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不连贯 转喻思维的认知维度及其语篇的连贯功能
摘 要:本文分析了转喻的认知理据,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实例,重点探讨转喻思维在语篇中存在的多种认知维度:指称转喻、谓词转喻、言语行为转喻等。强调说明转喻在英汉语篇建构与解读过程中的连贯功能,从而指出转喻思维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联想推理机制。转喻思维在语篇层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整合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推动学科间的互补性。
关键词:转喻思维 语篇 认知 连贯
一、引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不断发展,语篇分析也将人类经验和感知等因素考纳其中。语篇中的连贯研究也应逐步从单一化的角度过渡到多重理论相补充,如语义、语用和认知的结合,从而使语篇连贯研究成为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全方位研究。而转喻作为人类使用语言的一种智慧和手段,和隐喻一样,在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转喻的认知研究已涉及到语言的语篇层面。本文基于转喻理据的一种新的整合模式,重点探讨转喻研究在语篇层面的认知维度和转喻在英汉两种语篇中的连贯功能。以期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篇连贯,从而为语篇的构建和解读提供一条新的研究思路,也希望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连贯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二、基于认知理解的转喻研究
(一)转喻的基本特征
转喻思维是为了寻找替代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换句话说,是一种替代性思维,这就是转喻思维的本质属性。这种“替代性”是指转喻运用的语言外部标志,即词语的转指、替代,而在思维层面上就是受一种以所谓“X替代Y”的模式进行转换或支配。具体而言,转喻具备如下特征(Panther & Thornburg,2003:1~20):1.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中从源域通往目标域的心理通道过程中的一种认知运作方式;2.源域和认知域之间的关系是相邻关系,原则上具有可取消性;3.目标域的意义是突显的,源域是背景;4.转喻在言语行为中具有多种功能;在指称、谓词、命题和言外行为上是动态的;5.转喻跨越语义学和语用学分界线的概念现象。它基于邻近的联想,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
(二)转喻思维的认知理据
Langacker最早认为,语言交际受相互竞争的信息最大化和经济最大化原则的支配。信息最大化要求说话人尽最大可能准确传递最多的信息,而经济最大化要求说话人尽最大可能简捷地传递信息。在语言意义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中,编码就成了交际的瓶颈,而克服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转喻思维。之后,Langacker(1999)进一步认为,转喻表现的是某一事物概念中最突出明显、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特性,是一种认知参照现象,体现了突显性。即:突显原则,它体现了转喻认知过程中的认同性,在某种程度上,它以接近原则为基础。
Sperber &Wilson(1995)的关联原则指出,受话人与说话人在语境假设上越是趋同,就越能实现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与受话人理解结果之间最大的认知关联性。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受话人会遵循省力原则,以寻求转喻理解的最佳认知效果。关联原则中明确提出的交际双方互为显映的认知语境是成功识别转喻的前提。它为考察转喻词语的理解的认知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关联理论因为没有涉及概念之间的邻近关系和转喻推理,所以还不足以充分解释转喻理解的全过程。所以转喻思维的关键还是借助于受话人所构建的语境假设来确立概念间的邻近关系,并由转喻推理构建特定概念、增强认知效果。所以关联原则与认知语言学的整合可以进一步说明转喻理解过程中概念结构的具体认知操作。在这个整合模式中,关联是成功话语的关键和前提,每个明示话语都应与整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转喻词语也不例外。所以本文认为若将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相互补充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模式,可以更好地解释转喻研究所涉及的认知、交际成败和语篇连贯的成因。为语篇的建构和解读提供新的研究空间。
三、转喻思维在英汉语篇中的认知维度及其连贯功能
(一)指称转喻与英汉语篇的连贯
本文论述的指称转喻包含两个方面:代词回指和名词回指。回指(anaphora)是指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往往是简略的)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篇章中(通常是上文已经出现过的,但也不排除是下文中的)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许余龙,2004)。前一个表达式叫作回指语(anaphor),后一个语言表达式则叫作先行词(antecedent)。回指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语言中都有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用来指代或替代语境中出现的某个成分。回指是语篇衔接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本文以名词回指作为重点分析。
(1)She is a pretty face.
这个句子中表现了转喻表达与回指代词的关系。在理解话语时,转喻概念“face”用来指代“the person”。这种认知操作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语篇解读者在处理语篇中的名词回指时,是认知突显原则的作用,即一个部分可以突显出来指代整个模式或模式中的其他成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重构语篇性。
(2)In fact,one can hardly look at their hindquarters without thinking of a mint sauce.The gazelle I was feeding seemed to know that this thought was in my mind,for though it took the piece of bread I was holding out it obviously did not like me.
回指语“this thought”是指代前文中的整个句子“thinking of killing and eating”。读者若识解了这层转喻形式,自然也就实现了语篇的连贯意义。
语篇中的转喻功能除了名词和代词在语境中的相互指示、回应之外,转喻的指示功能还表现在源域和靶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它们之间的纽带应该是一种直示现象,但这种关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或是理性的必然,而应是灵活的或是依赖于所存在的语境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