震撼的画面是什么?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读好这个句子)
(紧盯导火线)文中几次写到了双眼?(2次)读一读句子好吗?
E、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标点,刚才这位同学读的话中,你关注到哪个标点?(3个!)点红句子,就请你来读一读。
是什么接近了什么?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诺贝尔就离„„近了?
如果万一有什么闪失,那就离„„近了?
可是在诺贝尔紧盯的双眼中,我却看不到„„,只看到„„,还看到„„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这份期盼的心情,让我们读得更加强烈些吧,范读,齐读。
(7)同学们,这些描写诺贝尔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实验场景的画面和声音,用具体的文字表述出来,使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实验?(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能读出震撼人心的感觉吗?就请你读!
让我们一起有声有色地读这两段,一起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齐读)
(8)他,就是诺贝尔。他就是怎样的诺贝尔?
出示:他,就是____________的诺贝尔。
(„„)
小结: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炸药就有129种,就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不愧是“炸药之父”啊!
当我们回顾全文,你知道诺贝尔的理想之路是用什么铺成的?(„„) 这条理想之路就是„„,出示句子。齐读。
(9)然而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同学们让我们挺直腰杆,恭恭敬敬地读读他的遗嘱。
临终时,齐。
(10)五个领域中,你有没有发现有一个领域好像不太一样啊?是什么?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热爱和平、希望全世界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你已经读懂了诺贝尔的心声,这份是诺贝尔留给人类的一笔永恒的财富,即使他已远去,他还在为人类„„,一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一直为人类„„
三、感情升华
然而,这位为人类最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作用的科学家,自己的命运却是几多坎坷!
配乐介绍!
出示资料:诺贝尔出生时,家庭因一场大火破产。他父亲曾担心诺贝尔活不长。因为他似乎连呼吸和吃奶的力气都没有。幼年一直生活在病弱的阴影中。诺贝尔的学校生活止于小学。他的生活俭朴,一生在艰难中度过,而且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甚至从来没有请人画过肖像,目前仅有的一幅是他死后才画的。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他临终时,竟没有一个亲友在身边,他的墓室也修建得十分简朴。
同学们,这位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一生的科学家,他幸福吗? 你觉得他幸福吗?(生自由说观点,理由。)
说他不幸不幸是从常人的角度看,说他幸福是从全人类发展的角度上看,牺牲个人,换得了全人类的进步,这就是诺贝尔的幸福。
让我们一起把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牢记在心中,(齐读理想)
也让我们把诺贝尔心灵的声音大声地告诉所有的人(齐读理想)。
五、作业:
今天的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
1、搜集1-2个名人的小传,下节课结合课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2、找找关于诺贝尔的其他的故事,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