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策勒县达玛沟3号佛寺壁画残块的抢救性修复|策勒县达玛沟
[摘要]和田策勒县达玛沟壁画保存状况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本文就3号佛寺壁画残块的抢救性修复过程作简单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达玛沟壁画;保存状况;病害;抢救性修复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88-03
编号CLDMG-M0325壁画残块于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托普鲁克墩3号佛寺遗址出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2010年6月考古发掘。这块壁画保存状况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2011年5月,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国家拨款对和田地区壁画进行保护修复。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再轩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CLDMG-M0325壁画残块进行了抢救性修复。
一、概况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位于达玛沟乡政府东南约7公里3处的沙丘中间,此处遍布大小沙丘,最高沙丘可达8~10米。沙丘上生长着芦苇、骆驼刺、红柳等沙漠植物。达玛沟遗址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
在2010年5月13日至6月23日发掘达玛沟托普鲁克墩3号佛寺遗址,遗址为庭院廊房布局,呈“凹”字形。东西长约26米,宽24米。整个院落建筑在红烧沙土垒积的地基上。佛寺地面、墙槽都完好,有的房屋还残存高约1米的墙。3号佛寺遗址为整个寺院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寺院主持和僧人起居、会客、学习、讲经、藏经和举行重要聚会活动的场所。寺院或许毁于公元10~11世纪喀喇汗王朝推行的伊斯兰圣战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于阗公元6~8世纪佛寺发展的历程。
二、价值评估
(一)历史价值
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达玛沟绿洲南部地区基本没有佛教遗址的空白。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国西域佛教史,特别是古于阗佛教文化及佛教东传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科学价值
托普鲁克墩3号佛寺遗址布局规整严谨,规模宏大,类似建筑基址形式在新疆地区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建筑功用与以往我们已知的不尽相同,此类建筑基址不同于佛寺本身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材料的空白。
(三)艺术价值
壁画用色典雅,冷暖色调组合恰当,颜色搭配清新悦目,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壁画充分体现了于阗的佛教艺术流派,即“于阗画派”的特点:主体人物形象生动,体积感强,画面有感染力。其壁画内容多世俗题材的特征,说明唐文化对于阗地域的深刻影响。
三、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一)为定制修复方案做准备
1.基本信息
现状调查底图编号CLDMG-M0325壁画,壁画残块长52厘米,宽52厘米,厚15.5厘米。残块内容为一男性身着红色通肩长袍,身材高大宽厚,配有白色花纹腰带,腰下部配有一把长剑(有待考证)。此男子披肩长发,头向左微侧,面相圆长,面带微笑,眉眼保存较好,眼细如鱼,墨点睛瞳,眼亦左视,八字小髭,嘴部张开,露出五颗牙齿,大耳垂肩,带有耳钏;衣服领口有花纹,耳朵左侧和腰下有飘带;头光为石绿色,用黑色勾线;身后为蓝色身光,但大部分颜料脱落;背光用褐色勾线黑色填充。整个壁画色彩晕染与铁线勾勒的方式相结合,画面立体感强。壁画基本结构由石膏包、支撑体、地仗层(含粗泥层、细泥层。粗泥层是草泥和麦草,麦草纤维糟朽;细泥是细沙和泥)、底色层、颜料层组成。从壁画周边可观察到局部地仗层缺失。壁画表面颜色主要有白色、黑色、蓝色、红色,少许绿色、褐色。
2.病害现状
壁画病害类型主要有局部粗泥层脱落,底色层脱落,颜料层脱落、龟裂、起甲、粉化、泥污、裂缝等。现详细描述如下:
(1)整体描述:壁画残块处于石膏包半裹状态,残块上方因支撑体较厚,粗泥层脱落,厚度为1.7厘米;壁画残块右上方粗泥层脱落,细泥层悬空;残块的右部和下部酥碱,植物纤维槽朽,粗泥层酥软;四周地仗层大面积缺失;壁画右侧中部边缘和下方中部边缘各有一块小面积的地仗层,高于其他部位约1厘米。
壁画右下侧的背光附近有两个小坑(一坑深约0.7厘米,一坑深约1.5厘米),壁画左上方人物袖子处有一深约0.6厘米的小坑。
(2)壁画表面病害有底色层脱落,颜料层脱落、龟裂、起甲、粉化、泥污、裂缝。
底色层脱落:壁画大部分都有底色层脱落现象,其中以人物胸前、左侧下方的黑色背光处和右侧上方的黑色背光处局部脱落较为严重。
颜料层脱落:人物左、右两侧颜料层局部脱落,脱落颜色主要以蓝色、黑色为主。
龟裂:人物右侧上方、面部、左腹部有小面积龟裂。
起甲:壁画大面积严重起甲。人物长袍部位大面积起甲为大小不一的片状;人物右侧黑色背光处颜料层呈鳞片状卷起并脱离底色层;人物左下侧壁画边缘处有一小块起甲严重,颜料层及底色层大面积脱离地仗层,仅靠一小部分粘连。
粉化:人物袍子下部严重粉化。粉化面积为6厘米×5厘米。颜料层由于胶结材料严重老化为细小颗粒状脱落,底色层的白色颜料和颜料层红色颜料呈粉状颗粒错位叠压,混淆在一起,很难辨认,复位困难, 稍微一呼吸,就会把粉状颜料吹跑,给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人物腰部右侧和人物左臂旁各有一块小面积粉化,呈片状和细小颗粒,白色颜料和蓝色颜料混淆在一起,给表面除尘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人物腰部左侧有一块小面积粉化,呈片状和细小颗粒,白色颜料和黑色颜料混淆在一起,加大了修复的难度。
泥渍:人物右侧有一道长约13厘米、宽约0.5厘米~1厘米的泥渍。
裂缝:从人物脸部右侧蓝色颜料部位穿过人物眼部处至人物脸部左侧黑色背光处有一条长约29厘米的裂缝;从人物鼻部至左肩部有一条长约5厘米的裂缝;从人物右肩部至左臂处有一条长约11厘米的裂缝;从人物左侧下方有一条长约6厘米的裂缝;壁画其他部位还有细小裂缝。
(二)科学分析并制定保护方案
与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合作实地采样进行颜料成分、地仗层结构、前修复材料包括粘接材料、补全材料、加固材料、封护材料等方面的相关科学分析,取得较为准确的分析数据,为制定保护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