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黄埔军校分数线_试论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的思想变迁(全文)

黄埔军校分数线_试论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的思想变迁(全文)

黄埔军校分数线_试论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的思想变迁[摘 要]何应钦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政权的一名重要人物。他与黄埔军校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随着黄埔军校的兴盛而腾达,也随着黄埔军校的蜕质而衰落。故认识何应钦的历史,对帮助研究黄埔军校校史是十分有益。

黄埔军校分数线_试论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的思想变迁

  [摘 要]何应钦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政权的一名重要人物。他与黄埔军校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随着黄埔军校的兴盛而腾达,也随着黄埔军校的蜕质而衰落。故认识何应钦的历史,对帮助研究黄埔军校校史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何应钦;黄埔军校;变迁
  一、何应钦进入黄埔军校的背景
  据《党国名人传》(1928年版)中记载:“民国十二年,时孙中山先生命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即召氏(作者注:即何应钦)充任该校教务长。”(1)现史学上有以下两种说法:其一:何应钦在上海彷徨失意之际,听闻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即托士官学校同学王柏龄向蒋介石说项。由于蒋介石受命筹备黄埔军校后,亟想罗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蒋也得知何在贵州和云南有办学经验,便电邀何赴粤。(2)两人由于在上海沪军陈英士部下共事,又有故人之交,何应钦由此进入军校。其二,何应钦在上海投靠时任贵州省长的王伯群,由于王曾担任过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的交通部长、大总统参议。故经其介绍,何于1923年秋,从上海来粤谒见孙中山。“我见国父,是在广州的士敏土工厂,……国父手令派我为大本营参议,要我在广州住下。”(3)何后经王柏龄推荐,蒋介石经孙中山首肯,命何以大本营参议名义,协助蒋筹备建校事宜。
  二、何应钦在军校的军事功绩
  1. 何应钦与第一次东征
  1925年1月,东江陈炯明部进犯广州,何应钦亲率教导一团参加了此次东征。1月31日,教导团作为主力先锋,沿广九线开进。何率部边行军、边演习,以消除官兵的紧张心理。2月10日进占平湖,12日经龙岗向淡水急进。而淡水攻坚战的胜败,对何应钦及教导团才是真正的考验,在粤军张民达部攻城失利后,何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组织敢死队攻城。15日,经“敢死队浴血奋战,一举攻入城内,并展开激烈巷战,全歼守军一个旅,缴枪千余支,淡水首战告捷。”(4)何应钦的教导团打出了黄埔军校的军威,使其它友军及陈逆部大为震惊,蒋介石称:“淡水之战为革命之开始。”(5)由于平叛有功,何应钦由第一旅扩充升为党军第一师师长。
  2. 何应钦与第二次东征
  1925年10月,为了统一广东,广州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何应钦发表“出师通电”(6),东征军分三路纵队,何为第一纵队总指挥率部出征,并以其为主力。10月9日,何部进至博罗一线,并对惠州采取包围之势。蒋介石于11日给攻城指挥官何应钦下达总攻令,13日总攻开始,何应钦以第四团为攻城主力,经过一天激战,第四团自团长刘尧宸以下官兵伤亡惨重,始获成功,克复惠州。捷报传到广州,国民政府即电嘉奖,并颁发《奖励克复惠州将领何应钦等令》,奖励令道:“……东征军第一纵队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劳苦功高、指挥有方。”(7)何应钦以一个团的代价换取了此份嘉奖,但是,参战的苏联顾问认为:“惠州要塞实际上是共产党人拿下的,他们的意志比攻不破的城墙还坚硬。”(8)
  3. 何应钦与北伐战争
  为了消灭北洋军阀,统一中国。1926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9日,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当时何应钦任潮梅警备司令,镇守潮汕。何首次独当一面,于9月17日,亲率第一军主力出发,发表《攻闽宣言》后,向北洋政府闽督周荫人部发动进攻。蒋介石即任命何为东路军总指挥,10月10日,何率部攻克永定,13日,在松口大败闽军,12月2日,占领福州。福建平定后,何应钦挟新胜之威,率部一路下漳州、泉州、温州。1927年2月18日,在击溃孙传芳主力后,东路军占领杭州,3月25日与友军会师南京。北伐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北伐期间,保卫南京的龙潭战役和福建的松口战役是何应钦指挥的重要战役,特别松口之战更是其经典之作。此役对福建全省的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何应钦收到几百封贺电。”(9)当时社会各界皆认为“何应钦以松口一战而平定福建全省,实国民革命军北伐史上之奇迹。”(10)
  三、何应钦在军校中的政治态度
  许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参加到军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何应钦对此也曾欣然接受,并对以周恩来为首的政治部主任颇为敬重。在东征期间,他与周恩来作为东征军的军政负责人,全面领导东江地区的党务行政与军事作战,并能紧密配合,协调工作。何、周联名的报捷电也能充分证明:“应钦、恩来奉命东征……连战皆捷……东征肃清,指日可待。”(11)可以说此时的何应钦对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是比较友好和尊重的。
