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 新B是哪里(大全)

“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 新B是哪里(大全)

“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 新B是哪里摘 要:“A而不B”构式有新旧两种用法:一种是可以从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旧用法,如“杂而不乱”;一种是不能从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新用法,如“幽而不默”,新用法所表示的意义是“不AB”。“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

“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 新B是哪里

  摘 要:“A而不B”构式有新旧两种用法:一种是可以从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旧用法,如“杂而不乱”;一种是不能从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新用法,如“幽而不默”,新用法所表示的意义是“不AB”。“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是在语言的经济机制和类推机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种构式在言语表达中有一定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A而不B 构式 语义特征
  一、“A而不B”的两种用法
  “A而不B”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构式,这种构式在先秦文献中已十分常见,如:“《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孟子·告子》)。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构式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打而不倒”“攻而不克”“油而不腻”“忙而不乱”等等。例如:
  (1)几年来,她房间里的东西,似乎总是杂而不乱。①
  (2)为什么这种现象总是禁而不止呢?
  例句中的“杂而不乱”“禁而不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它由连词“而”和否定副词“不”嵌入某一合成词中,形成“A而不B”的构式,整个构式的意义是肯定A,否定B,“A”和“不B”两个成分主要是逆转关系,有时是顺接关系、并列关系。吴泽顺(2001)、邱冬梅(2005)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构式进行了研究。
  但这种构式有一种新的用法,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和书面语中。例如:
  (3)所以中国的权贵富人永远都不会有西方富人的贵气,永远是富而不贵,幸而不福,只取了西方的糟粕,忘记了祖宗厚德载物的精华。
  (4)见过太多的美女,那是些漂而不亮的美。英子却不同,秀气而细腻的外表下,蕴藏着让人可以感觉到的丰富。
  例(3)、(4)中的“幸而不福”“漂而不亮”从语义上看,和例(1)、(2)不同。例(1)、(2)中的构式成分A、B都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语素或实词,“禁而不止”中的“禁”是“不许、不准”的意思,而“止”就是“停住”的意思,“禁”和“止”在这里都是有实义的语素。但例(3)、(4)中构式成分A、B的意义就不同了,“幸而不福”“漂而不亮”中的构式成分A、B的语素意义不能单独使用,“A”和“不B”都不成话。为区别起见,我们称例(1)、(2)中的“杂而不乱”“禁而不止”为“旧用法”,例(3)、(4)中的“幸而不福”“漂而不亮”为“新用法”。本文试就“A而不B”这种构式的新用法作一些探索。
  二、“A而不B”新旧用法的区别
  (一)否定词的否定对象不同
  在旧用法中,“A而不B”中的否定词“不”主要是对“B”进行否定,整个构式的意义是肯定A、否定B,但在新用法中,“不”不是对“B”进行否定,“不”与“B”不是直接成分,B只有与A整合,意义才完整。如“漂而不亮”不是“肯定漂,否定亮”,因为无论是肯定“漂”,还是否定“亮”,都不成话,都说不通。再如:
  (5)这种幽而不默的说话方式很让人反感。
  “幽默”本来是一个外来词,是不能拆开使用的,拆开后仅是两个音节,没有意义。很明显,“幽而不默”不能按结构的字面意义来理解,也不是“肯定幽,否定默”。
  由此可见,新旧用法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否定词“不”否定对象的差异。
  (二)A和B粘合成词的程度不同
  在旧用法中,“A和B”既可能粘合成词,如“围而不攻”“忙而不乱”,也可能不粘合成词,如“视而不见”“学而不厌”;而新用法“A和B”必须粘合成词。因为旧用法中的构式成分A、B都具有实在的独立意义,成词与否并不影响“A而不B”构式的语义。而新用法构式成分A、B的语义都不能单独使用,否定词“不”不是对“B”进行否定,如果“A、B”不能粘合成词,“不”的否定内容就没有着落,从而影响到整个构式的语义。
  (三)A和B语义关联程度不同
  在旧用法中,A和B的语义总是相关联的,或是同义、反义的显性关联,或是存在于社会文化心理中的隐性关联,因而A和B在内部结构上总有一定的关系。但新用法中,A和B在语义上有时缺乏关联。如:
  (6)整而不齐,美而不丽,漂而不亮,高而不端,请问这是什么CPU散热器?
  例(6)中,“整与齐,美与丽,漂与亮”,如果还可以看成并列关系,“高和端”,就实在说不清是什么关系了。
  (四)对语篇的依赖程度不同
  旧用法“A而不B”对语篇的依赖程度较弱,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相比之下,新用法对语篇的依赖就要强得多。如:
  (7)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可是它现存最古老的古迹是不过九百年历史的辽塔,大部分古迹都是明清之际修建,只有两三百年历史,古而不老,悠而不久。
  从语义上看,“古而不老”“悠而不久”属于新用法,因为有前面的“古迹不过九百年”“大部分是明清”的语境,所以后面的“古而不老”“悠而不久”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没有前文相应的语境,恐怕就很难接受“古而不老”“悠而不久”的说法了。
  “A而不B”对语篇的依赖,既可以依赖前文,也可以依赖后文,如果“A而不B”作小句,出现在句子的开头,它后面都会出现解释“A而不B”的后续语句或语段。我们在网络媒体中发现,很多文章的标题都使用了“A而不B”的形式。如:
  (8)平而不凡,简而不单——优秀教研组展示系列活动三
  (9)繁而不荣,昌而不盛——当代舞台美术创作现状浅析
  文章标题的涵义,在正文内容中得到诠释,正是因为后面有正文,才使得这种标题具有可接受性,如果光秃秃一句“平而不凡”“简而不单”,没有前言后语,人们就难以接受了。
  三、“A而不B”新用法的语义特征
  (一)构式意义
  Goldberg认为,一个句式结构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在一个句式结构里,各成分意义的相加不一定就能得出这一句式结构的构式意义。一个句式结构的构式意义必定大于各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牛保义,2011)。她又提出“构式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家族。”“构式被看作是与语素相同的基本数据类型,因此构式自然像语素一样有多个意义”(刘玉梅,2010)。另外,构式语法还认为句子的意义来自构式义和词汇义的相互作用。如果构式义与词汇义一致,则两种意义互相加强。如果两种意义相互冲突,则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句子在概念上呈语用异常,另一种是构式义或词汇义占优先地位,从而消除冲突(甘莅豪,2008)。在“A而不B”构式中,旧用法的构式义与词汇义是一致的,可以从字表面来解释;新用法就存在构式义与词汇义相互冲突的情况,这样,句子在概念上就呈现出语用上的异常。这种异常就是“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