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商会:欧企仍看重对华投资:中国欧盟商会
63%的受访企业表示令年正在考虑进行新的投资,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39%。 中国经济放缓,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来自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竞争加剧……如今,欧盟企业在中国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然而,据一项调查显示,欧盟企业仍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及在华投资,受访企业中逾六成计划在中国进行新的投资。
中国对欧企战略意义日增
近日,由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2》(下称《调查》)称,作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中国对于欧盟企业的重要意义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份有超过550家会员企业参与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欧盟企业都将中国视为其全球业务的推动因素:97%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在其全球总体战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或者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去年持平。受访企业认为主要因素是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不断扩大的内需。78%的受访企业表示看好中国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潜力。
自2009年以来,欧盟企业在中国产生的收入占其全球收入的比例明显增加。今年,4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中国产生的收入占其全球总收入的比例超过10%。2009年,持同一观点的受访企业不足三分之一。
盈利方面,受访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总体盈利能力被继续看好。2011年欧债危机达到顶峰之时,约有64%的企业表示息税前利润比2010年有所增长。
此外,对华投资方面,《调查》显示,欧盟企业在华累计投资额继续上升。投资额超过2.5亿欧元的企业占比从2011年的15%增加到2012年的20%。且63%的受访企业表示今年正在考虑进行新的投资,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39%。这些投资计划表明,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企业更看好其在中国的业务前景。
“在中国设有业务的欧盟企业不仅认为中国目前是投资首选目的地,还看好其未来的投资吸引力仍适合投资。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为未来在全球进行新投资的前三个目的地之一。”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在发布会上表示。
除了新的投资之外,逾半数欧盟企业表示,它们正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业务扩展到中国的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各个行业在这一点上相当一致,所有行业的受访企业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中国的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投资。
“这些扩张计划表明,中国政府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投资的努力已见成效。”大卫说。另一方面,欧盟企业全面拓展中国市场也是珠江三角洲(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基地)等地区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直接后果。
在招募员工方面,61%的受访企业在201 1年增加了永久性雇员职位数,近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雇用更多的人员。
来自中国的竞争加剧
《调查》发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市场正在走向成熟,中国私营企业在传统业务方面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欧盟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中国私营企业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而且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也使其盈利能力不断被削弱,某些市场领域的增长变得缓慢甚至已经饱和。
《调查》显示,今年有14%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开始降低成本,该数据去年为8%。63%的受访企业将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视为主要关注的问题。
同时,欧盟企业正在寻求降低成本来缓解价格压力。虽然欧企日益希望能进入更多的行业,但投资计划表明,很多努力仍然是为了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
此外,产品定价、市场营销和品牌认知度是中国私营企业的三大竞争强项,标志着传统业务领域的竞争日渐白热化。国有企业被认为在政府关系方面最有竞争力,而这个领域也是国有企业的传统强项。
“在华欧洲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其中,中国本土企业在品牌、市场营销与销售能力和产品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在中国市场保持其竞争力,欧洲企业需要更好地了解当地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并继续实行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总裁刘文波表示。
二成欧企考虑转移资本
《调查》认为,中国监管环境的进步并未能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外资企业仍感觉受到了政策上的歧视对待。受访的欧盟企业表示,其在中国仍然会因市场准入和监管壁垒而失去大量商业机会,这些机会价值巨大,这是它们当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48%的受访欧洲企业认为,市场准入和监管障碍使他们错失了商机。64%的公司认为,这些错失的商机价值占其在中国收入的10~50%。22%的受访企业承认正在考虑将投资从中国转移至其他经济体,主要原因是“成本不断攀升”及“在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开展业务的相对便捷性”。
“监管环境缺乏改革的现状令人担忧,严重影响外资企业和中国私营企业的运营。随着成本上升,以往稳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恐将放缓,而计划中的投资也可能被转移至其他新兴市场。”大卫表示。
但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对记者解释,这种转移只是问卷中设置的考量风险,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已开始行动。而考虑转移出去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的纺织等行业,转移目的地则包括成本更低的越南、拉丁美洲等地。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尽管欧企对中国市场有一些顾虑,但是出现欧企大规模“逃离”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为70%以上的企业依赖于中国市场,越南等地的整体条件与中国还有差距。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想绕开中国是不现实的。
《德国金融时报》也指出,中国虽然事实上不再廉价,但作为生产地点对许多企业来说确实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