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_课程生态观及其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启示(全文)

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_课程生态观及其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启示(全文)

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_课程生态观及其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现代课程改革体现人文精神和生态主义的课程观特点。“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展示了人文精神和课程生态观的本质。它给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英语课程改革带来启示,指出课程设。

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_课程生态观及其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现代课程改革体现人文精神和生态主义的课程观特点。“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展示了人文精神和课程生态观的本质。它给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英语课程改革带来启示,指出课程设计应“以表现性目标”为价值取向,以开放的、有弹性的模式为实施手段,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达到认知、情意的整合。
  [关键词]英语课程 人文精神 生态主义 表现性目标
  [作者简介]雷彩(197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00-02
  就课程的内涵而言,有人认为,课程就是学问和学科,是教学(活动)计划与进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是学习经验和文化的再生产。它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而规定的有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等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的发展也随之变化,具有时代特征。课程发展过程中,出现两大主题鲜明的课程观,即唯理性课程观和人本化课程观。
  唯理性课程观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和观念客体化,课程是社会观点的载体。这一课程观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伦理道德应与标准化的道德和政治目标相一致,个人经验不被重视。然而,它忽视了知识的完整性,使学科之间相互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也不能突出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联系。
  人本化课程观则反对学科之间的分离,认为分科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人本化课程强调课程教授的内容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具有现实意义,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
  课程是与一定的时代精神密切相关的,在避免了上述两种课程观的极端化观点后,现代的课程在价值取向上超越了“人”和“社会”的对立,突出强调人文精神和生态观。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高校在不断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的梦想。“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本文旨在介绍课程生态,并指出其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课程生态观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以人文精神和生态观作为价值取向是大势所趋。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主要包括卡普拉的课程思想、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思想等。生态主义课程观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生理、精神、社会和环境整合的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要用生态学的观点看待世界和设计课程,主张将生态观念贯穿于整个教育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使人的外在平衡和内在平衡得以保护和发展。它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同时开发,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融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它给课程发展以重要的启示。它尊重差异思想和动态发展,恰当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与自然能和谐发展。它主张把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者进行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平等。
  现代课程生态观非常强调回归生活,即自然、社会、人在课程中的有机结合,使三者都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生活就是课程,课程的设置应密切联系生活,使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化。另一含义即自我就是课程,它关注人的自我或个人知识,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展示智慧和情感,学会自主、选择和创造。
  课程观中的人文精神认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课程的终极目的,具体体现在:第一,人文精神要求在课程中强调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性,体现对现实生活和历史重大事件的关注度。第二,它要求课程在价值取向上要以现实为基础,放眼未来,深刻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这种价值取向的观点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它要求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能包含更好的人类文化精髓,注重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培养,促进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现代课程的改革中,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认为,课程要达到以下几点的整合:个人、群体与社会需要的整合,其中尤其强调个体需要;个体身心需要的整合;普及与提高的整合;阶段与终身的整合等。这充分说明课程内容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在注重知识培养的同时,情感的培养同样重要。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将来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生态观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突出个性培养,个性张扬是它的最高体现形式。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多样化的趋势体现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秉承课程生态观的要义,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确立“表现性”课程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Elliot W.Eisner)提出的一种目标形式,其目的是强调个性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性目标不是规定学习者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任务后应获得怎样的结果,而是指出学习者将要完成的任务,即对完成任务的情境,解决问题或从事学习活动的描述。表现性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探索、追随或集中争论他们特别感兴趣或对他们特别重要的问题,鼓励多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讨论结果。它旨在指明一个主题,使学习者在完成主题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突出其个性特点,以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的应用与理解。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表现性目标的特点,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还要做到听懂、会说,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有机结合,突出强调培养英语交流变通的人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机器。根据这个要求,各个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目标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或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各类英语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综合、整合,形成一定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训练和提高。这些新要求,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人本”特征,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能培养学习者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应时代的需要。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