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pdf_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述评
摘 要:应对20世纪资本主义全球化带来的生态危机,人们从不同角度不断探求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本然状态。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马克思主义解决生态问题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力图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寻找根本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类真正自由的途径。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自然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14-02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特征
1.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空前突起的大背景下,由绿色运动引发的一种思潮,是一批西方国家学者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把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宗旨是批判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事物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寻求一条克服人类生存危机、通向新社会的现实出路。以本·阿格尔等为代表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站在“生态中心论”的立场上,结合当代全球生态危机,批判了人类目前的社会制度。他们提出要摆脱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就必须以生态学为基本原则,在理论上重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实践上重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科技。
2.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生态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反思以前的消极生态保护为特征的生态政治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批判和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重返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以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要求、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理论出现了一些显著地理论特征:(1)生态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以“自然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存在”为核心观点的自然观,突出自然对人和社会的目的性作用,把自然放置在人类社会中来审视,强调自然本质上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意,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条件。(2)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原则,进一步坚持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态思想。(3)反对“稳态经济”,推行经济适度增长的主张。“稳态经济”是西方生态运动的一个基本经济纲领。(4)阐述了客观合理的科学技术观,斩断技术和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的联系。(5)理论具有全球视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态殖民主义理论。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起的危机表现形式已从经济危机转变为生态危机。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过度生产”与“过度消费”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特征。“过度生产”表现为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它导致技术规模越来越庞大,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生产和人口越来越集中,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而“过度消费”表现为人们只是根据消费的多少和品种的多样来作为幸福程度的标准,西方社会也就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的消费时代,这样自然的承受力越来越大,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过度生产”与“过度消费”加在一起,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而且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生态危机,这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主要矛盾之一。 因此,莱易斯·阿格尔提出以生态危机理论取代经济危机理论,“补充”马克思主义。 面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积累固然是资本主义高生产和高消费所引起的生态危机的最终原因,因为当今无产阶级的消费不再是马克思所认为的维持其生命和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种病态的对奢侈品的消费,是一种消费异化。正是无产阶级对奢侈品的异化消费维持了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被生态危机所代替。
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上,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以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根除生态危机产生的土壤。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劳动异化和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把人对自然的支配关系同共产主义目标结合起来。而共产主义是人类有能力全面实现自我满足的社会。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和人与自然的历史性统一,就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基本方面。人们自觉意识和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创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绿色社会,即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3.生态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重建的理论范式,坚持社会劳动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地位,并把自然、文化和技术纳入其中;倡导整体人类中心观,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主张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主张生态原则优先的实践观,强调建立一个“可以承受的社会”。这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问题进行了哲学思索和探讨,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提供了新视角。但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没有彻底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导致了其在逻辑上的局限性。
4.树立新的需要和幸福观念。要使人从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就的“异化消费”中摆脱出来,关键还在于树立新的消费价值观和需要观念。实际上,生态危机已经为人们树立新的消费价值观和需要观念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这是因为,生态限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必然难以为继,资产阶级对大众所作的不断提供商品的许诺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使人们产生以后总破灭干,即“期望破灭的辩证法”正是这种辩证法促使人们反思消费主义的生存方式和工业文明,使人们认识到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是在于消费活动。通过这种价值观的转换,把人们对自由和幸福的确证置于劳动过程中,才能使人们重新评价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并力图改变着一社会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三、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我们必须肯定这一理论具有新颖、合理之处。
1.生态马克思主义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当代生态环境及其违纪问题,致力于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完善注入了新的元素。
2.生态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的显示以及生态危机的种种现象,并探索异化及危机的根源,将之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考察。合理的之处,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然并不被当做人与之和解、协调的对象,而是被当做控制或统治的对象;技术手段被当做非人地掠夺自然地工具,这种技术同样被用来对付人,成为对人的控制或统治的新形势,对自然地这种掠夺性态度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及社会问题。因此,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种悖谬的状况:一方面是对自然控制能力的增强,人话自然的扩大;另一方面则是人的异化,不自由和受奴役的程度的加深,人的生存环境日益缩小,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进而将异化和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政治制度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异化和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因而要克服这种异化和危机就必须粉碎这种制度。在这里,可以说,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的分析比一般生态主义者对生态危机的分析要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