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摘要:初中生普遍感觉物理课难学,若教师能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则既能减轻其学习负担,又可提高其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学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14-01
初中生普遍感觉物理课难学,若教师能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则既能减轻其学习负担,又可提高其学习质量。本文就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1.阅读法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1)课前阅读,要有的放矢,即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光的传播》这一节,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光是从哪里来的?发光的物体叫什么?②光源可分哪几类?③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④光传播需要时间吗?也就是说光传播有速度吗?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浮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向上”。阅读“光的折射规律”的课文时,抓住“斜射”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还是从水、玻璃等斜射入空气中”来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因究竟。(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
2.课堂上展示物理科学美
2.1 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教师应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3.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2 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更新教育观念
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因为不同的教育观念将会影响教师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是新时代对教师角色转换提出的要求。而教师将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学习内容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问题的设计者、训练者和解答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者;同时教师不再是学习效果的考核者与学生价值的评判者,而成为学习活动的调控者和学习成功的激励者。我们在学习交流、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变为“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课堂教学使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新”的过程。通过学习,大家的认识提高了,有了新的教育观念。 由原来的知识第一位发展到能力很重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很重要。
5.多做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做演示时,讲台只是老师表演的一个舞台,老师只是一个演员,而学生充当了一个听众观众的角色。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处进学生实现立体学习。这样不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例如在八年级下期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学生都进行分组(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都有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当然也可当作实验课来上)。教师边演示边问,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起到了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或许比站在讲台上空说教效果显著得多吧,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