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第一部遭禁的长篇小说|建国后禁武
创作于战争年代的长篇小说《腹地》,是作家王林拿生命换来的。这部以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为背景,被著名作家孙犁称为“一幅伟大的民族苦难图和民族苦战图”的优秀作品,1949年9月出版后曾引起热烈反响。但随即遭禁,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受到批判的小说。作家王林遭受了怎样的磨难?这部小说经历了怎样啼笑皆非的命运?
“绝不中途退场”的传奇作家
1942年春,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展开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根据上级指示,为保护和储备干部,冀中军区党政军机关的人员,要暂时撤离,转移到平汉路西的太行山区。作家王林时任冀中文建会副主任、火线剧社社长,属于这次转移之列,但他坚决要求留下,坚持斗争。王林向奉军区首长程子华、吕正操之命前来接他撤走的同志表示:“冀中最后留下一个干部,那就是王林!最后剩下一个老百姓,那也是王林!日本鬼子要搞‘三光’,只要王林活着,冀中就不能算‘光’!”王林的解释是,“这正如同演戏演到高潮一样,我不能中途退场。作为一个文艺写作者,我有责任描写这一段斗争历史,我不能等事过境迁,再回来根据访问和推想来写,我要作为历史的一个见证人和战斗员,来表现这段惊心动魄的民族革命战争史。”经负责组织干部转移的冀中区党委常委周小舟批准,王林作为例外留了下来。
王林置生死于外的选择并非偶然。在之前许多重要历史关头,他都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在场者和参与者。
王林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县(今衡水市)。16岁时离开家乡,到北京一家商店当学徒。这期间,他经常在前门箭楼前,听爱国学生的街头宣传和募捐讲演,受到五卅运动的影响,开始追求进步。1930年春,王林在北京今是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青团,曾因发动同学举行罢课,反对国民党军阀混战,一度被警察局逮捕拘留。是年秋,他考入青岛大学外文系,193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该校地下党支部书记,并秘密介绍同学俞启威入党(俞启威即后来的中共重要人物、天津市第一任市长黄敬)。俞启威当时买了一处房子作为党组织秘密机关,王林在此处领导同学进行民主爱国罢课斗争,同时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发表了《这年头》、《龙王爷显灵》等一系列短篇小说。
1932年夏,王林身份暴露,被国民党当局开除学籍,遭警察局密探抓捕,他跳楼逃逸上海。在上海,他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的春秋剧社,并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到杨树浦日商上海第二纱厂以扫地工人为职业,开展地下活动。同时,参加党领导的厂外工人夜校和工人业余剧团。1933年春,王林受党的派遣,到南京国民党通信部队做兵运工作。后受命赴江西,孰料中途联络员脱逃叛变,他只得夺路回到北平。转年12月,他跟随已成为北平地下学运领导人的黄敬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并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同前来镇压的军警宪特展开殊死搏斗。
1936年7月,王林接受了中共北方局的一项特殊使命。当时北平“军人反省院”草岚子监狱关押着一批中共重要人物,其中有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中共北方局刘少奇、柯庆施等负责人出于保存干部实力,灵活斗争策略的考虑,经请示张闻天并获批准,要求被关押的薄一波等一批党员履行“反共启事”手续集体出狱。王林便是第一位被北方局派去传递指示的人。他在探监时见到了狱中党员代表李楚离,令王林意外的是,李楚离竟凛然拒绝:“我已经坐了6年牢,按刑期也快出狱了,凭什么要在自首书上签字?”言罢转身离去。望着虽年仅30几岁、却已是一头白发的李楚离的背影,王林一时泪眼模糊。他没有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回来即以实情相告,不久即离开了北平。后来通过做工作,狱中党员还是执行了北方局的指示而集体获释(这批人在文革中曾被打成“六十一人叛徒集团”)。
1936年9月,王林被派往西安张学良的东北军学兵队做地下工作。学兵队成员,多为在北平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其中有谷牧、王一平等人。这期间,王林和作曲家张寒辉合作,创作了《打回老家去》等救亡剧,主题歌在东北军官兵中传唱一时。西安事变爆发后十余天,就公演了王林创作的以事变为背景的独幕剧《火山口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应。当时史沫特莱也来西安观剧,并且找到作者王林,要求将救亡剧翻译成英文广播出去,让全世界了解西安事变的“真正原因和真正力量”。王林此间最重要的收获,是结交了张学良贴身军官孙铭久,潜移默化地促使其接受中共统一抗日的政策影响,西安事变中,正是孙铭久亲自带人前往华清池捉住蒋介石的。
七七事变后,王林返乡抗日。他找到了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留在自卫军政治部工作。这一时期,他陆续写了《警号》、《小英雄》、《家贼难防》等精短话剧和《十八匹战马》等短篇小说。由于大部分取材于真人真事,很受群众欢迎。王林还组织发动“冀中一日”、“伟大的一年间”等抗日军民写作运动,积累了大批宝贵的抗日文献。老首长吕正操曾亲自撰文评价:“王林为人开朗,富有风趣,能接近群众,妇孺多识其名。从抗日至解放战争胜利,他始终在冀中坚持工作,誓与故土乡亲共存亡,不愧为冀中人民的好儿子。他长年累月走乡串户,熟悉地方风土,所知掌故最多,有冀中活字典、活地图之称……所著《腹地》真实生动,富有史料价值。”
王林被亲切地称作“乡下人”,类似的评价,还曾出现在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文章中。王林在青岛大学读书期间,曾用王弢、儁闻等笔名,在沈从文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和《国闻周版》文艺栏陆续发表了《怀臣的胡琴》、《小粮贩陈二黑》等系列乡土题材作品,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幽僻的陈庄》。
《幽僻的陈庄》出版后,王林寄给鲁迅、沈从文各一册。鲁迅在1935年4月22日的日记中有记载:“午得王弢所寄赠《幽僻的陈庄》一本。”1935年2月18日,沈从文发表了《〈幽僻的陈庄〉题记》一文,对王林作品赞许有加:“他是北方乡下人,所写的也多是北方乡下的故事。作品文字很粗率,组织又并不如何完美,然篇章中莫不具有一种泥土气息,一种中国大陆的厚重林野气息。现在他把他写的一个长篇给我看……看完了这个作品,我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