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服务民生是创新社区管理的归宿
摘要:社区处于社会管理的基层和亲民服务的前沿。创新社区管理,关键是通过人本管理和民生服务,把社会矛盾化解在社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民生安,则社区安;社区安,则社会安。
关键词:社区管理 服务为本 关注民生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根基和前沿阵地,也是社会矛盾的焦点、社会管理服务的重点所在。社区直接面对广大居民,舆情在此交汇,民意在此聚集,矛盾在此酝酿,社区工作是整个社会管理的“晴雨表”和“烽火台”。集中足够的精力和注意力,切实做好基层社区的工作,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新的体系,是形势使然。通过管理和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把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稳定就具备了扎实的基础。
1 社区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社区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是管理的延伸和题中之义,是管理的高级形式。在社区管理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着眼民生,着力民主,以服务赢得管理的主动权,以服务释放管理的最大效应,努力让社区居民居住更舒心,安全更放心,幸福更开心,让社会矛盾和问题尽可能少发生,无积累、不激化,让呼声变掌声,民意成满意。
社区管理,要切实转变思维定势。在传统行政体制条件下,人们习惯把社区作为政府附属,社区管理被狭义地理解为管制、管控。其实,管理的核心不在“管”,而在于“理”,在于“理顺”。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从内容到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管理的对象已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覆盖了辖区内所有社会组织和居住者。针对这些情况,创新社区管理,首先要在理念上立足“社会人”,避免公共服务的“短板效应”,切实转变思维定势。工作理念要从社会控制向治理和顺转变,工作重心要从经济指标向服务民生转变,工作手段要从多层级向扁平化转变,工作内容要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社区管理,要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管”和“理”是管理与服务的有机整体,辩证而统一。社区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在管理中强化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乃是社区管理的真谛。要逐步扭转“五重五轻”的倾向,即重行政性、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轻法制规范和道德建设;重行政单一作用,轻社会组织的合力作用;重事后处理,轻源头防治;重被动管制控制,轻主动协同服务;重经济建设和外部形象,轻社会建设和内涵发展。
2 创新社区管理必须夯实服务基础
除了理念创新之外,创新社区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社区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法治保障和服务方式上夯实基础。
2.1组织架构
组织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组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创造一种环境,便组织成员在这种环境氛围中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有效地从事工作和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创新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抓住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环节,优化和重构社区组织体系。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上,正确处理好社区党政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在社区运行中的关系,围绕各自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目标,围绕组织的高效运行,赋予有效资源,构建资源匹配、权责一致的社区组织体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使得社区组织定位准确,精干高效,管好社区事务,强化社区服务。基于这一理论,通过不少社区管理创新的实践,一种新型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组织架构模型应运而生。“一居一站一办”在社区党委(党总支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开展工作。居委会剥离了承担的政务职责,回归了自治职能;社会,事务工作站承担了政府延伸至社区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综治办承担了法律宣传、矛盾化解和信访维稳的职能。这种不重叠、不交叉、不错位的扁平化组织运行机制,优化了社区管理权责配置,保证了不同管理主体各司其职、有效运转,也提供了社区服务民生的平台。
2.2法治保障
社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归于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平安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根本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价值追求同样是公平正义。两者价值取向上的内在统一,充分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同样说明了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必须坚持法治理念,依法管理。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要坚持法律先行、公平正义的理念,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平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扩大普法面,提高知晓率和执行力,从源头上、根本上抓建树;要坚持改善民生、保障民权的理念,认真解决实际生活中居民关注的权益受损、权利受侵的问题,从存在的突出问题上抓突破;要坚持按章办事、依法处事的理念,坚决摒弃权力无限和权大于法的观念,努力建设服务型社区;要坚持依法治理、规则之治的理念,用法规、制度来构建社区管理的基本框架,以法治来规范社区服务秩序和行为。
2.3服务方式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尤为重要。要解决好“四化”的问题。第一,公共服务集中化。要着力打造公共服务集中办理平台,利用社区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类代办服务事项,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全覆盖、无缝隙的服务网络,做到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第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为全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均等机会和大致相等的公共服务结果,体现社区服务公平。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项目有选择权,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合理需求,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安定有序、和谐稳定的目标。第三,公共服务社会化。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的资源,充分发挥服务型、公益型、经济型等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做好公共服务工作。第四,公共服务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社区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如采用招投标、合同承包和特许经营的方式,解决社区投入不足、资源短缺、服务不专业等问题,促进社区医疗、教育、养老、通信、生产生活资料等服务项目的完善和服务水准的提高。
3 创新社区管理必须扎实抓好民生服务
创新社区管理的成效体现在社区建设的总成果上,而社区建设的总成果最终体现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上。必须强化民生保障全方位服务,加强群众工作零距离服务,彰显人文关怀亲情化服务,实施普惠工程送温暖服务。坚持让社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千方百计解决好民生问题。
3.1在寓管理于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社区党组织社会服务功能,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按照“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平台、常态化服务”的思路,拓展服务领域,由一般的走访慰问、扶弱济困、排忧解难向产业发展指导、法律政策咨询、创业就业培训等延伸。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之家、开通党员服务热线、设置党员示范户(岗)等途径,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增加党员意识和光荣感。通过帮思想、帮解困、帮发展,架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2抓住重点,开拓各类民生服务
开拓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搞好低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建立“爱心超市”等互助机构,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开拓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结合社区管理开发就业岗位。尽可能在社区解决就业问题;开拓社区健康事业,开展心理咨询、疾病康复、健身娱乐等服务,让社区居民快乐起来、健壮起来、幸福起来;开拓便民利民服务,开展为老服务、法律服务、家政服务等,满足居民多方需求。
3.3加快社区以信息化为内涵的全方位建设,推动社区服务更加便捷,以丰富的服务产品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居民有意见、建议需求,就提供信箱、调查登记服务:居民有解疑释惑需求,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居民有生产生活需求,就提供限时无偿代办服务;居民有精神文化需求,就提供文体活动硬软件服务;居民有解决矛盾纠纷需求,就提供信访、调解、警务等常规服务,等等。总之,把服务做深、做细、做活、做透,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把服务工作做到居民的心坎上。