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全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全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这对于小学语。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借景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境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如笔者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先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笔者马上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境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利用录像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记事文章。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感人场面。当学到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人们悼念总理时,教师放一段录像:夜幕中,响起了哀乐,漫漫的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少,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三、变抽象为具体,变想象为直观,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人民大会堂》是一篇参观记,文章主要讲了“我”参观人民大会堂的经过。通过“我”看到的情境和听王叔叔的介绍,表现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抒发了“我”对人民大会堂的赞叹之情。怎样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参观顺序以及参观了哪些地方,体会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利用了录像教学。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随着作者到人民大会堂的正门去参观。让学生读读文中是怎样描写正门的,然后放录像,把课文上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画面。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正门上国徽的庄严以及十二根淡青色大理石柱子的高大。最后再加上小导游的配音,这样声情并茂,变抽象为具体,变想象为直观,学生就轻而易举地了解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之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和会议厅这几部分内容。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到大会堂去看一看,但是通过观看这几部分的录像,再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就能体会出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这样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