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微信公众平台挑战新浪微博|2018微信最新的版本(大全)

微信公众平台挑战新浪微博|2018微信最新的版本(大全)

微信公众平台挑战新浪微博|2018微信最新的版本腾讯的微信以通信应用的形象示人,即使融合了“摇一摇”、朋友圈等社交功能,也仍是私密的个人应用。近日,微信悄悄地开放了公众平台,它摇身一变成了媒体平台,对如日中天的新浪微博都造成了冲击。  如果。

微信公众平台挑战新浪微博|2018微信最新的版本

  腾讯的微信以通信应用的形象示人,即使融合了“摇一摇”、朋友圈等社交功能,也仍是私密的个人应用。近日,微信悄悄地开放了公众平台,它摇身一变成了媒体平台,对如日中天的新浪微博都造成了冲击。
  如果经常收看电视节目,会常常听到,“您可以在新浪、腾讯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因为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媒体平台;近一个月,又多出了一句话,“您可以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好友……”添加微信能怎么样,跟节目组聊天么?
  公众平台的真面目
  公众平台要与微信当做两个东西来理解,如果注册了,就会深有体会。微信公众平台的官网还处于测试阶段,注册方式很简单,就是腾讯最倚仗的QQ号码。但是,已经用了此QQ号码注册了微信的,就不能再注册公众平台了。必须用其他号码,或者再申请一个号码。
  这一个门槛并不友好,一方面是怕太多人注册公众平台引起信息过多,另一方面5亿多活跃QQ用户还不满足腾讯的胃口。幸好,记者还有一个QQ号,用来注册公众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众平台的用户只能在网页上使用,还不能用在手机、平板的客户端上。
  如果想在手机、平板的客户端使用,就需要公众平台账号链接一个微信个人账号,微信个人账号通过公众平台助手进行信息发送。而通过公众平台账号发送信息的特点就是:群发。所以,公众平台更像是一个短信平台,而微信就是一对一的短信。只是在内容上,微信要比短信丰富得太多。
  例如,现在微信认证的明星,对着手机说一段话,就可以推送到成千上万的关注自己的粉丝的微信上。粉丝当然可以回复,只不过是传送到电脑端的公众平台,只有该明星登录电脑网页的时候,才能看到数以万计的格式回复。尽管如此,这也比微博更进一步拉近了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的距离。想听听志玲姐姐的声音,关注了微信就真的能听到了。
  明星、红人这只不过是在热络气氛,营造微信公众平台的氛围。公众平台真正用处就在于阅读和推送。
  “在这里,阅读更简单”是公众平台的口号,尤其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例如,记者关注了某家媒体的微信,当发生“国航飞机受到威胁”的事件时,新闻消息立刻就推送到了手机上。这与微博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是被动接受,一个是主动获取;一个是强制性,一个是自发性。
  正是基于这种特点,在公众平台第一批抢滩登陆的就是媒体。例如,时下火热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每周五发20条微博,不一定能引起更多人注意,但是一条微信发出去,就能保证关注自己的人全部都会看到,这比微博更精准、更直接、更有效。
  网络营销冲击微博
  腾讯微博的用户尽管超越了新浪,但其火热程度,还是不及对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号”输于对手。在微博的内容体系上,大号即公众人物、草根领袖、权威媒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信作为一个通信应用,具有很强的私密性,谁都不想被垃圾信息打扰,所以关注别人会十分慎重。
  这就给企业大号、媒体大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账号,一定要提供优质内容,而且要收敛。一天发20条微博,顶多让粉丝骂骂刷屏;但一天20条微信,就可能会让客户直接取消关注。这一点上,大家倒是都很克制,记者使用一周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大号在一天发两条微信。
  而基于这样的特点,就反过来让用户觉得微信的信息应该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各大企业早就洞悉了这一特点。近两周时间,无数的新浪微博大号和企业账号开始狡兔三窟,进驻微信公众平台。因为,近几年的微博营销一直在摸索,还谈不上成功。微信营销,虽然也是前途未卜,但,“围鱼塘”是必要的。对于腾讯而言,这是一场新的探索实验。而对于新浪微博而言,恐怕是一场噩梦。
  著名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人士蔡文胜表示,新浪微博的拐点在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此后用户数量就停滞不前,到现在只是在维持一个媒体的角色。而微信大不一样,所有流量来自于手机,基于通讯录的关系,是牢固的熟人关系,会成为未来最大的入口。特别是微信会对新浪微博的广告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微信的媒体化,广告有可能将成为微信的变现重要形态之一。而微信较微博对于广告主而言更为精准。
  创新前景难测
  当然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质疑也大有人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谭永东就认为,虽然把通信应用和公众平台快速地撮合在一起,传播效率高了,但伴随的问题也会出现,虚假信息、广告泛滥也会随着增长。而经过漫长“斗争”形成的较稳定关系的微博,更值得信赖。
  更有人认为,微信一个这么好的应用非要把垃圾短信的模式复制进去,自毁前程、自废武功。
  无论褒贬,微信公众平台这一举动可没有招来抄袭的骂名,这在腾讯产品的身上可是极为罕见的。在国外,微信这类产品也从没出现过。艾瑞网专家宋安认为,微信虽然是从抄袭起家,但是在杂糅了各类功能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创新产品。
  “这种强联系加弱联系再加媒体属性的通信应用从未有过。前景趋势不好预测。现阶段来看,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还是微博更好玩些,转发、评论、互动更多。微信公众平台,侧重于关系熟悉,更适宜企业营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