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漫专业建设研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动漫专业的现状,分析了其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作者的教学与工作实际,在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体系方面提出了改革途径,尤其在教学体系改革方面,文章提出动漫专业课程采用的三种教学模式:案例式操作课教学、项目式实训课教学和工学结合1+1顶岗实习教学。
[关键词]高职教育 动漫专业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钟萍(1981- ),女,广东梅州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动漫;冯小辉(1966- )男,辽宁开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教育理论。(江西 九江 332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0-28-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05-01
动漫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动漫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使动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动漫人才培养处于一个旺盛发展的时期。但是与产业发展相比较,动漫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教育方式与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动漫专业的建设改革亟待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一、高职动漫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动漫专业是艺术和技术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表现,从业者需要经过一定的艺术积淀和磨砺。而部分高职院校为了降低教学成本,使用短平快手段,弱化创意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强调动画制作软件的熟练使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具有动漫原创能力的人才缺乏,而仅会操作电脑软件的技术人才过剩。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国高职动漫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实验设备等方面都还不完善,大部分教师都是学院出身,理论知识虽丰富,但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动漫发展的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工作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从企业直接引进的技术人才虽具备丰富的制作经验,但受到学历和教学能力的制约,也难以胜任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
3.教学体系建设问题。很多院校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缺乏,造成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制约了新专业的发展。此外,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一是对职业教育研究不足,教学模式的设计不符合高职动漫专业的教学特征;二是学校自身结构不健全,能力不足,培养模式的改革总体处于局部某个环节的修改状态,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与实践体系。
二、高职动漫专业建设改革的途径
1.专业培养目标。动画产业已经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体系,行业的岗位和分工已经细化,动辄数十集的动画片,不是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集体的力量。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兴趣和办学资源而因材施教。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培养目标最好定位在动画制作、后期编辑制作等工作岗位;对于手绘基础好的学生,培养目标则可定位在前期分镜、策划、修形、上色、漫画创作等工作岗位。未来的动画技术需要多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作为支撑,在培养具体岗位技能的基础上应扩展相关的影视知识、艺术创意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职业工程师的典范,这就要求教师要到企业真正参与项目制作实践,了解企业项目运转的实际流程和制作过程。但由于资金、时间等问题,让现有教师长期进入到企业的生产中或者从企业把技术人才完全请出来进行教学,都是不太现实的。较好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校企合作,引进公司的部分项目,聘请企业教师进行短期指导,从而解决教师培训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定期把教师送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快速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更新其专业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在每一个学期邀请一些行业资深人士与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行业认同感。
3.教学体系的改革。动漫专业教学体系是为实现培养具备较高艺术鉴赏能力、造型能力、动画设计能力、动画制作能力等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动画制作无论从艺术表现还是制作角度来说,都是一个富有朝气、变化迅速的年轻化产业,但高职学生学制较短(在校两年半),加上很多学生进校时美术基础薄弱,如何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如何培养适应这个产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是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时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学体系的设计应把握高职教育和动漫行业的特点,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专业的教学探索中,笔者认为动漫专业的课程既包含美术基础教育、理论与创意能力培养,又包括实践性强的操作性练习,所以,在教学全过程中不宜简单地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应当根据动漫行业的生产特点和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前期的美术基础教育外,专业课程教学可以采用三种模式:案例式操作课教学、项目式实训课教学、工学结合1+1顶岗实习教学,即由简单的复制操作向较难的项目实训发展,后期直接与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培养计划,以公司员工模式安排学生顶岗,最终通过相应的环节考核,达到可以正式上岗的要求,从而实现为动漫企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第一,案例式操作课教学。高职高专的性质,决定了它要针对具体职业岗位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为目标。高职高专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动漫产品加工、制作方面的技术教育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在教学第二学期进入专业基础教学课程时,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手绘及软件操作能力。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和实操训练法,教师先全程演示,展现一个中小型案例的最终效果,然后由学生操作相同或有部分变化的课题,从案例教学引出课程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第二,项目式实训课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教学方式。动画生产的流程本身就是一个生产线的流水操作,包括前期的策划、中期的制作、后期合成等,每个相应的岗位只负责产品生产的一部分工作,但动漫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在专业教学的第三、第四学期,主要通过项目教学法模拟真实岗位工作流程,采用阶段式实训教学法分课程逐步推进,从而经历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学生可以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索,在原有的软件操作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阶段选择就业岗位目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要求,逐步从单一的操作熟练的技能工蜕变成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综合技能人才。
第三,工学结合1+1顶岗实习教学。由于动漫行业的技术发展较快,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的差异性较大,毕业生立即上岗有一定难度,一般都需要企业对学生进行岗前技术培训。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不仅可以解决学校师资实践经验匮乏问题,也为企业提供较为低廉和急需的初级员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平台。在教学的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主要是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第五学期由动漫企业带入真实项目与在校师生共同制作,企业教师参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要求,着重培养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所需的知识点、能力点及职业素养。第六学期派出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教学与管理工作,学生经历集中学习、跟岗、顶班、独立上岗等环节,真正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实习结束根据双方意愿可继续为该企业服务。学生归属感比较强,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达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孔晓明.动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内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2]黄锐,刘建华.高职高专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
[3]张丽香,王海.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