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审计手段,,,,助推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审计监督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审计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领导决策的得力参谋和助手。实践表明,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法治国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都必须有审计的参与。作为地方政府,只有善于利用审计手段,才能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审计部门,要全力履行审计职责,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宪法》和《审计法》明确赋予了国家审计要以其特有的属性和功能,通过对经济社会运行状况的监督和评估,促进深化改革、维护民生发展等重要职责。这种职责从根本上决定了审计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就是担负监督职责,履行保障使命,归根结底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县级审计部门,审计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作用:一是通过对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的监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通过审计,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和建议,维护群众利益和经济安全。三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改善民生,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二、要善用审计手段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除了国家多方位的支持外,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善于抓住各种机遇,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改革发展,勇于乘势而上。地方政府要把审计工作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去考虑和安排,要善于运用审计手段,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要依托投资拉动,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经济要发展,要依靠投资拉动。随着政府性资金大量投入项目建设,投资效益和项目建设的进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审计要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提前介入,前移监督关口,从源头开始规范项目建设和管理行为,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向有关部门及党政领导反映问题,使一些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避免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促进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的效益和效果,保证其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是要提前介入,了解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等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工程建设中超概算、项目变更等手续是否及时报批并按批复执行以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等。二是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跟踪审计,揭示建设项目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三是对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审计,促进建设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四是对建设项目的使用效果进行审计,检查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建设项目实现预定目标。审计部门应该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以对建设单位、人民群众以及党和政府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应有的作用,促进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部门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产生最大的效益,切实把实事办好办实。
二是要依托消费拉动,加强“民生工程”审计。经济要发展,也要靠消费拉动,随着政府性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民生工程建设,审计要在民生工程建设中跟踪检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机关要不断增强民本服务意识,从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紧扣中省市惠民项目,包括社保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等的落实情况,加大民生审计监督力度。一是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民生工程”资金的投入是否产生预期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有效监督,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要善于抓住民生项目的立项、实施、资金来源去向等关键环节,对这些关键环节全程跟踪、有的放矢地去开展审计。三是要认真组织。民生工程审计具有审计资金量大、审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等特点,要保证全程跟踪,就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调配审计力量,为审计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提供保障。四是要深入分析原因,及时提出针对性意见。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尽量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更有效地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民生工程取得预期效果。
三是要依托经济发展,要在维护经济秩序中当好“卫士”。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审计部门要当好经济“卫士”,就要围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对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益、资金的管理、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以及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等等,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及损失浪费等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确保专款专用,阳光操作,促进加强项目管理,规范投资行为,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通过审计,坚决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当好财政资金的“保护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审计手段,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旗帜鲜明地给予保护和支持,对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敢于亮出"红灯", 坚决地予以揭露和纠正,努力维护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真正体现审计的功能能力,充分发挥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要为审计部门充分履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要保证审计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要有良好的审计环境。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支持审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共同保证审计职能的最大发挥。
一是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审计监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社会各界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审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要重视解决审计机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另外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都要自觉遵守《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努力形成审计工作合力,支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人事、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要认真办理审计机关移送的事项,形成良好的协作办案机制。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要将审计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理解和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正确对待审计结果,认真落实审计决定,特别是要认真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促使审计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审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审计机关是监督部门,对自身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从审计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充实完善各项审计监督和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要加快审计现代化建设,不断优化干部专业与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业务能力,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努力推进审计信息化,提升审计的技术含量和水平。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围绕提高审计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进而提高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要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认真执行 “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做到坚持原则,审计为公,廉洁从审,文明审计,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之风的侵蚀,不断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为审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作者为洛南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