  在五卅运动爆发后,何应钦尚能支持省港大罢工和广东各地工农运动,并在1925年6月23日率领黄埔师生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声援“五卅”运动群众集合,他在参加游行示威时,亲眼目睹了英、法帝国主义对游行军民的血腥屠杀。随后,何即向“沙基惨案”调查委员会提交了详尽的目击材料,揭露了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的罪行,并表现出强烈的反帝爱国决心。
  何应钦不但对黄埔军校的创办、教导团的建立尽职尽责,也为了广东革命政权的巩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以及在随后的北伐斗争中,他都能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赢得了军校师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
  在革命运动发展触动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时候,何应钦与蒋介石紧密勾结在一起,对蒋惟命是从。随着工农运动的发展和革命形势的高涨,特别是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在军校和军队的威望逐步提高,蒋介石及国民党右派感到了无形的威胁和害怕。他们从左派向右派急剧转变,周恩来曾说:“蒋介石开始办军校时,表面上赞成革命,但他的思想实际上是反共和反苏的,并不是真心实意地与共产党工作。”(12)由于何应钦作为蒋介石反共集团的重要成员,他开始了人生反共生涯的又一转折。
  随着国共合作的发展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得国民党右派坐立不安,蒋介石自恃手中的兵权,蓄谋清除共产党在军校和第一军中的力量。于是在1926年“三·二○”事件发生前,蒋曾密电询问在汕头的何应钦态度,何即复电:表示他自己和第一军坚决支持蒋,一切作蒋后盾,必要时请蒋到汕头指挥(13)。蒋遂拘捕了共产党员李之龙,何在汕头积极策应,并派其第一军刘峙部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及鲍罗廷住所。何又排斥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将其军中的党代表“统统调回政治部来再行训练”(14)。结果导致了周恩来等共产党员全部退出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不久,国民党的左派代表邓演达被调离军校,其教育长一职由何应钦兼任。同年5月,何应钦配合蒋介石又抛出了进一步打击迫害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何应钦在反共道路上越走越远。
  北伐期间,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也警觉到,“出现了真正可能使革命前功尽弃的局势。”(15)并认为:“我的处境非常困难,……何应钦愈来愈公开表现出反革命情绪。”(16)当北伐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在上海开始了反革命的准备,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发生前,何应钦在南京积极策应,4月10日,命令将“南京共产党干部逮捕。”(17)反革命政变后:“凡是原先何应钦的东路军曾经驻扎和经过的地方,都相继发生了反革命屠杀事件。”(18)国民党武汉方面也认为:“蒋介石虽然极端的反动,……真正为他效劳的,不过白崇禧、何应钦而已。”(19)从此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局面彻底崩溃,何应钦难卸其责。
  何应钦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政权的一名重要人物。他与黄埔军校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随着黄埔军校的兴盛而腾达,也随着黄埔军校的蜕质而衰落。故认识何应钦的历史,对帮助研究黄埔军校校史是十分有益的。
  注释:
  (1)党国名人传·何应钦.第137页。
  (2)何应钦.二十年前艰苦奋斗的回忆。
  (3)何应钦.国父与本校。
  (4)何应钦致范石生书.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2日。
  (5)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上册,第70页。
  (6)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7日。
  (7)国民政府公报,民国十四年十月,第12号。
  (8)[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287。
  (9)中国国民革命的北伐:464。
  (10)《东方杂志》第25卷第10期;参见《何应钦传》第245页。
  (11)广州共和报,1925年11月12日。
  (12)周恩来选集·上卷:112。
  (13)同上,第36辑:208。
  (14)中国近代政党史:250。
  (15)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551。
  (16)同上,第515页。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一卷:317。
  (18)何应钦传:259。
  (19)武汉国民党中政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报告(1927年4月2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